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糖基转移酶论文-于洋,曹飞飞,陈小龙

抗生素糖基转移酶论文-于洋,曹飞飞,陈小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生素糖基转移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糖基转移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聚酮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

抗生素糖基转移酶论文文献综述

于洋,曹飞飞,陈小龙[1](2013)在《糖基转移酶的性质、作用机制及其在抗生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述了糖基转移酶的性质、作用机制以及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聚酮类化合物以及糖肽类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林钦恒,肖吉,陈瑞东,张长生[2](2012)在《微生物糖苷类抗生素糖基转移酶的体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基在微生物天然糖苷类抗生素的生物活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增减或者改变化合物的糖基构成往往会对化合物的生理活性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糖基的添加通常由糖基转移酶催化完成。本文综述了目前微生物天然糖苷类抗生素糖基转移酶的体外活性研究进展,阐述了糖基转移酶反应可逆性的发现,糖基转移酶辅助蛋白的重要性,以及糖基转移酶的体外糖基底物特异性的研究情况,并对将糖基转移酶应用于体外糖基多样化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2年12期)

万娟,邓会群,张碧乾,王蔚,蔡晓凤[3](2011)在《分子伴侣协助下抗肿瘤抗生素美达霉素生物合成中的糖基转移酶Med-ORF8的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基转移酶在天然产物的糖基化修饰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目前链霉菌源抗肿瘤抗生素美达霉素(Medermycin)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糖基转移酶Med-ORF8的原核表达及酶学性质还未有研究。首先通过结构模拟确定Med-ORF8的端部加上His-标签不会影响其叁维结构的正确折迭,然后利用2种pET原核表达载体来进行Med-ORF8的原核表达,发现以pET-28a(+)为载体进行表达时,目的蛋白产量非常高,但是以不可溶的包涵体形式为主。当分子伴侣基因(编码大肠杆菌触发因子)与Med-ORF8的编码基因共表达时,在优化诱导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减少包涵体的形成,提高了Med-ORF8的可溶性表达效率,为Med-ORF8的酶学分析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1年02期)

李芳芳,陈代杰,殷瑜[4](2008)在《具有糖基转移抑制活性的抗生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细胞壁的骨架肽聚糖的生物合成过程在抗生素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糖基转移过程成为新型抗生素极有潜力的靶标。近年来,糖基转移酶的叁维结构的确定,酶与抑制剂复合物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详细阐述,都为筛选和研究抑制糖基转移活性的新型抗生素提供了新的突破点。文中依照作用机制的不同,依次论述了直接抑制糖基转移酶活性的抗生素——默诺霉素及其类似物、万古霉素疏水衍生物,和作用于底物脂Ⅱ的抗生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雷莫拉宁、硫醚抗生素及一些推测的底物结合物,就其近年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08年20期)

代焕琴,王浩鑫,沈月毛[5](2007)在《抗生素糖基转移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糖苷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菌和抗肿瘤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在体内由糖基转移酶催化,糖基化反应通常在抗生素生物合成的最后发生,糖基的位置、类型和数量对糖苷类抗生素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糖基转移酶的种类、功能、特性及其在组合生物合成中的应用与研究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07年05期)

梁冬梅[6](2007)在《抗生素糖基转移酶系统发育及催化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基化反应是由糖基转移酶催化完成的,它对于抗生素等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发挥其生物活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一些有着特殊性质的抗生素糖基转移酶(AGt)的催化下,各种初级代谢中不常见的脱氧糖基被连接到抗生素糖苷配基上,使其能够很好地发挥生物功能。本文对目前收集到的所有AGt氨基酸序列进行全面细致的相似性搜索,并利用邻接法、最大似然法和Bayesian法对GT-1成员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多烯大环内酯AGt与其它聚酮AGt存在比较明显的进化差异,却更接近一些真核来源的糖基转移酶,结合多种序列分析手段推测其可能是来自真核的水平基因转移的产物。以上结论同时得到了基于结构数据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的支持。蛋白叁维结构的比对揭示了Gtf-蛋白与MurG蛋白之间存在的进化关联,后者是一种参与细菌细胞壁形成的重要糖基转移酶。根据Gtf-蛋白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整个糖肽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之间的进化关系也得到了推测。另一方面,基于以结构比对为基础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本文对多个糖基转移酶中结构同源位点的氨基酸残基的功能进行分析,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推测。此外,考虑到聚酮AGt与Gtf-蛋白都是GT-1成员,且这两种抗生素糖苷配基合成模式十分相似的事实,文中提出了AGt与其糖苷配基合成酶之间可能存在进化关联的观点。文中也对非GT-1 AGt进行了简单分类,并对其进化来源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显示它们的祖先蛋白很可能来自各种初级代谢所需的蛋白。(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7-01-01)

梁冬梅,乔建军[7](2006)在《抗生素糖基转移酶的进化关联及进化来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生素的糖基化对发挥其生物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其结构中的糖基多为一些其它代谢过程中不常见的脱氧糖,催化这类糖基化反应的酶称作抗生素糖基转移酶(AGT)。本文通过全面细致的相似性搜索及比对工作,对目前已测序的各种AGT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从而对它们之问的进化关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发现聚酮类和糖肽类AGT都属于糖基转移酶GT分类系统中的GT Familv 1,序列与结构相似性较高,并且缺乏十分严格的底物特异性。结合聚酮类与糖肽类抗生素糖苷配基合成模式较为相似的现象,推测AGT可能与抗生素糖苷配基合成酶之间有着紧密的进化关联。对系统发育分析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推测多烯大环内酯AGT是水平基因转移(HGT)的产物, 并且其祖先可能来自真核生物;糖肽类抗生素的Gtf蛋白的祖先则有可能与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相关的MurG有密切关系。文章最后对不属于GT Family 1的AGT 也进行了进化来源推测,发现这些成员的祖先很可能来自相关的初级代谢过程。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从基因水平对抗生素产生菌进行改造以及组合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并且为发现更多更为隐蔽的微生物HGT现象提供了线索。(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10-01)

抗生素糖基转移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糖基在微生物天然糖苷类抗生素的生物活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增减或者改变化合物的糖基构成往往会对化合物的生理活性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糖基的添加通常由糖基转移酶催化完成。本文综述了目前微生物天然糖苷类抗生素糖基转移酶的体外活性研究进展,阐述了糖基转移酶反应可逆性的发现,糖基转移酶辅助蛋白的重要性,以及糖基转移酶的体外糖基底物特异性的研究情况,并对将糖基转移酶应用于体外糖基多样化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生素糖基转移酶论文参考文献

[1].于洋,曹飞飞,陈小龙.糖基转移酶的性质、作用机制及其在抗生素中的应用[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3

[2].林钦恒,肖吉,陈瑞东,张长生.微生物糖苷类抗生素糖基转移酶的体外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

[3].万娟,邓会群,张碧乾,王蔚,蔡晓凤.分子伴侣协助下抗肿瘤抗生素美达霉素生物合成中的糖基转移酶Med-ORF8的原核表达[J].微生物学通报.2011

[4].李芳芳,陈代杰,殷瑜.具有糖基转移抑制活性的抗生素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8

[5].代焕琴,王浩鑫,沈月毛.抗生素糖基转移酶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

[6].梁冬梅.抗生素糖基转移酶系统发育及催化机理分析[D].天津大学.2007

[7].梁冬梅,乔建军.抗生素糖基转移酶的进化关联及进化来源研究[C].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标签:;  ;  ;  ;  

抗生素糖基转移酶论文-于洋,曹飞飞,陈小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