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磁成像在金刚石勘探中的应用

3D电磁成像在金刚石勘探中的应用

一、三维电磁成像在钻石勘探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柯淇,王治国,高静怀,王彦飞[1](2021)在《金属矿产资源探测的地震方法:综述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由于金属价格的不断升高和寻找浅层矿床难度的日益增大,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必将向更深层发展.因而,地震方法已经成为用于金属矿探测的一种更重要的工具,以实现对深埋矿藏的构造进行清晰成像,帮助深层矿床的直接定位.本文回顾了硬岩环境下的地震方法,涵盖了岩石物理性质、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技术等.通过梳理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欧洲,加拿大,南非等国家的一系列广泛的研究案例,本文逐一论述了二维反射地震方法、三维地震方法、被动源与主动源联合地震方法、地震与其他地球物理场的联合反演等所涉及的基本原理、技术进展和取得的探矿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当前金属矿地震探测中的得失,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和进步的潜在方向,以供勘探地球物理同行参考.特别建议了,必须开发金属矿勘探专用的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诸如被动源与主动源的联合成像技术、多地球物理场联合反演技术、矿体的超分辨率反演技术、矿体内部非均质性的分析技术、矿体人工智能解释技术等,力争实现我国金属矿地震探测技术的原始创新.

王立朋[2](2020)在《天然气水合物声学性质数值模拟及南海水合物储层的地球物理综合研究》文中指出作为新时代清洁能源之一,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性质(如波速、电阻率)的研究尤为重要。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水合物赋存状态的不同对物性的变化规律,可以为海洋勘探试验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的指导。同时,通过物性差异可以判别水合物赋存状态,有助于解释水合物在海底的形成机理和条件。地球物理研究可以验证勘探区域水合物物性异常的结论和勘探方法的可行性,而综合多种地球物理方法评价取长避短,更有利于水合物分布研究和成藏分析。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研究工作及创新性成果:一、本文针对水合物不同赋存状态(孔隙型、胶结型)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利用颗粒间的位置关系、接触模型、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特点等为模型的约束条件,并对比多种数值模拟方法的优缺点,采用离散元颗粒流法建立两种典型赋存形态(孔隙型和胶结型)的水合物与沉积物颗粒模型,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孔隙度和饱和度分析。二、本文模拟实验室声学性质研究过程,提出一种数值模拟中波的发射-接收模型。通过对不同饱和度下两种水合物赋存状态模型波速的测量得出以下认识性结论:在水合物饱和度0-40%的区间,纵波波速的结果为1580m/s-1810m/s;两种赋存状态的水合物波速都随饱和度增加而上升;饱和度在0-10%的范围时,胶结型水合物波速的增长率远大于孔隙型;10%-40%范围内,两种赋存状态模型波速增长率大致相同。三、基于南海海域的海洋可控源电磁(MCSEM)研究,对数据进行了精细化处理和MVO(振幅随收发距变化)和PVO(相位随收发距变化)曲线的反演,得到测线下的电阻率异常层。综合多种地球物理方法研究,验证了该区域含水合物层电阻率物性异常的特征和MCSEM勘探方法的可行性。联合该地区已有地震、测井资料等综合评价,得到了测线下的地质构造和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纵向分布,并结合地质构造初步探讨了该区域水合物的形成过程和储层情况。

肖晶[3](2020)在《《数字思维-科学如何重塑人性》(第一章及第十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一篇翻译报告,翻译原文节选自《数字思维—科学如何重塑人性》。该书由里斯本高等理工学院院长阿林多·奥利维拉(Arlindo Oliveira)教授所着,由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翻译部分主要介绍了智能机器与大脑的相互关系及创建数字思维的可能性。原文属于科技文本,叙事客观、逻辑性和连贯性强。此外,原文本还具有专业术语和缩略语多、被动句多及长难句多的特点。鉴于其文本类型及特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从词汇,句法和文本层面总结翻译过程中运用的各种翻译策略,如在词汇层面运用词义延伸、词性转换和四字词;在句法层面运用增译、语态转换及分译;在文本层面运用连词的增加和转换,并举例进行分析,以期在实现词汇对等、句法对等和文本对等的基础上,提高译文准确性,从而为今后科技翻译补充平行文本并为今后相关翻译提供一定参考。

马霄一[4](2018)在《碳酸盐岩跨频带地震岩石物理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震岩石物理测量是构建储层岩石物性特征与地震响应的桥梁。但现有岩石物理测量主要集中于超声频段,与实际地震勘探所用的地震频段存在明显的频段差异,而储层岩石在不同频率下其地震响应也表现出不同特征。因此,为使岩石物理测量结果更好的用于指导地震勘探必须对储层岩石进行不同频段的地震弹性特征测量,理清不同频段速度、衰减等参数测量结果间的差异及其形成机理。地震岩石物理测量结果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缺乏对地震频率下小尺度碳酸盐岩储集层岩石所表现出的地震响应特征的系统研究;利用系统实验测试结果,依据该储层岩石特征、孔隙流体特征,建立地震勘探、声波测井和超声实验频段测量结果的关系模型,形成不同频段数据外推及融合的方法。由于缺乏系统的多频段岩石物理测量作为依据,对小尺度碳酸盐岩储集层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地震响应(速度、衰减)特征与孔隙流体特征及储层岩石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使得利用现有的地震资料进行流体预测的各种方法缺乏理论和实验指导。因此,此次依据系统实验测试结果及理论分析,揭示含流体储层岩石的地震特征,将为小尺度碳酸盐岩储集层油气储层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为了研究部分饱和流体的频散特征,我们先以砂岩为研究目标。在地震频带(2-2000hz)和超声频段(1MHz),测量了四块砂岩样品的饱和水、饱和甘油条件下的弹性模量。我们观察到,在高渗透率样品的不同水饱和度条件下和低渗透率样品不同甘油饱和度条件下,低频(2-2000Hz)范围内的速度频散是非常很小。