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昼夜节律与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血压昼夜节律与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一、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周冰青[1](2020)在《血压累积负荷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血压曲线下面积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但准确评估血压曲线下面积的方法仍具有挑战性。本文目的是分析并改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y,ABPM)中的血压曲线下面积的计算方法;评估血压曲线下面积与动态血压常规参数(平均血压、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探讨血压曲线下面积对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大坪医院心内科住院并且病程超过1年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靶器官损害定义为存在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和/或颈动脉斑块。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过ABPM、心脏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查。通过分析ABPM数据后改善血压曲线下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出了血压累积负荷。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压累积负荷与靶器官损害(Target Organ Damage,TOD)的关联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压累积负荷对TOD的预测价值。结果这项研究共纳入634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298名(47.0%)为男性,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4.5±12.7岁),平均高血压病程为8.9±8.4年。在634名参与者中,有168名患者(26.5%)有吸烟史,有240名(33.8%)患有冠心病,有56名(8.8%)患有2型糖尿病,有48名(7.6%)患有脑梗死。392例患者(61.8%)检出LVH,316例患者(49.8%)检出颈动脉斑块。11.8%的患者正在服用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类药物,24.3%的患者正在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12.3%的患者正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44.2%的患者正在服用钙通道阻滞剂药物,7.6%的患者正在服用利尿剂。存在左室肥厚患者的夜间收缩压累积负荷(cumulativ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Load,c SBPL)和脉压累积负荷(cumulative Pulse Pressure Load,c PPL)显着高于无LVH的患者分别为P<0.007和P<0.001)。除昼夜c SBPL以外,检测出颈动脉斑块患者中所有血压累积负荷(cumulative Blood Pressure Load,c BPL)指数均显着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的患者(所有P<0.05)。Spearman的相关系数评估c BPL与常规ABPM参数平均血压,血压负荷(Blood Pressure Load,BPL)和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 BPL与平均血压、血压BPL呈强相关,与BPV呈弱相关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小时收缩压、夜间收缩压累积负荷和脉压累积负荷、24小时收缩压累积负荷和脉压累积负荷均与靶器官损害相关。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酸酯、24小时收缩压、高血压病程、抗高血压药物后,仅夜间收缩压累积负荷[(比值比(Odds Ratio,OR)=1.00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1-1.004,P<0.000)]与左室肥厚相关,夜间收缩压累积负荷(OR=1.003,95%CI:1.002-1.005,P<0.000)和脉压累积负荷(OR=1.002,95%CI:1.001-1.004,P=0.004)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收缩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平均血压,夜间c SBPL、夜间c BPL、24小时c SBPL和c BPL对LVH和颈动脉斑块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血压累积负荷可以更好地反映血压的特性,并且夜间收缩压累积负荷和脉压累积负荷可以预测靶器官的损害。

蒋琳琳[2](2020)在《西藏与新疆地区代谢危险因素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我国西藏与新疆地区居民代谢危险因素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西藏和新疆地区慢性心肺疾病现状调查研究”。该研究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2016年抽取西藏与新疆地区13个区/县的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慢性心肺疾病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对35及以上人群还进行空腹血糖、血脂的实验室检测以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本研究以上述35岁及以上的人群为研究对象。代谢危险因素定义为中心型肥胖/腹型肥胖(CO)、高血糖(HG)、高血压(HBP)、高甘油三酯(HTG)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HDL-C)。在有代谢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按照同时具有代谢危险因素个数可分为单一代谢危险因素(Clusteringgroup A,CGA)、聚集数为2(Clustering group B,CGB)和聚集数≥3(Clusteringgroup C,CGC)共3组。根据代谢危险因素成分的不同进行分列共有31种组合。分别描述全部人群、西藏、新疆地区人群代谢危险因素不同聚集数和不同组合的状况,以及全部人群、西藏、新疆地区人群代谢危险因素不同聚集数和不同组合时的LVDD患病率;并以无代谢危险因素人群为参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居住地海拔、民族、吸烟状况、饮酒、受教育程度、城乡、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代谢危险因素各聚集数和各组合的LVDD患病风险。数据分析均采用SAS 9.4统计学软件进行,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实际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为5,816名,其中西藏地区1,958名,新疆地区3,858名。在全部人群中,无代谢危险因素、CGA、CGB和CGC的人群分别占23.0%、33.4%、29.0%和14.6%;西藏地区分别占该地区总人群的20.6%、34.8%、34.7%和9.9%,新疆地区分别为24.2%、32.8%、26.1%和16.9%。CGA人群中,西藏地区占比最高的为HBP人群(48.2%),新疆地区为CO(43.0%),两地总人群为CO(43.7%);CGB和CGC的各组合中,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和总人群占比最高的组合均为CO+HBP和CO+HBP+HTG。在代谢危险因素不同成分的31种组合中,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和全部人群中均为CO+HBP组合占比最高,该组合在这3类人群中所占构成比分别为33.9%、20.1%和24.9%。所有研究对象的LVDD患病率为33.4%,西藏地区为34.1%,新疆地区为33.1%,两地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3)。西藏地区无代谢危险因素、CGA、CGB和CGC人群的LVDD患病率分别为 15.6%、31.0%、44.5%和 46.7%;新疆地区分别为 22.6%、31.7%、40.2%和40.1%;全部人群分别为20.5%、31.5%、41.9%和4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代谢危险因素聚集数的增加,LVDD患病风险也逐渐升高。在全部人群中,与无代谢危险因素人群相比,CGA、CGB和CGC人群的LVDD患病风险OR(95%CI)分别为 1.513(1.269~1.804)、2.089(1.688~2.585)和 2.093(1.749~2.505);西藏地区分别为 2.072(1.467~2.925)、3.436(2.443~4.832)和 4.344(2.798~6.744);新疆地区分别为 1.546(1.246~1.917)、1.865(1.439~2.416)和 2.086(1.661~2.621)。西藏、新疆地区LVDD患病风险最高的组合分别为HG+HBP(OR=6.226,95%CI:2.111~18.364)和 CO+HBP(OR=2.872,95%CI:2.213~3.728)。结论西藏和新疆地区最主要的代谢危险因素组合均为CO+HBP,西藏地区LVDD患病风险最高的组合为HG+HBP,新疆为CO+HBP,应针对这些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以降低LVDD风险。

