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林雪燕山东省栖霞市桃村中心小学265300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在人生历程中遭遇失败、出现挫折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只有在逆境中不气馁、不放弃,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才能走出困境。而现在的孩子,家长都非常宠爱,事事以孩子为中心,甚至于有的家长宁可苦了自己,也不愿意苦了孩子,千方百计地为孩子的未来铺平道路。然而,未来的道路还是一个未知数,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崎岖与坎坷,孩子如果只会在父母为其铺好的道路上顺利前进,那么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难以承受,败下阵来。如果一点点小小的失败都承受不了,将来该怎样适应这个社会呢?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贯彻思想,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致于遭到挫折便束手无策。老师要教育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在逆境中也能够顺利走出来,满怀激情地拥抱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讲解那些身处逆境仍然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人生经历。如:在一个漆黑的山洞中,在没有任何亮光可以凭借的情况下,意志顽强的人是如何走出这个山洞的;在地震过后的废墟中,没有水,缺乏氧气,无助且坚强的人是怎样坚持直到获救的等等。这对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是有帮助的,并且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

二、创设挫折情境,在困难中锻炼学生。

挫折情境即为了培养孩子耐挫折的能力而创设的一些困难的“情景”、“境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困难和挫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培养自强精神。提供智谋的挫折情境以锻炼孩子的挫折耐受力,对于青少年学生锻炼性格、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都是有重大意义的。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主动创设挫折情境更具有预防性和针对性,能弥补自然挫折情境的不足。为了提高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我们老师可以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学生逐步经受磨练,有目的地去培养学生的耐挫力。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意识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并设计了各种方法来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日本孩子两岁就开始意志锻炼,自幼儿园到小学,即使在大雪纷飞的冬天,男孩也只穿单裤,女孩穿短裙,磨练与严寒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在韩国,家长会给孩子穿上羽绒服,让他们在冰窟窿里呆上一阵后再出来,让孩子懂得“寒冷”的滋味。而在我国,挫折教育做得却很不够,因此,作为家长要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饿他一两顿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

三、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而最好的榜样是学生身边的教师和同学,因此教师可通过小榜样战胜挫折的事例感染学生。为此我常注意收集和积累学校、班级、师生战胜挫折的教育素材,选择时机适量进行教育。如:在大部分同学没考好的情况下讲述某老师两次参加高考,在学业的困难面前不低头,承受住高考落榜的挫折,最终考上大学,奋发图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往事,激发学生勇敢战胜困难、在挫折面前不被打败的奋发精神;同年级某班一位同学刘某在学校大会上讲述如何战胜病魔的事迹……这些事实都发生在同学们身边,使他们受到了深刻的挫折教育。这些教育素材与学生很贴近,效果很好。

四、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耐挫折的能力。

把挫折教育狭义地理解为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这与挫折教育的本义是相去甚远的。挫折教育对于教师来说是如何引导受挫折的孩子,让他们懂得挫折与竞争相伴随,要成功必须战胜挫折,从而培养孩子受挫折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由于人与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同一挫折对不同的孩子产生的心理反应不同,因此,教师对孩子的挫折教育要因材施教。首先,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教育。如果孩子自尊心较强,好强、好面子,这一类孩子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对这类孩子不要过多地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多加鼓励;较自卑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教师切忌过多地指责,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其次,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进行教育。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时,教师应重在启发,让他们发现受挫的原因,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帮助他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孩子既能避免产生恐惧心理,又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总之,教会学生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所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我们教师必须从现在做起,让孩子走出温室,经受艰苦生活的磨练,多给孩子几块“垫脚石”。要让孩子明白,要想获得成功和幸福,要想过得快乐和欢欣,首先要把失败、不幸、挫折和痛苦读懂。受挫一次,对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层;失误一次,对人生的醒悟增添一级;不幸一次,对世间的认识成熟一分;磨难一次,对成功的内涵透彻一遍。愿现在的孩子们都能在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本领,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大千世界中处于不败之地。

标签:;  ;  ;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