动电电位论文-徐仁扣,肖双成

动电电位论文-徐仁扣,肖双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电电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胶体双电层,氧化铁,黏土矿物,动电电位

动电电位论文文献综述

徐仁扣,肖双成[1](2009)在《氧化铁的存在方式对土壤和黏土矿物胶体动电电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表面带有电荷是土壤胶体的基本特征,也是土壤具有保肥能力的主要原因。可变电荷土壤由于矿物组成的特点,其表面电荷特征与恒电荷土壤有很大不同。在通常的pH条件下这类土壤中的硅酸盐矿物带负电荷,而铁、铝氧化物带正电荷,因此,可变电荷土壤中存在两类带相反电荷的(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董世运,涂伟毅,徐滨士[2](2004)在《复合电解质溶液中纳米SiO_2颗粒分散性及其表面动电电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含有纳米二氧化硅(n-SiO2)颗粒的硫酸镍盐复合电解质溶液,研究了溶液n-SiO2颗粒的分散性、动电电位(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复合电解质溶液中SiO2颗粒表面ζ电位值为负值,且其绝对值随着pH值增大而增大;ζ电位影响纳米颗粒在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电解质浓度影响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在以Na2SO4溶液为稀释剂时,电解质中SO42-浓度为0.125 mol/L时,溶液中颗粒粒度分布范围最小,小尺寸颗粒含量最高;颗粒粒径分散效果与前处理溶液中纳米颗粒含量有关,前处理料浆中纳米颗粒含量越低,其粒度越小,分散效果越好.(本文来源于《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期刊2004-08-01)

王复生,秦晓娟,孙瑞莲[3](2004)在《减水剂对水溶液中水泥颗粒动电电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固-液悬浮体系中固体颗粒的动电性质及动电电位(ζ电位)的测量研究中,显微电泳法是一种较好的测定方法,本文介绍了水泥颗粒在减水剂溶液中的动电电位测定研究结果,硅酸盐水泥在水溶液中的ζ电位为一8mv--10mv,随着萘系高效减水剂浓度的加大,水泥颗粒的ζ电位升高到-40mv--50mv;在木钙减水剂溶液中,只达到-15mv。(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04年03期)

刘红缨,朱书全,李新晖,张霞[4](2004)在《水煤浆的黏度与煤粒表面动电电位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 3种石油磺酸盐对煤粒表面动电电位影响的测定及采用这些分散剂制成水煤浆的黏度测定 ,分析了水煤浆黏度与煤颗粒表面动电电位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水煤浆的黏度随煤粒表面动电电位绝对值的升高而降低 ,另外水煤浆黏度与分散剂的结构有关。(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04年03期)

陈静,王学军,朱立军[5](2004)在《红土吸附砷对其动电电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遵义红土吸附砷对其动电电位的影响 ,从砷酸根浓度和体系pH对红土动电电位影响的角度作了探讨 ,结果表明 ,砷酸根离子浓度越大 ,Zata电位下降幅度越大 ,Zata电位也越低 ;随着体系pH的升高 ,氧化铁胶体动电电位逐渐下降 ,甚至改变了表面电位的符号。由此得出了红土吸附砷属于专性吸附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期刊2004年02期)

王思玲,李玉娟,张景海,刘秀兰,李德馨[6](2002)在《电泳光散射法测定异丙酚微乳剂的动电电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电泳光散射法测定异丙酚微乳剂的动电电位 ,为微多相药物制剂物理稳定性的考察提供简便、快速、有效的方法。方法制备 3种处方不同、工艺相同的异丙酚微乳剂Ⅰ、Ⅱ及Ⅲ ,以NICOMP3 80 /ZLS系统分别测定其电泳光散射光谱。结果与无外加电场情况相比 ,有外加电场时 ,乳剂Ⅰ、Ⅱ和Ⅲ的光谱谱线向左频移分别为 (2 9 82± 0 1 2 )、(1 2 5 4± 0 44)及 (2 0 1 8± 1 1 2 )Hz,相应动电电位为 (4 5 40± 0 0 4)、(1 9 0 9± 1 1 2 )与 (3 0 72± 0 46)mv。结论 3种微乳剂电泳光散射光谱有显着差别 ,动电电位的大小顺序为乳剂Ⅰ >乳剂Ⅲ >乳剂Ⅱ。(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5期)

