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热成像论文-董宁琛,张志杰,尹武良,赵晨阳

脉冲热成像论文-董宁琛,张志杰,尹武良,赵晨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脉冲热成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脉冲激光激励,红外热成像,裂纹检测,表面温度场分布

脉冲热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董宁琛,张志杰,尹武良,赵晨阳[1](2019)在《基于脉冲激光点光源热成像方法检测钢材表面裂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损伤之前检测和表征钢材上的表面裂纹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对于涉及相关的结构安全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了一种非接触式的脉冲激光点光源热成像技术,用于检测钢结构试件的表面破裂裂纹。使用脉冲点激光源将热量加载到材料表面,热流在传导过程中会受到裂纹缺陷的影响,裂纹的边界处阻挡的热流导致表面产生了明显的温度差,红外热像仪实时监测表面温度场的变化来实现裂纹缺陷的可视化。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激励开始后,裂纹缺陷边界开始出现温度差,激励结束后,温度差达到峰值,实现裂纹缺陷的可视化;缺陷边界的温度差峰值以及出现时间与激励中心的距离相关。同时为下一步的定量检测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9年10期)

朱佩佩,程玉华,白利兵,田露露,黄建国[2](2019)在《脉冲涡流红外热成像缺陷特征提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脉冲涡流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缺陷特征提取与分析是无损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提出一种新的脉冲涡流红外热图像特征提取算法并用于强化缺陷信息。该算法主要包括基于熵梯度的显着热图像选择、局部稀疏图像分离以及局部稀疏图像融合3个部分。对比于常用的两种脉冲涡流红外热成像数据特征提取算法——独立成分分析算法和鲁棒主成分分析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更好地强化有意义的缺陷信息并抑制包含噪声的背景区域。(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余开科,田裕鹏,王平,尹相杰,贾兴伟[3](2019)在《基于脉冲涡流热成像的面内方向性热扩散率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导电材料面内方向性热扩散率的测量,提出脉冲涡流热成像法这一新方法。该方法采用感应式脉冲线激励源,在导电试件表面形成沿一定方向的感应涡流,实现局部热激励,在非稳态条件下实现了材料面内方向热扩散率的测量;简单调节试件与线感应激励线圈的角度,就可以快速无损非接触地测量试件在垂直线圈方向上的热扩散率值。对感应线激励下面内热传导及高斯温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分别对AISI304不锈钢、纯铁、纯镍3种材料的热扩散率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与手册值相符,偏差小于9. 0%,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3. 18%,3. 72%,3. 70%。(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吴凡,罗林,李金龙,高晓蓉[4](2019)在《基于脉冲热成像闪光灯光强分布测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脉冲热成像技术因其在非导电材料缺陷检测方面的优势而成为无损检测的热点。文中介绍了实验中使用的脉冲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系统的组成,利用黑体辐射理论和热传导理论研究了反射系统的探测机理。研究了闪光灯与平板之间的强度分布和距离,并且通过黑体校准,实现了相机像素值与闪光灯光强之间关系的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马烜,邹金慧[5](2019)在《铁质部件内部缺陷的脉冲涡流红外热成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脉冲涡流红外无损检测中的红外图像噪声大对比度低、非均匀加热、目标难以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涉及图像背景估计、图像目标增强、降噪和阈值分割的红外图像综合处理算法。首先以鲁棒主成分分析(RPCA)算法为基础,将红外图像进行背景与目标的分离;针对传统RPCA对图像背景描述不足的缺点,引入了加权核范数来更好地描述图像背景;其次构建加权核范数最小化(WNNM)去噪模型,对目标图像进行去噪处理,增强图像对比度。最后对去噪后的目标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得到目标信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RPCA和双边滤波算法比较,该方法对于红外图像的目标检测从主观视觉和数值指标上都具有更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泽明,邱巧,边毅,彭瑾,伍剑波[6](2019)在《铝合金薄板不同走向焊缝缺陷的脉冲涡流热成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铝合金薄板不同走向焊缝缺陷的高效以及可视化成像检测要求,进行了涡流热成像检测方法试验研究。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焦耳定律与热传导方向,分析了铝合金涡流热成像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不同走向焊缝缺陷的涡流热成像检测试验系统。试验分析了不同角度缺陷处的最大温差变化规律曲线,以及激励电流强度与激励时间对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涡流热成像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铝合金薄板的不同走向缺陷,并且最大温差随着缺陷角度的增加而增加,最后趋于平稳;改变电流大小与激励时长对最大温差的影响不明显。该研究为铝合金焊缝不同走向缺陷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无损检测》期刊2019年06期)

