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舰在阿拉伯海巡航

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舰在阿拉伯海巡航

一、游弋在阿拉伯海域的“罗斯福”号航母(论文文献综述)

纪元[1](2021)在《当代信息化战争中美国航母编队作战运用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一体化联合打击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战争成为当代战争的主要作战形态。在此背景下,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先后参与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大规模局部战争,奠定了其在当代信息化战争中作战运用的基本模式。

叶玉虎[2](2018)在《1971-1991年美国海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头号海军强国,海军在保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执行美国的海外政策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即便是这样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它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美国海军在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曾出现数次衰落。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国内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导致海军建设经费严重不足,让美国海军难以按照计划来实现装备的更新换代和兵源的招募。同时美国国家领导人对美国国家战略的调整也让海军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不仅导致美国海军在规模上急剧的萎缩,还让美国海军在建设思想上出现混乱,严重削弱了美国海军的实力,美国的海上霸权地位受到严重的动摇。美国海军的衰落让崛起的苏联海军一度能够威胁到美国本土的安全,导致当时的整个美国社会都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美国海军中有很多人士就是从这段时期开始积极探索对美国海军进行改革的方法,希望能够遏制美国海军继续衰退的趋势并实现美国海军的复兴。为保证在新时期作战环境和技术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海军依然能够保持强大的作战能力来与苏联海军在全球范围的海洋上争夺制海权,扭转美国海军在70年代不断衰退而处于被动的局面。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海军在里根总统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这些改革的重点就是在海军的组织结构、指挥体系、人事制度和薪酬福利等方面做出较大调整,让美国海军在指导海军建设的思想上结束70年代那种混乱的局面,并做到了结合美国自身的优势来重新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随着美国经济状况的好转,美国海军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这让美国海军又重新活跃在世界的各个大洋之上,在一次次的海外行动中逐步展现出美国海军的建设成效。到现在冷战结束已经有27年,美国海军始终保持着世界最强海军的地位,活跃在世界的各个热点海域,这与1971年至1991年这二十年的海军建设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这段时期的海军建设是美国海军一次重要的转型过程,不仅实现了美国海军装备的更新换代让美国海军成为了一支信息化海军,更重要的是让美国海军具备了参与多军种联合作战的能力。重新崛起的美国海军不仅为美国赢得冷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更为美国重新构建新的世界格局增添了实力,也改变了世界军事的发展方向。

贾庆军[3](2016)在《美国南海政策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美国涉足南海以来,南海问题便融入越来越多的美国因素。当今,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强势、深度介入南海问题给南海问题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美国已成为影响南海问题最具全局性和决定性的外部因素,南海问题也已经成为中美之间的重大问题。何以如此?本论文希望从历史中找出答案。本论文从历史角度系统地论述了美国从1950年到201 5年的南海政策,它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章是1950年前美国与南海关系的历史回顾。本章从美国海上力量兵临南海、美国对菲律宾领土的界定和美国觊觎南海地缘战略价值三个方面回顾了 1950年前美国与南海的关系。本章最后得出结论:1950年前美国与南海的关系是1950年后美国南海遏制中国政策的缘起。第二章是1950年至1970年的美国南海政策。这时期美国主导制定《旧金山对日和约》,公开否决中国南海主权;还在南海周边构建军事同盟围堵中国;公然直接侵犯中国南海主权;对中国几百次的抗议置若罔闻,而对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侵占中国南海岛礁放纵和偏袒。本章最后得出结论:美国在南海打造“防共”防波提,意图遏制共产党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第三章是1971年至1991年的美国南海政策。这时期中国和美国走近,结成了“准同盟”,共同对付苏联的霸权威胁。这使得美国过去对中国咄咄逼人的南海政策发生了变化。美国在南海主权争端上采取“中立”政策,这从1974年的西沙海战和1988年的赤瓜礁海战可以看出。虽然如此,美国在实际行动中还是对中国有所防范。防范中国的意图尤其表现在美国更加重视南海的地缘战略价值。在南海,美国遏制苏联的同时,更多的是为了遏制了中国,因为南海的绝大部分是中国的。美国这种表面“中立”、背后仍防范中国的南海政策在1989年到1991年间逐渐了发生了变化。其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满怀希望的“和平演变”彻底失败了。这给美国以极大的震撼。美国立刻攻击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宣布制裁中国。美国重新采取公开遏制中国的政策。本章最后得出结论:无论是美国的“隐性遏制”还是美国的“显性遏制”,意识形态因素一直左右着这时期的美国南海政策。第四章是克林顿政府的南海政策。打着反共反华旗号上台的克林顿政府一方面仍顽固抱守冷战意识形态思维,攻击中国的人权,又一方面警惕中国的崛起,害怕中国会威胁到美国的霸权。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的遏制色彩越来越重,这种遏制的重心也由防范中国意识形态转移到防范中国崛起。而且,冷战后南海地缘战略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军事价值的增加给美国遏制中国提供了条件。美国把南海当做遏制中国的重要战场。由此,美国改变过去自己一直宣称的对南海主权争端“不持立场”主张,而采取偏向越南和菲律宾的南海主张。本章最后得出结论:从克林顿政府开始,美国政府南海政策的重心就转移到遏制中国崛起上。第五章是小布什的南海政策。这时期,虽然美国对外政策重点是反恐,但在对华政策上,美国仍然妄图以南海问题牵制中国。与克林顿政府不同,小布什政府没有直接介入南海主权争端,而是更侧重利用南海地缘战略价值来遏制中国。例如,主张南海的“航行自由和飞越自由”、加强美菲同盟关系及支持菲律宾的军力发展、签订双边军事协议、频繁举行双边和多边军事演习、加强发展与越南的关系及支持越南的军力发展、介入南海资源开发、主导构建多层次的南海安全合作机制、强化在南海周边的军事部署,等等。本章最后结论:小布什政府的南海政策坚持遏制中国崛起。第六章是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这时期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增加。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将战略矛头直指中国。受此影响,美国加强军事部署,巩固和扩大在南海的军事“前沿存在”;加大军援菲律宾和越南,并在主权争端中偏袒它们;积极推动南海主权争端法律化,企图否定中国南海主权;积极拉拢东盟和区外大国插手南海事务,组建南海遏华联盟;强化“航行自由”,直接挑战中国南海主权。奥巴马政府深度介入南海争端的原因在于,它不相信中国提出的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认为中国不会和平崛起,南海争端是美国对中国实施“抵销战略”的最佳支点。本章得出最后结论: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加大遏制中国崛起。。考察1950年到2015年的美国南海政策史,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体会:美国南海政策随南海地缘战略价值的增加而不断演变;遏制中国是贯穿美国南海政策史的主线;遏制中国的重心由“意识形态”转到“中国崛起”;遏制中国是南海问题激化的重要推手;遏制中国影响了中国与他国的关系。

