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蛋白酶活力论文-刘晓红,王筑婷,李阳,杨莉,雷霆雯

中性蛋白酶活力论文-刘晓红,王筑婷,李阳,杨莉,雷霆雯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性蛋白酶活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雌激素,钙激活中性蛋白酶,基因表达,细胞存活

中性蛋白酶活力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红,王筑婷,李阳,杨莉,雷霆雯[1](2013)在《钙激活中性蛋白酶介导雌激素增强MCF-7乳腺癌细胞的存活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雌激素(E2)对MCF-7乳腺癌细胞钙激活中性蛋白酶1(CANP-1)基因表达和CANP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以及CANP活性在E2增强细胞存活力中的作用。方法以MCF-7乳腺癌细胞为研究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mRNA表达、蛋白印迹法观察CANP特异性底物FAK蛋白剪切、血清饥饿诱导细胞死亡、锥虫蓝染色及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存活力。结果 E2(10 nmol/L)可明显刺激乳腺癌细胞CANP-1基因表达上调,CANP抑制剂则可显着抑制E2诱导CANP-1基因上调;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E2激活CANP活性及增加细胞存活力(14.3±4.9%,P<0.05),而CANP抑制剂可显着抑制E2诱导CANP激活以及细胞存活力增强(19.2±3.9%,P<0.05)。结论 E2刺激MCF-7乳腺癌细胞CANP-1基因表达上调并增强CANP活性,后者可能参与介导血清饥饿时E2增强MCF-7细胞的存活力。(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3年07期)

吴俊[2](2011)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性蛋白酶活力的不确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按照SB/T 77300317-1999中的方法对米曲霉曲料进行中性蛋白酶的测定;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认为样品重复性、定量器具、分光光度计、标准曲线等带入不确定度。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性蛋白酶的扩展不确定度U为113μg/g,有效自由度为∞,置信区间为95%。(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1年08期)

王建玲,赵丛,杜连祥[3](2009)在《枯草芽胞杆菌突变株ZC-7中性蛋白酶催化区域氨基酸突变导致其活力提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枯草芽胞杆菌突变株ZC-7高产中性蛋白酶的原因。方法:用PCR方法分别扩增突变株ZC-7与出发菌株枯草芽胞杆菌AS1.398产中性蛋白酶的编码基因,测序比较二者基因的不同;在CPHmodels Server网站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模拟突变前后中性蛋白酶的二级结构。结果:对比结果显示成熟肽中有5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其中3个位于酶的催化区域内;从预测的二级结构模型上可以看到突变位点所处区域的折迭结构发生细微变化。结论:先前研究中发现枯草芽胞杆菌AS1.398和突变株ZC-7发酵液中的酶蛋白含量基本相同,因此推测高产的原因不是酶量的增加,而是突变的氨基酸使酶与底物结合的部位更加适合催化水解反应,从而提高其比活力。(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09年04期)

吴京平[4](2008)在《几种促进因子对中性蛋白酶活力影响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探讨了2种天然有机物(F、K)和3种金属离子(Ca2+、Mn2+、Mg2+)对1398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采用福林法测定了酶的最适反应条件,分别确定了天然有机物和金属离子的最适工作浓度,较系统地考察了它们对酶活的影响,并就对蛋白酶活力的促进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天然有机物均优于金属离子。(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08年06期)

赵杰,高彩荣,王英元[5](2008)在《豚鼠过敏性休克中性蛋白酶活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敏性猝死(sudden death of hypersensitivity)指过敏体质者在接触过敏原后短时间内发生过敏性休克而突然死亡。过敏性猝死在临床医学及法医学鉴定中较为常见,近年来涉及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占到了医疗纠纷法医学鉴定的10%左右[2(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08年03期)

吴京平[6](2006)在《天然有机物对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两种不同天然有机物对1398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测试了该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条件,即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7.6。较系统地分别考察了不同浓度的天然有机物H、天然有机物K及H与K同时对1398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酶活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其中天然有机物H和K同时作用于蛋白酶,提高酶活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06年04期)

