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烟气论文-宋伟明,周建安,李数,杨健

烧结烟气论文-宋伟明,周建安,李数,杨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烧结烟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膏,煤焦,分解率,SO2

烧结烟气论文文献综述

宋伟明,周建安,李数,杨健[1](2019)在《煤焦还原分解烧结烟气脱硫石膏的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烟气脱硫石膏综合利用问题,提出了利用煤焦还原分解石膏制备CaO和SO_2的新方法。采用FactSage 6.1计算了煤焦与脱硫石膏的高温反应特性,并利用热重分析仪在理论上分析了煤焦还原分解石膏行为的可行性。通过管式电阻炉试验进一步研究了温度、煤焦添加量、保温时间对石膏分解率和固态产物影响以及气体SO_2释放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增加煤焦添加量和保温时间均能提高石膏的分解率;煤焦质量分数从5%增加到20%,CaO和SO_2的质量分数先升高后下降,而CaS的质量分数一直增大;在煤焦量为11%时,CaO和SO_2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CaO和SO_2成分的变化规律主要受CaS和CaSO_4相对含量的影响。采用煤焦还原分解石膏的方法,可为石膏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11期)

韩加友,洪建国,张玉文[2](2019)在《烧结烟气臭氧氧化-半干法吸收脱硫脱硝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梅钢7×105 m~3/h烧结机烟气的脱硫脱硝为背景,研究了实际工程应用中臭氧对烟气的氧化和半干法对氧化产物(NO_x和SO_2)的吸收等问题。结果表明,臭氧喷入点位置对烟道内NO_x氧化影响不大,喷射格栅保证了臭氧和烟气的均匀混合。吸收塔出口烟气温度对脱硝影响显着,NO_x的吸收效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高于95℃时,脱硝效率为0;而脱硫塔出口烟气温度变化对SO2吸收几乎没有影响。优化后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系统连续运行数据表明,出口SO_2质量浓度均值为16.83mg/m3,出口NO_x质量浓度均值为72.33mg/m~3,均达到了系统设计要求。系统运行成本为10~11元/t,与活性炭烟气净化技术、循环流化床+SCR工艺技术相比,臭氧氧化-半干法吸收协同脱硫脱硝工艺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9年11期)

柏鹏飞[3](2019)在《长钢烧结烟气脱硫系统改造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长钢烧结烟气脱硫系统于2013年投用,采用密相塔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投用后该系统存在系统故障率高、能力不足、氮气消耗量大等问题,通过本次改造,有效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提高脱硫系统运行效率。(本文来源于《山西冶金》期刊2019年05期)

李才,程金苹,李佳钰[4](2019)在《重金属污泥烧结烟气治理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污泥烧结过程中烟气成分复杂,含黏性粉尘、酸性气体、VOCs等,同时烟气温度低,湿度大,容易结露更造成烟气处理困难,特别是烟气中的VOCs严重扰民,为居民投诉主要原因。通过对重金属污泥烧结烟气特性分析,工艺比选、相似特性烟气处理案例调研,最终确定采用管道式燃烧器+CFB+布袋除尘器+RTO的工艺,最终使得污染物排放达到烟气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20期)

丰雨[5](2019)在《浅谈电除尘器如何应对烧结烟气超低排放的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环保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对钢铁烧结、球团焙烧设备配套电除尘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几个烧结机头电除尘器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近几年烧结机头电除尘器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电除尘器提效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0-21)

陈亮亮[6](2019)在《烧结烟气电除尘器提标改造技术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的出台,对钢铁烧结焙烧气粉尘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烧结机头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普遍不高,为应对这一史上最严的钢铁颗粒物排放要求,必须进行提标改造。本文了烧结机头电除尘器的现状,分析和介绍了多种市场上正在使用的烧结机头电除尘器提效措施,为后续烧结机头电除尘器改造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0-21)

李诗京,徐克[7](2019)在《烟气循环对烧结机脱硫脱硝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烧结烟气循环意义,确定了烧结烟气循环的原则,通过分析国内学者和钢铁厂实践应用,总结了烧结烟气循环对烧结工艺的影响,并得出最佳循环烟气工况;同时分析了烟气循环对脱硫脱硝的影响,并对各种脱硫脱硝工艺和烟气循环结合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半干法脱硫+SCR脱硫脱硝工艺是配合烟气循环的最佳工艺之一。(本文来源于《冶金设备》期刊2019年05期)