王雪宁[3](2020)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流行较为广泛、危害极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国也是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慢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及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人群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是由于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高血压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同样高血压也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在其病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价中,能够指导临床医师制定出更加合理的降压方案,在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值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指标,分析探讨该类患者的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8年06月01日至2019年01月31日就诊于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及健康体检患者169例,平均年龄为63.63±11.51岁,其中选取40名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患者,余129名均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患者。2.纳入标准:初诊高血压: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前提下,非同日于诊室测得3次血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mmHg(1mmHg=0.1333kPa);已诊高血压: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若既往明确诊断高血压病,即使血压水平为<140/90mmHg,也同样诊断为高血压,以上被纳入的高血压患者均至少近5日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经详尽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体格检查,通过相关检验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等发现缺血证据或明确的冠状动脉狭窄,最终由临床专业医师确诊,纳入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3.排除标准:诊室血压中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的高血压患者;有明确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史或经肾功能、肾脏彩超、肾上腺CT或肾动脉造影等检验检查高度怀疑某些继发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基础心律为非窦性心律,如患有房扑、房颤等;既往合并有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的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病史;既往曾行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心脏支架植入术等心脏相关手术治疗;既往有甲状腺或垂体等影响心率的疾病病史;既往有明确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恶性实体肿瘤病史;妊娠期女性或既往患有妊娠期高血压;长期患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以及近期夜间睡眠质量差、失眠等;近3天有明显发热(体温≥37.3℃)及重症感染;近1周使用洋地黄类制剂、B族维生素等可能影响HRV的药物;近1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急性突发事件。4.诊断标准:上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符合《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版)》[1];冠心病的诊断及分类标准符合《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2]。5.分组:根据上述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正常血压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及原发性高血压合并CHD组,其中正常血压组记为A组(共40人),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记为B组(共67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CHD组记为C组(共62人)。6.观察内容:入组患者均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心电血压二合一记录器),收集白天(07:0022:00)平均血压、夜间(22:00次日07:00)平均血压、全天24小时平均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数据,观察24小时血压的形态,同时收集HRV的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值。结果1.各样本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组、C组患者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ay-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ay-time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ight-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ight-time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nmDBP)、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our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hm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our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hmDBP)水平均高于A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血压水平仅dmDBP、nmSBP、nmDBP、24hmDBP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mSBP、24hmSBP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组、C组患者的三种血压形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反杓型血压比例明显增高,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B组、C组患者的HRV的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测量值均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上述指标测量值最低,与B组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4小时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可以无创且有效地监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CHD患者的昼夜血压波动情况以及心率变异性。2.原发性高血压合并CHD患者的夜间血压明显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且反杓型血压形态比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更加明显。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为主要特征,但当合并CHD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更加显着。