季超[4](2014)在《国家利益拓展背景下的海上通道安全研究》文中指出海上通道是濒海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战争时期,海上通道是各国向战区输送军队武器装备和各种补给的生命线,因此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对维持军队持续作战能力乃至夺取作战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和平时期,海上通道是各国间进行人员交流和国际贸易往来的重要保障,承载着为国家发展输送各类战略资源的重任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大国兴衰更替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一部海上通道争夺的历史,或称海权争夺的历史海上通道安全与否,决定一个国家的安全程度和国际话语权,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个海陆复合型国家,海疆广阔,历史上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华文明远播世界各地郑和下西洋鉴真东渡等壮举就是中国通过海上通道与世界发生联系的最好证明然而,自近代以后,中国被迫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日衰有国无防有海无防,更不用说保障远洋战略通道安全了即使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受到反共意识形态的驱使,同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上对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在中国东南沿海构筑了一道岛链包围圈,几乎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内陆国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不仅需要利用海上通道发展对外交往,而且随着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更需确保海上通道的安全然而,中国的海上通道处处受到掣肘:台湾海峡受两岸问题的影响,南海及其岛屿面临周边国家抢夺,马六甲海峡被美国所监控,黑海海峡由北约国家说了算,亚丁湾海盗猖獗主权海域国际公海和远洋海域,对于中国来说,几乎每一条通道上都面临着不同成度的安全危机走向海洋经略海洋已成为当前国家利益拓展的迫切需要,是国家利益拓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的海上通道安全既受到美国的保护又面临其潜在的威胁,同时面对国际海洋法规和安全困境的制约中国应在提升综合国力的同时,加强海上力量建设,精心布局海上通道战略,切实保障关键性通道的安全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落实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用合作和共赢的理念向世界传递理性的信号,在条件成熟后推动构建更加安全合理的海洋新秩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国家海上通道的安全,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又可以最大限度的维持世界的和平