舒炼,徐辉,金洪文[8](2019)在《降温耦合湍流促进烧结烟气细颗粒物团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烧结机机头烟气主要采用电除尘器除尘,针对电除尘器对PM_(2.5)脱除效率低的问题,采用低压静电撞击器(ELPI)分别测定了降温耦合湍流装置停运(出口烟温为135℃)及不同出力(出口烟温分别为110、95、85、70℃)时飞灰颗粒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工况比电阻及电除尘器性能。结果表明:降温及湍流耦合增湿条件下,烧结飞灰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变化明显,不同降温幅度时PM_(2.5)团聚效率分别为14.1%、70.9%、83.4%、86.2%;95℃较130℃飞灰工况比电阻降低了2个数量级,85℃较90℃、70℃较85℃的烟气条件下,飞灰工况比电阻各降低了1个数量级;烧结烟气细颗粒团聚及飞灰比电阻降低共同促进电除尘提效,电除尘器进口135、110、95、85、70℃时,电除尘器出口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别为35.7、18.5、15.4、9.6、8.1 mg/m~3。本文可为烧结烟气电除尘器的提效改造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烧结球团》期刊2019年05期)

林文康,吴丽娜[9](2019)在《基于ARIMA模型烧结脱硫烟气指标的统计过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统计过程控制工具对烧结烟气日常生产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以保证各污染物实时达标排放。因烧结脱硫后外排烟气中SO_2质量浓度在线检测数据不独立、且存在自相关性,不能直接使用SPC控制图进行统计过程监控。采用ARIMA模型先对烧结脱硫烟气SO_2质量浓度检测数据拟合分析,然后通过统计过程图分析拟合后的残差值,可准确判定脱硫系统生产操作过程是否稳定、受控,以及时指导操作调整,确保烧结脱硫烟气SO_2质量浓度实时指标满足国家环保法规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烧结球团》期刊2019年05期)

韩加友,石振仓,黄利华[10](2019)在《臭氧氧化协同半干法同时脱硫脱硝在烧结机烟气工业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70×10~4 m~3/h烧结烟气为例,研究了工程实际应用中O_3对烟气的氧化和半干法对NO_x的吸收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O_3与烟气中NO的反应速率快。O_3氧化的关键因素是提高O_3在烟道内的分布,增加O_3的利用率。温度对半干法吸收NO_x有显着影响。随着脱硫塔温度的升高,NO_x的吸收效率持续降低,当温度高于95℃时,脱硝效率为0。通过增加消石灰量和增加O_3用量可提高脱硝效率。从工艺运行情况来看,该工艺脱硝成本不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烧结烟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梅钢7×105 m~3/h烧结机烟气的脱硫脱硝为背景,研究了实际工程应用中臭氧对烟气的氧化和半干法对氧化产物(NO_x和SO_2)的吸收等问题。结果表明,臭氧喷入点位置对烟道内NO_x氧化影响不大,喷射格栅保证了臭氧和烟气的均匀混合。吸收塔出口烟气温度对脱硝影响显着,NO_x的吸收效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高于95℃时,脱硝效率为0;而脱硫塔出口烟气温度变化对SO2吸收几乎没有影响。优化后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系统连续运行数据表明,出口SO_2质量浓度均值为16.83mg/m3,出口NO_x质量浓度均值为72.33mg/m~3,均达到了系统设计要求。系统运行成本为10~11元/t,与活性炭烟气净化技术、循环流化床+SCR工艺技术相比,臭氧氧化-半干法吸收协同脱硫脱硝工艺具有明显的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烧结烟气论文参考文献

[1].宋伟明,周建安,李数,杨健.煤焦还原分解烧结烟气脱硫石膏的试验[J].钢铁.2019

[2].韩加友,洪建国,张玉文.烧结烟气臭氧氧化-半干法吸收脱硫脱硝实践[J].中国冶金.2019

[3].柏鹏飞.长钢烧结烟气脱硫系统改造实践[J].山西冶金.2019

[4].李才,程金苹,李佳钰.重金属污泥烧结烟气治理工艺[J].广东化工.2019

[5].丰雨.浅谈电除尘器如何应对烧结烟气超低排放的要求[C].第十八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6].陈亮亮.烧结烟气电除尘器提标改造技术方案[C].第十八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7].李诗京,徐克.烟气循环对烧结机脱硫脱硝的影响[J].冶金设备.2019

[8].舒炼,徐辉,金洪文.降温耦合湍流促进烧结烟气细颗粒物团聚研究[J].烧结球团.2019

[9].林文康,吴丽娜.基于ARIMA模型烧结脱硫烟气指标的统计过程控制[J].烧结球团.2019

[10].韩加友,石振仓,黄利华.臭氧氧化协同半干法同时脱硫脱硝在烧结机烟气工业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9

标签:;  ;  ;  ;  

烧结烟气论文-宋伟明,周建安,李数,杨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