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沙门氏菌论文-李昕,孟佳丽,尚翠玲,李丹,蓝肇煜

重组沙门氏菌论文-李昕,孟佳丽,尚翠玲,李丹,蓝肇煜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组沙门氏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RGD基因,MEL基因,减毒沙门氏菌,黑色素瘤

重组沙门氏菌论文文献综述

李昕,孟佳丽,尚翠玲,李丹,蓝肇煜[1](2019)在《表达RGD和MEL重组沙门氏菌的构建及其对B16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融合表达肿瘤靶向肽(RGD)和蜂毒肽(MEL)双基因重组减毒沙门氏菌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体外抑瘤作用,本实验将RGD-MEL基因片段克隆至pEGFP-N1载体,将重组载体导入减毒沙门氏菌LH430,构建了重组沙门氏菌LH430/pEGFP-RGD-MEL,经PCR技术、质粒双酶切鉴定后采用阳性重组菌株侵染体外培养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提取细胞总RNA经反转录后采用PCR检测目的基因RGD-MEL转录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RGD-MEL以及凋亡蛋白Caspase-3、Bcl2、Bax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B16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导入RGD-MEL基因的减毒沙门氏菌LH430侵染B16细胞后,目的基因RGD-MEL高效表达;经重组菌株侵染的B16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Bcl2、Bax表达水平均显着增高(p<0.05);重组沙门氏菌诱导B16细胞的凋亡作用较PBS组显着增强(p<0.05)。本研究为细胞穿膜肽和细菌联合治疗肿瘤提供实验支持,并为后续动物试验奠定了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唐弘[2](2019)在《携带Lipocalin 2基因重组减毒沙门氏菌的构建及其对分枝杆菌生长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构建和鉴定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 2,Lcn2)基因重组减毒沙门氏菌。2.探讨携带Lipocalin 2的减毒沙门氏菌对分枝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1.以巨噬细胞RAW264.7提取RNA逆转录为c DNA为模版,采用PCR法扩增Lcn2基因,定向克隆到质粒p Bud CE4.1-orim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重组质粒p Bud CE4.1-orim-Lcn2;将重组质粒p Bud CE4.1-orim-Lcn2转染RAW264.7细胞,用RT-q PCR法检测Lcn2的m RNA表达。2.将重组质粒转入减毒沙门氏菌SL7207得到重组菌株SL7207-p Bud CE4.1-orim-Lcn2;重组菌感染RAW264.7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Lcn2的蛋白表达,RT-q PCR法检测Lcn2的m RNA表达;7H10平板上通过菌落计数观察重组菌对感染RAW264.7细胞的BCG生存的影响。3.用重组菌以灌胃的方式感染BALB/c小鼠后,检测脾组织中Lcn2表达,血清中IFN-γ和IL12的水平。4.建立BCG小鼠感染模型,以重组菌治疗后通过肺组织荷菌量和肺组织病理变化观察其对分枝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1.成功构建Lipocalin 2基因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基因测序鉴定正确。重组质粒转染RAW264.7后用RT-q PCR法检测Lcn2的m RNA表达升高(P=0.000,F=22570)。2.成功构建重组菌株SL7207-p Bud CE4.1-orim-Lcn2,经PCR鉴定正确。重组菌感染RAW264.7细胞Lcn2的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P=0.000)。RT-q PCR法检测重组菌m 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0,F=5.281)。7H10平板上重组菌组BCG数量与空载菌组相比明显减少(P=0.000,F=11.41)3.重组菌组与空载对照菌组相比小鼠脾组织Lcn2表达升高(P=0.000,F=4.449),重组菌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血清IFN-γ升高(P=0.004,F=15.27),IL12未见明显差异(P>0.05,F=2.26)。4.空载菌组、重组菌组小鼠肺荷菌量分别为6.27±0.33log10、6.21±0.29log10。空载菌组与重组菌组肺荷菌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1.30)。空载菌组、重组菌组肺组织病理变化未见明显差异。结论:1.成功构建了携带Lcn2基因的重组减毒沙门菌。2.重组菌感染RAW264.7细胞后Lcn2的表达增加,对感染RAW264.7的BCG存活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3.重组菌以灌胃的方式感染小鼠后,小鼠脾组织Lcn2表达增加,血清IFN-γ含量增加,血清IL-12含量未见明显变化,提示小鼠免疫状态有利于结核病转归。4.重组菌治疗BCG感染小鼠后,小鼠肺部BCG荷菌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肺部病理变化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王萍,董俊芳,邹清华[3](2018)在《利用Red重组系统敲除鼠伤寒沙门氏菌Ⅵ型分泌系统相关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可引起广泛的胃肠炎以及伤寒、副伤寒,其致病机制一直未被阐明。基因敲除技术在研究沙门氏菌致病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敲除技术仍存在费时、成功率低的问题。研究发现鼠伤寒沙门氏菌含有Ⅵ型分泌系统,其组成成分之一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emolysin-coregulated protein,Hcp)可能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拟通过对3个编码Hcp蛋白的基因进行敲除,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建立一套方便快捷的重组系统,从而用于沙门氏菌致病性的研究。【方法】以pKD4为模板,扩增两端带有目的基因同源序列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片段,将片段导入含重组酶系统的目的菌,重组后再导入质粒pCP20消除抗性基因片段,达到无痕敲除的效果。【结果】对3个单独的hcp基因及其组合进行了敲除,得到了所需的基因缺失株,并总结出了一些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结论】Red重组系统可用于鼠伤寒沙门菌的基因敲除,通过优化同源片段的长度、PCR模板浓度、L-阿拉伯糖加入时间、实验过程中的温度等实验条件,提高Red重组系统在沙门氏菌中的重组效率。此方法简单、快速,重组效率高,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11期)

