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表达基因治疗论文-柴丽

共表达基因治疗论文-柴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共表达基因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211)At,非小细胞肺癌,奥曲肽,甲状腺癌

共表达基因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柴丽[1](2019)在《一、~(211)At标记的奥曲肽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作用的评价;二、甲状腺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的构建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根据受体与配体结合的高特异性和高选择性等特点提出的受体介导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一直备受重视,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的新方法。研究发现NSCLC组织中表达的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可与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特异性结合,是理想的NSCLC治疗靶标。奥曲肽是目前应用最广的SST类似物,对SSTR2具有高亲和力。α核素~(211)At已被研究用于各种肿瘤的放射治疗,且具有不可逆DNA损伤的细胞毒性。为了探索靶向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治疗NSCLC的潜力,本研究通过直接和间接标记法合成了~(211)At标记的奥曲肽,证实~(211)At标记的奥曲肽的细胞毒性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并确定这一标记的多肽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情况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1.~(211)At标记奥曲肽的方法研究目的探索获得~(211)At标记奥曲肽的最佳标记方法,以用于下一步体内分布及抗肿瘤作用的评价。方法运用溴代琥珀酰亚胺(N-bromosuccinimide,NBS)直接标记法合成~(211)At-奥曲肽并测定其标记率,运用5-(叁正丁基锡)-3-吡啶甲酸-N-琥珀酰亚胺酯(N-succinimidyl 5-(tributylstannyl)-3-pyridinecarboxylate,SPC)作为中间偶联物间接标记法合成~(211)At-SPC-奥曲肽并测定其标记率。随后进一步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的粗标记物在小鼠血清中1 h-24 h的稳定性。结果直接标记法和间接标记法的标记率分别为60%和30%。直接标记法2 h内发生严重的脱砹反应,6 h后仅剩5.9%。而间接标记法在24 h内趋于稳定。结论间接标记法虽然标记效率较低,但其在血清与PBS环境中都更加稳定,故间接标记法更适宜作为~(211)At标记奥曲肽的方法,并用于探究之后的体内分布及细胞毒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2.~(211)At标记的奥曲肽的体内分布及细胞毒性评价目的探究~(211)At标记的奥曲肽在小鼠的体内分布及评价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毒性效果及作用范围。方法比较~(211)At-SPC-奥曲肽和游离~(211)At在正常小鼠体内的分布;通过HE和TUNEL方法比较不同放射活度的~(211)At-SPC-奥曲肽(20μCi和10μCi)、游离~(211)At、奥曲肽及PBS五组在荷瘤鼠上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211)At-SPC-奥曲肽在体内分布约0.5 h-1 h达到最高放射性摄取,之后逐渐下降,注射24 h后在所有组织中均观察到低水平的放射性摄取。而游离~(211)At在体内分布约0.5 h在所有组织器官中有明显蓄积,3 h内游离~(211)At在所有组织中的积累显着增加。~(211)At标记的奥曲肽细胞毒性作用明显高于游离的~(211)At,也高于奥曲肽及PBS组。奥曲肽组与PBS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分布研究中显示~(211)At-SPC-奥曲肽在注射后的早期阶段在肺中表现出比其他非靶器官更高的摄取,以放射剂量依赖性方式显示了细胞凋亡诱导能力,未来在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方面具有显着的潜力。背景甲状腺癌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研究甲状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对预测疾病危险分层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从TCGA(The Cancer Genome Altas)数据库获取57对甲状腺癌及其癌旁组织的RNA测序数据,利用R软件包DESeq2检测甲状腺癌和对应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应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构建肿瘤差异表达基因的共表达网络,发现共表达模块并分析模块内基因表达与肿瘤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发现共有750和296个基因分别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和下调。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发现5个共表达模块,其中蓝绿色模块分别和肿瘤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和肿瘤多灶性显着正相关,蓝色模块分别和肿瘤患者年龄和临床分期显着负相关,蓝绿色和蓝色模块的枢纽基因分别为SERPINA1和MRO。结论通过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发现蓝绿色和蓝色共表达模块,其枢纽基因分别为SERPINA1和MRO,有可能成为甲状腺癌诊治新的分子标志物。(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刘涛,张雪竹,贾玉洁,韩景献,聂坤[2](2018)在《快速老化痴呆小鼠海马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模式分析及治疗药物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网络集成式细胞内特征的公共数据库(LINCS)分析快速老化痴呆小鼠海马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并预测其潜在的治疗药物。方法选择2月龄、8月龄SAMP8小鼠各20只,2月龄、8月龄SAMR1小鼠各20只,处死后取海马组织,制作基因芯片。采用LINCS数据库GEO2Enrichr分析SAMP8、SAMR1小鼠海马组织快速老化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差异表达快速老化基因的GO富集分析,分析其KEGG代谢途径。采用CREEDS网络在线分析工具定性分析快速老化基因的转录模式,采用小分子药物模块定性分析预测老年性痴呆的治疗药物。结果快速老化SAMP8小鼠海马组织基因表达以上调为主,正常老化SAMR1小鼠海马组织基因表达以下调为主。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SAMP8小鼠海马组织表达上调基因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糖体、线粒体,主要生物学过程是细胞中蛋白质合成分选、定位以及病毒核酸合成,主要分子功能是NADH还原酶活性; KEGG代谢途径分析结果显示,SAMP8小鼠海马组织表达上调基因参与的代谢网络途径主要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途径、3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途径(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核糖体蛋白质合成途径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大肠杆菌感染代谢网络途径;基因转录模式定性分析结果显示,SAMP8小鼠海马组织快速老化基因表达模式与单基因模块Psap(典型的神经元保护模式)匹配度最高,SAMR1小鼠基因表达模式与单基因模块Pink1匹配度最高。小分子药物模块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匹配度最高的小分子药物是维生素PP。结论 SAMP8小鼠海马组织基因表达以神经元保护为主要特征,是一种特殊的细胞线粒体修复模式,其线粒体相关基因表达显着上调。维生素PP可能是老年性痴呆的有效治疗药物。(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8年48期)

