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起裂准则论文-卿龙邦,聂雅彤

裂缝起裂准则论文-卿龙邦,聂雅彤

导读:本文包含了裂缝起裂准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凝土,黏聚区,起裂韧度,裂缝张开位移

裂缝起裂准则论文文献综述

卿龙邦,聂雅彤[1](2017)在《基于起裂韧度准则的混凝土裂缝黏聚区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起裂韧度扩展准则和黏聚裂缝模型研究混凝土断裂全过程中的裂缝尖端黏聚区特性;利用不同尺寸的带裂缝叁点弯曲梁试件,计算得到了裂缝尖端黏聚区的长度、黏聚力、裂缝张开位移等,并采用现有试验成果和有限元方法计算成果对本文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最大黏聚区长度以及峰值时刻对应的临界黏聚区长度随试件尺寸增大而逐渐增大,最大黏聚区长度受拉伸软化曲线影响;裂缝断裂全过程曲线受软化曲线影响较小;当外荷载达到峰值后裂缝张开位移近似为线性分布,黏聚力分布受拉伸软化曲线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期刊2017年02期)

董伟[2](2007)在《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缝起裂准则的试验研究与裂缝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的受力特性与裂缝的发展密不可分,混凝土裂缝发展机理及其定量描述是混凝土结构理论的一个基础性课题。然而,由于混凝土材料的不均质性和非线性,其破坏过程并不像脆性材料那样简单,断裂过程表现为微裂缝萌生、扩展、贯通、直到宏观裂缝的产生而导致混凝土失稳断裂的过程。同时由于结构或荷载的不对称及材料各向异性等原因,实际结构中的裂缝通常是处于复合应力场下,这就使得裂缝尖端附近的应力场不是单纯的Ⅰ型(张开型)、Ⅱ型(滑移型)或Ⅲ型(撕裂型),而是Ⅰ、Ⅱ型甚至Ⅰ、Ⅱ、Ⅲ型同时存在,这种裂缝称为复合型裂缝。在实际工程中,又以Ⅰ-Ⅱ复合型裂缝最为常见。因此Ⅰ-Ⅱ复合型裂缝的起裂、稳定扩展、失稳扩展全过程及各阶段所对应的断裂参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开展了如下的研究工作:1、Ⅰ-Ⅱ复合型裂缝起裂准则的试验研究采用尺寸分别为900×200×200mm、1300×300×200mm、1700×400×200mm、2100×500×200mm、2500×600×200mm,75个共13m~3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叁点弯曲(纯Ⅰ型)和四点剪切(Ⅰ-Ⅱ复合型)的断裂试验研究。根据所测得的各个试件起裂荷载,确定四点剪切状态下较为合理的荷载布置方式,通过有限元法计算开裂状态下的K_Ⅰ、K_Ⅱ分量,进而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起裂断裂准则,并研究了该准则的尺寸效应。2、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全过程的光弹性试验研究在混凝土断裂机理研究中,特别是观察原型试件的裂缝发展过程,光弹贴片具有实时、直观、准确、便于保存等优点。本文采用光弹贴片法对五种尺寸,共19个试件进行了四点剪切试验研究。通过光弹贴片表面彩色条纹的变化,观测Ⅰ-Ⅱ复合型裂缝的起裂、稳定扩展、失稳扩展全过程;依据光弹贴片的光学参数及试件的基本力学参数,计算了各试件贴片中每一级条纹代表的应变值;得到了各个试件P-Δα曲线,并描述了裂缝扩展过程中裂缝尖端主应变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对于尺寸相同的一组试件,随着Ⅱ型分量的增加,起裂荷载逐步增大,且临界裂缝扩展量有增大的趋势;对于开缝位置相同,尺寸不同的试件,随着尺寸的增大,起裂荷载相应增加。3、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全过程的数值分析首先提出了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准则,即当外荷载引起的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与粘聚力引起的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差值满足起裂断裂方程时,裂缝开始扩展。结合根据试验结果拟合的起裂断裂准则,借助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对复合型断裂整个裂缝扩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以上算法,可以在已知起裂准则、混凝土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的条件下,完整模拟Ⅰ-Ⅱ复合型断裂全过程,获得P—CMSD全曲线及起裂荷载、最大荷载P_(max)、裂缝临界扩展量△a_c,预测裂缝扩展轨迹。该方法也可应用于Ⅰ型断裂过程的数值分析,得到P—CMOD全曲线、起裂荷载、最大荷载P_(max)、裂缝临界扩展量△a_c等断裂参量及K_R阻力曲线。两种断裂形式的数值结果均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吻合良好,验证了所提出计算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7-10-01)

