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话传说论文-王彤

上古神话传说论文-王彤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古神话传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神话传说,女性,生殖崇拜思想,女娲神话

上古神话传说论文文献综述

王彤[1](2016)在《从神话传说中看上古女性生殖崇拜思想——以女娲等神话为主(的考察)进行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古神话传说是先民创造用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等的一种态度。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中,人们不仅奉现实中的女性为膜拜的对象,而且把其刻画在众多神话传说中,并且将这种女性崇拜突出体现在对女性的生殖崇拜上。而女娲就是生殖崇拜在其中的最早表现。(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32期)

王彦[2](2015)在《愈是“碎片”横行,愈要经典正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天,不出意外的话,《鬼吹灯之寻龙诀》(以下简称“《寻龙诀》”)将在上映的第八天突破10亿元票房,这是《捉妖记》之后又一个票房大片。就在业界为“中国电影工业胜利”欢欣时,有学者从中看到隐忧:一边是越来越多的神话、古典文化中的碎片元素被影视作品、网剧、动漫(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5-12-25)

杨博[3](2014)在《试论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唯物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神话传说的研究应跳出科学的禁锢,只做文化价值的判断。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和大洪水传说处处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倾向,并且对中国文化的唯物主义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吴明林[4](2013)在《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爱情神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话为人类童年时代艺术想象的产物,代表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与浪漫的情思。与古希腊神话相比,我国上古神话缺少浪漫的爱情神话,原因是在神话流传的过程中,后世文人将其有意识的历史化与仙化。上古爱情神话在流传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为我们窥探我国古代社会的文化思想提供了线索。(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李佩瑶[5](2012)在《出土上古文献的神话传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古神话传说是人类童稚时代的产物,是先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宝藏。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上古神话传说遗留下来的很少,如此稀少的神话传说被散乱地保存在浩如烟海的传世典籍中,这给神话传说的研究工作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出土文献的大量问世,其中丰富的神话传说材料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打开了新局面。本文即在出土文献中的神话传说资料与相关传世文献的紧密结合中,对中国上古神话传说开展研究,以彰显出土文献在神话传说研究中难以企及的优越性。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单绍介了论文选题的文献依据、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思路等情况。1942年湖南长沙子弹库所发现的《楚帛书》,是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战国时代楚国的古文帛书,也是迄今见到的唯一的“图”“文”并茂的有关创世神话的古文献。论文第二部分即以《楚帛书》中的创世神话为研究对象,在与相关传世文献结合的基础上,基本勾画出上古创世神话图景,并对帛书神话中参与创世过程且自成一系的诸神祇进行谱系上的梳理。上博简《子羔》篇是以集群形式出现的上古感生神话,论文第叁部分即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引证传世文献的基础上对叁王——禹、契、后稷感生神话的感生者、感生物、感生地等具体细节问题作出分析与判断,在此基础上对上古时期祭祀求子仪式的大致过程进行还原,并对《子羔》篇感生神话群的意义进行了阐发。治水是大禹一生最大的功业,后世对此大加赞赏,并对大禹以疏导来治理水患的方式津津乐道,且认为鲧之“堵”与禹之“疏”这两种治水方式的不同最终导致鲧与禹一败一成的结局。通过对出土文献《公盨》、《容成氏》的仔细研读,再参证相关传世文献,可以发现在鲧禹治水神话流传的早期,二者在治水方式上并不存在本质的不同,大禹同样也采用过堙堵的治水方式。在厘清了大禹的治水方式之后,本文又对“禹德”的具体内涵进行了分析。这即是论文第四部分的主要内容。论文第五部分在对新出土的王家台秦简《归妹》进行正确解读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传世文献,基本还原了嫦娥神话的生产过程,并在对其诸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隐含于该神话之中的“不死”主题。第六部分以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与相关传世文献的比照中,可以发现牵牛织女神话的原初形态是牵牛多次抛弃织女的婚恋悲剧,后世对忠贞爱情的颂扬是民间文学对该神话进行不断改造的结果;最初的形成时间下限是在战国晚期;起源地与秦文化发祥之地息息相关。(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2-06-02)

张华[6](2012)在《论孔子对司马迁取舍运用上古神话传说的沾溉》一文中研究指出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了大量的上古神话传说以补上古史资料的缺失。其对上古神话传说的取舍除受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爱奇"倾向及《史记》创作原则及主旨影响外,也深受孔子思想的沾溉。在司马迁对上古神话传说取舍加工的过程中,孔子的天命观、符瑞思想、春秋"取材"及其对神话历史化的贡献无疑起到了"导夫先路"的重要作用。对其脉络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发展演变历程。(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张华[7](2011)在《人神之际多元互动下的“实录”坚守——司马迁取舍上古神话传说的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了大量的上古神话传说以补上古史资料的缺失,神话传说的采用与历史真实性的矛盾不可避免。总体看来,汉代初期的时代背景是取舍上古神话传说的客观原因,司马迁丰富而独特的个人经历及"爱奇"的情感倾向是其主观原因,而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总原则及主旨则是取舍的指导思想。在这种多元互动的情形下,司马迁在对上古神话传说的取舍中不失其"实录"精神,在兼顾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同时,首次勾勒出上古史的优美画卷,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1年02期)