刘娟[5](2010)在《美国海权战略的演进 ——兼论海权在美国大国战略中的实践与作用》文中指出美国海权的历史就是一部走向超级大国之路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获取更多利益并在国际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已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的美国,在马汉等“海权论”者的大力推动下,通过大规模扩建海军、加强海外贸易等举措,奠定了海权大国的实力基础。与此同时,美国抓住海军实力逐步壮大的机遇,以美国为中心,由近及远,展开全球海权行动,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全面推动由陆权大国向海权大国的战略转变。这包括通过建立海军基地、掌握巴拿马运河、排斥欧洲势力来控制加勒比海及中南美洲地区;通过占领菲律宾、吞并夏威夷、实现大舰队环球航行来取得太平洋的战略优势;通过积极干涉欧洲事务、建立大西洋舰队来实现大西洋的战略目标。通过这一系列战略的实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美国已经组建了与世界强国平起平坐的海上力量,将加勒比海变成了美国的“内陆海”,获得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优越的战略要地,掌握了两洋交通的钥匙,建立起了全球海洋战略体系的雏形。在20多年内,美国成功地完成了从传统内向的“大陆扩张”到新型外向的“海洋扩张”的转型。这是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能够全面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的起点和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洋战略家们一方面迅速扩大海军力量,确保后方海域,稳定太平洋海权态势;另一方面建立大西洋护航体系,保证美国远征欧陆,联合英法,重点打击德国,取得大战的胜利。战争不仅使得美国海权力量的急剧膨胀,还带来了世界海权的巨大变革。英国海洋强权下的世界和平时代一去不复返,美国在这次战争结束后便拥有了和英国并驾齐驱的海权力量,并成为大西洋地区和太平洋地区权力均衡的仲裁人。至此,美国已经由一个海权大国变成了一个海权强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段时间内,美国海洋战略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但同时也是美国海洋战略持续、深入发展的又一个新时期。美国通过缔结条约削弱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英国世界海洋大帝国的地位,改变了英国独占鳌头统帅世界海洋的战略局面,使得美国享有和英国平等的海洋大国地位这一事实被正式认可。在随后的限制海军军备的年代里,美国突破了条约的限制保持了舰队的继续深入发展。而在经济萧条及其世界安全形势恶化的10年,美国通过不断调整、升级“橙色战争计划”,使得美国海洋战略得以不断克服对日本战略中的弱点,并始终保持着太平洋的优势战略地位。到二战爆发前夕,美国作为海权超级大国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海洋上,美国展开了潜艇战、两栖登陆战、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从海洋开辟第二战场及从海洋发起全面反攻等重要行动。这些作战行动都是二战进程中相当关键的步骤,也为二战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导致了两大海权国家的没落——英国和日本。英日海权力量的衰落也促成了美国世界海洋霸权的建立。在参加二战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内,美国的海上实力得到急剧的膨胀,海军人数增长了20倍,舰船数量增长60倍,舰队总吨位数增长6倍,海军飞行器增长24倍。二战结束之时,美国的海军力量已经遍布全球,并且完全具备了在全球任何地点采取主动攻势的战略的能力。可以说,此时美国已变成世界海洋的霸主,也成为历史上最大的海权国家。冷战的历史也是一部海权大国和陆权大国对抗的历史。在这期间,通过建立北大西洋共同体、东南亚条约组织、中央条约组织以及一系列的双边军事协定,美国建立起了从西太平洋,环绕东南亚、中东、地中海、西欧到大西洋的欧亚大陆包围圈。除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广泛的联盟外,美国还通过各种手段来对抗陆权苏联。在大西洋地区,美国通过物资援助、军事援助或直接干涉等手段对于欧洲边缘地带的希腊、土耳其、地中海周围等地区和苏联展开全面争夺。为了建立起对太平洋地区全面封锁的岛链和防御线,美国积极支持和参与东北亚、东南亚地区一切形式的反共行动,大力加强在岛链上的有关国家或地区军事设施建设,扩建海空军基地,加速构建军事包围体系,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太平洋地区的膨胀。在印度洋,美国的战略是一方面趁英国战后退出印度洋之际迅速建立海权优势地位,另一方面要遏制苏联南下印度洋的波斯湾和阿拉伯海。整个冷战期间,美国海军还通过全球性的战略部署,与遍及全球的海上基地网体系相结合,基本上控制了世界各大海洋水域,也使得控制海洋、从海洋包围陆地的理念在美国进一步加强。苏联解体及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在这场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中,海权取胜,美国的海洋霸权地位得到巩固,并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进入90年代,一方面世界海权及其海洋发展状况出现了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于海洋在经济上的开发利用有所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海洋之争,海权呈现多极化的趋势;海权争夺重点从海上航道之争转向岛屿之争;信息技术革命下现代海权中的高科技因子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在冷战结束后的新环境中,美国仍然是一个维护自己全球利益的超级海权大国。美国海军始终掌控着科技上的优势,以“前沿存在”、“从海上出击”、“从海到陆”等战略思想为指导,在世界范围内打着“反恐怖主义”、“反独裁”、“反走私和贩毒”、“人道主义支援”的旗帜,充当世界警察,把广大国家作为“从海上出击”的打击对象。目前,美国海军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并且已经控制了全球海洋战略要道或海区,并铺开了一张美国称霸全球的巨大网络。从这种发展趋势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为维持其超级大国的地位并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美国式民主”,将仍然以海洋为依托,以海洋包围陆地为基本指导思想,并且美国海军在全世界范围内所扮演的世界警察角色的色彩也将会持续加强。总之,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美国海权发展的主旋律是在建立美洲稳固后方的基础上,对欧亚大陆展开包围、控制、干涉、征服,以实现主宰世界命运的超级大国梦想。历史上通过海上力量包围大陆,建立世界霸权,并企图主宰全世界人类命运的帝国最终都难逃灭亡或衰败的结局。人类有史是由形态各异多种文明、多种政治力量组成的一个大集体,这是历史发展的模式和规律,任何一种文明或者政治力量企图征服、吞灭其他文明或者其他力量的做法都是违反人类历史规律的,也必将自取灭亡。因此,美国依靠海权建立起来的超级大国,如果肆无忌惮地包围、遏制、干涉、侵略欧亚大陆,并企图主宰整个人类社会,总有一天也会自食其果。

海天[6](2007)在《美国航空母舰之五十九 CVN-71“西奥多·罗斯福”号》文中研究说明CVN-71"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超级航母的第四艘舰,是美国海军第5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也是美国海军中第二艘以"罗斯福"命名的水面战舰(意在纪念美西战争中的着名将领、美国第26任总统、第一位荣

张文宇,戈磊,彭俊[7](2006)在《勇者无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与熊共舞很久以前,在广袤的海洋上空曾经上演过一出持久的游戏,这个游戏被戏称为"与熊共舞",游戏的主角就是美国F-14战斗机和苏联轰炸机或战斗机。按照最初设计目标,F-14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舰队防止遭到

石家铸[8](2006)在《海权与中国》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中国海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海权是一个古老的名词,但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现代内涵的战略概念。在经典的意义上,海权指的是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也就是由本国和本民族利用和控制海洋,而剥夺对手利用海洋的机会和权利。1890年美国人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提出“海权论”,认为海权是决定世界强国兴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因素。“海权论”主张国家要建立和拥有强大的占优势的远洋舰队以保护国家的海外贸易、海外市场、海上航行、海外利益,同时把国家的政治意志和外交影响投射到世界,并借以影响陆上事态和进程。作者认为,中国海权是中国的海上力量和影响,也就是利用、开发、管辖和控制海洋,有效地维护海洋利益及整个国家利益进而实现国家强大的能力。中国海权包含运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和拓展海洋权力的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和进程,包括了海洋国土的维护、海洋通道的保障、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防卫力量的构建等四个重要内容。中国海权主要是解决三个方面的根本问题:一是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问题,使中国能够顺利地利用世界的资源加快中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二是解决全球化时代中国海洋方向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问题,使中国具备扞卫全球性国家利益的全球性军事自卫手段;三是解决中国未来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路径选择和国家大战略的转型问题,使中国由传统的依赖陆地资源、陆上力量的“大陆型”国家转变为主要依托海洋(外)资源和海上力量的“海洋型”国家,从而使中国进入通向世界强国的最佳战略轨道。中国海权具有与世界各国海权相同的共性,但是中国海权更有不同于他国海权的鲜明的个性。尤其是中国海权具有非强权性、非霸权性和非扩张性的特色,使它与西方海权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中国海权发展是中国和平崛起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符合中国和平崛起的要求,并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相一致。

