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重构论文-周德明,王武卫,陈明

冠状动脉重构论文-周德明,王武卫,陈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冠状动脉重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瑞舒伐他汀,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左室重构

冠状动脉重构论文文献综述

周德明,王武卫,陈明[1](2019)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及左室重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延安市安塞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冠心病PCI术后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常规术后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术后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第1天及12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质量指数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室重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质量指数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室质量指数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8.34%)明显低于对照组(1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左室重构具有更强的改善及逆转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预后。(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0期)

苏海霞,朱雅琴,张天贶,张绘莉,顾俊[2](2019)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碎裂QRS波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f QRS)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498例,根据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3例,冠状动脉造影为阴性或狭窄<30%)、轻中度狭窄组(155例,冠状动脉狭窄为30%~75%)和重度狭窄组(140例,冠状动脉狭窄≥75%),采用R×C列联表χ2检验比较3组患者常规心电图f QRS阳性[f QRS(+)]的发生率。将230例狭窄≥30%的单支病变患者按照受累血管分为前降支病变组(128例)、右冠病变组(59例)和回旋支病变组(43例),采用非参数检验法分析f QRS(+)导联与病变血管的关系。最后,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f QRS(+)组(86例)和f QRS阴性[f QRS(-)]组(412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f QR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T)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的相关性。结果·R×C列联表χ2检验显示,3组患者f QRS(+)的发生率分别为8.89%、16.13%和3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230例单支病变患者前壁导联(V3、V4)f QRS多出现于前降支病变组,下壁和右心室导联(Ⅱ、Ⅲ、AVF、V1、V2)f QRS多出现于右冠病变组,高侧壁导联(Ⅰ、AVL)f QRS多出现于回旋支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 QRS与LVEF呈负相关(r=-0.030,OR=0.971,95%CI为0.945~0.997,P=0.029),与LVESV呈正相关(r=0.042,OR=1.043,95%CI为1.005~1.082,P=0.026)。结论·f QRS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左心室重构可能是f QRS发生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宋达琳,徐余鸣,马千里,张庆[3](2019)在《Gemstone能谱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重构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Gemstone能谱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冠状动脉重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使用Gemstone能谱CCT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76例。根据重构指数(RI)将患者分为叁组,正性重构组(RI>1.05)44例,无重构组(RI 0.95~1.05)21例,负性重构组(RI<0.95)11例,另外,又根据斑块负荷(PB)将患者分为四组,PB 21%~40%组30例、PB 41%~60%组30例、PB 61%~80%组14例和PB>80%组2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PB、RI、近端及远端参考段外弹力膜直径差异。结果:正性重构组、负性重构组、无重构组患者的病变处外弹力膜直径与近端参考段外弹力膜直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性重构组和无重构组病变处外弹力膜直径明显大于负性重构组,无重构组近端参考段外弹力膜直径均明显大于正性重构组和负性重构组(P均<0.05);PB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B组RI、远端及近端参考段外弹力膜直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处外弹力膜直径、病变管腔直径在不同PB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BP>80%组外,其他PB组(PB从20%到80%变化时)病变处外弹力膜直径和管腔直径都随PB增加而降低。结论:Gemstone能谱CCTA能精确测量与重构性质相关的各种参数,反映PB从20%到80%不同分组的冠状动脉重构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娄逸,钱菊英,陈章炜,杨虹波,沈雳[4](2019)在《2型糖尿病对急性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炎症反应及远期心肌重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CI)后炎症反应及远期心肌重构的影响,分析此类患者不良预后的可能机制。方法:纳入STEMI患者60例,其中合并T2DM者30例,测定在直接PCI术前、术后12 h、36 h、60 h各时间点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水平。所有患者在直接PCI术后1周及术后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终点指标为直接PCI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和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次要终点指标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血清学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DM组患者CK-MB和cTnT峰值水平均明显高于非DM组患者(P<0.05);术后60 h,DM组患者MCP-1和MMP-9/TIMP-1比值水平均明显高于非DM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直接PCI术后1周的LVEF、LVEDV和LV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非DM组患者相比,DM组患者在术后1年的LVEF明显降低(P<0.001),LVEDV和LVESV则明显增大(P<0.05)。结论:DM组患者在直接PCI术后心肌酶峰值、MCP-1表达及MMP-9/TIMP-1比值更高,术后1年LVEF更低、LVEDV和LVESV更大,提示STEMI合并T2DM患者更易发生远期心肌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更活跃的炎症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薛涛,孔祥生,肖景刚[5](2019)在《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及左室重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曲美他嗪治疗,研究组接受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85. 0%,优于对照组的25. 0%(P<0. 05)。治疗后,研究组LVEDV、LVEDD均优于对照组(P<0. 05); NT-proBNP、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为80. 0%,高于对照组的50. 0%(P<0. 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在采用曲美他嗪的同时联合冠状动脉介入,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还能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逆转左室重构,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解鑫隆,徐朝军,项宇,倪广生[6](2019)在《芪参益气滴丸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疗程为1年。