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性医疗论文-魏子一

防御性医疗论文-魏子一

导读:本文包含了防御性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防御性医疗行为,成因,侵权责任认定,措施

防御性医疗论文文献综述

魏子一[1](2019)在《防御性医疗行为成因及法律责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大环境下,防御性医疗行为必将成为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但是其会严重损害患者的利益。本文在合理分析防御性医疗行为成因的前提下,从侵权责任认定的角度探究了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法律责任,并针对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危害,给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9年08期)

韦嫚,黄华强[2](2019)在《浅析防御性医疗行为对构建平安医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改善医疗执业环境势在必行,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是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的重大举措。基于防御性医疗行为存在普遍性、直接性、非必要性、隐匿性和自我保护性等特征,本文剖析和探讨了防御性医疗行为对构建"平安医院"的不良影响,包括服务质量平安、医疗环境平安和医患关系平安等方面,为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02期)

赵银仁,陈国芳[3](2018)在《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成因及法律责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防御性医疗行为可分为积极防御性医疗行为和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主要是医务人员为避免卷入医疗纠纷中而采取的防御措施。为应对防御性医疗行为,必须对其运用多种手段来实现综合管理。《侵权责任法》第63条对部分防御性医疗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但是从侵权责任的责任构成角度来综合分析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法律后果发现,由于立法与司法的相对不完善,防御性医疗行为的侵权责任的认定较为困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有必要强化对防御性医疗行为的立法与司法,从而合理解决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毕日军[4](2018)在《浅谈防御性医疗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今复杂的医疗环境中,防御性医疗行为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依托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定义,防御性医疗行为的负面影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总结防范其有效措施,以供各相关部门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43期)

刘雪娇[5](2018)在《医生职业风险认知与防御性医疗行为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探讨医生面临的职业风险及其采取的应对措施,分析医生职业风险认知与防御性医疗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为在职临床医生。2.研究方法:(1)定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对象,应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职业风险对医生的影响、医生打算采取的应对措施等资料,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资料,在此基础上设计职业风险应对问卷。(2)问卷调查,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用职业风险应对问卷,结合前期设计的医生职业风险认知量表对湖北省多家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3.数据分析方法:(1)对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医生职业风险认知及风险应对措施评分进行描述性统计。(2)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对职业风险应对条目进行分类。(3)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来探讨医生职业风险认知与防御性医疗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1.质性研究阶段对121名医生进行了访谈,有效访谈资料71份,从中分析得出,医生职业风险认知对医生的影响有:出现紧张、焦虑及抑郁不良情绪,职业认同感降低,不敢冒险与创新,工作积极性被打击,工作出错的概率增加等。医生认为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多开检查、治疗项目及会诊,选择性收治病人,改善服务态度,更加谨慎小心,加强沟通及增强专业技能等。2.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30份,回收问卷863份,问卷回收率为92.80%,有效问卷822份,问卷有效率为95.25%。调查对象男性占51.34%,年龄在30-39岁的占51.22%,平均年龄为34.08岁;学历博士占42.82%,本科占30.54;中级职称占39.66%,初级职称占36.25%。3.医生职业风险认知模型由5个维度构成,分别从职业风险可能性认知和严重性认知两方面进行测量。在职业风险可能性认知的概念模型中,患者安全对职业风险可能性认知的作用最大(因子载荷为0.80),其次为职业暴露(0.79)、工作负荷(0.79)及个人发展(0.78),纠纷与冲突(0.71)对职业风险可能性认知的作用最小。在医生职业风险严重性认知的概念模型中,患者安全对职业风险严重性认知的作用最大(因子载荷为0.78),其次为职业暴露(0.77)、工作负荷(0.76)及个人发展(0.70),纠纷与冲突的作用最小(0.57)。患者安全和纠纷与冲突存在相关性,在职业风险可能性认知和严重性认知的概念模型中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28。4.风险应对措施归纳成叁个维度:社会支持、积极防御、消极防御。医生职业风险可能性认知对社会支持、积极防御、消极防御均为正向影响。职业风险可能性认知对社会支持、积极防御、消极防御的影响大小分别为:0.53、0.41、0.15。医生职业风险严重性认知对社会支持、积极防御、消极防御均为正向影响。职业风险严重性认知对社会支持、积极防御、消极防御的影响大小分别为:0.57、0.39、0.29。社会支持和积极防御关系密切,在职业风险可能性认知和严重性认知的概念模型中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74。结论医生感知到职业风险后更希望获得社会支持,医生职业风险认知对积极防御性医疗行为影响较大,对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影响作用较小。社会支持与积极防御性行为关系密切,社会支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医生采取积极防御性医疗行为。创新点:本研究首次从职业暴露、工作负荷、个人发展、患者安全、纠纷与冲突等5个维度,全面地分析医生职业风险认知与防御性医疗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刘雪娇,张星星,冯秒,孙奕[6](2018)在《医生职业风险认知对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在职医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医生职业风险认知与防御性医疗的关系。发现医生由于感知到各种职业风险会导致出现紧张、焦虑及抑郁,职业认同感降低等心理问题,同时在医疗工作中会出现不敢冒险与创新,工作积极性被打击,工作出错的概率增加等情况;为应对职业风险,医生在医疗决策时为自保会采取多开检查治疗项目,增加会诊,选择性收治病人,通过医疗知情同意以推卸责任等不利防御;感知到职业风险同时也会促使医生改善服务态度,更加谨慎小心,提升专业技能等方式来降低职业风险。医生职业风险认知是防御性医疗行为的主要动因,二者之间也可能互为因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刘宏眉,李雪锋,杨晓枫,杨军,许虹[7](2016)在《综合医院防御性医疗行为的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防御性医疗行为在综合医院的现状、原因、关键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文献检索专家访谈等制作问卷并进行调查,收集关于防御性医疗行为的资料及其影响因素相关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防御性医疗行为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因子性别、职称、年龄、工作部门、受表扬、投诉或纠纷对DM得分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因子性别、投诉或纠纷对DM得分的影响为正向,而因子职称、年龄、工作部门、受表扬对DM得分的影响为负向。结论:女性、有被投诉或医疗纠纷经历、职称越低、年龄小、手术科室、未受表扬经历为综合医院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产生的高危因素,通过合理的规避和纠正这些因素,能减少防御性医疗行为,提升综合医院的综合实力,让患者获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6-11-25)