鲁晓川[7](2019)在《基于涡流脉冲热成像的压力容器壳体缺陷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力容器作为一种密闭设备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在石油化工、军工业、医药、化学冶炼等方面不可或缺。伴随应用的广泛性而来的问题是压力容器的失效问题。一旦失效,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会引发爆炸、人员伤亡等事故。因此,在事故发生前检测出造成压力容器失效的原因并加以排除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压力容器失效前的早期缺陷可能只是表面细小的裂纹,通常难以肉眼辨识。目前工业上有很多无损检测手段,可以在避免破坏压力容器的情况下检测缺陷,但传统的检测手段通常费人工且检测效率不高或者成本高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通过使用涡流脉冲热成像检测手段,通过压力容器温度分布辨识缺陷,并结合广义形态成分分析算法和边缘检测算法对表面裂纹缺陷进行检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涡流脉冲热成像检测原理和有限元分析原理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研究影响压力容器表面温度分布的因素,分析裂纹对压力容器表面涡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以及温度与裂纹尺寸及压力容器表面曲率的关系。基于涡流脉冲热成像原理搭建实验系统,通过对人工制造的裂纹和自然形成的裂纹的研究,分析裂纹深度及加热时间对温度的影响对仿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合广义形态成分分析和Sobel边缘检测算法,对仿真及实验获得的热图像进行去噪并提取缺陷高温区域边缘信息,分析广义形态成分分析算法对图像的去噪效果以及裂纹深度与去噪效果的关系,并比较是否经过去噪的图像在边缘检测上的差异以及八方向Sobel边缘检测手段相比传统边缘检测手段的优势,并分析图像的灰度值与裂纹深度和加热时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压力容器的仿真和实验研究,证明了涡流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可以应用于压力容器曲面壳体裂纹检测上,研究了影响压力容器裂纹处温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利用温度升高比衡量裂纹深度的方法。并且提出利用广义形态成分分析减少热图像噪声干扰以突出缺陷,分析了去噪效果与裂纹深度的关系,然后结合Sobel边缘检测手段提取出裂纹缺陷高温区域边缘信息,给出了利用裂纹缺陷处高温区域的灰度值突变的特征判断裂纹深度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27)