李兵[9](2005)在《国际战略通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向纵深拓展,世界各国越来越成为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国际贸易中货物运输量的80%以上依靠海上运输,海上运输就像“血液”一样维系着世界经济的运转。保障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与畅通,不仅关系到一国的对外贸易和运输安全,而且牵涉到国际关系和战略格局的演变,其地位与价值正在为国际社会所重视,成为国际战略、世界军事和国际经贸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对国际海上战略通道作了前瞻性、开创性的研究。 第一章从国际海上战略通道概念的辨析入手,指出通道是大量物流集中通过的地带,在分布上必然连接并跨越世界主要的经济中心和生产基地,通道的分布取决于世界生产能力的地域分布。海洋通道系统是战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海峡是海上通道系统的咽喉要地,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按照地理特征、法律关系、所处的大洲或海洋以及贸易流量,对现有的海峡进行分类。 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研究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主要战略通道,如黑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多佛尔海峡、波罗的海诸海峡及基尔运河、麦哲伦海峡、马六甲海峡、朝鲜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等地形地貌、基本概况、航运与物流状况、历史变迁和围绕通道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等。 第五章在对历史与现实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国际海上战略通道的地位与作用,指出战略通道担负着多重的职能,是海上物流的通道和军事斗争的咽喉要地,它维系着民族的尊严与情感,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同时各种力量围绕着通道分化组合,或是联盟或是对立,牵动着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 第六章进一步探讨了促进战略通道历史地位与作用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客观评析了海权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指出未来战争中,不仅要取得制海权,还要取得制信息权、制空权,是夺取战争胜利的保障。同时文中认为,随着新的运输方式的出现、新航线的开通、国际经贸中心的转移以及时代主题的变化,战略通道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各国相互依存度的增加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客观上舒缓了大国为争夺通道而进行战争的冲动。 第七章分别对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英国等主要国家的通道战略思想及政策作了比较研究。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家都很重视战略通道的安全与畅通,他们都在努力发展远洋海军,注重海上战略威慑力量建设,促进各国在海上通道安全

李京进,马晓莉[10](2003)在《大型航母仍令美军犯难》文中研究说明 在3月20日打响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大型航空母舰再次领衔担当重任,成为战场上的“明星”。然而,谁会想到,就在2002年,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还执意要裁减美军现在拥有的12艘大型航母。甚至连美国一些海军高官也认为,这类“老式”武器易受到攻击,已经过时了,并在美国海军内部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大型航母虽然证明自己依旧老当益壮,大有用场,可对它的前途,美军还是感到有些犯难。

二、游弋在阿拉伯海域的“罗斯福”号航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游弋在阿拉伯海域的“罗斯福”号航母(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信息化战争中美国航母编队作战运用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作战任务看,由海上决战向濒海作战、对陆支援作战转变
二、从作战样式看,以联合作战、精准打击为主要样式
三、从兵力运用看,突出灵活快反、集约多功能的特点趋势
结论与展望

