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湾论文-何思璇,何斌源

河口湾论文-何思璇,何斌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河口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鱼类,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河口湾论文文献综述

何思璇,何斌源[1](2019)在《防城河口湾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根据2016年5月、8月、11月和2017年2月在防城河口湾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研究了河口湾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空间和季节变化,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年调查共渔获鱼类95种,隶属于2纲12目37科69属,适温性以暖水性鱼类为主,生态类型以底层和近底层鱼类为主。其中,春季60种,夏季59种,秋季54种,冬季46种,夏—秋季间种类相似性指数最高。全年优势种为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和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主要种有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条马鲾Equulites rivulatus、李氏?Callionymus richardsoni和真赤鲷Pagrusmajor等10种;夏、秋季的最大优势种均为长鳍篮子鱼,春、冬季的最大优势种分别为褐菖鲉和条马鲾。全湾鱼类年均资源密度为45836尾×km~(-2)和435.21kg×km~(-2),资源密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变化。全年各站位种数变化范围在2~21种,多样性指数H′在0.468~4.031,丰富度指数d在0.120~1.926,均匀度指数J在0.181~0.969。聚类分析、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及相似性百分比(SIMPER)分析表明该海域鱼类群落存在一定程度的时空异质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防城河口湾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盐度和硝酸盐。(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侯庆志,陆永军,王志力,莫思平[2](2019)在《河口湾水动力环境对滩涂利用的累积响应——以珠江口伶仃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河口湾水动力环境对滩涂利用的累积响应过程,以珠江口伶仃洋河口湾为例,基于潮波数学模型和潮流数学模型,研究了1981年以来湾内进出潮量、分潮振幅和潮流流速的累积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1981年,2018年岸线条件下伶仃洋湾口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4.9%~6.0%、内伶仃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9.0%~12.8%、深圳湾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17.8%、南沙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5.0%~6.3%;伶仃洋M_2分潮振幅呈增加趋势,振幅增幅由南向北增加,潮波由南向北变形进一步加剧;伶仃洋最大可能潮差变化与M_2分潮振幅变化趋势一致,潮汐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伶仃洋潮流流速总体减小,西岸流速减幅高于东岸,湾顶附近流速略有增加。(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申其国,谢凌峰,解鸣晓,王亚妮[3](2019)在《珠江叁角洲河口湾航道整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珠江叁角洲河口湾主要航道的现状情况,在分析航道回淤影响的基础上,对航道选线、整治思路等相关航道整治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河口湾航道回淤受上游水沙条件、潮流波浪情况、采沙等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台风骤淤情况不明显。航道选线宜选择天然深槽、走向与潮流动力线一致、尽量避开强浪区。整治措施宜采用疏浚结合局部碎岩清礁,宜分期实施。广州港出海航道和崖门出海航道有进一步提升等级的空间,铜鼓航道可考虑适当调整航槽位置,横门出海航道与九洲港航道开发深水航道的时机和条件尚不成熟、近期不宜过度开发。对河口湾的航道开发与港口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9年03期)