许东勤[4](2018)在《沙门氏菌噬菌体SLMP1裂解酶的重组表达及噬菌体在水产品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类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通过家禽、肉类、奶类、蛋类、水产品等传播给人类,感染此菌会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水产品具有高水分、营养丰富等特点,如果储存不当,会使微生物大量滋生,从而导致产品腐败,缩短货架期。若污染食源性致病菌,则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传统的食源性致病菌控制技术主要建立在化学制剂的基础上,而化学制剂的安全性在逐渐引起人们的担忧。因此,开发安全和高效的生物抑菌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裂解性噬菌体及其裂解酶的发现与应用,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由于其具有安全、高效、特异性强、不影响食品的感官品质等特点,因此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沙门氏菌噬菌体SLMP1,通过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裂解酶,并分析了裂解酶的杀菌特性。此外,探讨噬菌体SLMP1在水产品中的应用,研究了噬菌体在叁文鱼和扇贝柱中沙门氏菌的控制作用,筛选能与噬菌体复配的抑菌剂,将噬菌体与抑菌剂复配应用于生叁文鱼中沙门氏菌的安全控制及产品保鲜。研究内容及主要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噬菌体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裂解酶基因lysSP1全长片段,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大肠埃希氏菌DH5a中,提取质粒,经过确证后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28a-lysSP1。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氏菌BL21并成功诱导表达,在37℃诱导4 h,IPTG浓度为1 mmol/L时蛋白表达量最高,为部分可溶性表达。表达产物经过超声裂解、Ni-NTA蛋白纯化柱纯化及脱盐柱脱盐,获得单一条带的目的蛋白即重组裂解酶LysSP1。采用考马斯亮蓝试剂盒测试蛋白浓度,稀释至0.1 mg/mL用于杀菌特性分析。2.分析了噬菌体重组裂解酶LysSP1的最适作用条件,在EDTA浓度5 mmoL/L,作用温度45℃,pH 9.0时杀菌效果最好。离子浓度为0.1 mmoL/L时,Fe~(3+)和Mg~(2+)能抑制酶活;当离子浓度为1 mmoL/L时,Zn~(2+),Mn~(2+),Fe~(3+),Mg~(2+),Ca~(2+)对裂解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Fe~(3+)对酶活影响最大,Mn~(2+)次之。该裂解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鲍氏志贺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菌作用。3.探讨了沙门氏菌噬菌体SLMP1对生叁文鱼片和扇贝柱中沙门氏菌的控制作用,噬菌体浓度越高,生叁文鱼片和扇贝柱中的沙门氏菌数量越低,当噬菌体浓度为10~8 PFU/g,杀菌效果最好。在该浓度下,样品在不同温度储存一段时间后,沙门氏菌可以由初始浓度10~2CFU/g降低至检测限1 CFU/g以下,当初始浓度为10~4 CFU/g时,沙门氏菌数量则降低了1.5~3.0 log_(10) CFU/g。噬菌体SLMP1能在生叁文鱼片和扇贝柱中稳定存在。4.通过最小抑菌浓度试验和噬菌体稳定性试验筛选出乳酸链球菌素(nisin)、双乙酸钠与沙门氏菌噬菌体进行复配,将抑菌剂(噬菌体10~8 PFU/g、nisin 0.1 mg/g、双乙酸钠2.0 mg/g)单独或复配用于预先污染了沙门氏菌(10~4 CFU/g)的生叁文鱼片中,低温(4℃)贮藏。结果显示,含噬菌体的抑菌剂能显着(p<0.05)降低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数量,含nisin的抑菌剂能显着抑制样品中菌落总数的增长,含双乙酸钠的抑菌剂能显着抑制TVB-N的增加。噬菌体、nisin和双乙酸钠复配抑菌效果最好,14 d后沙门氏菌低于检测限1 CFU/g,与空白对照相比菌落总数减少了2.5 log_(10) CFU/g,TVB-N值降低了13.73 mg/100 g。以上结果证明,噬菌体、nisin及双乙酸钠复配剂在生叁文鱼沙门氏菌控制及防腐保鲜中具有良好效果。沙门氏菌噬菌体SLMP1及制备的噬菌体重组裂解酶对沙门氏菌有显着的杀菌作用,是一种具有前景的绿色天然的生物杀菌剂。本研究为进一步推进噬菌体SLMP1的应用奠定基础,为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及防腐保鲜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8-05-15)