郭岱炯[8](2016)在《防御性医疗的法律规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医疗行为的结果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以及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医师在临床决策中不得不采取更多的防御性医疗行为。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危害主要包括患者医疗成本增加、医疗资源浪费、妨碍医学科技发展、医患互信进一步降低等。目前我国尚无立法明确对其进行规制。本文从现行医疗法律制度与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关系、医疗行为的"可容性危险"原则适用等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法律属性及构成,分析比较了防御性医疗和过度性医疗、保护性医疗的异同;为防御性医疗的法律判定与认定、侵权责任的法律构成与归责原则提供建议,同时为法律制度层面规制防御性医疗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期刊2016年10期)

黄东亮,卢建华,樊宏,王建明[9](2016)在《民营医院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实证分析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民营医院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的种类与出现频率,为进一步规范医生职业行为,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南京市5所民营医院为调查现场,对200名具有处方权的在职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常出现的防御性医疗行为包括:回避高风险诊疗方案或操作(48.0%)、回避收治高危患者(45.5%)、放宽下达病重病危医嘱及护理等级(33.0%)。医生职称高低和工作年限与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民营医院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出现频率较高,如何通过体制改革与内涵建设,减少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发生,维护患者权益,是促进民营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徐莉[10](2016)在《论防御性医疗行为与过度医疗行为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防御性医疗行为与过度医疗行为是我国看病贵和医患矛盾的供方成因。防御性医疗行为与过度医疗行为的相同点是过度为患者做检查、用药及治疗,增加患者就医负担和疾病风险、浪费医疗资源、增加医疗纠纷风险;不同点是防御性医疗行为是为保护医护人员自身安全,过度医疗是追求经济利益,积极型防御性医疗会产生积极结果而过度医疗不会。建议从完善医疗保险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行业自律,提高民众对医疗风险的认识3方面防范防御性医疗行为和过度医疗行为。(本文来源于《医学与社会》期刊2016年02期)

防御性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改善医疗执业环境势在必行,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是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的重大举措。基于防御性医疗行为存在普遍性、直接性、非必要性、隐匿性和自我保护性等特征,本文剖析和探讨了防御性医疗行为对构建"平安医院"的不良影响,包括服务质量平安、医疗环境平安和医患关系平安等方面,为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御性医疗论文参考文献

[1].魏子一.防御性医疗行为成因及法律责任探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9

[2].韦嫚,黄华强.浅析防御性医疗行为对构建平安医院的影响[J].名医.2019

[3].赵银仁,陈国芳.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成因及法律责任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毕日军.浅谈防御性医疗行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5].刘雪娇.医生职业风险认知与防御性医疗行为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6].刘雪娇,张星星,冯秒,孙奕.医生职业风险认知对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影响[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8

[7].刘宏眉,李雪锋,杨晓枫,杨军,许虹.综合医院防御性医疗行为的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C].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

[8].郭岱炯.防御性医疗的法律规制探讨[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

[9].黄东亮,卢建华,樊宏,王建明.民营医院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实证分析与比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0].徐莉.论防御性医疗行为与过度医疗行为的关系[J].医学与社会.2016

标签:;  ;  ;  ;  

防御性医疗论文-魏子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