赖廷和,何斌源,黄中坚,汤乔,覃漉雁[4](2019)在《防城河口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根据2016年5月、8月、11月和2017年2月的调查数据,研究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广西防城河口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采集到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10门252种,以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为主。调查区域的优势种包括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长腕和尚蟹Mictyris longicarpus、纵带滩栖螺Batillaria zonalis、青蛤Cyclina sinensis、南海鸭嘴蛤Laternula nanhaiensis、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红树蚬Gelolna coaxans等8种,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03个?m?2和276.58g?m?2,其中软体动物占69.58%和83.73%。盐度和底质类型因素是影响群落密度、生物量和群落指数的主要环境因子,季节和潮带因素影响较小。其中盐度对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大于底质类型,但底质类型对种类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度等群落指数的影响大于盐度。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可以将群落划分为3个类型,基本对应于盐度和底质类型影响。从多样性水平判断防城河口湾潮间带总体上处于中度扰动之中,盐度、底质类型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综合影响了该湾潮间带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胡光义,许磊,王宗俊,宋来明,商志垒[5](2018)在《加拿大阿萨巴斯卡Kinosis区域下白垩统McMurray组内河口湾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解剖》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口湾可分为宽阔的外河口湾和较窄的内河口湾。内河口湾水动力条件表现为潮汐影响、河流主控的特征,主要发育点坝或者线状砂坝。加拿大阿萨巴斯卡Kinosis地区发育大量潮汐作用影响的复合点坝沉积,复合点坝内部构型研究直接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基于该区测井及高品质叁维地震(频带8~220 Hz,主频90 Hz)等资料,提出1套以解决油田开发问题为核心,基于以"轴变定界、样式定型、井点定面"为原则的内河口湾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解剖方法,研究对象为达到地震可分辨尺度的"复合砂体"。通过岩心和地震相特征分析,刻画了不同级次构型单元内部沉积特征。利用倾角测井等资料,分析了侧积体和侧积层的规模及产状,实现了点坝内部构型解剖。结果表明,内河口湾点坝沉积发育倾斜非均质层(IHS)、生物扰动、泥砾等指示潮汐作用的沉积现象;侧积体倾斜角度为8°~12°,单一侧积体宽度为55~200 m。通过复合砂体构型解剖,明确了构型单元内部隔夹层和层内水层的分布与构型单元的组合有直接关系,提出了针对单一河道单元部署井网的策略。(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焱鑫,尹艳树,周涵[6](2018)在《河口湾大型油砂砂岩储层构型研究——以加拿大阿尔伯塔盆地的阿萨巴斯卡区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口湾是发生在河口入海处的海侵体系域下的下切谷接授沉积物充填而形成的一套沉积体系,整体上是由一套变化复杂的亚环境组成,也是加拿大阿尔伯塔盆地的重要的油砂储层。但由于其多次跨越不同的相环境,且受河水能量、潮汐能量、气候条件等多种关系控制,导致河口湾沉积层序复杂,隔夹层分布规律不明,难以利用古代与现代河口湾对比形成完整可靠的模式,致使其内部构型模式难度较大。本文针对河口湾储层构型的研究,利用测井曲线识别、岩心识别分析以及室内模拟实验等多方面资料,明确了研究区为潮控河口湾沉积体系,识别划分出砂质充填河道、点坝、盐沼、泥坪、混合坪、砂坪、潮汐砂坝七种沉积微相。依据Mail提出的储层建筑结构界面分析方法,建立了河口湾储层构型研究的6级划分方案,其中潮汐砂坝和砂坪的单砂体为4级储层构型单元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利用小井距连井剖面研究将复合的坝体解剖为单一期次坝体,明确了潮汐砂坝砂坪得单砂体展布特征,统计总结出构型单元的接触样式主要包括分离式、对接式、侧切式叁种平面接触样式和孤立式、迭加式、迭切式叁种垂向接触样式,规模在垂直物源方向上一般不超过相邻两口井距。对研究区3级隔夹层特征进行分析,识别统计并分析了研究区的隔夹层,由于受潮汐影响较大,所形成的隔夹层分布广泛且厚度极薄(cm-mm级)且厚度变化极小较为稳定,由于储层的断层较少,分布受构造影响很小,但沉积对其有较大影响,识别出的隔夹层与微相特征非常吻合。根据统计分析和地质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夹层模型,物性模型。最终基于以上研究建立了河口湾地区符合地质模式的叁维构型模型,为今后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周秀满[7](2018)在《基于高频观测的九龙江江东库区和河口湾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口湾是位于海陆交界区的敏感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强烈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该生态系统发生了诸如富营养化和有害水华频发等显着变化。然而,基于常规观测的相关研究在时空尺度上不能够及时揭示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与机制,故而无法为生态灾害事件提供预警预测。本研究以亚热带九龙江北溪江东库区和九龙江河口湾为研究区域,分别采用高时间频度的定点观测和高空间频率的走航观测手段,研究了江东库区与河口湾浮游植物群落高时空分辨率的动态变化,探讨其环境影响机制,初步建立了基于浊度和叶绿素a荧光的颗粒有机碳估算模型,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江东库区浮游植物类群组成和演替在江东库区共计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51属,主要由绿藻、蓝藻、硅藻和隐藻组成,温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类群季节演替的主要因子。浮游植物不同类群季节演替明显,秋、冬季优势类群主要为硅藻和隐藻,春、夏季绿藻和蓝藻较占优势。硅藻在2月和4月生物量较高,6月最低;隐藻在1月、2月和12月有较高生物量,6月较低;绿藻在5月和8月能维持其优势,最低生物量亦在6月;蓝藻因能适应高浊度水体,而在6月和8月生物量最高,11月最低。从功能群角度看,功能群P和功能群Y在3~4月是优势类群,D、Sl、MP等类群在4~6月份呈较大优势,8~10月份F、J、Lo演替为主要的优势功能群,11月1日至18年1月4日Xl和J类群开始大量出现,P和Y类群优势也有所恢复。江东库区浮游植物生物量有较明显的日周期变化,总体上呈单峰形,峰值分布在12点~16点之间,不同季节有所偏移,春夏两季日高峰持续时间较长,秋冬两季较短。绿藻和隐藻的日周期变化规律最为稳定,而蓝藻日周期离散性最大。观测期间共记录到13次水华事件,其中枯水期6次,平均持续6天,水华优势类群为硅藻、隐藻和绿藻;丰水期5次,平均持续10.8天,藻华类群主要为绿藻-蓝藻组合;平水期2次,平均持续8天,均为隐藻水华。枯水期水华发生间隔时间平均5.1±1.1天,较丰水期的24.3±22.1天相比更易发生水华,但温度和光照不利于水华的长时间维持,枯水期水华持续时间较短。2.九龙江河口湾浮游植物类群动态九龙江河口湾浮游植物类群动态变化明显,其中九龙江河口季节和空间差异显着,而厦门湾类群组成异质性小于河口区。春季,九龙江河口淡水端优势类群以绿藻和蓝藻为主,占总生物量近80%,河口中游水域浮游植物生物量较高,河口海水端和厦门湾的类群以蓝藻为主,厦门湾生物量高值区出现在同安湾。秋季,上游优势类群为蓝藻-绿藻,最高叶绿素a生物量可达10 μg/L,最高贡献达80%,河口下游和厦门湾东部海区的优势类群为蓝藻-硅藻,厦门湾南部、西部以及同安湾绿藻的优势度有所增加,生物量高值区在入海口附近,最高为6..3 μg/L。冬季,硅藻是整个河口湾的绝对优势类群,最高贡献可达到79%,叶绿素a生物量高达46μg/L,至下游生物量有所下降;西部海域和东部海域是厦门湾冬季生产力最高的水域。3.九龙江江东库区和河口湾POC动态与模拟根据在不同水文期与水域中叶绿素a和TSM对POC的指示作用差异,在江东库划分正常水文期和洪水期对POC进行反演,结果表明6月POC浓度最高,月均2.8±4.5 mg/L,浮游植物碳对POC贡献最低时仅占0.1%,11月和5月POC浓度最低分别为1.0±0.3mg/L和1.0±0.4mg/L。在九龙江河口湾区分低盐区和高盐区进行POC反演,结果表明在九龙江河口随着盐度梯度变化,从上游至中游POC有升高趋势,之后逐渐降低,从丰水期至枯水期该POC高值区域呈向河口上游偏移趋势。所建立的POC估算模型可基于叶绿素荧光和浊度对POC进行高频的模拟和估算。(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9-01)