(2)1971-1991年美国海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三、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第一章 1971-1991年美国海军建设的背景
    一、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所面对的国际形势的变化
    二、美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导致海军建设经费不足
    三、美国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的调整
    四、苏联海军的迅速崛起对美国海军建设提出的挑战
第二章 美国海军的建设思想及其对海军建设的影响
    一、美国传统的海军建设思想及其对当时海军建设的影响
    二、1971-1991年间美国海军的建设思想及其对海军建设的影响
第三章 1971-1991年美国海军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美国海军装备的升级与改造
    二、美国海军对人力和人事制度的调整
    三、美国海军对海军运行管理机制和内部结构的调整
第四章 美国海军的海上优势地位的巩固
    一、美国海军建设的成果
    二、美国海军在实战中的表现
第五章 对美国海军建设的评价
    一、美国海军建设的特点
    二、美国海军建设对制海权斗争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美国南海政策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论文选题的理由与意义
    二、国内外学术研究现状综述
    三、本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四、本论文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1950年前美国涉足南海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美国海上力量兵临南海
        一、美国与南海的关系始之于贸易
        二、美国海上军事力量兵临南海
    第二节 美国对菲律宾领土范围的界定
        一、美西《巴黎和约》和《华盛顿条约》
        二、《美英条约》
    第三节 美国觊觎南海地缘战略价值
        一、法国和日本争夺南海
        二、日本占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三、《开罗宣言》暗藏玄机
        四、美国“帮助”中国接收南海诸岛
第二章 1950年至1970年的美国南海政策:敌对下的对华遏制
    第一节 主导《旧金山和约》
        一、拒绝《旧金山和约》给予中国南海主权
        二、拒绝两岸中国人参加对日和会
    第二节 构建南海军事包围
        一、美国确立南海遏制中国政策
        二、美国构建南海遏制中国军事包围圈
    第三节 美国南海政策诱导南海主权争端爆发
        一、美国的侵犯遭到中国抗议
        二、美国南海政策诱导菲律宾侵犯中国南海主权
        三、美国南海政策诱导越南侵犯中国南海主权
第三章 1971年至1991年的美国南海政策: “中立”下的对华遏制
    第一节 “中立”政策与美苏南海争夺
        一、美国对1974年西沙海战的立场
        二、美国对1988年赤瓜礁海战的立场
        三、美国与苏联争夺南海控制权
    第二节 重回遏制: 美国加强关注南海主权争端
        一、从“和平演变”到“重回遏制”
        二、美国加强关注南海主权争端
第四章 克林顿政府的南海政策: 开始遏制中国崛起
    第一节 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
        一、遏制中国
        二、接触中国
    第二节 冷战后南海地缘战略价值增加
        一、南海地缘战略经济价值增加
        二、南海地缘战略政治价值增加
        三、南海地缘战略军事价值增加
    第三节 美国积极介入南海主权争端
        一、1992: 影响克林顿政府南海政策关键年
        二、“美济礁事件”
        三、遏制中国崛起: 克林顿政府南海政策新目标
第五章 小布什政府的南海政策: 坚持遏制中国崛起
    第一节 “4.1”中美撞机事件与美国的“FON”计划
        一、“4·1”中美撞机事件
        二、“FON”计划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的南海政策
        一、提高威慑中国的军事能力
        二、加强美菲军事同盟关系
        三、加快发展与越南的关系
第六章 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加大遏制中国崛起
    第一节 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出台
        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质
        三、盖茨和希拉里拉开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序幕
    第二节 奥巴马政府深度介入南海主权争端
        一、加强军事部署
        二、加大军援菲律宾和越南
        三、强化“航行自由”
        四、积极推动南海主权争端法律化
        五、积极构筑“南海遏华联盟”
    第三节 奥巴马政府深度介入南海争端原因探析
        一、奥巴马政府认为中国不会和平崛起
        二、奥巴马政府对“新型大国关系”心存戒心
        三、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实施“抵销战略”
结语
附录一 美国南海政策史料摘录(1898-2015)
附录二 1995年5月10日美国国务院关于南海立场的声明
附录三 2010年7月23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关于美国南海立场的声明
附录四 2014年12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布报告《海洋界限—中国在南海的海洋主张》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个人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国家利益拓展背景下的海上通道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本课题的框架及主要内容
    四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工具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一) 海上通道与海上战略通道
        (二) 国家利益拓展
    二 理论分析工具
        (一) 地缘政治学
        (二) 海权论
        (三) 博弈论
第二章 海上通道与海上通道安全
    一 近代欧洲列强对海上通道的控制
    二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海上通道的争夺
    三 沿海国家的海上通道安全维护
        (一) 以和域外强国的同盟关系为核心,调整自身海洋安全战略
        (二) 以构建海上安全合作机制为基础,提高国家整体防御能力
        (三) 谋求区域海洋秩序中的主导地位,推行独立自主海洋政策
第三章 中国海上通道的分布与特点
    一 东北方向通道
        (一) 日本海通道
        (二) 北冰洋通道
    二 太平洋通道
        (一) 北太平洋通道
        (二) 南太平洋通道
    三 西行通道
        (一) 西亚北非通道
        (二) 印度洋通道
        (三) 南海通道
    四 中国海上通道的主要特征
        (一) 线长面广,维护难度系数大
        (二) 分布不均匀,重要性差异显着
第四章 中国海上通道安全的主要隐患
    一 主权海域通道面临挑战
        (一) 台湾海峡
        (二) 南海
    二 国际公海通道屡遭侵犯
        (一) 印度洋上的银河号事件
        (二) 恐怖分子频频袭扰
        (三) 现代海盗猖獗
    三 远洋战略通道受制于人
        (一) 马六甲海峡
        (二) 望加锡龙目巽他海峡
        (三) 霍尔木兹海峡
        (四) 其他重要通道
    四 美国对海上战略通道的霸权
        (一) 美国海上通道控制新谋略
        (二) 美国海上霸权的两面性
第五章 保障中国海上通道安全的指导思想与战略措施
    一 历史上海洋强国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的基本规律
        (一) 武力控制海上通道
        (二) 确保战略资源供给安全
        (三) 建设强大海军增强威慑力
        (四) 依托重要岛屿和滨海基地
    二 保障中国海上通道安全的指导思想
        (一) 正确看待国家利益在海洋方向的拓展
        (二) 科学制定海上通道安全战略的目标体系
        (三) 以新安全观为战略视野,实现互利共赢
        (四) 处理好海上通道安全保障中的两对基本矛盾
    二 保障中国海上通道安全的战略举措
        (一) 发挥民间力量作用,租借重要港口
        (二) 修建海外基地,拓展与保障并举
        (三) 加强军舰护航,重振中华雄风
        (四) 经略通道另辟蹊径,缓解咽喉危机
        (五) 加强海外援助力度,以国际合作推动利益拓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发表论文及课题情况
致谢