张华[8](2009)在《《史记》中的上古神话传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史记》中的上古神话传说,词约而意丰,文短而时长,探索了神话传说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兼顾了实录原则和文学修饰的优长,既填补了上古历史的空白,又开了《史记》五种体例的范式,取舍精到,独具慧眼,是司马迁个人才识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作者对“神话历史化”的进一步尝试。在上古神话传说的取舍之中,隐含着司马迁进步的神话观和历史观,体现了他鲜明的作史原则、独特的个人经历及感情倾向,深蕴着中国文化从巫到史的演变轨迹。司马迁对上古神话传说的文学性加工又平添了《史记》一书的浪漫色彩,形成了鲜明的美学特质。对《史记》中上古神话传说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了解司马迁的神话观、历史观、作史原则与感情倾向,有助于了解汉代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且有助于更为全面地把握《史记》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传文学名着的重要地位,有助于深入把握司马迁在中国史学史、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的重大贡献。本文由引言、四部分正文和结语组成:引言部分主要对上古神话传说的概念进行限定,讨论上古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与联系,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及研究目的。第一章主要对《史记》中运用上古神话传说的情况进行综述,结合司马迁所见文献,在对先秦诸子文献、群经、历史散文和集部着作中运用上古神话传说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进而分析《史记》运用上古神话传说的特点。第二章主要探讨司马迁取舍上古神话传说的标准问题。拟从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创作原则,“爱奇”倾向,以及孔子对司马迁取舍上古神话传说的影响等四方面进行论述。第叁章主要对《史记》中运用上古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发掘其从巫文化到史官文化的演变轨迹,并从神话历史化、历史真实的再现等方面分析其从神话系统到“自然哲学式”系统的创造性突破。第四章主要对《史记》中上古神话传说的文学性问题进行探讨,重点分析上古神话传说对《史记》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史记》中上古神话传说的艺术特征,在对其与先秦及同时代文献进行横纵向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发掘其中所蕴含的美学特质。结语部分补充阐明上古神话传说的民族精神,司马迁取舍上古神话传说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司马迁笔下的黄帝在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最后得出结论:对《史记》中上古神话传说的研究需要兼顾作者心灵和社会文化环境两个方面,兼顾心灵活动与有机的物质关系,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钻研与阐发,进而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对《史记》中上古神话传说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我们不懈努力,作更为深入、全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朱任飞[9](1998)在《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混沌母题”与《庄子》寓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古代世界各地关于开辟或创生的神话传说中,大都有一个性质相似的“混沌母题”,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也是如此。但中国上古的“混沌母题”却又在相似的共性中表现出独特的内蕴,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到了《庄子》中又被创造性地加以改造和定型,从此这一“混沌母题”就以其特有的意象和内蕴刻划出一段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向后人展示和传达着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心灵所经历的风雨沧桑。 一、初始的混沌 中国这一“混沌母题”中的“混沌”最初究竟是一副什么模样?其中又涵容着何等精神内蕴?(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1998年01期)

何晓明[10](1994)在《上古神话传说与中华文化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1 神话传说是人类文化初级阶段的产物,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洪荒岁月,原始人凭借简陋的工具、坚韧的毅力和不断增长的智慧,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在顽强的生存努力中,人类的体力和脑力日益进步,到了他们“两手教导大脑,随后聪明一些的头脑教导双手,以及聪明的两手再度更有力地促进头脑的发展的时候”,原始人便不再仅仅被动地应付自然的考验,而开始试图对长期困惑他们的自然观象,例如电闪(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1994年04期)

上古神话传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今天,不出意外的话,《鬼吹灯之寻龙诀》(以下简称“《寻龙诀》”)将在上映的第八天突破10亿元票房,这是《捉妖记》之后又一个票房大片。就在业界为“中国电影工业胜利”欢欣时,有学者从中看到隐忧:一边是越来越多的神话、古典文化中的碎片元素被影视作品、网剧、动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古神话传说论文参考文献

[1].王彤.从神话传说中看上古女性生殖崇拜思想——以女娲等神话为主(的考察)进行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6

[2].王彦.愈是“碎片”横行,愈要经典正说[N].文汇报.2015

[3].杨博.试论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唯物主义倾向[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

[4].吴明林.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爱情神话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李佩瑶.出土上古文献的神话传说研究[D].济南大学.2012

[6].张华.论孔子对司马迁取舍运用上古神话传说的沾溉[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7].张华.人神之际多元互动下的“实录”坚守——司马迁取舍上古神话传说的原因探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1

[8].张华.《史记》中的上古神话传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9].朱任飞.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混沌母题”与《庄子》寓言[J].社会科学战线.1998

[10].何晓明.上古神话传说与中华文化精神[J].社会科学辑刊.1994

标签:;  ;  ;  ;  

上古神话传说论文-王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