然而,在高渗透率样品的不同甘油饱和度条件下和低渗透率样品不同水饱和度条件下,相同的频率范围(2-2000Hz),速度频散却非常明显。观测表明,流体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孔隙内流体的运动和孔隙之间的压力。岩石内孔隙流体的流动性定义为岩石渗透率与流体粘度的比值。高流动性使得孔隙之间或非均匀区间的孔隙压力达到平衡,导致岩石处于一个低频控制状态,而满足Gassmann方程条件。相反,即使在地震频率范围,低流动性也会产生孔隙之间的压力梯度,而引起频散。随着流动性的降低,速度频散曲线显示出了一个向低频区间系统性迁移的趋势。同时,我们针对这些具有纵波速度频散背景下的砂岩样品,探讨了Gassmann理论的应用。预测纵波速度的两个边界公式,分别是Gassmann-Wood和Gassmann-Hill理论。观察表明,波致流机制影响着纵波速度在Gassmann-Wood和Gassmann-Hill理论边界之间的转变,同时我们也研究了不同频率下的岩石-流体机制。我们以饱和流体的碳酸盐岩作为研究目标,重点考察不同流体对于频散的影响。为了深刻理解频散现象,我们将碳酸盐岩与砂岩做了相同流体下的频散对比。我们发现砂岩在水或者甘油饱和条件下,速度均会出现频散,水饱和时频散幅度更大;碳酸盐岩在水或者甘油饱和条件下,没有明显的频散现象。同时,计算了地震频率和超声频率下的流体因子敏感系数,发现泊松阻抗对这些岩石的流体的识别最为敏感。最后,我们将有裂缝的碳酸盐岩作为研究对象,并考虑微观尺度的裂缝对岩石等效弹性性质的影响。由于传统的喷射流理论的特征频段主要集中在测井频段,且决定其特征频率的裂缝纵横比一般是一个定值,利用岩石物理实验数据提取出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并基于孔隙结构特征可进一步扩展和完善现有的喷射流模型。扩展的喷射流模型反映了岩石弹性性质关于流体性质、孔隙结构、有效压力以及频率的定量关系。我们发现基于扩展的喷射流模型的速度频散曲线与实验测量的数据拟合的比较好,也反应出喷射流作用在地震频段仍可对弹性波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李建慧,曹晓峰,凌成鹏,姜志海,刘亚军,韩波,胡祥云[5](2016)在《瞬变电磁法勘探的地电模型及其成功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瞬变电磁法已广泛应用于固体矿产勘探、水文地质调查等领域,并有许多实例文章见刊.然而,这些实例背后蕴含的地电模型却研究很少.本文将应用于瞬变电磁法勘探的地电模型分为四类:矿床学模型、水文地质模型、地质构造模型和人文模型,并分析了部分模型的相关实例.最后,我们认为特定地电模型分析和地下流体动态监测为瞬变电磁法的两个重点发展方向.

赵自豪[6](2015)在《露天矿高边坡地质灾害探测与边坡失稳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白云鄂博铁矿是一个成因复杂的大型露天矿,对其白云岩和铁矿石的成因存在众多假说。由于板岩覆盖在白云岩上的岩层组合特性,加之早期的爆破技术限制,该矿自开采至今,上部最终边坡随暴露时间增长,表面岩石破碎程度逐渐加大,深部裂隙和断层逐渐发育,边坡整体稳定性逐渐降低。自2000年以来,C区开始逐渐失稳滑塌,A区表现出失稳趋势。从而导致下部台阶无法按原设计靠界,并对人员和机械设备构成安全威胁。为此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每年近亿元,投入的边坡治理和勘察费用达数千万元。为了避免其余未失稳和未加固部位出现滑坡和大型落石,保证露天矿的安全生产,有必要对这些部位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估。在实践中,同一区域内已发生的滑坡的地质构造参数特征对于该区域内滑坡危害预测或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即未发生滑坡区域的地质构造参数同已滑区域参数相似度越大,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就越大。基于这一理论,C区滑坡地质分析和滑坡的力学数值反演所获得的经验对其余未失稳区域的滑坡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对C区出现的滑体的半径、中心位置等表观特征进行现场实测。根据原有的C区地质资料,建立起了C区地质构造的数值模型。对于地质资料中岩石的力学性质,由于取样的困难,采用了计算机反演的方法获得。利用正交表设计实验组合,假定不同的岩石和结构面力学参数的不同水平,带入MIDAS/GTS岩土仿真软件,算出在不同的力学参数组合情况下边坡的滑移失稳情况,并给出滑坡体的半径、中心位置和相对位移等量。力学参数和滑坡特征构成训练数据,在Matlab软件中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将滑坡特征作为输入,力学参数当成输出,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当神经网络的训练收敛到一定程度时,令神经网络训练结束。输入实测的滑体特征参数,神经网络将输出岩石和结构面的力学参数。从而通过反演的办法获取了实验和钻探很难获取的结构面的力学参数。利用岩石和结构面的力学参数,通过极限平衡参量敏感度分析,获取了阶段坡、总体坡、残余岩石强度等参量在滑坡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综合考察C区1至4号滑体,发现其分属两种不同的滑坡类型,其中1号和2号滑体符合顺层岩石滑坡的特征,有清晰的滑床和周界。而3号和4号滑体符合破碎岩石滑坡的特征。C区的高密度电法勘探到了滑动结束后1号滑体遗留下来的周界,2号滑体的周界已经无法探测到。根据C区的滑坡分析和滑坡地质学原理,在未滑坡区域的稳定性评估时,浅部破碎带,中深部的破碎带和断层组合模式,含水性等参数对滑坡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对这些参数,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法和地震等物探手段能够有效的探测到。地震法勘探是基于层状或近似层状地层的,通过对人工震波和接收回来的震波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从而获得地下构造和岩性等信息。地震法有折射法、反射法等。本地区岩石具有多呈层状的特点,能够产生有效的、规律性的反射波,因此在本研究中应用了反射地震波法。通过现场的实地踏勘,找到了以牙轮钻机、电铲和电动轮为主的移动性机械振动源,以高压供电线路为主的电力干扰源,并利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生产的多波地震仪进行了背景干扰和噪音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震源类型、药量和组合特性试验,进行了检波器耦合实验,最终确定了采用敲击震源。确定了野外地震采集参数为:道间距为2米,最小偏移距为2米,48道接收,12次覆盖。利用该参数在1544清扫平台、1488清扫平台和c区上部平台等地方进行了地震采集工作。对野外采集的数据用vista等地震资料处理解释软件通过自适应去噪、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手段进行了处理,获得了能够反映地下约100米范围的地震地质资料。通过同钻探资料比对,并结合地质规律进行了综合解释,验证并新发现了该矿的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分布情况。