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复合论文-鄂林仲阳,杜强,王玉军,罗昭宇,魏晓贞

模态复合论文-鄂林仲阳,杜强,王玉军,罗昭宇,魏晓贞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态复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态试验,土工离心机,振动离心复合

模态复合论文文献综述

鄂林仲阳,杜强,王玉军,罗昭宇,魏晓贞[1](2019)在《振动-离心复合下土工离心机的工作模态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离心机静止及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动态特性。方法通过离心机常规模态试验,采用SIMO识别方法,利用力锤产生瞬态激励,计算出激励点与响应点之间的频响函数,通过模态拟合,得到结构的模态参数(频率、阻尼和振型)。进行离心机工作模态试验,测量结构响应并经放大变换,选择2个以上参考点进行互谱分析,获得工作模态参数。结果离心机静止时前两阶模态为绕y轴和绕x轴偏摆,频率分别为3.23、9.94 Hz,本身一阶弯曲频率为11.17 Hz。不同转动加速度下,离心机一阶工作频率为转动频率;二阶工作模态振型为绕y轴偏摆,频率随着转速的升高而增大。结论通过模态试验分析,获得了该离心机静止及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模态参数,可为有限元模型修正、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窦乾赫,黎胜[2](2019)在《基于不同阻尼模型的粘弹性阻尼复合结构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运用比例阻尼模型和考虑频变的复模量阻尼模型模拟分析了约束阻尼结构板的模态特性。在求解比例阻尼模型时运用了传统的特征值求解方法,而在求解频变的复模量阻尼模型时运用了基于模态应变能理论的逐次迭代的求解方法,来分别求解了广义Maxwell粘弹性阻尼模型和GHM粘弹性阻尼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对比了比例阻尼模型和频变复模量模型在对约束阻尼板的具体算例进行模态分析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结果上的不同。(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08-21)

邓少波,关素洁,王磊,黎敏[3](2019)在《基于复合模态词模态逻辑的大数据知识表示方法及其在水文信息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狭义或广义模态逻辑在大数据知识表示中的不足,给出一种新的大数据表示方法:基于复合模态词模态逻辑的大数据表示方法。给出其语言、语法与语义,证明该逻辑在一般可达关系下的公理系统K2的可靠性定理与完备性定理,并结合水文信息给出这种大数据知识表示应用实例。(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亚亚,李付永,师丽芳,张帆,时彦文[4](2019)在《基于ANSYS Workbench的复合式组合电器回形底架系统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复合式组合电器回形底架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叁维软件对其进行实体建模,然后利用ANSYS Workbench对其进行自由和约束两种状态下的模态分析。分析表明:利用ANSYS Workbench对复合式组合电器回形底架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可以清楚地确定回形底架系统变形情况,避免复合式组合电器产生共振,为复合式组合电器提高可靠性和减小噪声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9年06期)

刘哲宇,魏秋帆,张菁,张德福,吕建荣[5](2019)在《二元复合体系动用不同模态孔隙结构的剩余油》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已有的分类结果选取3种孔隙结构的天然岩心,利用核磁共振原位驱替实验,通过信号幅度的变化研究水驱、二元复合驱过程中各种孔隙结构岩心中的剩余油变化规律,并利用核磁成像观测孔隙中的剩余油位置,明确从各个孔隙采出的油量对总采收率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从单模态到复模态孔隙结构岩心的孔隙发育情况和孔喉连通性逐渐变差,水驱油效果变差,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幅度升高;对于单模态岩心,二元复合驱阶段从中小孔隙中采出的油量对总采收率的贡献较水驱阶段增加,1~3μm的孔隙得到了有效动用;对于双模态和复模态孔隙结构岩心,二元复合驱阶段仍以动用大中孔隙为主。(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9年03期)

