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能受体拮抗剂论文-徐江维,王刚祚,葛一蓉

嘌呤能受体拮抗剂论文-徐江维,王刚祚,葛一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嘌呤能受体拮抗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鼠,慢性肾贫血,腺嘌呤,BQ123

嘌呤能受体拮抗剂论文文献综述

徐江维,王刚祚,葛一蓉[1](2018)在《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3对腺嘌呤诱导慢性肾贫血模型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3对腺嘌呤诱导慢性肾贫血模型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诱导法制备慢性肾贫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他生坦组(50 mg/kg)、BQ123低(5μg/kg)、中(25μg/kg)、高(75μg/kg)剂量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用药10周,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肾组织中细胞自噬小体数量,蛋白印迹(WB)法检测肾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雷帕霉素(mTOR)、p-Akt、p-mTO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出现水肿、纤维化、萎缩等病理损伤,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升高,肾功能显着下降,血液中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显着升高,自噬小体数目明显减少,LC3-Ⅱ、Beclin蛋白表达显着下调,p-Akt、p-mTOR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BQ123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均显着改善,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肾功能显着恢复,自噬小体数目显着增多,LC3-Ⅱ、Beclin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Akt、p-mTOR蛋白表达显着下调,均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BQ123可能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促进自噬小体的形成,发挥对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贫血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3期)

王勃,王好山,李伟章,刘茵,苏瑞斌[2](2008)在《新型非黄嘌呤类腺苷A1受体拮抗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腺苷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生理功能调节剂,其通过A1、A2a、A2b和A3等四种受体亚型参与机体正常和病理过程的调节。腺苷受A1体拮抗剂由于具有改善肾血流加强利尿,保持肾小球滤过率,不引起尿钾排泄,能够维持电解质稳态的独特优势,成为研制抗心衰利尿药物的一个新方向。(本文来源于《药学发展前沿论坛及药理学博士论坛论文集》期刊2008-11-01)

HumphriesRG,何进,雷莹辉[3](1996)在《新一代P_(2T)嘌呤受体拮抗剂:ADP在动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司匹林仅作用于凝血烷诱发的血小板凝集,糖蛋白Ⅱb/Ⅲa抗体安全性低,而新一代P2T嘌呤受体拮抗剂可能成为更有效的抗栓药,它能有效地、选择性地阻断血小板上P2T嘌呤受体,从而消除血栓并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且作用迅速、可逆,但维持时间短,Ⅰ期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结果一致。鉴于此类药物的特点,作者通过大量体内外研究证明了内源性ADP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并将进行进一步临床研究,评价该类药物的体内疗效。(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药学分册》期刊1996年03期)

嘌呤能受体拮抗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腺苷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生理功能调节剂,其通过A1、A2a、A2b和A3等四种受体亚型参与机体正常和病理过程的调节。腺苷受A1体拮抗剂由于具有改善肾血流加强利尿,保持肾小球滤过率,不引起尿钾排泄,能够维持电解质稳态的独特优势,成为研制抗心衰利尿药物的一个新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嘌呤能受体拮抗剂论文参考文献

[1].徐江维,王刚祚,葛一蓉.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3对腺嘌呤诱导慢性肾贫血模型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

[2].王勃,王好山,李伟章,刘茵,苏瑞斌.新型非黄嘌呤类腺苷A1受体拮抗剂的研究[C].药学发展前沿论坛及药理学博士论坛论文集.2008

[3].HumphriesRG,何进,雷莹辉.新一代P_(2T)嘌呤受体拮抗剂:ADP在动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6

标签:;  ;  ;  ;  

嘌呤能受体拮抗剂论文-徐江维,王刚祚,葛一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