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论文-马利芹

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论文-马利芹

导读:本文包含了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婴儿,肥厚,幽门狭窄,影像学

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论文文献综述

马利芹[1](2016)在《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影像学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针对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讨论,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实施X线钡餐检查,观察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经过临床观察与分析,所有患儿均得到临床确诊,判定为肥厚性幽门狭窄;合并伴有胃窦部隔膜型狭窄32例,合并伴有胃食管返流35例,合并伴有食管裂孔疝3例。无误诊、漏诊。结论 :针对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实施X线钡餐检查后,可以对患儿的影像学表现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有效明确患儿的具体病因,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等,为后续的治疗、康复等,提供了较多的参考与指导,对患儿的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的临床诊断中,将X线钡餐检查推广应用,确保影像学表现突出。(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6年16期)

龚一鸣,潘伟华,王俊,蔡威[2](2016)在《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引入临床路径管理下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引入后对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HPS)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临床医学中心收治的HPS病例337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组,分析各相关因素对临床治疗结果的影响。比较引入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各3年病例的临床结果。观察指标包括:住院天数、术后达全量喂养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结果引入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各3年间病例共134例,其中前3年未引入路径管理58例,后3年引入路径管理76例,两组均采取术后12小时内开始喂养的方案。引入路径管理后,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达全量喂养时间和可比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S早期手术、术后早期喂养及腹腔镜手术的策略可改善临床结果。引人临床路径管理可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从而影响治疗结果。本研究显示,对HPS引入临床路径管理是值得推荐应用的。(本文来源于《实用医院临床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王峥嵘,刘琴,苏英姿,张丽娥,张薇薇[3](2016)在《不同年龄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超声诊断界值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IHPS)的超声诊断界值。方法选取637例临床高度怀疑IHPS而行超声检查的患儿,按年龄分为≤21 d组(93例)和≥22 d组(544例),对比分析超声检查结果和手术或上消化道造影结果;将IHPS患儿的幽门肌层厚度(PMT)、幽门管长径(PCL)与年龄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两组IHPS患儿PMT和PCL均值,以确定PMT最佳诊断界值。结果以PMT≥4.0 mm,PCL≥16.0 mm为标准,超声诊断两组IHPS患儿的敏感性分别为68%和98%;特异性均为100%。两组IHPS患儿PMT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21 d组中,PMT的最佳诊断界值为3.4 mm,其超声诊断IHPS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100%。结论不同年龄患儿建议采用不同的IHPS超声诊断界值:≤21 d患儿为PMT≥3.4 mm,PCL≥16.0 mm;≥22 d患儿为PMT≥4.0 mm,PCL≥16.0 mm。(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王峥嵘,刘琴,苏英姿,张丽娥,张薇薇[4](2015)在《超声在诊断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IHP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1例临床怀疑IHPS患儿的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以幽门肌层厚度(PMT)≥4.0 mm、幽门管长径(PCL)≥16.0 mm作为IHPS的超声诊断标准。结果超声诊断IHPS的敏感性为96%(254/265)、特异性为100%(426/426),诊断符合率为98%(680/691)。254例超声真阳性患儿中,21例进行了两次超声检查,占8%(21/254):首次超声检查均为阴性,PMT为1.7~3.8 mm;复查超声均为阳性,PMT为4.0~6.0 mm;幽门肌层增厚的速度为(0.21±0.19)mm/d,范围为0.07~0.83 mm/d。结论超声是一种有效、可靠的诊断IHPS的影像学方法,对于超声阴性而仍持续呕吐的患儿,应考虑患儿处于肥厚性幽门狭窄最初期的可能性,需复查超声,以避免漏诊。(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5年12期)

潘登,孙忠源,邵雷朋,王献良[5](2015)在《探讨经脐和传统叁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脐和传统叁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肥厚性幽门狭窄婴儿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叁孔腹腔镜手术;观察组实施经脐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瘢痕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脐腹腔镜手术治疗瘢痕较小,对婴儿后期生长发育不会造成影响,可推荐为经脐腹腔镜手术的主要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5年31期)

金建莉,辛文琼[6](2015)在《腹腔镜治疗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护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病历资料。结果 50例患儿通过精心护理均顺利康复出院,但门诊随访时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切口裂开。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前护理重点是纠正患儿的水电解质紊乱,防止误吸,预防及控制肺部感染并给予营养支持。术后护理重点是喂养指导和预防并发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是患儿顺利康复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5年08期)