鲁凌云[3](2018)在《针刺得气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效应及差异表达基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以慢性紧张型头痛(Chronic Tension-type Headache,CTTH)为慢性疼痛疾病载体,以临床对照试验为研究方法,观察针刺得气对临床效应的影响,同时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针刺得气治疗CTTH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挖掘,尝试从基因层面对针刺得气治疗慢性疼痛的机制进行阐释。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纳入的111例CTTH受试者随机分为深刺组和浅刺组,接受8周共20次的针刺治疗。研究周期共36周,其中,基线期4周,治疗期8周,随访期24周。主要评价指标为入组16周的受试者头痛显着改善率,次要指标为受试者4周内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平均强度和头痛平均持续时间,以上指标从基线期到随访结束均每4周评价一次,主要观察时间点为入组16周。此外,采用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制定的MASS(the MGH Acupuncture Sensation Scale)在每次治疗时对受试者得气感进行记录,探究临床效应和得气感之间的相关性。2.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合得气感记录和临床效应评价结果,分别选取深刺组中得气感最强且达到头痛显着改善标准和浅刺组中得气感最弱且未达到头痛显着改善标准的5例CTTH患者,并纳入5例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参与本部分研究。采集CTTH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受试者空腹静脉血,提取白细胞总核糖核酸(Total Ribonucleic Acid,Total RNA),采用BGISEQ-500测序仪对样本进行基因表达谱筛选。对筛选出的显着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CTTH和针刺得气治疗相关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1.临床研究(1)深、浅刺组临床效应:两组人口学资料和各评价指标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受试者头痛显着改善率,在入组8~32周(包括主要指标观察时间点入组16周)访视中,深刺组均高于浅刺组(p<0.05);4周内头痛发作天数,在入组8~32周,深刺组均少于浅刺组(p<0.05);4周内头痛平均强度在各访视点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内头痛平均持续时间,入组28周,深刺组短于浅刺组(p<0.05),其余各访视点无明显差异(p>0.05)。(2)深、浅刺组得气感评价:各性质得气感出现频次方面,深刺组胀感、深压感出现频次高于浅刺组(p<0.01),刺痛感出现频次低于浅刺组(p<0.01);得气感强度方面,深刺组MASS Index(MI)和胀感强度明显高于浅刺组(p<0.01),刺痛低于浅刺组(p<0.01),其余各性质针感无明显差异(p>0.05)。(3)得气感影响因素:对可能引起得气感差异的因素进行初筛和验证发现,得气感整体评价MI和以胀感为性质的得气感强度仅与深、浅刺分组具有显着相关性(p<0.001)。(4)得气感与临床效应相关性:在本研究主要观察时间点(入组16周),MI和胀感强度与受试者头痛显着改善情况呈正相关(p<0.05);MI和胀感强度与4周内头痛天数减少率呈正相关(p<0.05);胀感强度与4周内头痛平均强度减少率呈正相关(p<0.05);酸感强度与受试者4周内头痛平均持续时间减少率呈正相关(p<0.05),而刺痛与受试者4周头痛平均持续时间减少率呈负相关(p<0.05)。2.差异表达基因分析(1)与健康受试者相比,CTTH患者基因表达谱共存在327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59条,下调268条;通过针刺强得气治疗,CTTH疾病基因表达谱中有41条基因调控水平发生变化;经针刺弱得气治疗,CTTH疾病基因表达谱中有18条基因调控水平发生变化;针刺强、弱得气共同引起CTTH疾病相关的6条基因调控水平改变;针刺强得气特有调控CTTH疾病相关基因共35条;针刺弱得气特有调控基因12条。检索NCBI数据库及查阅文献,筛选出可能与CTTH发病机制和针刺强得气治疗均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MTPN、CNTNAP3、CNTNAP3B和CD274,且经qRT-PCR验证后结果一致。(2)GO功能注释结果提示健康受试者和CTTH患者之间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主要与信号转导、趋化作用、细胞通讯、细胞黏附、细胞膜成分等相关;CTTH患者经针刺强得气治疗前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引起的细胞反应和细胞因子应答相关;而针刺弱得气治疗前后差异表达基因未见明显功能富集。(3)KEGG信号通路分析提示健康受试者与CTTH之间的差异基因显着富集于13条通路,针刺强得气治疗前后的差异基因显着富集于18条通路,比对方案中共有通路有1条,即: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而针刺弱得气治疗前后差异基因富集于10条通路,但未发现与CTTH疾病基因富集相同的通路。结论:1.深刺治疗CTTH的临床效应可能优于浅刺,尤其在减少头痛发作天数方面优势明显,而在减轻头痛强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方面可能无明显优势。2.得气感与深、浅针刺分组可能具有相关性,本试验的深刺组操作可能更易诱导出以胀感为性质的较强得气感。3.得气感可能是影响针刺治疗CTTH临床效应的关键因素。在减少头痛天数和头痛强度方面,整体强度相对较强、以胀感为性质的得气感可能疗效更优;在缩短头痛持续时间方面,以酸感为性质的得气感可能疗效更优。4.针刺强得气可能对CTTH患者基因表达谱产生影响。MTPN、CNTNAP3、CNTNAP3B和CD274等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可能是CTTH发病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机制,而针刺强得气可能通过调控上述关键基因的表达及其信号转导产生临床疗效,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予以证实。(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01)