王硕[4](2019)在《非杓型高血压患者ACE、AngⅡ水平及靶器官损害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非杓型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水平情况,分析非杓型EH患者靶器官损害情况。方法选取2017.11-2018.11期间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EH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非杓型EH患者154例(非杓型EH组)和杓型EH患者69例(杓型EH组)。分析两组患者ACE水平、AngⅡ水平、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超声心动图指标、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心律失常、ST-T改变、脑梗死、肾功能情况,分别通过t、χ2检验比较计量、计数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杓型EH与ACE、AngⅡ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结果1 223例研究对象,男114例(51%),女109例(49%),年龄60.32±11.70岁。2非杓型EH组和杓型EH组研究对象的日间收缩压均值(d-SBP)、夜间收缩压均值(n-SBP)、夜间舒张压均值(n-DBP)分别为:(127.71±13.78)VS(135.84±14.38)、(126.40±14.50)VS(116.39±12.59)、(78.27±11.22)VS(70.86±9.97)(P<0.05)。3非杓型EH组和杓型EH组病人的血清ACE、AngⅡ水平分别为:[273.19(226.64335.07)]VS[217.56(159.42294.87)],[69.16(56.33117.63)]VS[66.16(50.8380.18)](P<0.05)。4非杓型EH组、杓型EH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射血分数(EF)分别为:(48.59±5.74)VS(46.22±4.58)、(104.83±28.38)VS(96.31±18.83)、(62.04±6.99)VS(63.46±3.07)(P<0.05)。5非杓型EH组左室肥厚(LVH)、心律失常、ST-T改变比例增加(P<0.05)。6血清ACE浓度、LVH、ST-T改变是非杓型EH的影响因素,OR(95%CI)分别为2.566(1.3774.784)、2.723(1.0437.111)、4.151(1.7379.917)。结论1非杓型EH患者的血清ACE浓度高于杓型EH患者。2血清ACE水平、LVH、ST-T改变与非杓型EH有关。图0幅;表18个;参148篇。

张鹏宇[5](2019)在《鼾症与清晨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清晨高血压合并鼾症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心率、血压、体质指数(BMI)、体表面积(BSA)的特征;研究清晨高血压合并鼾症的血常规、生化指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血管紧张素(1-7)[Ang(1-7)]、心脏彩超及常见临床并发症的特点;探索鼾症与清晨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12-01至2018-11-30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43人,根据动态血压、问卷调查将人群分为非清晨高血压非鼾症组(A组)、非清晨高血压鼾症组(B组)、清晨高血压非鼾症组(C组)、清晨高血压鼾症组(D组)4个组。用Epdate记录并应用SPSS17.0软件采取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分析各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查结果、临床并发症及ACE2、Ang(1-7)水平;并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鼾症与清晨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1.243人中患有清晨高血压171人(70.37%),患有鼾症132人(54.32%);A、B、C、D组人数分别为38人(15.64%)、34人(13.99%)、73人(30.04%)、98人(40.33%);D组与A、C组相比年龄更小;D组BMI、BSA较A、C两组高。D组相比A组入院时舒张压更高。2.D组红细胞(RBC)水平高于A、C组;D组血红蛋白(HGB)水平高于A组;D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低于A、C组;D组肌酐(Cr)水平最高,显着高于A、B、C组,D组尿酸(UA)水平显着高于A、C组。3.D组左房内径(LA)高于C组,D组左室舒张末横径(LVD)高于A、C组,D组后壁厚度(PWD)高于A组,D组室间隔厚度(IVSD)显着高于A组。4.清晨高血压在男女中的比例约为1.46:1;鼾症男女比例约1.24:1;D组在男性比例、存在吸烟史、存在饮酒史、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比例均显着高于A、B、C组;5.鼾症与清晨收缩压、舒张压升高均存在相关性。60岁以下患者鼾症与清晨血压升高相关性高于60岁以上患者;女性患者鼾症与清晨收缩压升高相关性高于男性患者;男性患者鼾症与清晨舒张压升高相关性高于女性患者。结论1.清晨高血压鼾症组的患者年龄较小,且男性居多,吸烟、饮酒人数多;2.清晨高血压鼾症组患者的BMI、BSA、RBC、HGB、Cr、UA水平高;HDL-C水平低;左心结构异常的构成比大;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的人数多;3.鼾症与清晨收缩压升高、清晨舒张压升高均存在相关性。图 12 幅;表 13 个;参 136 篇。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6](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指出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彭晓娟[7](2013)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EH)24小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LIMA)排泄量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至2012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确诊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EH)且完成了UMA测定的1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入选病例均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UMA测定。根据UMA的排泄量分为2组:UMA≥30mg/24h的T2DM并EH组为A组(异常UMA组);UMA<30mg/24h的T2DM并EH组为B组(正常UMA组);比较A、B两组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DBP)、24小时平均脉压(24hPP)、24小时平均动脉压(24MBP);刍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白天平均脉压(dPP)、白天平均动脉压(dM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平均动脉压(nMBP)、夜间平均动脉压(nMBP)、夜间血压下降幅度(PER);昼夜SBP均值差(SMD)、昼夜DBP均值差(DMD)的差异,并探讨UMA与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降压药及降糖药的使用情况、血糖的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均无明显差异。