胡海旭,陈学政,王羽,于冬黎[7](2001)在《动电电位的测试在煤泥水治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煤泥水动电电位的测试 ,推断出煤泥水的胶粒结构。通过对各种降低动电电位的混凝剂的测试 ,得出钙盐是较理想的混凝剂 ,并确定了电石渣与聚丙烯酰胺联用治理煤泥水的最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科学》期刊2001年02期)

朱龙,苏永渤,张秀娟[8](1998)在《煤泥水动电电位的测试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煤泥水动电电位的测试,推断出煤泥水的胶粒结构。通过对各种降低动电电位的混凝剂的测试,得出钙盐是较理想的混凝剂,并确定了电石渣与聚丙烯酰胺联用治理煤泥水的最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1998年04期)

陈同斌,张效年,张宏[9](1993)在《磷和砷专性吸附对砖红壤胶体动电电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Na_2HPO_4和NaH_2AsO_4浓度及其配比的试验表明,磷酸根离子和砷酸根离子专性吸附都会显着地降低砖红壤胶体的ζ电位及其等电点(IEP),但后者的吸附对动电性质(ζ电位和IEP)的影响比前者的影响更大.磷和砷的专性吸附对砖红壤表面电荷的影响是很相似的.(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3年01期)

王光,张兆卫[10](1991)在《污水动电电位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高 COD、高 pH、高乳化的炼油污水中乳化油、悬浮固体颗粒稳定原因的分析,以及实验室测定污水处理场不同水质的 pH 值与ζ电位的关系、电解质 PAC 投加量与ζ电位的关系,认为投加 PAC 可以降低污水的ζ电位,可以使污水中的乳化油和悬浮固体颗粒脱稳,正常的污水场进水 COD<1200mg/L,使ζ电位降至-15mV 时,可以产生较好的凝聚效果。(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环境保护》期刊1991年04期)

动电电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含有纳米二氧化硅(n-SiO2)颗粒的硫酸镍盐复合电解质溶液,研究了溶液n-SiO2颗粒的分散性、动电电位(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复合电解质溶液中SiO2颗粒表面ζ电位值为负值,且其绝对值随着pH值增大而增大;ζ电位影响纳米颗粒在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电解质浓度影响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在以Na2SO4溶液为稀释剂时,电解质中SO42-浓度为0.125 mol/L时,溶液中颗粒粒度分布范围最小,小尺寸颗粒含量最高;颗粒粒径分散效果与前处理溶液中纳米颗粒含量有关,前处理料浆中纳米颗粒含量越低,其粒度越小,分散效果越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电电位论文参考文献

[1].徐仁扣,肖双成.氧化铁的存在方式对土壤和黏土矿物胶体动电电位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9

[2].董世运,涂伟毅,徐滨士.复合电解质溶液中纳米SiO_2颗粒分散性及其表面动电电位[C].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2004

[3].王复生,秦晓娟,孙瑞莲.减水剂对水溶液中水泥颗粒动电电位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04

[4].刘红缨,朱书全,李新晖,张霞.水煤浆的黏度与煤粒表面动电电位关系的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4

[5].陈静,王学军,朱立军.红土吸附砷对其动电电位的影响[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

[6].王思玲,李玉娟,张景海,刘秀兰,李德馨.电泳光散射法测定异丙酚微乳剂的动电电位[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2

[7].胡海旭,陈学政,王羽,于冬黎.动电电位的测试在煤泥水治理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1

[8].朱龙,苏永渤,张秀娟.煤泥水动电电位的测试与应用[J].水处理技术.1998

[9].陈同斌,张效年,张宏.磷和砷专性吸附对砖红壤胶体动电电位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

[10].王光,张兆卫.污水动电电位的影响因素[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91

标签:;  ;  ;  ;  

动电电位论文-徐仁扣,肖双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