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生态资源论文-廖冠男,林逸凡

山地生态资源论文-廖冠男,林逸凡

导读:本文包含了山地生态资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视觉景观管理,山地城市,生态资源,景观规划

山地生态资源论文文献综述

廖冠男,林逸凡[1](2019)在《基于视景管理的山地城市生态资源景观化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出于对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双重关注,景观规划设计试图在保护生态原真性的同时凸显景观人文艺术之美,却跬步难行。剖析山地城市当前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过程中的问题与困境后,本文以探寻资源保护与价值利用并行的规划方法为目标,梳理国内外视觉景观管理的相关研究与实践,聚焦山地城市构建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的生态景观规划路径。结合四川省富顺县釜溪河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从生态本底认知入手,以视觉景观管理为工具进行景观吸引力、景观能见度评价,寻找最佳视域和视廊构建山地城市多维多向景观格局,并制定分级保护、利用、管理计划,旨在通过触发"视觉感知"主动式保护利用,实现山地滨河地段的生态扰动最小化和景观凸显最大化。(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期刊2019-10-19)

张利民[2](2018)在《山地城市生态资源的视觉景观化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地城市拥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广袤的森林、发达的水系、肥沃的农田、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些要素组成山地环境中特色的生态资源,是山地城市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和生态休闲地,亦是山地城市开敞空间建设的空间资源,更是山地城市景观体系迥异于平原城市的内核,当然,也是易受城市化进程侵蚀胁迫的生态资源,在过去,传统城乡景观,由农业,田园和造林活动整合组成,有限的人类活动未给城市环境带来的根本性影响。近年来,土地集约利用和加速发展导致城市地区土壤过量侵蚀、水文缺失和丧失生物和景观多样性,不可避免地影响山地城市长期的生态稳定与环境可持续性。当前山地城市生态规划,以感性和理性杂糅的空间形态分析,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廊道—斑块—基质”景观格局方法,以城市规划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等大面积自然斑块为限制城市蔓延的生态保护地;以人工绿化为主的公园为居民提供就近休闲的空间;沿道路、水系为居民设置防护绿地,为城市提供好看但不方便使用的人工绿化廊道,单纯的封闭、被动式的生态资源保护适宜区域层面的自然保护,但在城市环境中效果不理想,生态资源在城市中通常以开敞空间的形式作为边缘的或者过渡的土地利用形式,被保留只是为了等待开发,根本原因是,山地城市缺乏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协调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聚焦于生态资源景观化途径研究,从生态资源系统观、系统组成、空间结构等方面入手,以科学性地挖掘山地城市生态资源空间结构为基础,以“创造性利用生态资源使城市环境变得自然而适于居住(F.L.Olmsted)”为根本,以艺术性供给最自然的景观格局为目标,基于“变限制为资源、变资源为景观”的视觉景观化手段,使山地城市景观格局在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成为城市地区自然能栖息,景观能激发文化、文化能引领城乡记忆,人类与其他生物能感知、认知、享受自然的空间结构体。本文采用了背景研究——研究综述——资源挖掘研究——视觉管理研究——实例研究的五大研究构架。首先,背景研究,从山地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且脆弱性和生态资源能耦合人类社会需求的特性,明确山地城市景观格局建设必须在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变限制为资源,变资源为景观”的营建方向,然后,在研究综述中,运用本体理论思想剖析城市生态资源景观化的本体内涵,总结了“形态感性景观化—生态系统理性景观化—人文生态协同景观化”的生态资源景观化的认知演进历程,并系统论述生态资源景观化每个阶段的构建理念和方法,探究出二十一世纪城市建设尤其是山地城市生态资源景观化建设的趋势——视觉与生态的融合。接着,资源挖掘研究部分,综合解答“生态资源的系统要素是那些?其功能是什么?结构是什么?过程又如何?如何能成为城市景观格局构建的空间资源?从而,在视觉管理研究部分,从景观感知基础,视觉资源分析,景观格局体系叁大内容基础上构建山地城市景观格局。最后,以自贡市富顺县东湖新城为实例研究区域,发现山地城市环境形势中内生的生态资源禀赋,塑造与生态资源空间结构相辅相成的景观格局,具体展示了富顺县东湖新城景观格局规划过程及其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在保存城市生态资源和景观多样性基础上,为城市空间发展提供更科学的空间基础,更能增强城市公众信心,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其他环境中的城市景观发展亦具有一定的现势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安慧芳[3](2018)在《深耕生态资源 培育山地高效农业》一文中研究指出春风行动如火如荼,铜仁的广大农村,一场振兴乡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正在火热进行——昔日光秃的山坡披上茶装;山腰山脚的玉米地里,种上中药材、食用菌;工厂化的圈舍内,六畜兴旺;经果林里,果苗伴着春风成长……脱贫攻坚,产业先行。作为典型的农业(本文来源于《贵州日报》期刊2018-04-03)