2.全部183例T2DM并EH患者中,A组杓型血压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5.26%VS28.41%);而非杓型血压比例显着高于B组(94.74%VS71.59%),两组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均P<0.01)。3.与B组比较,A组患者的nSBP (132.66±18.32)、nPP (61.44±16.88)显着增高,而SMD(-1.04±0.49)、DMD(2.57±0.25)、PER(-8.61±1.18)显着降低,两组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均P<0.01);但两患者的24SBP、24hDBP、24MBP、24PP、dSBP、dDBP、dMBP、dPP、nDBP、nMB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4.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T2DM合并EH患者的UMA与nSBP、nPP呈正相关(均P<0.05),与PER、SMD、DMD呈负相关(P<0.05),但与24hSBP、24hDBP、24hMBP、24hPP、dDBP、dPP、dMBP、nDBP无相关(均P>0.05)。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仅PER与UMA水平独立相关。回归方程为:UMA=1.929-8.015PER结论1.T2DM合并EH时,高的UMA组有9096以上的患者正常血压昼夜节律消失。2.PER可能是导致T2DM合并EH患者UMA排出增多的危险因素。

臧小英[8](2011)在《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现况分析及连续护理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分析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高血压人群动态血压监测的血压均值、血压负荷、血压变异、血压节律等指标的差异;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及对称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SymAASI)的相关影响因素;评定AASI、SymAASI与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关系。2.以时间治疗学为指导,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连续护理干预措施,即在行为干预的基础上调整患者服药时间,通过为期一年的干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为社区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提供一套操作简便、无创有效、易接受的综合干预措施。方法1.通过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自2009年5月到2010年10月,在天津市王顶堤社区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通过调查其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动脉硬化检测,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动态血压各指标及动脉硬化情况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AASI及SymAASI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关分析探讨AASI、SyinAASI与CAVI之间的关系。2.采用类试验研究的方法,从第一部分研究对象中,根据自愿参与的原则,选取60名,随机分入两干预组,即干预组A(行为+时间药物治疗干预组)和干预组B(行为干预组)。同时从研究对象所在社区选取3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以时间治疗学为指导制定两种不同的连续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护理干预,于干预后6月、12月测定干预组动态血压及CAVI,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等评定干预效果。结果1.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均值、动态心率、动态脉压、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分别受不同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因素的影响,日间动态血压参数比夜间更易受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的影响。2.不同血压节律患者的日间、夜间、24h收缩压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血压节律患者脉压、夜舒张压变异及24h舒张压变异之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出现晨峰患者的日间收缩压、日间脉压、24h脉压、日收缩压负荷及24h收缩压负荷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 AASI、SymAASI与CAVI之间均呈显着中度正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AASI的因素包括胆固醇、高血压病程、糖尿病,SymAASI受胆固醇、性别、年龄影响较大。4.两干预组动态血压相关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血压均值在干预6月、干预12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干预6月、12月两组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干预组A动态血压负荷在干预6月、干预12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随着护理干预的实施,干预组A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增加,反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减少,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着性。随着干预时间进展,两组晨峰患者均减少,但干预组A减少更明显,干预后6个月两组晨峰患者比例差异有显着性。6.两干预组AASI、SymAASI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A在干预6月、干预12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实施以时间为指导的连续护理干预,在其血压上升前服药可进一步降低患者动态血压均值,起到更好的降压效果;可持续降低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指标,从而避免及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行为干预加药物调整可增加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使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增加,反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减少;可以显着改善患者晨起血压急骤上升的趋势。此外需要重视对血压节律、晨峰现象有影响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因素,以采取更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异常血压节律转为正常,减少晨峰现象的出现。3. SymAASI受血压波动影响小于AASI,在评估动脉硬化程度方面优于AASI,可以在社区推广应用。AASI受胆固醇、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的影响,SymAASI受胆固醇、性别、年龄影响较大。行为干预加药物调整具有降低并维持AASI及SymAASI的效果,可减缓动脉硬化恶化速度,对缓解血管阻塞程度具有一定的效果。