地震法探测的资料说明,该矿实际地质构造发育程度远比原始的钻探资料所表明的要更加复杂。地质雷达是基于发射天线向被测介质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当该电磁波遇到不均匀体(界面)时会反射一部分电磁波回来,从而被接收天线接收这一基本原理来工作的。本研究中利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生产的地质雷达,使用200mhz天线,对同地震法相同的测线进行了探测。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了数据采集的测量时窗、采集样点数等信息。利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发的gr地质雷达数据处理与解释系统,对探测到的数据应用诸如水平预测滤波、希尔伯特变换等方法进行了处理,并结合地质规律对获得的雷达资料进行解释,获得了覆土下往岩石内延伸约5米的浅层地质情况,并识别出了裂隙发育带和岩石破碎带,这些数据反映出了该地段的表面岩石风化程度和受爆破、机械碾压等因素而引起的岩石强度降低情况。数据显示,1544和1488水平均有裂隙带和破碎带存在,并达到一个比较危险的占比。同时能看出,1544水平比1488水平破碎程度严重,更易发生破碎岩石滑坡(或崩塌)。利用高密度电法,对地震法和地质雷达法的测线进行了探测,由于高密度电法对测线平直度的要求,因此,选取了60个电极、118米的测线长度,对弯曲平台能够取直的部分进行了分段探测。在c区上部平台,布置了236米的测线。为了能更多的获取关于断层的信息,在综合比较温纳法、微分法等方法的基础上,最终采用了微分法。探测深度除c区上部平台为76米外,其余均为38米,考虑到高边坡的分段高度,并综合考虑滑坡体主要滑坡物质的分布范围,该探测参数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反演后的高密度电法资料同该边坡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相比对,印证了阶段坡中深部地质构造。并探测到了部分区域的含水情况,经查阅该矿的水文地质记录以及治水工作日志,结果高度吻合,并探出了部分未记载的局部含水区。目前滑坡危险性评估有确定法(如极限平衡法、三维有限元法等)和随机分析法(如模糊综合评判、可靠性分析等)两大类。考虑到如下事实:1、钻探法获取岩体内部参数的成本巨大。2、灰色综合模糊评判可以处理少数据,精确度低的参量。3、其他的评价方法对岩体结构和力学参数等要求多,精确度要求高。4、综合物探成本低、速度快,但能获得的地质资料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本文决定采用灰色综合模糊评判,并利用综合物探的方法进行所需评判指标的信息采集。在对以上所有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把中深部断层和破碎带组合模式、含水性和浅部破碎带等作为东矿滑坡危险区识别中应该重点识别的参数。对顺层岩石滑坡,由于滑床和周界的存在,在高密度电法剖面上呈现出“两纵一横”的表观特征。根据东矿的水文地质特征,充当滑床和周界的断层里面往往又有水存在,进一步加大了滑坡发生的危险性。在综合听取相关领域专家、现场工作人员意见,分析相关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本文选定阶段坡等5个参数作为灰色模糊综合评判的指标,对这些指标,定性或定量的给出了危险性等级大、中和小的划分范围。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些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一一比较并计算出权重矩阵。通过对模糊隶属度的研究及同类项目的经验,选定评价指标对评语集的隶属度函数为梯形和半梯形,并按照相应的规律计算出了隶属度。对综合物探法获得的地质信息,在考察物探原理和噪音干扰情况的基础上,对其不可靠程度进行了评估,按照资料或信息收集的不完整程度,对评判隶属度进行了点灰度赋值。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灰色模糊综合矩阵的合成,计算,并据此给出了整个边坡稳定性程度危险隶属度,从而能够对边坡失稳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综合失稳风险评估和物探资料,最终给出了滑坡隐患和滑坡影响因素分布图。

吴立科[7](2015)在《多通道同步电磁法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电磁法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在勘查金属矿产、煤田、地下水、地热资源、油气田及研究各类地质构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目前,电磁法勘探仪器市场主要由国外的电磁法仪器公司占主导地位,并且价格昂贵,因此设计与实现一套多通道、多分量、高精度、多功能的电磁法测量系统在实际勘探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查阅大量电磁法仪器发展状况的相关文献基础上,深入研究电磁法测量基本原理及分类,从天然场源和人工场源两个方面论述了不同方法的测量原理、勘探装置和测量参数的特点。综合电磁法测量信号的基本特点和未来电磁法仪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多通道同步电磁法测量系统的设计指标和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系统设计方案主要由数据采集板、FPGA控制电路和上位机三部分组成,并根据该设计方案完成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硬件设计部分主要完成了信号调理电路、ADC转换电路和USB通讯接口电路的设计;软件设计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实现了基于Nios II软核处理器的SOPC系统设计和USB驱动程序的设计和配置,另一方面采用LabVIEW软件设计用户交互界面应用程序并实现了在Surface Pro移动平板电脑上对整个系统的控制操作。在完成系统平台搭建的基础上,本文对系统的硬件电路、系统整体性能和系统野外工作情况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最后,根据测试结果,本文提出了未来工作的展望。