鲜思美,李婷,冯将,李鹏飞,包细明[5](2018)在《携带DEV-gB/NP28重组减毒沙门氏菌诱导鸭的免疫应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表达鸭肠炎病毒(DEV)gB/NP28双基因重组减毒沙门菌口服疫苗在鸭体内诱导免疫应答能力,本研究将构建的重组菌(pcDNA3.1-DEV-gB/NP28)/SL7207、DVE弱毒疫苗、重组质粒pcDNA3.1-DEV-gB/NP28及PBS分别免疫雏鸭,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免疫鸭脾脏、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组织中的抗原表达;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肠道黏膜sIgA;间接ELISA方法监测血清中DEV特异性抗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及IFN-γ、IL-4细胞因子含量,对该口服疫苗进行免疫学评价。结果表明,重组菌能够诱导鸭产生良好的黏膜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攻毒试验显示,在DVE强毒攻击下重组菌免疫可提供75%以上的保护,表明重组菌免疫对DEV攻击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立兵,耿云云,姜彦芬,刘思颖,孙晓霞[6](2019)在《沙门氏菌重组酶聚合酶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一种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polymeraseamplification,RPA)检测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方法。本研究依据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基因(invA)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时间的优化,建立的RPA方法在38℃水浴锅中恒温反应20 min,即可实现对目的片段的有效扩增;除沙门氏菌外,其他26种食源性致病菌均无扩增,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以沙门氏菌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1.1×10~(-3) ng/μL,与本研究应用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一致;人工污染实验表明,当羊肉、鸡肉和西兰花样品污染量为4 CFU/25 g,增菌8 h,即可通过RPA方法检出沙门氏菌。在人工污染实验中,RPA和PCR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沙门氏菌的RPA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操作简单、为食源性致病菌的鉴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孟霞,陈凯,陈斌杰,朱国强[7](2017)在《表达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的减毒鸡伤寒沙门氏菌重组菌的构建及免疫保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Enteritidis,S.Enteritidi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成年家禽感染后一般呈无症状带菌状态,长期排菌,污染肉蛋产品,并引起人类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发具有强保护力的新型疫苗是防治家禽肠炎沙门氏菌感染较为有效的方法。SEF14菌毛特异性表达干肠炎沙门氏菌以及相近的D-群沙门氏菌中,以SEF14菌毛为抗原,含有asd基因为(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8-20)