谢乃强[9](2004)在《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DM)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为防治2型DM患者心脏损害提供依据。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或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血压检查筛选排除合并冠心病等其它心脏病、高血压病,无糖尿病肾病的60例2型DM患者并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将患者分成左室肥厚组(LVH组共28例)及非左室肥厚组(NLVH组共32例)。监测他们的24h动态血压。结果显示LVH组与NLVH组相比,在平均24h收缩压、平均白天收缩压、平均24h舒张压、平均白天舒张压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而在平均夜间收缩压、平均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结论正常血压的2型DM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可能是致2型DM患者左室肥厚的一个原因。

李哲[10](2021)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类型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观察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不同类型;2.观察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各种血压节律类型的冠脉病变特点;3.分析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的类型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拟诊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完善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冠脉造影术(CAG),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相关化验及ABPM、CAG结果,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深杓型组、反杓型组,并用Gensini评分法评价各组患者冠脉病变的程度,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血压节律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患者中非杓型节律更多见。2.四组患者病变支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杓型组中单支病变者比例更高,非杓型组双支病变更多见,反杓型组以多支病变为主,深杓型组因病例数太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四组患者Gensin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杓型组与杓型组、反杓型组与非杓型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类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反杓型患者冠脉狭窄程度更重,且以多支病变为主。

二、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血压累积负荷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动态血压监测
    2.3 血压数据分析
    2.4 超声心动图检查
    2.5 颈动脉超声检查
    2.6 靶器官损害的定义
    2.7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患者临床特征
    3.2 分组比较存在靶器官损害患者和无靶器官损害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
    3.3 存在靶器官损害患者和无靶器官损害患者的 cBPL 和 ABPM 参数比较
    3.4 cBPL与 ABPM常规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3.5 cBPL与 TOD相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6 cBPL和 ABPM参数对LVH和颈动脉斑块的预测值
第四章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动态血压参数在评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价值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西藏与新疆地区代谢危险因素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诊断标准与相关定义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入选与排除对象的基本特征
    3.2 代谢危险因素的特征
    3.3 不同代谢危险因素聚集和组合的LVDD患病率
    3.4 不同代谢危险因素聚集和组合的LVDD患病风险
4 讨论
    4.1 代谢危险因素聚集、组合状况
    4.2 代谢危险因素聚集和组合与LVDD的关系
    4.3 代谢危险因素聚集和组合与LVDD的患病风险
    4.4 研究的局限性
    4.5 总结与展望
5 研究结论
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附录 (本研究相关的主要调查表)
论文综述 代谢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4)非杓型高血压患者ACE、AngⅡ水平及靶器官损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因素
        1.1.3 资料的收集方法
        1.1.4 血清ACE、AngⅡ的实验室测定
        1.1.5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杓型EH组和非杓型EH组一般资料的分析
        1.2.2 非杓型EH患者血清ACE、AngⅡ水平的分析
        1.2.3 非杓型EH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分析
        1.2.4 非杓型EH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3 讨论
        1.3.1 研究背景
        1.3.2 非杓型EH
        1.3.3 非杓型EH和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1.3.4 非杓型EH与 ABPM参数的关系
        1.3.5 非杓型EH与 ACE和 AngⅡ
        1.3.6 研究的意义和局限性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非杓型EH的临床特点及其与RAAS的关系
    2.1 前言
    2.2 非杓型EH
        2.2.1 非杓型EH的定义
        2.2.2 非杓型EH的发机制
        2.2.3 非杓型EH的危险因素
        2.2.4 非杓型EH的靶器官损害
    2.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2.4 非杓型EH与 RAAS
    2.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附录B 调查问卷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鼾症与清晨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入选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1.3 研究分组
        1.1.4 研究方法
        1.1.5 相关诊断标准和定义
        1.1.6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1.2.2 患者性别、烟酒史、临床常见检查及临床并发症比较
        1.2.3 清晨高血压鼾症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描述
        1.2.4 鼾症与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的相关性
    1.3 讨论
        1.3.1 清晨高血压鼾症患者的一般资料特点分析
        1.3.2 清晨高血压鼾症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特点分析
        1.3.3 清晨高血压鼾症患者性别、烟酒史及临床并发症分析