肖怀秋[7](2006)在《高活力产中性蛋白酶细菌菌株的选育及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系统研究了产中性蛋白酶菌株的菌种选育、原生质体复合诱变及产酶条件、酶学性质和菌种保藏以及酶的保藏。 本研究论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产中性蛋白酶细菌的筛选及部分酶学性质的初探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产中性蛋白酶菌株B_(x-4),经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比较筛选了酪素培养基、淀粉酪素培养基、酵母膏酪素培养基、LB+酪素培养基、脱脂奶粉培养基,发现以脱脂奶粉培养基作为鉴别培养基效果较好。单因素碳、氮源及正交试验发现以2%玉米粉、3%豆粕粉作为碳、氮源并辅以3%麸皮作为生长因子产酶最好。Zn~(2+)、K~+、Na~+、Ca~(2+)、Mg~(2+)等对产酶也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以其中Zn~(2+)激活作用最明显。Fe~(2+)对产酶有强抑制作用。产酶最佳起始pH为8.0。酶学性质初步研究发现酶最适作用温度为55℃,最适作用pH为7.5,Ca~(2+)对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和稳定作用,Fe~(3+)对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2)Bacillus subtilis B_(x-4)原生质体复合诱变选育产酶菌株 Bacillus subtilis B_(x-4)菌体生长滞后期为0-2h,7h后达到了菌种的对数生长末期,对数生长中期为5hr左右。Bacillus subtilis B_(x-4)对甘氨酸与青霉素非常敏感。甘氨酸最适作用浓度为2mg/mL,青霉素作用单位为1U/mL,溶菌酶作用最适浓度为2mg/mL,时间为60min。在优化条件下进行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综合实验,形成率和再生率均分别平均达到77.44%和53.07%。Bacillus subtilis B_(x-4)原生质体对紫外线作用不太敏感。紫外诱变筛选得到正突变株UV_(11)。UV_(11)经UV+HNO_2诱变选育得到正突变株UN_9。UN_9再经UV+NTG复合诱变得到一株高产、稳定的中性蛋白酶菌株并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Promax NTG_(14),酶活达4286.09U/mL。遗传稳定性研究表明,Bacillus subtilis Promax NTG_(14)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传代5次酶活均保持在4000U/mL以上。 (3)Bacillus subtilis Promax NTG_(14)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研究 Bacillus subtilis NTG_(14)以玉米粉+甘油为复合碳源,以豆粕粉做为氮源,麸皮提供生长因子时产酶最好。选用L_(16)(4~5)正交试验表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2%玉米粉、2%甘油、3%豆粕粉、3%麸皮作为碳、氮源配比时对产酶最为有利。极差分析发现豆粕粉对产酶影响最为显着,甘油和玉米粉次之,麸(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6-06-18)

吴京平[8](2006)在《天然有机物对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了两种不同天然有机物对1398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测试了该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条件,即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7.6。较系统地分别考察了不同浓度的天然有机物H、天然有机物K及H与K同时对1398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酶活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其中天然有机物H和K同时作用于蛋白酶,提高酶活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添加剂》期刊2006年01期)

党敏娜,傅亮,欧仕益[9](2005)在《盐浓度对不同米曲霉所产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对酱油酿造过程中,盐浓度对不同米曲霉所产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浓度对不同米曲霉所产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在酱油酿造过程中,在一定的盐浓度下测定中性蛋白酶活力才是更客观更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05年07期)

周平,于洪川[10](2003)在《温度、复配原料和中性蛋白酶活力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温度、复配原料对中性蛋白酶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观察酶活性变化规律 ,从而探索最佳条件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宁夏农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中性蛋白酶活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按照SB/T 77300317-1999中的方法对米曲霉曲料进行中性蛋白酶的测定;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认为样品重复性、定量器具、分光光度计、标准曲线等带入不确定度。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性蛋白酶的扩展不确定度U为113μg/g,有效自由度为∞,置信区间为9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性蛋白酶活力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红,王筑婷,李阳,杨莉,雷霆雯.钙激活中性蛋白酶介导雌激素增强MCF-7乳腺癌细胞的存活力[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

[2].吴俊.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性蛋白酶活力的不确定度分析[J].现代食品科技.2011

[3].王建玲,赵丛,杜连祥.枯草芽胞杆菌突变株ZC-7中性蛋白酶催化区域氨基酸突变导致其活力提高[J].生物技术通讯.2009

[4].吴京平.几种促进因子对中性蛋白酶活力影响比较[J].食品科技.2008

[5].赵杰,高彩荣,王英元.豚鼠过敏性休克中性蛋白酶活力测定[J].山西医药杂志.2008

[6].吴京平.天然有机物对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06

[7].肖怀秋.高活力产中性蛋白酶细菌菌株的选育及酶学性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

[8].吴京平.天然有机物对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

[9].党敏娜,傅亮,欧仕益.盐浓度对不同米曲霉所产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J].中国调味品.2005

[10].周平,于洪川.温度、复配原料和中性蛋白酶活力的相关性研究[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3

标签:;  ;  ;  ;  

中性蛋白酶活力论文-刘晓红,王筑婷,李阳,杨莉,雷霆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