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针尖论文-牛建龙,吴雪,李枫,左真涛

钨针尖论文-牛建龙,吴雪,李枫,左真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钨针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镜,钨针尖,电化学腐蚀,快速断电电路

钨针尖论文文献综述

牛建龙,吴雪,李枫,左真涛[1](2010)在《STM钨针尖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STM钨针尖制备电路,可实现纳秒级快速断电.采用粗、细腐蚀流程,可以保证针尖低纵横比,同时减少其表面附着的氧化膜杂质.对针尖进行稀盐酸超声清洗,可以彻底去除针尖的氧化层.该针尖经盐酸超声后再进行STM扫描得到了清晰的高序热解石墨图像.(本文来源于《物理实验》期刊2010年04期)

刘洋,杨春[2](2008)在《绝缘老化试验用钨针尖电极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套采用检测电流变化率对制作绝缘老化试验用钨针尖电极进行控制的试验装置,使切断电流的时间控制在ms级以下,制作出半径在μm级的分散性较小的钨针尖电极,并进一步对试验参数(如:钨丝直径,阴极孔径大小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和实验表明,本方法制备时间短,脱离速度快,实验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专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汪洋,巩金龙,朱德彰,王化斌[3](2007)在《利用杠杆原理制备用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钨针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杠杆平衡原理,设计了一套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钨针尖的制备装置。它可以使针尖瞬间脱离液面,避免针尖继续腐蚀而影响针尖质量。同时它以简单的力学结构替代了传统复杂的控制电路。扫描电子显微镜使用结果表明,利用此法制备的钨针尖最小半径为50 nm。利用所制备的针尖对高序石墨进行STM扫描,效果良好,可用于原子级图像的扫描。(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07年03期)

陶雄,张兆祥,王鸣生,吴越,张耿民[4](2006)在《钨针尖放电处理后的场发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场发射显微镜(FEM)中使用1万伏以上的电压对钨针尖进行了放电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观察表明在处理后形成了纳米尺寸的突起。从经过处理的钨针尖能够支取高达1.55mA的场发射电流。针尖的场发射像呈现四重对称,表明它来自单个突起。场发射电流与电压关系符合Fowler-Nordheim(F-N)理论。根据F-N理论算得的场发射面积与TEM下观察到的突起的面积在量级上一致。(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陈长琦,陈贤祥,郑文丰[5](2005)在《组装方法对钨针尖上碳纳米管场发射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要实现碳纳米管优异的场发射性能 ,或者在基体上直接生长碳纳米管 ,或者把碳纳米管组装到某一基体上。主要讨论了物理组装和化学组装两种组装方法并分析了这两种组装方法对碳纳米管场发射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余昶,王晖[6](2004)在《扫描隧道显微镜钨针尖氧化层去除的化学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腐蚀得到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钨针尖表面通常覆盖了一层钨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STM扫描图像质量。本实验采用氢氟酸对新制备出的钨针尖进行去氧化层处理,并通过对比两组高序热解石墨(HOPG)STM图像和金样品的扫描隧道谱来论证这种去氧化层手段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真空电子技术》期刊2004年02期)

姚琲,李春艳,刘平,王慧,杨梅[7](2003)在《STM钨针尖电化学加工及其装置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导利用自由落体的原理 ,设计了一种新的针尖和液面脱离装置制作了STM钨针尖 ,并与利用步进电机提升针尖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实验说明 ,本方法脱离速度较快 ,简单经济 ,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姚琲,李春艳,刘平,王慧,杨梅[8](2002)在《STM钨针尖电化学加工及其装置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导利用自由落体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新的针尖和液面脱离装置制作了 STM 钨针尖,并与利用步进电机提升针尖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实验说明,本方法脱离速度较快,简单经济,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全国第七届扫描隧道显微学学术会议(STM'7)论文集(二)》期刊2002-11-01)

李群祥,杨金龙,汪克林,侯建国,李家明[9](1998)在《外电场下STM钨针尖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散变分局域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外电场对钨(111)面针尖电子结构的影响.详细计算和分析了在不同偏压和距离条件下,钨针尖的隧道激活轨道和电荷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激活轨道中针尖原子的成分对外偏压的极性、大小以及针尖与样品之间的距离都较敏感.与过去理论计算结果不同,钨针尖原子的5dz2轨道对隧道激活轨道有一定贡献,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在加正偏压时对隧道激活轨道贡献最大的为5dxz和5dyz轨道,而在加负偏压时则为包括6s轨道在内的多个轨道的共同贡献.这一结果可以用来解释同一针尖在不同极性偏压下,人们获得不同分辨率STM图象的实验事实,并可预言在STM实验中如用(111)面的钨探针,能观测到图象反转现象.(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1998年03期)

袁洪,高巧君[10](1992)在《钨针尖上的C_(60)和金刚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钨针尖上沉积金刚石.电子衍射结构分析发现在这些样品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电子衍射花样:一种是我们所期待的金刚石单晶衍射斑式多晶衍射环,这种类型占绝大之数;另一种与C_(60)单晶衍射斑相吻合.结合我们在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制备C_(60)时发现负石墨电极上存在金刚石单晶微粒,本文对钨针尖上生长C_(60)的条件进行了讨论.实验中,我们用场离子显微镜观察了金刚石原子像,它沿〈111〉方向优先生长.(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2年S1期)

钨针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了一套采用检测电流变化率对制作绝缘老化试验用钨针尖电极进行控制的试验装置,使切断电流的时间控制在ms级以下,制作出半径在μm级的分散性较小的钨针尖电极,并进一步对试验参数(如:钨丝直径,阴极孔径大小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和实验表明,本方法制备时间短,脱离速度快,实验效果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钨针尖论文参考文献

[1].牛建龙,吴雪,李枫,左真涛.STM钨针尖的制备[J].物理实验.2010

[2].刘洋,杨春.绝缘老化试验用钨针尖电极的制备[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8

[3].汪洋,巩金龙,朱德彰,王化斌.利用杠杆原理制备用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钨针尖[J].核技术.2007

[4].陶雄,张兆祥,王鸣生,吴越,张耿民.钨针尖放电处理后的场发射特性[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5].陈长琦,陈贤祥,郑文丰.组装方法对钨针尖上碳纳米管场发射特性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6].余昶,王晖.扫描隧道显微镜钨针尖氧化层去除的化学方法[J].真空电子技术.2004

[7].姚琲,李春艳,刘平,王慧,杨梅.STM钨针尖电化学加工及其装置的改进[J].电子显微学报.2003

[8].姚琲,李春艳,刘平,王慧,杨梅.STM钨针尖电化学加工及其装置的改进[C].全国第七届扫描隧道显微学学术会议(STM'7)论文集(二).2002

[9].李群祥,杨金龙,汪克林,侯建国,李家明.外电场下STM钨针尖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J].物理学报.1998

[10].袁洪,高巧君.钨针尖上的C_(60)和金刚石[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

标签:;  ;  ;  ;  

钨针尖论文-牛建龙,吴雪,李枫,左真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