王小江[8](2014)在《地震方法在成矿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以东天山沙泉子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深部找矿新形势迫切需要新技术新方法的有力支撑,而传统的地质找矿方法仅仅对浅表矿具有较多认识和丰富的经验,重、磁、电等非震物探方法在隐伏矿的勘查和研究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有效探测深度浅、分辨率仍然较低。而矿床学家研究认为,矿床的形成、就位过程普遍受地质构造运动的制约,研究成矿构造系统不仅可以完善我们对成矿过程的理论认识,更可以指导和推进找矿工作的发展。地震探测技术以其大测深、高分辨率以及对构造的描述最为直观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矿床学家和勘查地球物理学家的青睐。新疆东天山沙泉子地区是重要的铜、铁、镍多金属成矿区,目前已发现了白石泉铜镍矿、天宇铜镍矿、天香铜镍矿、沙泉子铜矿和沙泉子铜铁矿以及沙泉子铅锌矿等多个矿床,该区出露大面积的元古宙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等致密的结晶岩,受加里东期、海西期等多期次的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岩浆岩发育齐全,规模巨大,构造形迹复杂而多不易识别,沙泉子深大断裂为该区重要的构造单元分界面和导矿断裂,深入了解和研究该区的成矿构造(断裂、岩体等)在深部的展布情况以及探寻矿床与成矿构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受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深部多参数金属矿地震方法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资助,项目研究人员在新疆沙泉子地区(以天宇铜镍矿为重心)开展了地震方法试验,一方面为该区的深部构造的厘定提供地球物理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探寻地震方法在结晶岩区的有效性,总结找矿模式,推动地震方法找矿的发展。论文研究采用了反射地震和初至层析成像结合的方法来控制研究区的浅、中、深构造:以反射地震探测中深部的大尺度的构造形态,以层析成像控制浅表的地质结构。本论文针对研究目标和任务主要开展以下部分的研究:通过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结晶岩区的地震数据采集应对策略、资料处理方案和基于地震相的解释技术。第一部分在对以往开展的地震试验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分析研究区的地质构造、地表条件、干扰因素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了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并详细制定了相应的采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原始数据:陡立的地质构造、低速带以及起伏地表的影响,都给数据的采集工作带了诸多的困难,制定好小道距、大排列的采集方案后,通过井深、药量试验,采用了l0m井深、8kg药量的激发参数,并确定1495-0-5-0-2500的观测系统。第二部分进行了原始数据特征的详细研究。通过初至折射静校正量的计算与应用发现该区的岩石高速特征使得静校正问题并不突出,但是也造成了高速的面波覆盖了整个记录,这对有效反射波识别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在通过多频带的窄带滤波后,确定了反射波和干扰波的频带,并由此确定了频率滤波和速度滤波结合的串联滤波方案;子波自相关谱的分析发现,该区多次波不发育,而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对子波进行了整形使其相位、振幅、波形趋于一致,利于CDP道集叠加;CVS高精度速度分析以及波场解释配合应用提高了速度拾取的准确性。层析成像采用初至波速度成像技术,并通过不同偏移距试验、网格试验、迭代次数试验确定了最终的反演参数:偏移距20-7000m,网格为5m×2.5m,迭代次数为10次。在采用了合理的资料处理方法和处理流程后,得到了高质量的反射地震剖面和速度结构剖面,构造形态清晰、信息丰富。第三部分为基于地震相的构造解释。以该区成矿模式为指导,地质图为参考,采用线与区块的地震波场分析法勾勒断层延展情况、岩体、岩浆房形态等,并通过投影矿床、岩体位置分析构造的控矿作用以及该区的找矿潜力。经过上述几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如下认识:(1)小道距、小炮距、大排列、高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与大药量、基岩中激发的放炮方式是结晶岩金属矿区地震数据质量保障的关键技术要素。(2)受观测系统的排列长度的限制,该区的层析成像能反映深约200m以内的浅部地质结构的速度变化。浅部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在层析成像剖面上表现为局部高速异常。与断裂毗邻的其他几个局部高速异常体推测有含矿可能,为新的找矿方向。(3)沙泉子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为正花状构造样式。沙泉子断裂控制多级岩浆房的形成,并起着导矿作用,其次级断裂连通岩浆房,起着配矿、容矿的作用,并形成了矿床的不同岩相组合。也证实了前人对该区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推测的正确性。(4)测线范围内沙泉子断裂北侧中酸性岩浆岩发育,且与已发现的沙泉子铜铁矿、沙泉子铜矿毗邻,该类岩体与围岩接触部位具备较好的成矿条件。(5)本次的地震方法试验经验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广到其他地区的成矿构造探测。

王宇航[9](2013)在《吊舱式时间域直升机航空电磁2.5维正演及响应曲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航空电磁法作为一种经济、快速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矿产勘查、地质填图、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吊舱式时间域直升机航空电磁系统具有良好的水平分辨能力,便于解释,成本效益高,有效勘探深度大等特点,因而得到了持续的发展。由于2.5维问题计算量小于三维问题,同时又比一维问题更加接近实际地质条件,因此本文结合国家863课题“直升机吊舱式时间域航空电磁勘察系统实用化研究”(2013AA063904),对吊舱式时间域直升机航空电磁2.5维正演算法理论进行研究及其响应曲线进行分析。具体来说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论述了选题背景和来源,介绍了航空电磁法的发展历史及应用情况,简述了地面和航空瞬变电磁2.5维正演模拟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并指出了航空瞬变电磁法2.5维正演算法研究的意义之所在。2.研究了时间域航空电磁有限元正演方法。通过拉氏傅氏变换,由时间域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构建出沿地质体走向方向的对偶二阶微分方程,同时详细推导了在拉氏傅氏域中的电磁场边界条件,以及HTEM有限元正演模拟所遵循的变分方程。在曲边网格单元中通过双二次插值、单元分析,得到单个网格单元的泛函极值方程;然后将每个单元积分相加得到整个拉氏傅氏域的泛函极值方程组;最后将求解的方程结果经过逆拉氏傅氏变换便可以得到各节点在时间域二维空间的电磁场分量。3.介绍了HTEM2.5维有限元正演算法中背景场的计算,讨论了逆拉式傅式变换及线性方程组的波前法求解问题。背景场选为均匀半空间;对于逆拉氏傅氏变换,在频率域计算28个频点,频率范围从1Hz到100KHz,每一个频点又可以分解为波数域中21个波数的二维问题;波前法的基本思想实际上是一种高斯消去法的改进形式,在计算过程中集成和消元交替进行,因此其在线性方程组求解过程中占用内存较少。4.简要分析研究了一维层状响应曲线,同时对比了K型和H型地电模型条件下一维和2.5维响应曲线,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2.5维算法是正确的。5.对2.5维有限元正演模拟响应曲线进行详细分析。对不同装置类型、装置参数和大地模型的理论响应曲线作比较分析,研究在一定条件下HTEM响应曲线的变化规律。正演模拟结果表明:时间域直升机航空电磁系统具有较高的横向分辨率,对不同倾角的异常体都有较好的响应以及具有较大的勘探深度。