倪晓彬[4](2017)在《可注射水凝胶携带Bcl-2和VEGF双基因共表达MSC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移植治疗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极有发展前景,但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治疗效果微弱,移植细胞在缺血心肌极低的滞留率和存活率是主要原因之一。对MSC进行基因修饰或使用生物材料来承载后移植可改善这一问题。Bcl-2(B-cell lymphoma 2,Bcl-2)基因能抑制细胞凋亡。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能促血管生成。可注射水凝胶(Injectable Hydrogel,IH)具有可注射性、生物降解性和组织细胞相容性,能承载细胞进行移植。目的:使用IH联合Bcl-2和VEGF双基因修饰拟提高MSC移植对MI的疗效,为临床使用提供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方法和结果:1、PCR扩增获取Bcl-2和VEGF基因并使用T2A序列连接以实现双基因的共表达。构建能同时携带Bcl-2和VEG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筛选构建能稳定过表达Bcl-2和VEGF基因的SD大鼠MSC。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Bcl-2和VEGF双基因共表达MSC对比Bcl-2或VEGF单基因表达MSC对Bcl-2和VEGF基因有更高的表达。CCK-8结果说明Bcl-2和VEGF双基因共表达MSC对比Bcl-2或VEGF单基因表达MSC增殖更快。2、体外糖氧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模拟体内缺血缺氧微环境,实验分为五组:MSC-GFP组、MSC-VEGF组、MSC-Bcl-2组、MSC-BV 组、MSC-GFP 正常培养组。AnnexinV-FITC/PI 流式细胞术和 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结果表明OGD诱发了MSC的凋亡,Bcl-2或VEGF单基因修饰的MSC凋亡减少,Bcl-2和VEGF双基因修饰的MSC-BV较Bcl-2或VEGF单基因修饰的MSC凋亡减少更显着。ELISA结果显示Bcl-2和VEGF双基因修饰能增强OGD环境下MSC旁分泌VEGF,bFGF,HGF 和 IGF-1。3、IH携带Bcl-2和VEGF双基因共表达MSC进行对MI大鼠的移植治疗,实验分为六组:SHAM组、PBS组、IH组、MSC组、MSC+BV组、MSC+BV+IH组。细胞移植治疗4周后心脏超声结果提示MSC+BV+IH组的心脏收缩功能改善更显着。HE和Masson染色结果提示MSC+BV+IH组的梗死面积显着缩小。cTnT免疫荧光结果提示MSC+BV+IH组心肌存活更多。TUNEL和Western blot结果提示MSC+BV+IH组心肌细胞凋亡减少更显着。vWF和a-SMA免疫荧光结果提示MSC+BV+IH组血管密度更高。CM-Dil标记MSC移植提示MSC+BV+IH组的细胞滞留改善更明显。4、原代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与MSC使用Transwell共培养系统置于1%02缺氧处理24h,实验分为四组:心肌细胞正常培养组、心肌细胞缺氧组、心肌细胞+MSC+GFP缺氧组、心肌细胞+MSC+BV缺氧组。采用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Cleaved-capase-3、TUNEL分析心肌细胞凋亡,结果表明与Bcl-2和VEGF双基因共表达MSC共培养更能减少缺氧状态下心肌细胞的凋亡。结论:1、成功构建了 Bl-2和VEGF双基因共表达重组慢病毒载体;筛选构建了Bcl-2和VEGF双基因共表达MSC;对比Bcl-2或VEGF单基因表达MSC,其对目的基因Bcl-2和VEGF有更高的表达,更快的增殖速度。2、Bcl-2和VEGF双基因共表达MSC对比Bcl-2或VEGF单基因表达MSC在体外糖氧剥夺环境下发挥更好的自我保护和旁分泌作用。3、Bcl-2和VEGF双基因共表达MSC移植对心肌梗死有更好的治疗作用,可注射水凝胶的承载移植进一步增强了 MSC的治疗作用。4、Bcl-2和VEGF双基因共表达MSC体外通过旁分泌作用保护缺氧心肌细胞。(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7-04-20)

