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夏伟

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夏伟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祥凤实验学校422200

摘要:小学数学应用题考察学生对于题目中数量关系的掌握情况以及解决应用题的方法,可以通过学习应用题解决生活之中的实际问题。应用题解题能力包括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列式能力以及检验等环节,这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应对措施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不理想现状

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大多还是采取先讲例题,然后训练,训练也是学生先做题,之后教师再讲,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这样学生普遍感到应用题难学、教师感到应用题难教。学生因此对应用题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而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只能采用题海战术。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不理想现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问题过于单一。千篇一律的问题呈现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结构封闭,缺乏开放性,不能给提供创新的机会,无法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

其次,忽视语言教学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

第三,教学“类型化”现象严重,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千篇一律,没有创新意识。

最后,教学仅仅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问题的实际意义、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学生对问题理解的重视程度不够,简单地把实际问题处理成了一个纯数学问题。“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数学式子”这几个转化过程在教学中没有得到较好地体现,学生只能程序化、机械化地接受。正是由于这几种弊端的存在,使得本来饶有兴趣的应用题教学失去了活力,变得越来越费时费力,学生的学习越来越郁闷困惑。

二、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

三、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

四、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训练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地选择算法。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我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可指导学生运用综合法,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

五、大量的练习必不可少

1.练习目标要明确。设计练习要有一定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引入练习要起桥梁作用,新授后的练习要起巩固作用,拓展练习要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2.练习内容要适度。在设计练习时,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使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提高。所以练习设计要有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练习的设计应分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三个层次。同时习题既要有一定的量,又要避免机械重复和过量的现象。

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设计练习题时应恰当运用口答、板演、书面练习和动手操作等多种练习相结合的形式,注意“质”与“量”的有机统一。发挥每种练习的独特作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开发学生智力、使练习收到实效。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形象思维明确化,并帮助他们分析数量关系,提高他们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师应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有助于他们解答应用题的训练方法,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低年级以实物图为主进行教学。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思考与理解和他们作用于事物的活动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给每个学生都配备一套数学学具,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动脑、动手,进行实际操作,这样才能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紧密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展秀婷方程教学改革实验的问题与体会[J].广西教育,2006。

[2]张景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35期。

标签:;  ;  ;  

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夏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