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地球站论文-本刊讯

卫星通信地球站论文-本刊讯

导读:本文包含了卫星通信地球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扰协调,移动通信基站,无线电台,《3000-5000MHz频段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指南》

卫星通信地球站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讯[1](2019)在《工信部印发《3000-5000MHz频段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指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5G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3000-5000MHz频段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管理办法》(工信部无[2018]266号)有关要求,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3000-5000MHz频段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指南》(工(本文来源于《中国无线电》期刊2019年07期)

[2](2019)在《“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 低噪声放大器技术要求”行标送审稿通过审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信部曾于2017年11月15日以无[2017]276号文件发布了"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为配合文件实施,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和我国5G系统健康发展以及卫星设备性能提升,解决系统间电磁兼容问题,制定了YD/T2472~2013《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低噪声放大器技术要求》和YD/T 2475-2013《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低噪声变频放大器技术要求》两项行标,对相关卫星地球站设备(本文来源于《现代传输》期刊2019年02期)

和欣,王洪发,冯晓哲,刘亚南[3](2019)在《S频段卫星移动通信地球站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兼容共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S频段(1980-2010MHz/2170-2200MHz)卫星移动通信系统(MSS)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IMT)在不同国家相邻地域同频部署场景,重点研究了MSS卫星移动通信地球站与IMT基站及用户终端之间的兼容共存问题。依据国际电联ITU-R P.452路径损耗模型,综合考虑绕射、对流层散射等传播因素影响,对陆地、海洋路径下的S频段无线电传播特性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典型部署场景进行路径损耗计算,形成了干扰计算结果,对系统间保护隔离及兼容共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3-07)

[4](2018)在《3000~5000MHz频段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管理办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条为促进我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持续健康发展,避免3000~5000MHz频段(中频段)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以下简称5G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之间产生有害干扰,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及相关无线电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5G基站的设置、使用不得对同频及邻频段已依法设置、使用的卫星地球站等其他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第叁条相关单位在3300~4200MHz和4500~5000MHz(本文来源于《中国无线电》期刊2018年12期)