杨爽,杨竞,李贞,吴素娟,付鹏[5](2014)在《巯嘌呤和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基因调控差异共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疾病往往由于错综复杂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并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因此,对相关药物疗效的研究,特别是对其作用分子机理的阐释就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寻找表达量有差异的基因的方法不能准确地反映出药物影响下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作者利用差异共表达分析方法,研究了巯嘌呤、甲氨蝶呤及联合用药在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中的潜在分子机理。分析了四种给药方式给药前后的基因差异共表达关系及差异共表达调控基因的作用特征。系统解析了联合用药和单独用药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在分子机理上的异同。(本文来源于《生物物理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杜利[6](2012)在《VEGF164与EGFP双基因共表达的优化新型HIV-1慢病毒载体治疗大鼠急性脑缺血》一文中研究指出脑梗死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的:本研究旨在将VEGF164与EGFP双基因共表达的优化新型HIV-1慢病毒载体注入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VEGF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使用线栓法制备Wistar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线栓外,操作步骤与实验组相同。实验动物分组:取体重250-300g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5组:正常组大鼠8只(A组),假手术组8只(B组),单纯缺血组24只(C组),PBS治疗组24只(D组),VEGF164与EGFP双基因共表达的优化新型HIV-1慢病毒载体治疗组36只(E组)(按梗塞后不同取材时间分为1d、3d、7d、14d,4个检测时间点)。①行MCAO模型的大鼠术后行神经行为学评分,1~3分者入选实验。②大鼠于预定时间点断头取脑,使用TTC染色观察脑梗塞范围。③HE染色光镜观察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④免疫组化SP法测定各脑区VEGF、CD34和CD133的表达。显微镜下观察阳性表达情况。应用SPSS18.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⑤检测EGFP免疫荧光的表达。结果:①成功制备了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②神经行为学评分:E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较其它各组明显降低,尤其是在治疗7天后。③TTC染色脑梗死体积:C与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E组梗死体积明显小于C组和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VEGF、CD34和CD133的表达:E组VEGF和CD34含量明显增高,与各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未见CD133的表达。⑤免疫荧光:VEGF治疗组有荧光表达,余各组无荧光表达。结论:①VEGF164与EGFP双基因共表达的优化新型HIV-1慢病毒载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疗效,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挽救缺血半暗带,明显改善神经损伤。②VEGF164与EGFP双基因共表达的优化新型HIV-1慢病毒载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明显缩小梗死体积,减轻神经细胞和间质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3-01)