丁国平,代子伦,朱勇,谭健[6](2019)在《基于传递矩阵法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轴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汽车传动轴为参考对象设计出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传动轴铺层方案,采用传递矩阵法(TMM),把CFRP传动轴离散为若干个盘轴单元,建立集中质量圆盘左右截面的点传递矩阵,建立轴段的场传递矩阵,进而构建整根轴的传递矩阵。根据传动轴两端自由的边界条件,推导出其转子频率方程,利用MATLAB编程求解出CFRP传动轴的一阶临界转速及其对应的振型,并与传统的经验公式及有限元仿真软件Abaqus计算出的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对于传动轴一阶弯曲固有频率,传递矩阵法相比于有限元仿真计算误差为1.6%,一阶振型的最大偏差为0.015。表明传递矩阵法能较精确的计算CFRP传动轴的固有频率以及对应的模态振型。(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5期)

贾俊博,秦雷,仲超,王丽坤[7](2019)在《基于剪切振动模态的压电复合材料应用于水声换能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电陶瓷的剪切振动模态因其独有的剪切形变和高压电常数、高机电耦合系数以及介电常数低等特点,在压电俘能器、新结构复合材料换能器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通过设计具有特殊结构的过渡层,探索压电陶瓷剪切振动的利用方法,将压电陶瓷产生的剪切振动转化为复合材料的厚度振动,以此来满足水声换能器的要求,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压电性。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实验验证,研究了该设计中结构参数、过渡层材料种类对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8期)

邓红雷,何战峰,陈力,夏桥[8](2019)在《基于匹配追踪的L模态超声导波检测复合绝缘子芯棒缺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复合绝缘子缺陷检测方法主要集中在芯棒外部结构的缺陷上,并不能有效发现芯棒本身中的缺陷,为此提出了一种针对芯棒本身缺陷且能定量估计缺陷大小的检测方法:基于匹配追踪的L模态超声导波检测。通过建立芯棒模型分析了L模态超声导波在芯棒中的传播特性,确定了导波检测的频率范围。基于理论分析,以10周期40 k Hz的导波为激励信号,选取芯棒缺陷轴向长度为8 mm和2 mm,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和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L模态超声导波能准确地检测出复合绝缘子芯棒中的缺陷,且通过Gabor原子构建波形字典,运用匹配追踪算法估计出芯棒缺陷轴向长度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 4%和16. 35%。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和实验一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为复合绝缘子芯棒缺陷的检测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9年02期)

孙贺[9](2019)在《基于模态声发射的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耐腐蚀,抗高温等优良理化性能,在科学技术占比高的科学研究方面应用广泛。尽管复合材料具有以上优点,但由于复合材料长期在高载荷、腐蚀性的环境中运行,如疲劳,蠕变,机械损伤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肉眼不可见的内部损伤,造成该材料的宏观、细观材料性能降低、剩余性能下降,对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重大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出现缺陷的过程中基体开裂、纤维断裂都会产生声发射信号,综上所述,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声发射特性、损伤检测和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十分重要。本文首先对在7075-T6铝板的上表面与侧面突发型与连续型的典型声源产生的声发射信号进行了模态分析,结合7075-T6铝板的频散曲线对典型声源Lamb波进行模态识别,并对典型声源信号的传播过程中的频谱、模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对T700SC-12000-50C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纤维丝以及树脂基体进行拉伸实验,使其出现断裂损伤。使用声发射手段对实验过程出现的损伤进行信号采集。将声发射信号进行参量分析及波形分析,采用模态声发射手段对数据进行扩展波与弯曲波的模态分析。对几种较为典型的损伤的模态声发射信号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纤维断裂所产生的声发射信号为低阶扩展波信号,与其他损伤存在差异,结果表明使用模态声发射的方法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断裂进行损伤程度分析是有效的。进行了势能能量标定实验,通过金属小球滑落释放重力势能撞击铝合金板产生声发射信号,对撞击产生的声发射信号中的扩展波进行能量计算,通过Polynomial(多项式)曲线拟合的方法最终确定了势能能量与声发射信号中的扩展波的能量之间的关系,并求解能量系数k。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典型损伤形式中,纤维丝、纤维束的断裂是对复合材料试件、容器结构完整性影响最大的损伤形式。通常,只有单根纤维断裂的情况不常见,一般都由多根纤维组成的纤维束同时断裂。因为复合材料不透明,纤维直径小,所以想要直接证明复合材料试件或容器中已经出现纤维断裂还存在困难。本文借助声发射信号能量与纤维束断裂释放的能量建立对应关系,归纳出一种判断纤维束断裂数量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4-01)