阿布都赛米·阿布都热依木,玉苏甫,李凯,刘东,和军[7](2015)在《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腹腔镜治疗价值及临床效果,以促进患儿营养情况的早日恢复,保证患儿正常发育。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为18例具有典型呕吐病史的患儿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的临床资料,术前患儿均经B超及上消化道造影确诊。结果:18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25~50 min;术中无出血,术后当天拔除胃管,术后第1天上午开始喂水,术后无出血、胃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4 d出院。其中13例术后随访1~6个月,营养情况完全恢复,生长发育均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治愈率高的优点,治疗新生儿、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腹腔镜外科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李鑫,杨狄[8](2014)在《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采用骶管麻醉与全麻插管麻醉效果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采用骶管麻醉与全麻插管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100例9天—4个月的患儿,随机分为全麻插管组(G组)和骶管组(D组)。G组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司可林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用异氟醚维持麻醉。D组用单次骶管麻醉。观察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躁动情况,肌松效果,及术后呕吐反应。结果G组与D组术中SBp,DBp,HR,SpO2无显着差异(P>0.01)。G组术中(本文来源于《2014年全国小儿麻醉学术年会暨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07-04)

蔡远进,杨刚[9](2014)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儿男,18 d,因进行性进食后呕吐4 d来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稳定。禁奶2 h以上,饮水50 mL后开始检查,常规凸阵变频超声探头置于患儿上腹部纵向扫查,先观察贲门及食管下段,转而向左右扫查观察胃腔;在腹部中线偏右侧,右侧肾上极前方,见实质稍低回声(幽门管),改用高频线阵探头,纵切、横切观察幽门管的形态、结构及开闭情况:增厚幽门肌层前、后壁厚径分别约5 mm、6 mm,幽门管(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巴双,韩建明,于明,刘玉,孙西军[10](2013)在《超声与X线造影诊断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超声和X线造影对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IHP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临床疑诊IHPS的呕吐患儿进行超声和X线造影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临床治疗结果比较,超声对IHPS的诊断符合率为95.08%,Youden指数89.31%,Kappa值0.875;X线造影对IHPS的诊断符合率为93.44%,Youden指数75.00%,Kappa值0.816。结论超声和X线造影诊断IHPS均较准确、可靠,超声检查更简便易行,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当超声检查结果为阴性而患儿临床表现明显时,应结合X线造影结果,有利于及早明确诊断。(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7期)

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引入后对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HPS)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临床医学中心收治的HPS病例337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组,分析各相关因素对临床治疗结果的影响。比较引入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各3年病例的临床结果。观察指标包括:住院天数、术后达全量喂养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结果引入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各3年间病例共134例,其中前3年未引入路径管理58例,后3年引入路径管理76例,两组均采取术后12小时内开始喂养的方案。引入路径管理后,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达全量喂养时间和可比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S早期手术、术后早期喂养及腹腔镜手术的策略可改善临床结果。引人临床路径管理可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从而影响治疗结果。本研究显示,对HPS引入临床路径管理是值得推荐应用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论文参考文献

[1].马利芹.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影像学表现[J].人人健康.2016

[2].龚一鸣,潘伟华,王俊,蔡威.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引入临床路径管理下的效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

[3].王峥嵘,刘琴,苏英姿,张丽娥,张薇薇.不同年龄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超声诊断界值的探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

[4].王峥嵘,刘琴,苏英姿,张丽娥,张薇薇.超声在诊断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5

[5].潘登,孙忠源,邵雷朋,王献良.探讨经脐和传统叁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

[6].金建莉,辛文琼.腹腔镜治疗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护理对策[J].华西医学.2015

[7].阿布都赛米·阿布都热依木,玉苏甫,李凯,刘东,和军.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5

[8].李鑫,杨狄.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采用骶管麻醉与全麻插管麻醉效果的比较[C].2014年全国小儿麻醉学术年会暨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9].蔡远进,杨刚.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一例[J].实用医技杂志.2014

[10].巴双,韩建明,于明,刘玉,孙西军.超声与X线造影诊断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对比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

标签:;  ;  ;  ;  

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论文-马利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