王利华,张淼,石朔,郭睿,李彪[7](2011)在《治疗基因VEGF_(165)和报告基因NIS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序列,构建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和人钠碘同向转运体(NIS)的真核双表达载体pIRES-VEGF165-NIS,并在体外检测NIS蛋白和VEGF165蛋白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得到目的基因VEGF165和NIS,通过酶切将其连接克隆至pIRES载体以构建pIRES-VEGF165-NIS质粒,再通过脂质体将构建好的质粒转染入HEK293细胞,并采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VEGF165和NIS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双基因双表达载体pIRES-VEGF165-NIS,且其受巨细胞病毒(CMV)极早期基因启动子调控。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VEGF165和NIS可同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而免疫荧光显示转染的HEK293细胞可同时表达VEGF165蛋白和NIS蛋白。结论:IRES序列调控VEGF165和NIS双基因可在细胞中同时独立表达,为进一步构建双基因表达重组腺病毒,并利用人NIS作为报告基因,实时监测VEGF165治疗基因的表达和分布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1年05期)

王利华,张淼,石朔[8](2011)在《治疗基因VEGF和报告基因NIS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引入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序列,构建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_(165))和人钠碘同向转运体(hNIS)的真核分泌载体pIRES-VEGF-NIS。体外检测NIS蛋白和VEGF蛋白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PCR方(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1-08-24)

郭国英[9](2010)在《HSV-TK/hNIS基因共表达介导GCV/I-131联合治疗肝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HSV-TK(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GCV(丙氧鸟苷)传统肿瘤自杀基因系统相比,人钠/碘转运体(hNIS)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治疗基因。然而,二者的疗效尚需进一步提高。本研究旨在探索hNIS介导的放射性核素体系与HSV-TK/GCV自杀基因体系对肝癌细胞的联合毒性作用。方法:构建EF1-α启动子调控下的hNIS的表达载体与CMV启动子调控下的GFP和HSV-TK共表达载体,慢病毒包装后转染肝癌细胞HepG2,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重组肿瘤细胞HepG2/NTG荧光蛋白的表达;RT-PCR进一步检测目的基因hNIS和HSV-TK的表达情况;MTT检测GCV对HepG2/NTG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摄碘试验及流出试验评价HepG2/NTG对碘的摄取及滞留情况;最后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评价GCV和131I对HepG2/NTG的单独及联合杀伤作用。结果:RT-PCR、荧光显像证实hNIS、HSV-TK、GFP基因在肝癌细胞中成功表达;与对照组相比,HepG2/NTG的摄碘高出76倍,20min摄碘率最高,其后表现出碘外流,有效半衰期不到10min,同时这种碘摄取能被NaClO4特异性抑制。HepG2/NTG对GCV或131I的毒性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50μg/mL GCV作用72h后,实验组细胞的存活率仅为33.98%±2.71%;放射性浓度为7.4MBq/mL的131I处理7h后,细胞的存活率仅为41.17%±0.72%;GCV和131I联合作用后,细胞的存活率仅为8.55%±1.22%,较单一药物作用细胞存活率下降了6倍。结论:本课题在既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hNIS/TK共转染介导GCV和131I两种相对成熟的肿瘤治疗模式实验性应用于肝细胞癌的治疗,评价131I/GCV对重组肿瘤细胞的联合杀伤作用,探索肿瘤治疗新模式——基因共转染介导放射化学联合治疗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提示,慢病毒介导hNIS/TK基因共转染介导肿瘤的放射化学治疗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0-12-09)