范澄兴[10](2013)在《CVD合成钻石的宝石学特征、鉴定和应用前景》文中指出钻石是自然界已发现的具有最高硬度、强度和耐磨性的矿物材料,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异性能,使其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全方位材料,在许多工业领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天然钻石储量少,开采困难,不能满足工业领域甚至消费领域的需要,而HTHP法合成钻石数量和尺寸很有限,加工成本又高,所以它们的多种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但是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合成钻石技术的出现和完善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目前CVD方法制备的宝石级钻石单晶材料几乎实现了天然钻石的全部特征。本文通过对CVD合成钻石样品进行了常规仪器、DiamondSureTM、红外光谱、拉曼光谱、DiamondPlusTM、紫外可见光谱、DiamondViewTM和光致发光等一系列测试实验,研究总结得出CVD合成钻石主要特点:1、CVD合成钻石毛坯具有典型的锯齿状的层状结构和激光切割痕迹。2、无色-近无色CVD合成钻石为Ⅱa型钻石,虽然红外光谱未发现与N、H有关的吸收峰,但是紫外可见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检测到微量N、Si起的缺陷,包括UV-Vis图谱中的270nm、737nm吸收峰和360nm吸收台阶的,以及光致发光图谱中的503.5nm、575nm、596nm、597nm、625.6nm、637nm和737nm等特征吸收峰。3、荧光图像呈现橙红色、蓝绿色或夹杂紫色的绿蓝色荧光,无-强蓝绿色磷光,具有细致纹理、层状生长纹理、晶畴和斑驳的荧光颜色等特征。4、CVD合成钻石的综合处理,尤其是HTHP退火处理仍是鉴定的难点,通过实验测试表明,不同光源条件下各吸收峰强度存在变化,不能简单通过637nm和575nm吸收峰强度对比、存在503.3nm、625.6nm和596nm、597nm双吸收峰等特征判断CVD合成钻石是否经过HTHP退火处理。随着CVD合成钻石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提高,宝石实验室必须努力不断的完善此类新技术合成材料的鉴定技术和最新进展,确保整个钻石行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二、三维电磁成像在钻石勘探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维电磁成像在钻石勘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金属矿产资源探测的地震方法:综述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硬岩环境中地震方法概述
    1.1 岩石物理性质
    1.2 地震探测技术
    1.3 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震数据处理解释趋势
2 国内外研究案例
    2.1 二维反射地震勘探
    2.2 三维地震勘探
    2.3 被动源与主动源地震联合探测
    2.4 地震与其他地球物理场联合反演
3 展望未来
    (1)地震资料采集仪器设备
    (2)地震采集技术
    (3)地震数据处理及解释技术
4 结 论

(2)天然气水合物声学性质数值模拟及南海水合物储层的地球物理综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天然气水合物概况
        1.2.1 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现状
        1.2.2 水合物结构特征
        1.2.3 水合物稳定带
        1.2.4 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状态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现状
        1.3.1 天然气水合物数值模拟进展
        1.3.2 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方法进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天然气水合物数值模拟方法原理
    2.1 离散元颗粒流方法
        2.1.1 离散颗粒接触力方程
        2.1.2 离散颗粒运动方程
        2.1.2.1 离散颗粒的阻尼
        2.1.2.2 边界控制条件
        2.1.2.3 求解方法
        2.1.2.4 循环计算
        2.1.3 三维球体离散元颗粒流原理
    2.2 颗粒的接触模型
        2.2.1 线性模型
        2.2.2 线性粘结模型
        2.2.3 线性平行粘结模型
    2.3 数值模拟实现方法
    2.4 波的传播理论
    2.5 声学性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合物模型建立及声学性质研究
    3.1 两种水合物赋存状态的模拟
    3.2 水合物模型的建立
        3.2.1 模型建立流程
        3.2.2 生成颗粒的方法及顺序
        3.2.3 参数设置
        3.2.4 两种赋存状态的天然气水合物模型
    3.3 孔隙度和饱和度的计算
    3.4 孔隙模型及胶结模型声学性质研究
        3.4.1 模型声学性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
        3.4.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4.3 数值模拟结果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球物理综合评价方法
    4.1 水合物地球物理方法
    4.2 水合物电磁勘探物性基础
    4.3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理论
        4.3.1 MCSEM原理
        4.3.2 理论方程
        4.3.3 椭圆极化
        4.3.4 趋肤深度方程
        4.3.5 1D反演算法
    4.4 水合物饱和度估算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南海某海域地球物理综合评价
    5.1 南海某区地球物理研究概况