董丽虹,郭伟,王海斗,邢志国,冯辅周[8](2019)在《热障涂层界面脱粘缺陷的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热障涂层界面脱粘缺陷的无损检测问题,首先制备了一种导热过程更加接近真实缺陷,且尺寸可控的人工模拟脱粘缺陷试样;在此基础上,采用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对人工脱粘缺陷进行检测,分析了涂层界面脱粘区和非脱粘区的表面温度瞬态响应过程;以图像标准差(SD)和归一化对比度(NC)作为评价标准,定量对比了脉冲相位法、主成分分析和表面热信号重构3种典型的热图重构方法在脱粘缺陷识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对400μm厚的YSZ热障涂层,原始热图中可识别最小直径为4mm的脱粘缺陷,而3种重构热图中均可识别最小直径为2mm的界面脱粘缺陷,3种重构算法均显着提高了界面脱粘缺陷的识别能力,其中以表面热信号重构算法对图像的噪声抑制能力最强。(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康准[9](2019)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疼痛科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目前在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手段,但对于治疗后患者疗效评估的方法目前只有相对主观的VAS评分,缺乏客观评估指标。本试验旨在通过对脉冲射频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红外热像图的温度变化,来评判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评估疗效方面的可行性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来我科就诊,明确诊断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且同意行脉冲射频治疗的患者30例,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63.3±7.8)岁,病程(4.5±2.7)月。对患者在术前、术后2天、术后1周行红外热成像检查,分别采集术前、术后2天、术后1周患者患病侧及对称健康侧的温度,ART值及VAS评分。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平P<0.05。结果:(1)患者术前、术后2天、术后1周患侧温度均高于健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患者术前、术后2天、术后1周患侧ART值均高于健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患者术前、术后2天、术后1周△ART值逐渐减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患者术前、术后2天、术后1周VAS评分逐渐减小。(5)术前、术后2天、术后1周患者VAS评分和患侧温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客观准确的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病情变化情况,给临床医师评估患者术后疗效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白洁,彭建平,张康,冯舲帆,高晓蓉[10](2018)在《基于涡流脉冲热成像方法的稳态闭合疲劳裂纹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机车运行过程中,车轮与钢轨间的滚动接触易使得车轮表面出现滚动疲劳裂纹(RCF),当裂纹中存在第叁种介质对其进行填充并引起裂纹闭合时,会影响裂纹的检出率(POD)。被第叁种介质填充的裂纹区域会表现出弱导电性而影响电涡流分布。基于涡流脉冲热成像(ECPT)方法对裂纹锈蚀填充异物进行检测,研究裂纹在弱电导状态下的涡流分布特性。通过仿真对比裂纹含填充物质时,在加热阶段所对应的不同深度的涡流密度场分布,来研究疲劳裂纹闭合的检测。利用试块生锈方式实现角度裂纹填充并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试验结果与仿真结论相吻合。(本文来源于《无损检测》期刊2018年12期)

脉冲热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脉冲涡流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缺陷特征提取与分析是无损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提出一种新的脉冲涡流红外热图像特征提取算法并用于强化缺陷信息。该算法主要包括基于熵梯度的显着热图像选择、局部稀疏图像分离以及局部稀疏图像融合3个部分。对比于常用的两种脉冲涡流红外热成像数据特征提取算法——独立成分分析算法和鲁棒主成分分析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更好地强化有意义的缺陷信息并抑制包含噪声的背景区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冲热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1].董宁琛,张志杰,尹武良,赵晨阳.基于脉冲激光点光源热成像方法检测钢材表面裂纹[J].激光与红外.2019

[2].朱佩佩,程玉华,白利兵,田露露,黄建国.脉冲涡流红外热成像缺陷特征提取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9

[3].余开科,田裕鹏,王平,尹相杰,贾兴伟.基于脉冲涡流热成像的面内方向性热扩散率测量[J].计量学报.2019

[4].吴凡,罗林,李金龙,高晓蓉.基于脉冲热成像闪光灯光强分布测定方法[J].信息技术.2019

[5].马烜,邹金慧.铁质部件内部缺陷的脉冲涡流红外热成像检测[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9

[6].杨泽明,邱巧,边毅,彭瑾,伍剑波.铝合金薄板不同走向焊缝缺陷的脉冲涡流热成像检测[J].无损检测.2019

[7].鲁晓川.基于涡流脉冲热成像的压力容器壳体缺陷检测[D].电子科技大学.2019

[8].董丽虹,郭伟,王海斗,邢志国,冯辅周.热障涂层界面脱粘缺陷的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J].航空学报.2019

[9].康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19

[10].白洁,彭建平,张康,冯舲帆,高晓蓉.基于涡流脉冲热成像方法的稳态闭合疲劳裂纹检测[J].无损检测.2018

标签:;  ;  ;  ;  

脉冲热成像论文-董宁琛,张志杰,尹武良,赵晨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