        1.3.4 鼾症与MH的相关性分析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清晨高血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鼾症的研究进展
    2.1 清晨高血压
        2.1.1 清晨高血压的现状
        2.1.2 MH的发生机制
        2.1.3 MH的危害
    2.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鼾症
        2.2.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现状
        2.2.2 OSAHS的机制
        2.2.3 OSAHS的危害
        2.2.4 鼾症
    2.3 总结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多导睡眠图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1.2.1. 1 总体用药:
        1.2.1. 2 单一用药:
        1.2.1. 3 联合用药:
        1.2.1. 4 复方制剂: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2.2 药物分类
        2.2.1 利尿剂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2.2.3钙通道阻滞剂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2.2.7. 1 硝酸酯类[34]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3.1 利尿剂
        3.1.1 概述
        3.1.2 分类
        3.1.3 用药原则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2 钙通道阻滞剂
        3.2.1 概述
        3.2.2 CCB的分类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3.2.3 用药原则
        3.2.3. 1 适应证:
        3.2.3. 2 禁忌证: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3.1 概述
        3.3.2 分类
        3.3.3 用药原则
        3.3.3. 1 适应证:
        3.3.3. 2 禁忌证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3.4.1 概述
        3.4.2 分类
        3.4.3 用药原则
        3.4.3. 1 适应证:
        3.4.3. 2 禁忌证: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5 β受体阻滞剂
        3.5.1 概述
        3.5.2 分类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3.5.3 用药原则
        3.5.3. 1 适应证:
        3.5.3. 2 禁忌证: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 α受体阻滞剂
        3.6.1 概述
        3.6.2 分类
        3.6.3 用药原则
        3.6.3. 1 适应证:
        3.6.3. 2 禁忌证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 固定复方制剂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3.7.1. 1 概述:
        3.7.1. 2 分类:
        3.7.1. 3 用药原则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3.7.2. 1 分类:
        3.7.2. 2 应用证据:
        3.7.2. 3 应用原则:
        3.7.2. 4 方案推荐
    3.8 中枢性降压药
        3.8.1 概述
        3.8.2 分类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3.8.3 用药原则
        3.8.3. 1 适应证
        3.8.3. 2 不良反应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3.8.4 方案推荐
4 国产创新药物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4.1.1 药理学
        4.1.2 创新点
        4.1.3 药物作用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4.1.5 规格和用法
    4.2 尼群洛尔片
        4.2.1 药理作用
        4.2.2 降压特点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4.2.4 药物规格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4.3 阿利沙坦酯
        4.3.1 临床药理学
        4.3.2 创新点
        4.3.3 临床效果
        4.3.4 安全性
        4.3.5 禁忌证
        4.3.6 药物相互作用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4.4.1药理学
        4.4.2适应证
        4.4.3 原创点
        4.4.4 开发背景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4.4.6 循证证据
        4.4.7 药物规格
    4.5 左旋氨氯地平
        4.5.1 药学部分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4.5.4 临床推荐
        4.5.5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1.1 概述
        5.1.2 降压药物选择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1.2. 2 药物推荐: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5.2.1 概述
        5.2.2 降压药物选择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5.3.1 概述
        5.3.2 降压药物选择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3.2. 2 目标管理:
        5.3.2. 3 药物推荐: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5.4.1 概述
        5.4.2 降压药物选择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5.5.1 概述
        5.5.2 降压药物选择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5.2. 2 指南推荐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5.6.1 概述
        5.6.2 降压药物选择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6.2. 2 指南推荐: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5.7.1 概述
        5.7.2 降压药物选择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5.7.2. 2 指南推荐: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5.7.3. 5 监测血钾:
    5.8 高血压急症
        5.8.1 概述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5.8.3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6.1.1 概述
        6.1.2 降压药物选择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6.1.2. 2 指南推荐: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1.3. 1 降压目标: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6.2.2 诊断和评估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6.2.2. 2 诊断和评估:
        6.2.3 综合干预