段金柱,林克城,郑秀杰[4](2016)在《引进一个“龙头”,撬动一个产业》一文中研究指出隆冬,行走在罗源县中房镇山间,寒意阵阵,而山上却是一片火热冬忙景象。茶农们在平整山地,种植茶苗。两叁年前,无此景象,因为种茶效益低,村民没有盼头。“现在种茶有政府补贴,镇里的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也不错,我们有了积极性。”林家村70岁的老茶农林时良说(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16-01-28)

张光伦,廖明安,吕秀兰,龚荣高,曾秀丽[5](2005)在《中国西南山地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与绿色和有机食品果品生产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西南广大山地,具有开发绿色和有机食品果品生产的丰富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产业比较优势,应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调整结构,分区规划,实行“四新”配套,因地制宜,构建不同生产体系及模式的绿色和有机食品果品生产生态园区。这对已出现“卖果难”和进入WTO后面临更大挑战的我国果树产业,必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进一步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资源优势的发挥。(本文来源于《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期刊2005-08-01)

张光伦[6](2003)在《构建山地绿色和有机食品果品生产体系——中国西南山区的自然生态资源与产业比较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业发展己从“谁来养活中国”→“谁来购买中国农产品”!已从数量不足→质量、效益、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出口面临TBT严峻挑战→绿色壁垒!国外已趋向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制剂的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有机食品。(本文来源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期刊2003-09-01)

何京蓉[7](2001)在《叁峡库区山地生态资源特征与生态经济深度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库区山多地少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 ,山地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使叁峡库区的经济取得长足进步 ,只有保护库区山地生态自然资源 ,促进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1年03期)

何京蓉[8](2001)在《叁峡库区山地生态资源特征与生态经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叁峡库区山地生态资源的特点,必须逐步建立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加快移民生态城镇带的建设;大力发展特色资源产业。(本文来源于《重庆商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王翊[9](1989)在《从山地生态资源的特点看山区经济开发的特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生态资源的概念生态资源是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特别是植物而言的,它是人们对环境中各种资源(如水资源、土壤资源等)相互联系的认识的深入。在一定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要素互相配合,按特定的关系组成一种能被植物利用并满足其生长发育全过程中对物质、能量和空间需要的物质综合体,称之为生态资源。生态资源不能直接为人类所利用,只能被植物直接利用、转化,形成生物量,表现出一定生产力。生态系统中组成要素多种多样,但最基本(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1989年05期)