(5)美国海权战略的演进 ——兼论海权在美国大国战略中的实践与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主题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本文的创新与研究计划
第一章 美国海权战略的确立与海权大国地位的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 世纪初)
    第一节 美国海权战略确立的历史背景与"海权"理论的创立
        一、海权战略确立的历史背景与海权理论的出现
        二、海权理论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 美国海权战略及其力量的形成
        一、加快以战列舰的建造为主要内容的海军建设
        二、新技术与海军建设
        三、政治管理体制的变革和海军队伍的壮大
    第三节 控制美洲海域,走向两大洋
        一、对加勒比海及南美洲海域的控制
        二、太平洋优势战略的形成
        三、插手欧洲事务与大西洋舰队的建立
第二章 美国海权力量的增长与海权强国地位的确认(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两战期间)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美国的海权战略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美国海权战略的酝酿
        二、美国海洋战略利益与从严守中立到积极备战的转变
        三、"稳定后方,进军前方"与战时海权战略的全面展开
    第二节 战争的胜利与美国海权强国地位的确认
        一、战争胜利的海权因素分析及其启示
        二、一战后世界海洋新秩序与美国海权强国地位的确认
    第三节 两战期间美国海权力量的持续增长
        一、突破条约限制与海权力量的变相扩展
        二、以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权利益为核心、对美洲海域实现"软"控制
        三、30年代世界新形势与两洋战争设想
第三章 两洋战争与世界海权霸主的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一节 二战全面爆发与美国海权战略的积极应对
        一、西半球中立区的建立与"猎犬计划"战略的出台
        二、壮大大西洋舰队,组织护航
        三、拓展中立区,控制战略要地
        四、"西半球共同防御计划"与护航体系的完善
        五、石油禁运、"珍珠港"事件与美国步入战争
    第二节 美国参战后海权战略的全面展开
        一、大西洋战场的潜艇战和两栖登陆战
        二、太平洋海权争夺战
    第三节 战争的胜利与世界海洋霸主的诞生
第四章 美苏海陆对抗与美国海权霸主地位的巩固(冷战期间)
    第一节 美国海权对抗陆权的理论基石与遏制战略的出台
        一、麦金德的陆权理论
        二、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
        三、美苏对抗与凯南的"遏制"战略的出台
    第二节 美国从海洋包围欧亚大陆与全面遏制
        一、北大西洋到地中海——弧形边缘地带的争夺与控制
        二、通过岛链和防御线形成对亚太地区的包围
        三、扼守印度洋,进一步渗透波斯湾和中东地区
    第三节 美国海军建设的新战略思维
        一、二战后美国海军发展的挑战与海军的新战略思维
        二、美苏对抗下的美国国家大战略与海军战略的积极变化
    第四节 美国海上军事力量在遏制战略中的实践与作用
        一、美国海军在对抗、包围苏联中的作用
        二、80年代美国重建世界海洋绝对优势战略
第五章 冷战后时代美国海洋霸权战略的新变化
    第一节 冷战后世界海权争夺的新特点
        一、对于海洋经济的开发、利用明显加强
        二、海上争夺转向以岛屿、海洋战略区和海洋资源为主
        三、海权争夺呈现多极化趋势
        四、现代海权的高科技特点
    第二节 美国新的全球海洋霸权战略的形成
        一、始终领跑世界海洋开发和利用
        二、海军部新战略的形成、完善与海军的新发展
    第三节 美国"从海上出击"战略的全球实施
        一、中东地区
        二、巴尔干半岛
        三、中亚地区
        四、其他地区
综论
    一、海权战略与美国的超级大国之路
    二、美国海权战略成功的原因分析
    三、美国海权战略中的海权与陆权、制空权的关系
    四、美国海权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7)勇者无畏(论文提纲范文)

与熊共舞
落户伊朗
米格杀手
武装侦察
空中拦截
再战利比亚
空战之后

(8)海权与中国(论文提纲范文)

指导小组成员名单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引言: 研究综述
    一 研究中国海权的意义
    二、该问题的研究现状
    三、本文各章内容及要点
绪论:海权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海权历史的简短回顾
    二、马汉“海权论”:确立新的“世界中心”
    三、“后马汉时代”的海权学说
    四、海权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章 中国海权论
    第一节 “中国海权”的提出
        一、“中国海权”的提出
        二、“中国海权”与传统海权分野
    第二节 中国海权论
        一、中国海洋利益论
        二、中国海洋力量论
        三、中国海洋战略论
        四、中国海权特色论
第二章 中国海权之一:海洋国土的维护
    第一节 中日海洋国土争端
        一、主要问题:钓鱼岛归属和东海划界
        二、影响中日海洋争端的主要因素
        三、合作与斗争:维护中国东海海洋国土
    第二节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国土争端
        一、主要问题:南沙群岛争端
        二、影响南沙群岛争端的主要因素
        三、“三管齐下”:维护中国南沙海洋国土
    第三节 海权视角中的台湾问题
        一、主要问题:台湾问题与国家统
        二、影响台湾问题的主要因素:大国海权的汇集
        三、“双重威慑”:台湾问题的战略选择
第三章 中国海权之二:海洋通道的保障
    第一节 海洋通道对中国的意义
        一、海洋通道对中国的意义
        二、对中国至关重要的海洋通道
    第二节 影响中国海洋通道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国际法因素
        二、地区冲突因素
        三、大国因素
        四、海上恐怖主义因素
    第三节 维护海洋通道安全的“扇形战略”
        一、太平洋海洋通道的防卫
        二、印度洋海洋通道的防卫
第四章 中国海权之三:海洋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海洋经济:强国的支点
        一、海洋经济理论探要
        二、实力与差距:中国海洋经济的现状
    第二节 建设海洋经济强国
        一、建设航海强国
        二、建设海洋开发强国
第五章 中国海权之四:海洋防卫的力量构建
    第一节 “近海防御”的战略与实力
        一、“近海防御”战略的形成
        二、“近海防御”的海军实力
    第二节 中国海军的攻防平衡
        一、世界海军远洋化趋势及关于未来中国海军战略的提法
        二、中国海军的远洋化:攻防平衡分析
        三、构建远洋海军的一种理论:建设三支航母战斗群
    第三节 中国海军功能的战略拓展
        一、军事功能的发挥
        二、警察功能的发挥
        三、外交功能的发挥
第六章 中国海权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第一节 西方有关中国海权的评论
        一、中国在和平崛起中是否会走向海权
        二、中国海权会产生何种国际影响
    第二节 海权振兴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然
        一、海权振兴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基本内容
        二、和平崛起的中国必定拥有海权
    第三节 中国海权是中国和平崛起的保证
        一、中国海权遏止周边海洋冲突
        二、中国海权促进和平国际环境
    第四节 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海权关系
        一、中美海权关系:克制与合作
        二、中俄海权关系:配合与协作
        三、中日海权关系:转型与合作
        四、中印海权关系:和解与合作
        五、中国与东盟海权关系:互信与合作
结语:海权与中国未来
    一、重新认识海权
    二、海权与中国未来发展的“路径依赖”
    三、中国海权不同于西方海权
参考文献
外国人名译表
后记