裂缝起裂准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混凝土的受力特性与裂缝的发展密不可分,混凝土裂缝发展机理及其定量描述是混凝土结构理论的一个基础性课题。然而,由于混凝土材料的不均质性和非线性,其破坏过程并不像脆性材料那样简单,断裂过程表现为微裂缝萌生、扩展、贯通、直到宏观裂缝的产生而导致混凝土失稳断裂的过程。同时由于结构或荷载的不对称及材料各向异性等原因,实际结构中的裂缝通常是处于复合应力场下,这就使得裂缝尖端附近的应力场不是单纯的Ⅰ型(张开型)、Ⅱ型(滑移型)或Ⅲ型(撕裂型),而是Ⅰ、Ⅱ型甚至Ⅰ、Ⅱ、Ⅲ型同时存在,这种裂缝称为复合型裂缝。在实际工程中,又以Ⅰ-Ⅱ复合型裂缝最为常见。因此Ⅰ-Ⅱ复合型裂缝的起裂、稳定扩展、失稳扩展全过程及各阶段所对应的断裂参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开展了如下的研究工作:1、Ⅰ-Ⅱ复合型裂缝起裂准则的试验研究采用尺寸分别为900×200×200mm、1300×300×200mm、1700×400×200mm、2100×500×200mm、2500×600×200mm,75个共13m~3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叁点弯曲(纯Ⅰ型)和四点剪切(Ⅰ-Ⅱ复合型)的断裂试验研究。根据所测得的各个试件起裂荷载,确定四点剪切状态下较为合理的荷载布置方式,通过有限元法计算开裂状态下的K_Ⅰ、K_Ⅱ分量,进而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起裂断裂准则,并研究了该准则的尺寸效应。2、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全过程的光弹性试验研究在混凝土断裂机理研究中,特别是观察原型试件的裂缝发展过程,光弹贴片具有实时、直观、准确、便于保存等优点。本文采用光弹贴片法对五种尺寸,共19个试件进行了四点剪切试验研究。通过光弹贴片表面彩色条纹的变化,观测Ⅰ-Ⅱ复合型裂缝的起裂、稳定扩展、失稳扩展全过程;依据光弹贴片的光学参数及试件的基本力学参数,计算了各试件贴片中每一级条纹代表的应变值;得到了各个试件P-Δα曲线,并描述了裂缝扩展过程中裂缝尖端主应变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对于尺寸相同的一组试件,随着Ⅱ型分量的增加,起裂荷载逐步增大,且临界裂缝扩展量有增大的趋势;对于开缝位置相同,尺寸不同的试件,随着尺寸的增大,起裂荷载相应增加。3、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全过程的数值分析首先提出了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准则,即当外荷载引起的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与粘聚力引起的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差值满足起裂断裂方程时,裂缝开始扩展。结合根据试验结果拟合的起裂断裂准则,借助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对复合型断裂整个裂缝扩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以上算法,可以在已知起裂准则、混凝土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的条件下,完整模拟Ⅰ-Ⅱ复合型断裂全过程,获得P—CMSD全曲线及起裂荷载、最大荷载P_(max)、裂缝临界扩展量△a_c,预测裂缝扩展轨迹。该方法也可应用于Ⅰ型断裂过程的数值分析,得到P—CMOD全曲线、起裂荷载、最大荷载P_(max)、裂缝临界扩展量△a_c等断裂参量及K_R阻力曲线。两种断裂形式的数值结果均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吻合良好,验证了所提出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裂缝起裂准则论文参考文献

[1].卿龙邦,聂雅彤.基于起裂韧度准则的混凝土裂缝黏聚区特性[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7

[2].董伟.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缝起裂准则的试验研究与裂缝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7

标签:;  ;  ;  ;  

裂缝起裂准则论文-卿龙邦,聂雅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