    5.2 海洋可控源电磁研究
        5.2.1 海洋可控源电磁实验
        5.2.2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5.3 结论与解释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讨论
    6.1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6.2 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3)《数字思维-科学如何重塑人性》(第一章及第十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1.2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1.2.1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ST
        1.2.2 Non-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ST
    1.3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2.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2.1.1 Translation Theory Reading
        2.1.2 Parallel Text Reading
        2.1.3 Term Base
    2.2 While-translation
    2.3 Post-translation
3. Translation Theory
    3.1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3.2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4. Case Analysis
    4.1 Analysis at Lexical Level
        4.1.1 The Extension of Semantic Meaning
        4.1.2 Class Shift
        4.1.3 Four-character Idiom Using
    4.2 Analysis at Syntactic Level
        4.2.1 Amplification
        4.2.2 Conversion between Voices
        4.2.3 Division
    4.3 Analysis at Textual Level
        4.3.1 Addition of Conjunctions
        4.3.2 Conversion of Conjunctions
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A Term Base
Appendix B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4)碳酸盐岩跨频带地震岩石物理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震岩石物理模型方面
        1.2.2 地震岩石物理实验方面
        1.2.3 跨频段地震岩石物理实验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跨频段地震弹性参数测试系统
    2.1 引言
    2.2 岩石跨频段测量系统
        2.2.1 测量原理
        2.2.2 激振器
        2.2.3 机械结构
        2.2.4 样品制备
    2.3 标定测试
        2.3.1 标准铝样标定实验
        2.3.2 有机玻璃标定实验
        2.3.3 干燥碳酸盐岩测定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流体饱和岩石的弹性波研究
    3.1 引言
    3.2 频率相关的衰减和速度频散
        3.2.1 基于Biot孔隙弹性的模型
        3.2.2 基于流体连通孔洞的模型
        3.2.3 基于粘弹性流变和孔隙粘弹性的模型
    3.3 部分饱和砂岩弹性波速度测量
        3.3.1 样品描述
        3.3.2 实验过程和结果
        3.3.3 Gassmann流体替换
    3.4 饱和碳酸盐岩与砂岩弹性波速度测量
        3.4.1 样品描述
        3.4.2 实验方法
        3.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碳酸盐岩测试
    4.1 引言
    4.2 碳酸盐岩储层的类型
    4.3 碳酸盐岩跨频段测试
        4.3.1 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4.3.2 基于喷射流模型对碳酸岩建模
        4.3.3 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瞬变电磁法勘探的地电模型及其成功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矿床学模型
    1. 1 块状硫化物矿床
    1. 2 斑岩型矿床
2 水文地质模型
    2. 1 地下水资源勘查问题
        2. 1. 1 熔岩中的地下水
        2. 1. 2 侵入岩和变质岩中的地下水
        2.1.3沉积岩中的地下水
        (1)粗粒砂岩
        ( 2) 灰岩
        2. 1. 4 松散沉积物中的地下水
        ( 1) 隐埋山谷中的地下水
        ( 2) 内陆河流三角洲中的地下水
        ( 3) 滨海环境中的地下水
    2. 2 地下水盐化调查问题
        2. 2. 1 内陆沉积环境
        2. 2. 2 滨海环境
    2. 3 煤矿与隧道水害防治问题
3 地质构造模型
    3. 1 深部构造模型
        3. 1. 1 热水型地热
        3. 1. 2 热干岩型地热
    3. 2 浅部构造模型
4 人文模型
    4. 1 采空区模型
    4. 2 垃圾填埋场模型
    4. 3 地下未引爆物模型
5 结论与发展方向
    5. 1 结论
    5. 2 发展方向
        ( 1) 特定地电模型分析
        ( 2) 地下流体动态监测

(6)露天矿高边坡地质灾害探测与边坡失稳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露天矿高边坡开采现状和失稳影响因素分析
    1.2 白云鄂博铁矿东矿边坡地质情况概述
        1.2.1 矿床地质成因研究
        1.2.2 边坡工程地质研究
        1.2.3 水文地质特性
    1.3 白云鄂博铁矿东矿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4 边坡物探的研究现状
        1.4.1 地震法在高边坡物探方面的应用现状
        1.4.2 地质雷达法在高边坡物探中的应用现状
        1.4.3 综合物探法和其他物探方法在边坡探测中的应用