(9)国际战略通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一、国际战略通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三、本文研究的框架及主要内容
    四、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五、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际战略通道概述
    第一节 国际战略通道辨析
        一、“通道”的定义及界定
        二、海洋通道系统是战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国际战略通道的分布
        一、重要的海峡是海上通道系统的咽喉要地
        二、国际战略通道的分类
第二章 大西洋海域重要的战略通道
    第一节 大西洋战略通道概况
        一、大西洋是大国争夺霸权的主战场
        二、大西洋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第二节 黑海海峡
        一、黑海海峡的基本概况
        二、黑海海峡问题的历史脉络
        三、争夺黑海海峡的战争
    第三节 直布罗陀海峡
        一、直布罗陀海峡基本情况
        二、围绕直布罗陀海峡的事件与战争
    第四节 英吉利——多佛尔海峡
        一、英吉利——多佛尔海峡的基本概况
        二、多次见证牵动世界格局的大战役
    第五节 波罗的海诸海峡及基尔运河
        一、波罗的海诸海峡及基尔运河基本概况
        二、俄国极力打通波罗的海出海口
第三章 太平洋海域重要的战略通道
    第一节 太平洋战略通道概况
        一、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大洋
        二、暗流涌动的大洋
    第二节 马六甲海峡
        一、马六甲海峡的基本概况
        二、马六甲海峡风起云涌的历史
    第三节 麦哲伦海峡
        一、麦哲伦海峡基本概况
        二、英、阿在马岛问题上兵戎相见
    第四节 宗谷海峡、津轻海峡、朝鲜海峡
        一、宗谷海峡、津轻海峡、朝鲜海峡基本概况
        二、围绕海峡发生的历史事件
    第五节 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龙目海峡
        一、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龙目海峡基本概况
        二、望加锡海战
    第六节 巴拿马运河
        一、巴拿马运河基本概况
        二、围绕运河展开的斗争
第四章 印度洋海域重要的战略通道
    第一节 印度洋战略通道概况
        一、石油运输的战略通道
        二、大国争夺的角力场
    第二节 霍尔木兹海峡
        一、霍尔木兹海峡基本概况
        二、“石油海峡”暗流涌动
    第三节 曼德海峡
        一、曼德海峡基本概况
        二、“世界战略心脏”不太平
    第四节 苏伊士运河
        一、苏伊士运河基本概况
        二、围绕运河的历史争夺
第五章 国际战略通道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海上物流的通道经贸交流的关卡
        一、海洋运输是主要运输方式
        二、国际战略通道在海洋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节 防守的天堑封锁的要地
        一、鏖战的战壕,天然的屏障
        二、封锁海峡,万夫莫开
    第三节 某种程度上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俄罗斯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部争夺出海口的历史
        二、对战略通道的控制力折射出英国的兴衰
        三、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台湾休戚相关
    第四节 维系着民族的尊严与情感
        一、为争夺战略通道中的岛屿,争执双方互不相让
        二、巴拿马、埃及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三、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和殖民统治的斗争
    第五节 各种力量分化组合,战略格局演变动因之一
        一、黑海海峡在近、现代国际关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二、战略通道控制权的转换某种程度上决定战争的结局
        三、二战结束后,美苏为战略通道展开博弈
    第六节 台海问题牵涉亚太战略格局
        一、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二、《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及影响
        三、台湾问题中的日本阴影
第六章 国际战略通道历史地位的变迁
    第一节 海权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一、马汉及其海权学说
        二、马汉海权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三、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制海权
    第二节 多种运输方式的出现降低了对长途海运的依赖
        一、各种运输方式的出现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二、各种运输方式的特征比较
        三、各种运输方式发展的基本概况
    第三节 新的航线或通道的开通
        一、运河的开通使相关战略通道的地位有所降低
        二、一国拓展新的运输通道,对原有通道的依赖相对下降
    第四节 国际经贸地理的分布及变迁
        一、世界经济贸易中心转移的几个阶段
        二、世界经贸中心的转移牵动着海上通道地位的变化
    第五节 战略通道军事价值随时代的变化而起伏变迁
        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二、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存大大提高
        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战争的爆发
第七章 各国关于战略通道的思想与政策
    第一节 美国的战略通道思想与政策
        一、美国海上战略思想的演变
        二、美国谋求控制的海上通道及岛屿
        三、美军为控制战略通道进行的战略部署
    第二节 日本的战略通道思想与政策
        一、日本严重依赖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二、海军战略围绕着保障海上运输安全展开
        三、日本海上自卫队实力迅速跃升
        四、企图借反恐、救援,染指马六甲海峡
    第三节 俄罗斯的战略通道思想与政策
        一、明确威胁的性质及来源
        二、大力维护海上通道的安全