王君耀[8](2017)在《旋毛虫ES抗原43ku基因重组减毒沙门氏菌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旋毛虫病(Trichinosis)是由毛尾目,毛形科的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目前旋毛虫病的治疗仅依靠服用化学药物来达到效果,这对宿主机体的损伤非常严重。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活载体疫苗作为新型疫苗之一,具有免疫方式简单、免疫原性强和成本低等优点,为旋毛虫新型疫苗研制提供了新思路。减毒沙门氏菌(attenuated Salmonella vector,RASV)作为载体的优点在于其本身有较强的侵入性,但又没有沙门氏菌的毒性,从而作为活载体疫苗具有应用价值。本试验通过旋毛虫43kuES抗原基因与减毒沙门氏菌载体pYA3681构建重组质粒pYA3681-Ts43,电转入减毒沙门氏菌χ11802中,经双酶切验证和质粒测序鉴定成功后,IPTG诱导减毒沙门菌进行目的蛋白表达,最后经动物实验评价重组减毒沙门氏菌的免疫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和实验结果如下:(1)旋毛虫ES抗原43ku基因重组减毒沙门氏菌构建将感染旋毛虫40天后的BALB/c小鼠断颈处死,采集肌肉,用胃蛋白酶消化肌肉,收集旋毛虫,于液氮中用研钵处理后提取旋毛虫总RNA,用反转录体系将RNA反转录为cDNA,根据GenBank上旋毛虫43kuES抗原基因序列信息,采用Primer5.0设计含有KpnⅠ和SacⅡ酶切位点的上下游引物,利用PCR扩增旋毛虫43kuES抗原基因,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鉴定,回收目的基因。-20℃保存备用。将回收的旋毛虫目的基因Ts43与减毒沙门氏菌载体pYA3681连接过夜,电转入大肠杆菌感受肽χ6212,经双酶切鉴定后电转入减毒沙门氏菌χ11802中,再次进行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最后IPTG诱导进行目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g结果表明重组减毒沙门氏菌表达Ts43具有反应原性,可以对其免疫效果进行评价。(2)重组减毒沙门氏菌pYA3681-Ts43的免疫保护效果每组10只4-5周龄的BALB/c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PBS对照组、减毒沙门氏菌空载体组(pYA3681)、重组减毒沙门氏菌组(p YA3681-Ts43)。空白对照组正常喂食,不免疫;PBS组每次每只口服免疫200μLPBS溶液;pYA3681组每次每只口服免疫200μL空载体减毒沙门氏菌;pYA3681-Ts43组每次每只口服免疫200μL重组减毒沙门氏菌。每周免疫1次,每次免疫相隔7天,连续免疫3周,在第3次免疫过后7天,断颈处死5只小鼠,取血和肠道灌洗液,ELISA方法检测IgG、IgA、IL-4、IL-17a和IFN-γ水平。取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分离单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CD4+T细胞及其胞内IL-4、IL-17a和IFN-γ细胞因子水平。第3次免疫后7天,将剩余的小鼠每只攻旋毛虫300条,攻旋毛虫后记录小鼠15天体重,计算体重丢失率。攻虫第42天处死小鼠检测肌肉中旋毛虫数量,计算减虫率,并取小鼠舌肌,做病理切片,观察病理损伤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重组的减毒沙门氏菌可以有效的刺激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增殖,通过ELISA方法检测的IgG、IgA、IL-4、IL-17a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CD4+T细胞及其胞内IL-4、IL-17a和IFN-γ细胞因子水平也明显升高。通过小鼠的病理切片和减虫率可以发现,PBS组和空载体组小鼠肌肉内旋毛虫数量没有太大的变化情况,而重组菌组小鼠体内的旋毛虫数量明显减少。通过本试验可以发现,免疫过重组减毒沙门氏菌的小鼠对旋毛虫侵入机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为制备旋毛虫病减毒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为该病免疫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陈凯[9](2017)在《表达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的减毒鸡伤寒沙门氏菌重组疫苗的构建及免疫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常见人畜共患病,除了初生动物,一般人畜感染后呈现无症状的带菌状态,长期排菌,造成养禽业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enterica serovar Enteritidis,S.enteritidis)是引起沙门氏菌病和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日常生产中预防和控制肠炎沙门氏菌的主要方法是抗生素治疗,但是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所产生的耐药性问题和药物残留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寻找一个安全有效的途径来防治肠炎沙门氏菌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经过不断地探索发现,采用疫苗免疫结合合理用药的方式是防治肠炎沙门氏菌感染较为有效的方法。因此,开发出具有强保护力的广谱的新型基因工程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使用以asd基因为营养缺陷标志基因的减毒鸡伤寒沙门氏菌SG9R染色体-质粒平衡致死系统,表达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抗原,并评价该重组口服疫苗对肠炎沙门氏菌病的免疫保护效果。1.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操纵子的克隆与表达SEF14菌毛特异性表达于肠炎沙门氏菌及其相近的D-群沙门氏菌血清型中,在体外克隆和表达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操纵子sef结构基因,并检测重组菌毛的生物学活性。以表达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操纵子的肠炎沙门氏菌标准株SD-2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分步PCR扩增出编码SEF14菌毛操纵子的基因序列,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BR322,构建和筛选出含sef完整基因并正确插入pBR322的重组质粒pBR322-sef。再将此重组质粒转化至不含任何菌毛和鞭毛的大肠杆菌SE5000工程菌,并命名为psef。将pBR322空载体质粒转化至SE5000,构建阴性对照菌,命名为p322。结果发现,重组菌psef能与SEF14菌毛单克隆抗体发生明显的凝集反应,而不与p322发生任何可见的凝集反应。电镜下可以观察到重组菌psef菌体表面表达了菌毛,Western blot可得到分子量大约为14.3kDa的蛋白条带,表明SEF14菌毛已成功在SE5000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生物学作用及开发出以SEF14菌毛作为免疫原的基因工程苗奠定了基础。2.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操纵子主要亚单位sefA的克隆、原核表达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根据Genbank发表的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操纵子主要结构亚单位sef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肠炎沙门氏菌标准株SD-2基因组DNA作为模板,PCR扩增sfA基因片段,将PCR产物按预定的阅读框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出重组质粒pET-28a(+)-efA,将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DE3)进行高效诱导表达,得到大小约为14kDa的可溶性重组蛋白。经过条件摸索,重组菌在IPTG浓度为0.2mM的条件下,25℃诱导5h时蛋白表达量最高。通过Ni-NTA亲和层析获得高纯度的融合蛋白,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高特异性的SEFA多抗血清,该多抗血清能识别肠炎沙门氏菌及重组原核表达载体。本研究构建、表达并获得高纯度的融合蛋白rSEFA,并成功获得鼠源SEFA多抗血清,为进一步探究构建能表达SEF14菌毛抗原的重组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3.表达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的重组减毒鸡伤寒沙门氏菌的构建及免疫保护效果研究基于研究一构建的具sef操纵子基因并能表达SEF14菌毛的psef重组质粒,使用SalI和NcoI双酶切将其插入含asd基因的表达载体pYA3342中,再转化至减毒鸡伤寒沙门氏菌SG9R△asd突变株中,构建出重组菌SG9R(pYA3342-sef);利用PCR技术扩增出编码表达SEF14菌毛的sefA主要结构亚单位基因,以同样的方法构建出重组菌SG9R(pYA3342-sefA)。采用玻板凝集试验和Western blot验证重组菌菌毛的表达,并进行鸡巨噬细胞系HD11的吞噬试验和存活试验,分析两组重组菌的生长特性、遗传稳定性及口服安全性等生物学特性。细胞试验表明,HD11对SG9R(pYA3342-sef)组吞噬数量少于SG9R(pYA3342-sefA)组和SG9R(pYA3342)组,该组菌在HD11中的存活能力也低于SG9R(pYA3342-sefA)组和SG9R(pYA3342)组,且差异均显着(P<0.05)。将35日龄非免疫清远麻鸡口服接种重组菌,并在二周后进行二免,其中SG9R(pYA3342-sef)、SG9R(pYA3342-sefA)为免疫组,SG9R(pYA3342)为空载体对照组,另设PBS空白对照组。免疫后每组每周随机取3只鸡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动态变化。结果表明,SG9R(pYA3342-sef)组CD3+、CD8+ T细胞各时期含量均高于SG9R(pYA3342-sefA)组和SG9R(pYA3342)组和PBS对照组,且在二免两周达到最高;分别采集各组鸡每周的血清,利用间接ELISA检测其体内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结果显示二免一周和二免两周时SG9R(pYA3342-sef)组血清IgG抗体水平显着高于SG9R(pYA3342-sefA)组和SG9R(pYA3342)组和PBS对照组(P<0.05);二免两周后收集气管黏膜样品和肠黏膜样品,利用间接ELISA检测特异性sIgA的水平,SG9R(pYA3342-sef)组十二指肠、空肠、盲肠和回肠sIgA抗体水平显着高于SG9R(pYA3342-sefA)组和SG9R(pYA3342)组和PBS对照组(P<0.05);在二免两周后对每组鸡口服攻毒肠炎沙门氏菌标准株SD-2,观察发现虽然每组鸡均未死亡,但但攻毒后一周每组随机剖检5只鸡,SG9R(pYA3342-sef)组病变显着低于SG9R(pYA3342-sefA)组和SG9R(pYA3342)组和PBS对照组。总结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疫苗菌株SG9R(pYA3342-sef)对肠炎沙门氏菌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7-04-01)