闫雯琦,李珉,李星洁,康耀霞,康晋梅[10](2010)在《辛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过程中肝脏的差异表达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辛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过程中肝脏的差异表达基因,我们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了高胆固醇血症小鼠及高胆固醇血症经辛伐他汀治疗小鼠的肝脏双向差异表达基因文库,并采用改进的negative subtraction chain(NSC)方法去除正向文库的绝大部分假阳性背景,使得SSH文库的容量缩小了近50倍,对筛选到14个差异表达克隆再经过斑点杂交验证,最终获得8个阳性克隆.经DNA序列测定和基因功能分析,结果表明,辛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过程中,小鼠肝脏差异表达的已知功能基因主要有以下几类:脂类代谢基因、炎性免疫反应相关基因、细胞粘附基因、逆境胁迫基因.改进的NSC和SSH技术的结合使用,大大地增加了差异表达基因文库的阳性率,提高了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共表达基因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网络集成式细胞内特征的公共数据库(LINCS)分析快速老化痴呆小鼠海马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并预测其潜在的治疗药物。方法选择2月龄、8月龄SAMP8小鼠各20只,2月龄、8月龄SAMR1小鼠各20只,处死后取海马组织,制作基因芯片。采用LINCS数据库GEO2Enrichr分析SAMP8、SAMR1小鼠海马组织快速老化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差异表达快速老化基因的GO富集分析,分析其KEGG代谢途径。采用CREEDS网络在线分析工具定性分析快速老化基因的转录模式,采用小分子药物模块定性分析预测老年性痴呆的治疗药物。结果快速老化SAMP8小鼠海马组织基因表达以上调为主,正常老化SAMR1小鼠海马组织基因表达以下调为主。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SAMP8小鼠海马组织表达上调基因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糖体、线粒体,主要生物学过程是细胞中蛋白质合成分选、定位以及病毒核酸合成,主要分子功能是NADH还原酶活性; KEGG代谢途径分析结果显示,SAMP8小鼠海马组织表达上调基因参与的代谢网络途径主要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途径、3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途径(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核糖体蛋白质合成途径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大肠杆菌感染代谢网络途径;基因转录模式定性分析结果显示,SAMP8小鼠海马组织快速老化基因表达模式与单基因模块Psap(典型的神经元保护模式)匹配度最高,SAMR1小鼠基因表达模式与单基因模块Pink1匹配度最高。小分子药物模块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匹配度最高的小分子药物是维生素PP。结论 SAMP8小鼠海马组织基因表达以神经元保护为主要特征,是一种特殊的细胞线粒体修复模式,其线粒体相关基因表达显着上调。维生素PP可能是老年性痴呆的有效治疗药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表达基因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1].柴丽.一、~(211)At标记的奥曲肽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作用的评价;二、甲状腺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的构建与分析[D].南京医科大学.2019

[2].刘涛,张雪竹,贾玉洁,韩景献,聂坤.快速老化痴呆小鼠海马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模式分析及治疗药物预测[J].山东医药.2018

[3].鲁凌云.针刺得气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效应及差异表达基因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

[4].倪晓彬.可注射水凝胶携带Bcl-2和VEGF双基因共表达MSC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

[5].杨爽,杨竞,李贞,吴素娟,付鹏.巯嘌呤和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基因调控差异共表达分析[J].生物物理学报.2014

[6].杜利.VEGF164与EGFP双基因共表达的优化新型HIV-1慢病毒载体治疗大鼠急性脑缺血[D].吉林大学.2012

[7].王利华,张淼,石朔,郭睿,李彪.治疗基因VEGF_(165)和报告基因NIS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

[8].王利华,张淼,石朔.治疗基因VEGF和报告基因NIS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别[C].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1

[9].郭国英.HSV-TK/hNIS基因共表达介导GCV/I-131联合治疗肝癌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

[10].闫雯琦,李珉,李星洁,康耀霞,康晋梅.辛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过程中肝脏的差异表达基因[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标签:;  ;  ;  ;  

共表达基因治疗论文-柴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