        三、注重海上战略核威慑力量
        四、加强与各国在海洋上的合作
    第四节 印度的战略通道思想与政策
        一、“控制印度洋”是印度孜孜以求的梦想
        二、利用大国矛盾,拓展自身战略空间
        三、印度的印度洋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第五节 英国的战略通道思想与政策
        一、冷战时推行的“核威慑保交战略”
        二、面向 21 世纪的“机动防御”战略
第八章 海盗及海上恐怖主义对通道安全的影响
    第一节 海盗的历史及变迁
        一、海盗的历史概况
        二、海盗严重影响海上运输的安全
        三、东南亚沿海海盗猖獗的深层原因
    第二节 海上恐怖主义对通道安全构成威胁
        一、恐怖主义正向海上蔓延
        二、海上恐怖主义发展的新动向
        三、海上恐怖主义危及原油运输安全
    第三节 一些大国在战略通道反恐各有所图
        一、美国借海上反恐谋求控制马六甲海峡
        二、日本借打击海盗大肆扩张军力
        三、印度涉足马六甲海峡欲实现大国梦想
第九章 海上战略通道的国际合作
    第一节 搭建海上安全合作的规则
        一、制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重要的海上安全法律文件简介
    第二节 建立海上安全合作机制
        一、几种有代表性的区域性集体安全机制
        二、探索亚太地区的海上安全合作机制
    第三节 构建海上反恐国际合作的载体
        一、国际组织积极投入反恐战争中
        二、大国之间围绕海上反恐的合作与斗争
    第四节 采取多种方式维护通道安全
        一、加强海军合作
        二、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
        三、加强海上安全磋商
第十章 国际战略通道对中国的影响和作用
    第一节 中国海外利益的扩展,亟需保障通道的安全
        一、中国海外经济利益迅速扩展
        二、国民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不断增加
        三、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加快实施
    第二节 我国海洋运输不断发展与壮大
        一、我国海洋运输的历史概述
        二、我国海洋运输遍及世界各地
        三、海运航线基本上都要经过重要的战略通道
    第三节 美国欲出兵马六甲给我国石油安全投下阴影
        一、石油牵动世界格局
        二、美国欲控制世界石油供给和运输链
        三、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遭遇石油瓶颈
    第四节 我国航海运输安全面临潜在的威胁
        一、美国谋求控制通道安全政策给我国海运安全带来隐患
        二、海盗离我们并不遥远
第十一章 积极维护中国的国际战略通道安全
    第一节 重视中国周边地区的战略通道研究
        一、密切关注与中国利益相关的海峡
        二、岛链不应成为套在我们身上的锁链
    第二节 构建我国能源供给的通道
        一、化解风险,努力实现油气供给多元化
        二、权衡利弊,逐步改变单纯依赖马六甲海峡的状况
        三、建立强大的海运船队,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四、加快港口建设,确保石油供应渠道的通畅
        五、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短缺
        六、开源节流,减少石油浪费
    第三节 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海洋新秩序
        一、旧的海洋秩序是“炮舰政策”
        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海洋新秩序的基础
        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产生的影响
        四、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的原则及机制
    第四节 加强维护海上通道安全的国际合作
        一、合作是维护中国海上安全的必由之路
        二、加强海上安全磋商与对话
        三、增进海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
    第五节 奉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一、树立和平形象,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二、扩大经贸往来,促进共同发展
        三、增强互信互利,赢得更大战略空间
    第六节 树立海洋意识,实施海洋战略
        一、海洋意识淡漠使中国的海洋权益备受侵蚀
        二、海洋意识的丰富内涵
        三、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海洋意识
    第七节 建立与海洋强国相适应的现代海军
        一、高度重视海军在国防中的战略地位
        二、新时期中国海军的战略任务
        三、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
        四、中国海军建设和发展注意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书目
    二、英文原着、论文
    三、主要参考论文
    四、登陆的网址
    五、其他参考材料
    六、本人发表的相关的论文

四、游弋在阿拉伯海域的“罗斯福”号航母(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信息化战争中美国航母编队作战运用特点分析[J]. 纪元. 军事历史, 2021(04)
  • [2]1971-1991年美国海军建设研究[D]. 叶玉虎.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6)
  • [3]美国南海政策史研究[D]. 贾庆军.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5)
  • [4]国家利益拓展背景下的海上通道安全研究[D]. 季超. 苏州大学, 2014(04)
  • [5]美国海权战略的演进 ——兼论海权在美国大国战略中的实践与作用[D]. 刘娟. 武汉大学, 2010(05)
  • [6]美国航空母舰之五十九 CVN-71“西奥多·罗斯福”号[J]. 海天. 舰载武器, 2007(07)
  • [7]勇者无畏[J]. 张文宇,戈磊,彭俊. 现代兵器, 2006(S1)
  • [8]海权与中国[D]. 石家铸. 复旦大学, 2006(02)
  • [9]国际战略通道研究[D]. 李兵. 中共中央党校, 2005(06)
  • [10]大型航母仍令美军犯难[J]. 李京进,马晓莉. 环球军事, 2003(13)

标签:;  ;  ;  ;  ;  

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舰在阿拉伯海巡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