刘明刚,戴茜茜,徐毓琴,张飞燕,唐慧琴[10](2016)在《以CotB为分子载体表面展示鸡白痢沙门氏菌OmpC的重组枯草杆菌芽孢对小鼠免疫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研究小鼠口服以CotB为分子载体表面展示鸡白痢沙门氏菌外膜蛋白OmpC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芽孢后诱导产生的免疫效果。120只成年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A组在第0、15d时灌服重组枯草杆菌SE1芽孢(1.0×10~(10)CFU/次/只),B组在第0、15d时灌服野生型枯草杆菌168芽孢(1.0×10~(10)CFU/次/只),C组拌料饲喂重组枯草杆菌SE1芽孢(1.0×10~6 CFU芽孢/g饲料),D组拌料饲喂野生型枯草杆菌168芽孢(1.0×10~6 CFU芽孢儋饲料),E组(空白组)仅饲喂基础日粮。饲喂至第22天时,每组随机选取4只小鼠采集血清和小肠内容物,采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鸡白痢沙门氏菌OmpC特异性血清IgG与肠粘膜SIgA抗体水平。同时,每组免疫小鼠随机选取16只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接受2×LD_(50)和10×LD_(50)攻毒剂量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攻毒交叉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口服重组芽孢可诱导产生特异性血清IgG与肠粘膜SIgA抗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拌料饲喂给予重组芽孢所诱导的抗体水平均显着高于两次灌服免疫方式(p<0.05);重组芽孢可为小鼠抗2×LD_(50)和10×LD_(50)攻毒剂量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提供100%和50%的保护作用,而非重组芽孢组小鼠全部死亡。结果表明,以CotB为分子载体表面展示鸡白痢沙门氏菌OmpC的重组芽孢经口免疫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血清IgG与肠粘膜SIgA抗体,拌料饲喂优于灌服方式;重组芽孢所诱导的免疫反应具有交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二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1-04)