杜佳威,武芳,李靖涵,行瑞星,巩现勇[8](2018)在《一种河口湾海岸线渐进化简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形态复杂的河口湾海岸线自动化简是当前线要素化简研究的难点之一。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结合地理特征影响下河口湾海岸线形态特点及海图综合约束,提出一种河口湾海岸线渐进化简方法。该方法以约束Delaunay叁角网为支撑构建河口湾骨架线二叉树模型,结构化表达河口湾海岸线形态特征;基于此模型,通过叶子流路渐进取舍、"退化"充分化简细小弯曲或弯曲细小部分,通过局部夸大消除河口湾内视觉冲突等,实现河口湾海岸线化简。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充分化简目标尺度下不可视的局部细节,顾及河口湾海岸线整体形态特征保持,在几何层次、地理层次上都具有一定优越性,适于多种形态河口湾海岸线化简应用。(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唐涛[9](2018)在《潮控河口湾沉积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口湾作为河流相至海相过渡的沉积体系,是近年来沉积学界研究的重点区域之一,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地质露头及现代沉积分析。为有效的识别河口湾夹层特征、指导河口湾油层组开发,研究河口湾储层的成因机制及其砂体空间分布特征十分必要。基于此目的,本文依据现代沉积及大量文献调研来的河口湾水文、地质、地貌特征及河口湾沉积模式,建立了包括西斯海尔德水道、理论模型以及杭州湾在内的叁组Delft3D模型,并对其模拟结果进行探讨分析,从而得出河口湾沉积体系的水文及地质地貌特征、模型与现代沉积响应关系、影响其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和河口湾砂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生长模式。实验表明:(1)通过Delft3D模拟的河口湾沉积体与现代沉积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水动力条件及沉积地质地貌特征等与事实相符合;(2)在河口湾沉积过程中,潮汐是砂坝等有利储集体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河流作用可以促进河道内心滩坝及点坝的生成,但对潮汐砂坝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且砂质沉积的众寡与沉积物组分中的黏性组分密切相关;(3)河口湾砂坝在内河口与外河口的沉积模式及分布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内河口的砂坝较为密集,多为复合沉积,但规模较小,具有较高的侧迁速率,夹层比较发育,外河口砂坝分布较为零散,多为条带状或者雁列式分布,分布范围广、连续性较好,但砂坝间隔较大,夹层发育较为简单,属于有利的储集体。(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8-04-01)