研究期间观察并比较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变化情况及超声心动图所示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期间,治疗组MACE中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NT-proBN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TNF-α、IL-6、NT-proBNP较对照组显着改善。治疗后,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均较治疗前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LVESD、LVEDD、LVEF、LVMI较对照组显着改善(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术后配合芪参益气滴丸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丁丹,王雪臣,李庆海[7](2019)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和心脏重构指标的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及心脏重构相关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行PCI治疗的120例冠状动脉CTO患者为CTO组,其中单支冠状动脉CTO病变78例(单支CTO组),≥2支冠状动脉CTO病变42例(≥2支CTO组),同期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对照组及CTO组患者PCI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 LAD)、左心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ameter, LV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LVESV)、左心室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wall thickness, LVPW)、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 IVS),比较CTO组与对照组、单支CTO组与≥2支CTO组以及CTO组患者PCI治疗前、后左心功能和心脏重构指标的变化。结果 CTO组患者LAD[(37.3±3.8)mm]、LVD[(51.8±6.4)mm]、LVEDV[(151.8±38.9)mL]、LVESV[(59.5±16.3)mL]、LVPW[(13.4±1.7)mm]、IVS[(13.5±1.9)m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2.0±3.1)mm、(40.9±5.0)mm、(110.7±21.8)mL、(47.8±13.0)mL、(9.8±1.5)mm、(10.0±1.3)mm](P<0.05),LVEF[(56.3±5.0)%]低于对照组[(63.2±4.7)%](P<0.05);单支CTO组患者LAD[(36.9±3.7)mm]、LVD[(50.7±4.9)mm]、LVEDV[(144.2±34.0)mL]、LVESV[(55.6±14.9)mL]、LVPW[(12.6±1.1)mm]、IVS[(13.0±1.5)mm]均低于≥2支CTO组[(38.2±3.4)mm、(54.2±5.6)mm、(163.8±31.5)mL、(68.5±13.4)mL、(14.2±1.4)mm、(14.2±1.6)mm](P<0.05),LVEF[(59.4±4.7)%]高于≥2支CTO组[(53.2±4.8)%](P<0.05);随访12个月,CTO组患者LAD[(35.0±3.4)mm]、LVD[(47.8±5.9)mm]、LVEDV[(138.5±20.0)mL]、LVESV[(50.8±14.2)mL]、LVPW[(12.6±1.5)mm]、IVS[(12.8±1.1)mm]较PCI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LVEF[(60.2±4.8)%]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冠状动脉CTO患者心功能受损严重、心脏重构形成,PCI术解除冠状动脉CTO病变后,患者心功能及心脏重构情况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齐允松,刘玉清[8](2019)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心室重构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其心室重构的影响加以分析。方法:本研究共计纳入病例399例,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接诊,取组中110例,以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观察组,余下199例以常规方案治疗,即对照组,对比疗效。结果:结合对两组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等对比,观察组均具备优势,P<0.05。结论:按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促使患者心肌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有助于其恢复。(本文来源于《饮食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范胜坤[9](2019)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诊疗中疗效评估及术后左心室重构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诊疗中疗效评估及术后左心室重构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均行CTCA、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评估其影像特点,同时依据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差异。结果 80例患者经CTCA检查共评价710节段血管,正常500段(70. 42%),轻度狭窄74段(10. 42%),中度狭窄69段(9. 72%),重度狭窄至完全闭塞67段(9. 44%);CAG共评价710节段血管,正常504段(70. 99%),轻度狭窄75段(10. 56%),中度狭窄67段(9. 44%),重度狭窄至完全闭塞64段(9. 01%),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以CAG为金标准,CTCA诊断支架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8. 02%、97. 09%、97. 75%、98. 80%、95. 24%、0. 946;两种方法下左心室重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TCA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诊疗中疗效评估方面有重要价值,能有效评估其支架再狭窄程度及左心室重构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实用医院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汪国亮[10](2018)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室重构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心室重构变化。方法 11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来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其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其中合并糖尿病的42例患者为观察组,68例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在110例患者心肌梗死发生后36 h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和心电图检查,据此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心室重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后36 h的LVEF、LVEDV与对照组相当,P> 0.05;但LVESV、WMS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个月后的LVEF、LVEDV、WMS、E/A、IVRT与对照组相当,P> 0.05;但LVESV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38.10%(16/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65%(12/68);ST段回落> 70%率16.67%(7/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06%(32/68);P <0.05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显着性。但观察组患者的左室重构率38.10%(16/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36%(22/68),P> 0.05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显着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后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糖尿病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但这一现象与患者术后心室重构无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27期)