徐年,李伟,杨云,尹洪胜,肖飞[5](2018)在《卫星通信地球固定站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已有人工监测卫星站工作状态费时、费力和监测频率低等问题,提出卫星通信地球固定站监测预警系统设计,可以实时监测卫星站工作状态,一旦发现异常会立即发出报警,从而更高效、智能地保证卫星站稳定运行。系统可实现值班日志自动生成,这不仅给值班人员带来方便,也有效解决人工监测不准确、不及时、成本高等问题,对于提升地震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宫美[6](2018)在《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多终端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研究设计的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多终端监控系统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使用浏览器/服务器架构,能够方便直观地监控设备工作状态,无论使用PC、iPad还是手机接入都能很好地自适应。本文介绍了便携式地球站系统框架组成以及硬件模块,在ARM9系列的微处理器中移植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web服务器以及SQLite3数据库,搭建了多终端监控系统的开发环境。并且,本系统在ARM开发板中添加了无线网络模块,移植了无线网卡驱动,通过无线WiFi技术可以提供手机、iPad等终端设备的接入。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MVC框架设计模式,利用HTML+CSS、JavaScript、Ajax、CGI、消息队列、SQLite数据库等技术编写浏览器端以及服务器端的程序代码。在浏览器端,结合响应式布局设计网页界面,利用媒体查询、Bootstrap等方法实现了多终端的自适应布局。实际测试表明,本监控系统在网站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兼容性等方面都达到了设计的预期要求,成功地实现了用户和便携式卫星天线之间的数据交互以及监控对星的实时状态,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张彪[7](2018)在《一种新型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通信方式。随着对卫星通信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卫星通信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在不断进步,涌现出一批先进的卫星通信设备,比如便携式卫星地球站,船载动中通,车载动中通等。在软件方面,监控系统的交互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从最早的C/S模式,到B/S模式,再到移动互联网模式,同时算法也在不断改进,这些因素都在推动着卫星通信事业的发展。本文在现有监控系统的基础上,结合现在开源社区的最新技术,使用分布式和微服务的概念对现在的监控系统进行重新设计,进一步提升软件的整体性能。基于微服务的分布式系统是现在很火的概念,如何利用最新的技术对原来的监控系统进行重构是本文的重点。在本文中,会一步步搭建基于微服务的分布式环境,对原先的软件结构进行重新组合,并对一些核心的组件进行介绍。本文的重点在软件方面,采用的语言是java。在前面的章节中,会对卫星通信的概念做基础的介绍,同时对卫星通信中的组件和参数做简要介绍。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会对使用到的框架中的核心组件和模块的实现进行详细介绍,包括业务流程,系统结构,通信机制等。(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周前[8](2018)在《基于互联网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尤其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远程监控技术的日趋完善,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远程监控变成一个热门的研究与应用领域。本文设计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监控系统可用于移动站和固定站及其相关的设备。为了方便实验,利用现有的可实验设备,本文以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作为研究的基础,开始研究与设计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监控系统。本课题所研究的监控系统系统结合了基于互联网的远程监控技术和支持多种终端设备对卫星通信地球站监控的本地监控技术。卫星通信地球站系统通过4G模块接入网络,与系统Web服务器相互通信实现远程监控功能。Web服务器作为中央处理器,采用SSM(Spring+SpringMVC+Mybatis)技术来实现具体功能。本地监控系统基于C/S模式,通过无线局域网或串口网络来实现监控终端与地球站设备的连接与监控。本文首先阐述了卫星通信地球站监控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分别介绍了实现远程监控的通信方式选择,并最终决定使用4G网络作为通信媒介,同时提出了远程监控的设计方案,并且分析介绍了涉及到的网络通信技术。(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陈庆超[9](2018)在《船载“动中通”卫星通信地球站天线及控制系统的研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依托于笔者在南京邮电大学卫星通信实验室参与的一个项目——Ka频段船载“动中通”卫星通信地球站研发项目。由于Ka频段的卫星通信系统在对星和跟踪方面较为困难,对器件的要求较高,所以在本设计中选用功能更强、处理速度更快的STM32F407VET6作为控制器,并以此为基础对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设计和实现。本文以笔者的工作为主线,由整体到细化,完成对整个船载“动中通”系统的介绍。包括系统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和算法、控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的实现等。其中,系统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和算法包括PID控制算法、画框搜索算法、圆锥扫描跟踪算法和matlab仿真工作等;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以控制器为中心,采用分模块的设计方法,完成整体硬件电路的设计;软件的实现以硬件电路为基础,进行初始化配置,并结合相应的算法,完成对天线各个功能的软件设计与实现。目前,“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已基本完成。并且,分别在静态环境和叁维运动模拟器上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良好,均已达到预期目标。(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张书晨[10](2018)在《基于手机APP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卫星通信地球站监控系统基于B/S架构,用户可在PC端或移动终端上通过浏览器访问监控网站,实现远距离监控天线设备。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移动用户更倾向于使用用户体验更好的原生手机应用APP来访问经常登录的网站。因此原本基于B/S架构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监测系统迫切需要升级为一款可基于手机APP访问的监控系统来迎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基于以往B/S架构的监控系统,本论文首先分析了用户最新需求,调查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研究了卫星通信地球站系统和Android操作系统相关概念,随后客户端基于Android开发平台、服务端利用现有接口,融合Java和JavaWeb开发技术实现整个系统。此外,对系统实现过程中涉及的系统整体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服务端的核心技术点,Android客户端的重要实现点等作了详细介绍。最后对整个系统分前后端进行调试和功能测试。最终的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符合预期设计要求,此外,系统还采用了最新的开发技术,符合地球站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卫星通信地球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工信部曾于2017年11月15日以无[2017]276号文件发布了"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为配合文件实施,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和我国5G系统健康发展以及卫星设备性能提升,解决系统间电磁兼容问题,制定了YD/T2472~2013《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低噪声放大器技术要求》和YD/T 2475-2013《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低噪声变频放大器技术要求》两项行标,对相关卫星地球站设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卫星通信地球站论文参考文献

[1].本刊讯.工信部印发《3000-5000MHz频段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指南》[J].中国无线电.2019

[2]..“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低噪声放大器技术要求”行标送审稿通过审查[J].现代传输.2019

[3].和欣,王洪发,冯晓哲,刘亚南.S频段卫星移动通信地球站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兼容共存分析[C].第十五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3000~5000MHz频段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管理办法[J].中国无线电.2018

[5].徐年,李伟,杨云,尹洪胜,肖飞.卫星通信地球固定站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8

[6].宫美.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多终端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8

[7].张彪.一种新型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8

[8].周前.基于互联网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8

[9].陈庆超.船载“动中通”卫星通信地球站天线及控制系统的研究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8

[10].张书晨.基于手机APP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8

标签:;  ;  ;  ;  

卫星通信地球站论文-本刊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