吴世春[10](2019)在《基于多模态激励的红外热成像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是一种高强度、重量轻的新兴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制造业等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制造及服役过程中会产生脱粘、分层等缺陷问题,为了保证工件质量,光激励红外热成像(Optical Infrared Thermography,OT)无损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缺陷检测,其具有检测面积大、成像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不同激励信号代表不同的激励模态,本文研究了多模态激励的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包括现有的脉冲红外热成像(Pulse Thermography,PT)、锁相红外热成像(Lock-in Thermography)两种激励模态,以及脉冲压缩红外热成像激励模态。本文研究了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研究现状,分析了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理论基础,讨论了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系统组成。简介了系统各组成部分选型标准,为实验平台搭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制备了多尺寸、多类型的标准试件用于实验验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鲁棒性。为了研究不同激励模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本文在确定了最优参数的基础上,选择了平板试件与R区试件作对比。对比了两种常用激励模态方法:脉冲红外热成像与锁相红外热成像,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检出缺陷,脉冲激励速度更快,锁相激励热对比度更高。为了提高原始数据的信噪比及热对比度,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激励模态方法:参照脉冲压缩红外热成像技术(Pulse-Compression Thermography,PuCT),该方法相比于脉冲热成像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背景噪声,提高检测灵敏度。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1)创新性地搭建了两种新型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检测平台,提高了系统光照均匀性及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检测环境;(2)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激励模态检测方法:基于卤素灯的参照脉冲压缩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了参照先验并融合编码脉冲压缩激励,突破深层缺陷检测灵敏度与分辨率;(3)完成了多模态激励的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对比,验证了脉冲激励模态、锁相激励模态和参照脉冲压缩激励模态的优缺点。对比结果表面参照脉冲压缩激励模态检测效果优于脉冲激励模态。(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模态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分别运用比例阻尼模型和考虑频变的复模量阻尼模型模拟分析了约束阻尼结构板的模态特性。在求解比例阻尼模型时运用了传统的特征值求解方法,而在求解频变的复模量阻尼模型时运用了基于模态应变能理论的逐次迭代的求解方法,来分别求解了广义Maxwell粘弹性阻尼模型和GHM粘弹性阻尼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对比了比例阻尼模型和频变复模量模型在对约束阻尼板的具体算例进行模态分析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结果上的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态复合论文参考文献

[1].鄂林仲阳,杜强,王玉军,罗昭宇,魏晓贞.振动-离心复合下土工离心机的工作模态试验分析[J].装备环境工程.2019

[2].窦乾赫,黎胜.基于不同阻尼模型的粘弹性阻尼复合结构模态分析[C].第十七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3].邓少波,关素洁,王磊,黎敏.基于复合模态词模态逻辑的大数据知识表示方法及其在水文信息中应用[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9

[4].陈亚亚,李付永,师丽芳,张帆,时彦文.基于ANSYSWorkbench的复合式组合电器回形底架系统模态分析[J].机械工程师.2019

[5].刘哲宇,魏秋帆,张菁,张德福,吕建荣.二元复合体系动用不同模态孔隙结构的剩余油[J].断块油气田.2019

[6].丁国平,代子伦,朱勇,谭健.基于传递矩阵法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轴模态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7].贾俊博,秦雷,仲超,王丽坤.基于剪切振动模态的压电复合材料应用于水声换能器的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8].邓红雷,何战峰,陈力,夏桥.基于匹配追踪的L模态超声导波检测复合绝缘子芯棒缺陷研究[J].电瓷避雷器.2019

[9].孙贺.基于模态声发射的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特性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9

[10].吴世春.基于多模态激励的红外热成像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标签:;  ;  ;  

模态复合论文-鄂林仲阳,杜强,王玉军,罗昭宇,魏晓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