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时域仿真论文-于力,李鹏,许爱东,董旭柱,孙充勃

动态时域仿真论文-于力,李鹏,许爱东,董旭柱,孙充勃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时域仿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布式电源,储能,微网,暂态仿真

动态时域仿真论文文献综述

于力,李鹏,许爱东,董旭柱,孙充勃[1](2014)在《中低压微网系统动态时域仿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暂态仿真和稳定性仿真在传统电力系统分析时几乎很少同时用于解决同一问题,而在微网以及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中二者的应用出现了交集,如何合理地选择这两种仿真方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详细阐述了暂态仿真和稳定性仿真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对微网中各种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系统进行建模,采用Matlab/Sim Power Systems作为暂态仿真工具,DIg SILENT作为稳定性仿真工具,在统一的微网算例上进行了大量的仿真测试。通过对仿真结果的比较分析,说明了二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同时也给出了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对于理解微网内部的各种动态过程和选择合理的仿真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曾星宏[2](2011)在《天平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动态模型及时域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天平串联补偿一次设备的实际参数建立串联补偿的暂态模型;研究可控串联补偿装置(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TCSC)的闭环控制系统的技术细节,并建立完整的仿真模型。以天平双回线路串联补偿模型的外部电网等值系统模拟正常运行、外部电网故障、本线路故障等情况下TCSC的动态运行特性,给出仿真计算结果。将天平TCSC的实际运行情况与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该动态模型能真实模拟实际TCSC的运行状态。(本文来源于《广东电力》期刊2011年05期)

韩冬,马进,贺仁睦,孙建华,熊浩清[3](2010)在《电力系统时域仿真的动态一致性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系统中模型参数的辨识值常因优化算法、收敛区间、迭代次数等的差异而不同,此时常规的误差分析方法很难判断并选择合理的参数组。为解决这一问题,文中提出采用一种定量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随机响应面法对仿真结果进行动态一致性检验的新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检验标准。由于随机响应面法能克服传统的蒙特卡洛法仿真次数多、时间长的缺点,利用随机响应面法可快速计算出参数组中多个参数的联合不确定度,从而得到仿真结果的均值和置信区间,校验模型参数的有效性,为参数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某大区电网的负荷实测记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0年16期)

李必涛,朱一锋,程时杰[4](2001)在《基于详细时域仿真的ASVG静态与动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 MATLAB中的 SIMULINK仿真工具 ,建立了电容型静止补偿器 (ASVG)的仿真模型 ,并对其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了全时域仿真分析。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 ,得出了 ASVG的输出电压与它和系统接入点电压间的相角差、ASVG晶闸管触发脉冲、触发脉宽之间的关系 ,这为ASVG的触发脉冲和触发脉宽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 ,文中还对影响电容型 ASVG静态输出 (或吸收 )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 ,通过对 ASVG受扰后暂态响应曲线的分析 ,提出了一种 ASVG的动态响应模型。(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01年04期)

余江,段献忠,刘敏,何仰赞[5](1998)在《晶闸管控制串联补偿电容动态全时域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晶闸管控制串联补偿电容(TCSC)时域仿真的数学模型和软件,就TCSC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TCSC元件达到稳定运行的时间随触发角的增大而减小,其基频阻抗与线路电流无关,并就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V)的模型提出了新型的动态电阻模型,更好地反映了MOV的实际工作特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理工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6期)

动态时域仿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天平串联补偿一次设备的实际参数建立串联补偿的暂态模型;研究可控串联补偿装置(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TCSC)的闭环控制系统的技术细节,并建立完整的仿真模型。以天平双回线路串联补偿模型的外部电网等值系统模拟正常运行、外部电网故障、本线路故障等情况下TCSC的动态运行特性,给出仿真计算结果。将天平TCSC的实际运行情况与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该动态模型能真实模拟实际TCSC的运行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时域仿真论文参考文献

[1].于力,李鹏,许爱东,董旭柱,孙充勃.中低压微网系统动态时域仿真与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4

[2].曾星宏.天平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动态模型及时域仿真[J].广东电力.2011

[3].韩冬,马进,贺仁睦,孙建华,熊浩清.电力系统时域仿真的动态一致性检验[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

[4].李必涛,朱一锋,程时杰.基于详细时域仿真的ASVG静态与动态特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

[5].余江,段献忠,刘敏,何仰赞.晶闸管控制串联补偿电容动态全时域仿真分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

标签:;  ;  ;  ;  

动态时域仿真论文-于力,李鹏,许爱东,董旭柱,孙充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