冠状动脉重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f QRS)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498例,根据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3例,冠状动脉造影为阴性或狭窄<30%)、轻中度狭窄组(155例,冠状动脉狭窄为30%~75%)和重度狭窄组(140例,冠状动脉狭窄≥75%),采用R×C列联表χ2检验比较3组患者常规心电图f QRS阳性[f QRS(+)]的发生率。将230例狭窄≥30%的单支病变患者按照受累血管分为前降支病变组(128例)、右冠病变组(59例)和回旋支病变组(43例),采用非参数检验法分析f QRS(+)导联与病变血管的关系。最后,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f QRS(+)组(86例)和f QRS阴性[f QRS(-)]组(412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f QR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T)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的相关性。结果·R×C列联表χ2检验显示,3组患者f QRS(+)的发生率分别为8.89%、16.13%和3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230例单支病变患者前壁导联(V3、V4)f QRS多出现于前降支病变组,下壁和右心室导联(Ⅱ、Ⅲ、AVF、V1、V2)f QRS多出现于右冠病变组,高侧壁导联(Ⅰ、AVL)f QRS多出现于回旋支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 QRS与LVEF呈负相关(r=-0.030,OR=0.971,95%CI为0.945~0.997,P=0.029),与LVESV呈正相关(r=0.042,OR=1.043,95%CI为1.005~1.082,P=0.026)。结论·f QRS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左心室重构可能是f QRS发生的机制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冠状动脉重构论文参考文献

[1].周德明,王武卫,陈明.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及左室重构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2].苏海霞,朱雅琴,张天贶,张绘莉,顾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碎裂QRS波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3].宋达琳,徐余鸣,马千里,张庆.Gemstone能谱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重构的临床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9

[4].娄逸,钱菊英,陈章炜,杨虹波,沈雳.2型糖尿病对急性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炎症反应及远期心肌重构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19

[5].薛涛,孔祥生,肖景刚.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及左室重构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6].解鑫隆,徐朝军,项宇,倪广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7].丁丹,王雪臣,李庆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和心脏重构指标的变化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

[8].齐允松,刘玉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心室重构变化分析[J].饮食科学.2019

[9].范胜坤.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诊疗中疗效评估及术后左心室重构的诊断价值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

[10].汪国亮.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室重构的变化[J].中国医药指南.2018

标签:;  ;  ;  ;  

冠状动脉重构论文-周德明,王武卫,陈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