山地生态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山地城市拥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广袤的森林、发达的水系、肥沃的农田、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些要素组成山地环境中特色的生态资源,是山地城市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和生态休闲地,亦是山地城市开敞空间建设的空间资源,更是山地城市景观体系迥异于平原城市的内核,当然,也是易受城市化进程侵蚀胁迫的生态资源,在过去,传统城乡景观,由农业,田园和造林活动整合组成,有限的人类活动未给城市环境带来的根本性影响。近年来,土地集约利用和加速发展导致城市地区土壤过量侵蚀、水文缺失和丧失生物和景观多样性,不可避免地影响山地城市长期的生态稳定与环境可持续性。当前山地城市生态规划,以感性和理性杂糅的空间形态分析,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廊道—斑块—基质”景观格局方法,以城市规划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等大面积自然斑块为限制城市蔓延的生态保护地;以人工绿化为主的公园为居民提供就近休闲的空间;沿道路、水系为居民设置防护绿地,为城市提供好看但不方便使用的人工绿化廊道,单纯的封闭、被动式的生态资源保护适宜区域层面的自然保护,但在城市环境中效果不理想,生态资源在城市中通常以开敞空间的形式作为边缘的或者过渡的土地利用形式,被保留只是为了等待开发,根本原因是,山地城市缺乏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协调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聚焦于生态资源景观化途径研究,从生态资源系统观、系统组成、空间结构等方面入手,以科学性地挖掘山地城市生态资源空间结构为基础,以“创造性利用生态资源使城市环境变得自然而适于居住(F.L.Olmsted)”为根本,以艺术性供给最自然的景观格局为目标,基于“变限制为资源、变资源为景观”的视觉景观化手段,使山地城市景观格局在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成为城市地区自然能栖息,景观能激发文化、文化能引领城乡记忆,人类与其他生物能感知、认知、享受自然的空间结构体。本文采用了背景研究——研究综述——资源挖掘研究——视觉管理研究——实例研究的五大研究构架。首先,背景研究,从山地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且脆弱性和生态资源能耦合人类社会需求的特性,明确山地城市景观格局建设必须在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变限制为资源,变资源为景观”的营建方向,然后,在研究综述中,运用本体理论思想剖析城市生态资源景观化的本体内涵,总结了“形态感性景观化—生态系统理性景观化—人文生态协同景观化”的生态资源景观化的认知演进历程,并系统论述生态资源景观化每个阶段的构建理念和方法,探究出二十一世纪城市建设尤其是山地城市生态资源景观化建设的趋势——视觉与生态的融合。接着,资源挖掘研究部分,综合解答“生态资源的系统要素是那些?其功能是什么?结构是什么?过程又如何?如何能成为城市景观格局构建的空间资源?从而,在视觉管理研究部分,从景观感知基础,视觉资源分析,景观格局体系叁大内容基础上构建山地城市景观格局。最后,以自贡市富顺县东湖新城为实例研究区域,发现山地城市环境形势中内生的生态资源禀赋,塑造与生态资源空间结构相辅相成的景观格局,具体展示了富顺县东湖新城景观格局规划过程及其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在保存城市生态资源和景观多样性基础上,为城市空间发展提供更科学的空间基础,更能增强城市公众信心,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其他环境中的城市景观发展亦具有一定的现势和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山地生态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1].廖冠男,林逸凡.基于视景管理的山地城市生态资源景观化路径[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2019

[2].张利民.山地城市生态资源的视觉景观化途径[D].重庆大学.2018

[3].安慧芳.深耕生态资源培育山地高效农业[N].贵州日报.2018

[4].段金柱,林克城,郑秀杰.引进一个“龙头”,撬动一个产业[N].福建日报.2016

[5].张光伦,廖明安,吕秀兰,龚荣高,曾秀丽.中国西南山地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与绿色和有机食品果品生产体系构建[C].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2005

[6].张光伦.构建山地绿色和有机食品果品生产体系——中国西南山区的自然生态资源与产业比较优势[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2003

[7].何京蓉.叁峡库区山地生态资源特征与生态经济深度开发[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8].何京蓉.叁峡库区山地生态资源特征与生态经济开发[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

[9].王翊.从山地生态资源的特点看山区经济开发的特殊性[J].生态经济.1989

标签:;  ;  ;  ;  

山地生态资源论文-廖冠男,林逸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