重组沙门氏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1.构建和鉴定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 2,Lcn2)基因重组减毒沙门氏菌。2.探讨携带Lipocalin 2的减毒沙门氏菌对分枝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1.以巨噬细胞RAW264.7提取RNA逆转录为c DNA为模版,采用PCR法扩增Lcn2基因,定向克隆到质粒p Bud CE4.1-orim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重组质粒p Bud CE4.1-orim-Lcn2;将重组质粒p Bud CE4.1-orim-Lcn2转染RAW264.7细胞,用RT-q PCR法检测Lcn2的m RNA表达。2.将重组质粒转入减毒沙门氏菌SL7207得到重组菌株SL7207-p Bud CE4.1-orim-Lcn2;重组菌感染RAW264.7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Lcn2的蛋白表达,RT-q PCR法检测Lcn2的m RNA表达;7H10平板上通过菌落计数观察重组菌对感染RAW264.7细胞的BCG生存的影响。3.用重组菌以灌胃的方式感染BALB/c小鼠后,检测脾组织中Lcn2表达,血清中IFN-γ和IL12的水平。4.建立BCG小鼠感染模型,以重组菌治疗后通过肺组织荷菌量和肺组织病理变化观察其对分枝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1.成功构建Lipocalin 2基因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基因测序鉴定正确。重组质粒转染RAW264.7后用RT-q PCR法检测Lcn2的m RNA表达升高(P=0.000,F=22570)。2.成功构建重组菌株SL7207-p Bud CE4.1-orim-Lcn2,经PCR鉴定正确。重组菌感染RAW264.7细胞Lcn2的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P=0.000)。RT-q PCR法检测重组菌m 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0,F=5.281)。7H10平板上重组菌组BCG数量与空载菌组相比明显减少(P=0.000,F=11.41)3.重组菌组与空载对照菌组相比小鼠脾组织Lcn2表达升高(P=0.000,F=4.449),重组菌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血清IFN-γ升高(P=0.004,F=15.27),IL12未见明显差异(P>0.05,F=2.26)。4.空载菌组、重组菌组小鼠肺荷菌量分别为6.27±0.33log10、6.21±0.29log10。空载菌组与重组菌组肺荷菌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1.30)。空载菌组、重组菌组肺组织病理变化未见明显差异。结论:1.成功构建了携带Lcn2基因的重组减毒沙门菌。2.重组菌感染RAW264.7细胞后Lcn2的表达增加,对感染RAW264.7的BCG存活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3.重组菌以灌胃的方式感染小鼠后,小鼠脾组织Lcn2表达增加,血清IFN-γ含量增加,血清IL-12含量未见明显变化,提示小鼠免疫状态有利于结核病转归。4.重组菌治疗BCG感染小鼠后,小鼠肺部BCG荷菌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肺部病理变化无明显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组沙门氏菌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昕,孟佳丽,尚翠玲,李丹,蓝肇煜.表达RGD和MEL重组沙门氏菌的构建及其对B16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2].唐弘.携带Lipocalin2基因重组减毒沙门氏菌的构建及其对分枝杆菌生长影响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