        6.2.3. 1 非药物治疗:
        6.2.3. 2 药物治疗
        6.2.3. 3 其他治疗: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6.3.1 概述
        6.3.2 降压药物选择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6.3.2. 5 联合用药:
        6.3.3 注意事项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6.4.1 概述
        6.4.2 降压药物选择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5 老年高血压
        6.5.1 概述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6.5.5 药物选择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6.6.1 概述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6.6.3. 2 术前准备:
        6.6.3. 3 预后: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6.6.4. 2 药物治疗:
    6.7 难治性高血压
        6.7.1 概述
        6.7.2 降压药物选择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6.8.1 概述
        6.8.2 降压药物选择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6.9.1 定义与病因
        6.9.2 诊断
        6.9.3 药物治疗
        6.9.4 其他治疗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6.1 0. 1 概述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8 小结

(7)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现况分析及连续护理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现况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工具与指标
        1.1.3 研究步骤
        1.1.4 技术路线
        1.1.5 统计方法
        1.1.6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患者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情况
        1.2.2 患者ABPM相关指标比较
        1.2.3 不同血压节律患者动态血压相关指标比较
        1.2.4 不同晨峰现象患者动态血压相关指标比较
        1.2.5 动脉硬化相关指标分析比较
    1.3 讨论
        1.3.1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血压均值的影响
        1.3.2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脉压的影响
        1.3.3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心率的影响
        1.3.4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血压负荷的影响
        1.3.5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血压变异的影响
        1.3.6 患者一般资料及动态血压相关指标与血压节律的关系
        1.3.7 患者一般资料及动态血压相关指标与血压晨峰现象的关系
        1.3.8 动脉硬化相关指标间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小结
二、以时间为指导的连续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工具与指标
        2.1.3 研究步骤
        2.1.4 具体干预方法及内容
        2.1.5 技术路线
        2.1.6 统计方法
        2.1.7 质量控制
    2.2 结果
        2.2.1 干预前各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2 三组患者偶测血压干预效果
        2.2.3 两干预组患者依从性干预效果
        2.2.4 两干预组患者动态血压均值干预效果
        2.2.5 两干预组患者动态脉压及心率干预效果
        2.2.6 两干预组患者动态血压负荷干预效果
        2.2.7 两干预组患者动态血压变异干预效果
        2.2.8 两干预组患者血压节律干预效果
        2.2.9 两干预组患者晨峰现象干预效果
        2.2.10 两干预组患者动脉硬化干预效果
    2.3 讨论
        2.3.1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偶测血压的影响
        2.3.2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2.3.3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的影响
        2.3.4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的影响
        2.3.5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的影响
        2.3.6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情况的影响
    2.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类型与冠脉病变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及分组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对比
    2.2 各组动态血压参数对比
    2.3 不同血压节律类型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
    2.4 不同血压节律类型与Gensini积分的关系
    2.5 血压节律与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血压累积负荷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D]. 周冰青.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2]西藏与新疆地区代谢危险因素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D]. 蒋琳琳.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3]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分析[D]. 王雪宁.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4]非杓型高血压患者ACE、AngⅡ水平及靶器官损害分析[D]. 王硕.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5]鼾症与清晨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D]. 张鹏宇.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6]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 [7]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的相关性研究[D]. 彭晓娟. 广西医科大学, 2013(S1)
  • [8]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现况分析及连续护理干预研究[D]. 臧小英. 天津医科大学, 2011(12)
  • [9]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J]. 谢乃强. 热带医学杂志, 2004(06)
  • [10]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类型与冠脉病变的关系[D]. 李哲.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血压昼夜节律与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