    1.5 白云鄂博铁矿东矿灾害源探测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C区边坡失稳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1 极限平衡理论简介
    2.2 C区的极限平衡分析
        2.2.1 C区现状及其形成过程
        2.2.2 极限平衡分析参数的选取
        2.2.3 C区的极限平衡分析
    2.3 C区高边坡的滑坡模式
        2.3.1 岩石滑坡的主要特征
        2.3.2 破碎岩石滑坡的主要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浅层地震勘探研究
    3.1 反射法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3.2 干扰波的调查
        3.2.1 常见的干扰波及其特点
        3.2.2 干扰波的调查
        3.2.3 东矿边坡台阶干扰波调查
    3.3 地震数据的野外采集
        3.3.1 多次覆盖技术的基本原理
        3.3.2 野外采集参数的选取
        3.3.3 野外施工情况简介
    3.4 地震数据的处理
        3.4.1 处理流程与技术
        3.4.2 数据分析和质量控制
        3.4.3 自适应去噪
        3.4.4 子波一致性处理
        3.4.5 精细速度分析
        3.4.6 叠前时间偏移
    3.5 地震数据解释
        3.5.1 地震属性体解释技术
        3.5.2 地震成果解释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质雷达勘探研究
    4.1 地质雷达理论基础
    4.2 地质雷达数据的野外采集
        4.2.1 仪器设备及其性能参数
        4.2.2 测线布置及仪器参数选择
    4.3 地质雷达数据的处理和解释
        4.3.1 小波去噪
        4.3.2 水平预测滤波
        4.3.3 Hilbert变换
        4.3.4 三维立体分析
    4.4 地质雷达数据成果解释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密度电法勘探研究
    5.1 高密度电法的原理
        5.1.1 基本原理
        5.1.2 三电位电极系
        5.1.3 地球物理电性特征
    5.2 野外数据采集
        5.2.1 高密度电法仪器设备
        5.2.2 测线布置
        5.2.3 测量参数
    5.3 数据的处理
        5.3.1 数据预处理
        5.3.2 数据反演
    5.4 资料解释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露天矿高边坡稳定性灰色模糊综合评判
    6.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6.1.1 评价指标选取的一般原则
        6.1.2 评价指标选取的方法
        6.1.3 边坡失稳风险评估指标选取的依据
        6.1.4 边坡失稳风险评估指标选取的局限性
        6.1.5 边坡失稳风险评估指标选取
    6.2 评价方法的选择
        6.2.1 评价方法的分类
        6.2.2 有限元法
        6.2.3 分形法
        6.2.4 随机分析法
        6.2.5 模糊综合评判法
        6.2.6 灰色系统方法
        6.2.7 物探信息的特性和评价方法选择
    6.3 灰色模糊综合评判
        6.3.1 确定评价因素,评价等级
        6.3.2 确定评价因素对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6.3.3 确定评价因素对评语的灰度
        6.3.4 确定灰色模糊矩阵
        6.3.5 确定各因素的权重矩阵
        6.3.6 评判因素的合成和范数计算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7)多通道同步电磁法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电磁法勘探仪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电磁法测量基本原理及系统设计方案
    2.1 天然场源电磁法
    2.2 人工场源电磁法
        2.2.1 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法
        2.2.2 时间域电磁法
    2.3 电磁法传感器
    2.4 系统设计
        2.4.1 系统设计指标分析
        2.4.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3.1.1 仪表放大电路设计
        3.1.2 低通滤波电路设计
        3.1.3 单端转差分电路设计
        3.1.4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3.1.5 隔离电路设计
    3.2 控制电路设计
    3.3 通讯接口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设计概要
    4.2 模数转换模块软件设计
        4.2.1 寄存器控制程序设计
        4.2.2 转换结果读取程序设计
    4.3 USB控制程序设计
    4.4 基于Nios Ⅱ软核的SOPC设计
        4.4.1 基于Nios Ⅱ软核的SOPC概念
        4.4.2 SOPC设计流程
        4.4.3 Avalon总线
        4.4.4 基于Avalon总线的IP模块定制
        4.4.5 SOPC硬件设计
        4.4.6 SOPC软件设计
    4.5 USB固件程序和驱动程序设计
        4.5.1 USB固件程序
        4.5.2 USB驱动程序
    4.6 上位机应用程序设计
        4.6.1 应用程序开发环境
        4.6.2 程序流程控制结构设计
        4.6.3 用户界面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性能测试分析
    5.1 模拟硬件电路测试实验
    5.2 系统室内测试实验
        5.2.1 短路噪声测试
        5.2.2 实际采样率和带宽测试
        5.2.3 通道间一致性测试
        5.2.4 系统动态范围测试
        5.2.5 模拟野外测试
    5.3 系统野外测试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8)地震方法在成矿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以东天山沙泉子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金属矿地震方法研究现状简述
        1.2.2 沙泉子地区地质、物化探研究历史