[3].王萍,董俊芳,邹清华.利用Red重组系统敲除鼠伤寒沙门氏菌Ⅵ型分泌系统相关基因[J].微生物学通报.2018

[4].许东勤.沙门氏菌噬菌体SLMP1裂解酶的重组表达及噬菌体在水产品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

[5].鲜思美,李婷,冯将,李鹏飞,包细明.携带DEV-gB/NP28重组减毒沙门氏菌诱导鸭的免疫应答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8

[6].刘立兵,耿云云,姜彦芬,刘思颖,孙晓霞.沙门氏菌重组酶聚合酶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食品科学.2019

[7].孟霞,陈凯,陈斌杰,朱国强.表达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的减毒鸡伤寒沙门氏菌重组菌的构建及免疫保护作用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8].王君耀.旋毛虫ES抗原43ku基因重组减毒沙门氏菌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效果评价[D].吉林农业大学.2017

[9].陈凯.表达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的减毒鸡伤寒沙门氏菌重组疫苗的构建及免疫保护研究[D].扬州大学.2017

[10].刘明刚,戴茜茜,徐毓琴,张飞燕,唐慧琴.以CotB为分子载体表面展示鸡白痢沙门氏菌OmpC的重组枯草杆菌芽孢对小鼠免疫效果的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二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标签:;  ;  ;  ;  

重组沙门氏菌论文-李昕,孟佳丽,尚翠玲,李丹,蓝肇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