郑旻千[10](2018)在《潮控河口湾储层叁维地质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整体看来,河口湾的形成是由一套变化复杂的亚环境构成的,它的沉积特征由于复杂多变所以总是让地质学家们感到棘手。河口湾常多见于现代海侵海岸,由于河口湾沉积层序复杂,所以关于河口湾相模式的地层记录十分稀少。且由于河口湾横跨滨岸和浅海环境,所以难以拿古代河口湾沉积同现代河口湾做比较。本文以麦凯河地区阿萨巴斯卡地区为例,开展潮控河口湾储层叁维地质建模研究。首先,基于Google Earth软件,完成了52个潮控河口湾的107个潮汐沙坝的现代沉积测量,得出不同曲率段潮控河口湾的潮控范围和河口宽度之间具有相似的关系,且潮控河口湾的形态发育受BLC段的曲率控制,曲率越小,越容易产生形态特征好的潮控河口湾。沉积物质受潮汐能量影响、河口收敛、物质组成等有较大关系。不同地区潮控砂坝的长度和宽度具有普遍的相关关系,且直线型砂坝的长度至少是其宽度的3倍,U型及复合型砂坝的长度最多是其宽度的5倍。建立了潮控个河口湾储层地质知识库。其次,根据研究区沉积特征和储层特征结合测井、岩心资料,完成地层格架的划分,将麦凯河工区麦克默里组目的层划分为5个小层。通过岩心分析,确定研究区主要发育潮控河口湾相,主要发育的沉积微相有:潮汐砂坝沉积、砂坪沉积、混合坪沉积、泥坪沉积、点坝沉积、盐沼沉积等,物源方向主要为东南方。确定了研究区潮控河口湾平面分布。最后,采用序贯建模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叁维地质建模。通过井资料,计算了研究区不同微相变差函数,结合地质分析以及现代沉积建立的知识库,确定了不同微相的变差函数特征参数值,建立研究区沉积微相分布模型。过井剖面对比表明,模型较好反映了沉积相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较高精度。随后,采用相控建模技术,利用序贯高斯模拟分别建立了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叁维模型。为后续地质与油藏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8-03-01)

河口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揭示河口湾水动力环境对滩涂利用的累积响应过程,以珠江口伶仃洋河口湾为例,基于潮波数学模型和潮流数学模型,研究了1981年以来湾内进出潮量、分潮振幅和潮流流速的累积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1981年,2018年岸线条件下伶仃洋湾口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4.9%~6.0%、内伶仃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9.0%~12.8%、深圳湾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17.8%、南沙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5.0%~6.3%;伶仃洋M_2分潮振幅呈增加趋势,振幅增幅由南向北增加,潮波由南向北变形进一步加剧;伶仃洋最大可能潮差变化与M_2分潮振幅变化趋势一致,潮汐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伶仃洋潮流流速总体减小,西岸流速减幅高于东岸,湾顶附近流速略有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口湾论文参考文献

[1].何思璇,何斌源.防城河口湾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9

[2].侯庆志,陆永军,王志力,莫思平.河口湾水动力环境对滩涂利用的累积响应——以珠江口伶仃洋为例[J].水科学进展.2019

[3].申其国,谢凌峰,解鸣晓,王亚妮.珠江叁角洲河口湾航道整治研究[J].水道港口.2019

[4].赖廷和,何斌源,黄中坚,汤乔,覃漉雁.防城河口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9

[5].胡光义,许磊,王宗俊,宋来明,商志垒.加拿大阿萨巴斯卡Kinosis区域下白垩统McMurray组内河口湾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解剖[J].古地理学报.2018

[6].刘焱鑫,尹艳树,周涵.河口湾大型油砂砂岩储层构型研究——以加拿大阿尔伯塔盆地的阿萨巴斯卡区域为例[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7].周秀满.基于高频观测的九龙江江东库区和河口湾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研究[D].厦门大学.2018

[8].杜佳威,武芳,李靖涵,行瑞星,巩现勇.一种河口湾海岸线渐进化简方法[J].测绘学报.2018

[9].唐涛.潮控河口湾沉积数值模拟[D].长江大学.2018

[10].郑旻千.潮控河口湾储层叁维地质建模[D].长江大学.2018

标签:;  ;  ;  ;  

河口湾论文-何思璇,何斌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