    1.3 存在的问题
    1.4 目标任务
    1.5 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完成的工作量
第3章 研究区概况
    3.1 交通地理概况
    3.2 地质概况
        3.2.1 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
        3.2.2 地层
        3.2.3 构造
        3.2.4 岩浆岩
        3.2.5 矿床
    3.3 地震地质条件
第4章 研究区地震探测技术
    4.1 野外地震数据采集
    4.2 资料处理研究
        4.2.1 反射波地震处理研究
        4.2.2 层析成像处理研究
第5章 地震构造解析
    5.1 地震法构造解析原理
    5.2 研究区构造的地震波场特征
        5.2.1 浅表结构速度特征
        5.2.2 构造反射特征
    5.3 成矿构造分析
        5.3.1 研究区断裂系统特征
        5.3.2 成矿过程简述和找矿潜力分析
    5.4 地震找矿模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吊舱式时间域直升机航空电磁2.5维正演及响应曲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目的
    1.2 直升机时间域航空电磁发展概述
    1.3 时间域航空电磁正演发展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时间域航空电磁有限元基本理论
    2.1 对偶二阶微分方程
    2.2 拉氏傅氏域边界条件
    2.3 有限元求解分析
        2.3.1 有限元变分方程推导
        2.3.2 曲边网格剖分及等参单元处理
        2.3.3 单元合成及变分求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HTEM有限元正演中的相关问题
    3.1 拉氏傅氏域中背景场的求解
    3.2 逆拉氏傅氏变换
        3.2.1 逆拉氏变换
        3.2.2 逆傅氏变换
    3.3 波前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维HTEM模拟响应曲线分析
    4.1 发射电流波形对瞬变响应特征的影响
    4.2 同一波形不同上下沿时间对瞬变响应特征的影响
    4.3 层状模型中1D与2.5D响应曲线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2.5维HTEM有限元模拟响应曲线分析
    5.1 系统参数对响应曲线的影响
        5.1.1 吊舱高度对瞬变响应特征的影响
        5.1.2 线圈匝数对瞬变响应特征的影响
        5.1.3 发射电流对瞬变响应特征的影响
        5.1.4 关断时间对瞬变响应特征的影响
        5.1.5 同一波形不同上下沿时间对瞬变响应特征的影响
        5.1.6 不同发射电流波形对瞬变响应特征的影响
    5.2 地下目标体参数对响应曲线的影响
        5.2.1 目标体电导率对瞬变响应特征的影响
        5.2.2 目标体埋深对瞬变响应特征的影响
        5.2.3 目标体倾角对瞬变响应特征的影响
        5.2.4 目标体横向距离对瞬变响应特征的影响
    5.3 复杂地质模型响应曲线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10)CVD合成钻石的宝石学特征、鉴定和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CVD 合成钻石的研究现状
    2.1 传统的钻石合成工艺及技术
    2.2 CVD 合成钻石技术
    2.3 CVD 合成钻石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第3章 CVD 合成钻石的基本特征
    3.1 CVD 合成钻石的结构
    3.2 CVD 合成钻石的类型
    3.3 CVD 合成钻石的光学特征
    3.4 CVD 合成钻石的其他特征
第4章 CVD 合成钻石的测试与分析
    4.1 常规仪器检测
    4.2 DiamondSureTM检测
    4.3 红外光谱仪检测
    4.4 激光拉曼光谱仪检测
    4.5 DiamondPlusTM检测
    4.6 紫外可见光光谱仪检测
    4.7 DiamondViewTM检测
    4.8 光致发光检测
    4.9 CVD 合成钻石的实验室鉴定步骤
第5章 CVD 合成钻石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5.1 CVD 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的对比
    5.2 CVD 合成钻石的应用前景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三维电磁成像在钻石勘探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金属矿产资源探测的地震方法:综述与展望[J]. 王柯淇,王治国,高静怀,王彦飞.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1(04)
  • [2]天然气水合物声学性质数值模拟及南海水合物储层的地球物理综合研究[D]. 王立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3]《数字思维-科学如何重塑人性》(第一章及第十章)翻译实践报告[D]. 肖晶.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4]碳酸盐岩跨频带地震岩石物理实验研究[D]. 马霄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5]瞬变电磁法勘探的地电模型及其成功案例分析[J]. 李建慧,曹晓峰,凌成鹏,姜志海,刘亚军,韩波,胡祥云.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01)
  • [6]露天矿高边坡地质灾害探测与边坡失稳风险评估[D]. 赵自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09)
  • [7]多通道同步电磁法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吴立科. 东南大学, 2015(08)
  • [8]地震方法在成矿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以东天山沙泉子地区为例[D]. 王小江. 成都理工大学, 2014(07)
  • [9]吊舱式时间域直升机航空电磁2.5维正演及响应曲线分析[D]. 王宇航. 成都理工大学, 2013(05)
  • [10]CVD合成钻石的宝石学特征、鉴定和应用前景[D]. 范澄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10)

标签:;  ;  ;  ;  ;  

3D电磁成像在金刚石勘探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