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腔论文-张柳

弋阳腔论文-张柳

导读:本文包含了弋阳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弋阳腔,音乐研究,现状,保护

弋阳腔论文文献综述

张柳[1](2019)在《江西地方戏剧弋阳腔的发展现状与音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西弋阳腔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戏剧形式,自弋阳腔被我国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在国家大力的支持与保护下,弋阳腔的生存环境获得了极大的改善,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使得弋阳腔逐渐地繁荣起来。近年来,随着民族音乐与戏曲艺术的逐渐复兴,弋阳腔又迎来了一次崭新的发展契机。本文将从江西弋阳腔的发展现状为根据,结合笔者演唱弋阳腔的经验分析弋阳腔在曲牌、唱腔、表演等方面的音乐特点,并从当下环境出发,就弋阳腔的发展与保护措施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3期)

,吴晖[2](2019)在《“高腔鼻祖”弋阳腔首次声动戏剧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昨日,由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创排的弋阳腔《方志敏》,作为本届中国戏剧节的展演剧目,亮相福州市工人文化宫,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也让榕城市民在家门口首次领略到了“高腔鼻祖”弋阳腔的风采。这是弋阳腔首次声动中国戏剧节。昨日(本文来源于《福州日报》期刊2019-11-11)

李秀伟[3](2019)在《“弋阳腔”传播与江西会馆演剧的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学者从会馆演剧的角度解释明代"弋阳腔"的广泛流播。然而现存会馆戏台和碑记等表明,会馆演剧的风气形成于入清之后,此时"弋阳腔"已广泛流行开来。从会馆演剧史料中反映出的班社信息看,江西会馆演剧主要以本地活动的班社为主,并无来自江西班社的演出记录。明清时代"弋阳腔"的地位远低于昆腔,会馆演剧所具有的夸耀、攀比的性质也决定了不可能优先选用"弋阳腔"。对会馆演剧在声腔传播中的作用,有必要重新估计。(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19年05期)

张英华[4](2019)在《弦索腔曲牌[驻云飞]与弋阳腔渊源关系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在北曲中未见、昆腔中较少使用,而在弋阳腔中常见的曲牌,[驻云飞]也是南北曲"自由化"过程中较完整保留早期词格和唱腔旋律特征的曲牌,这也为曲牌源流研究,甚至声腔源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照。[驻云飞]由中原俗曲入南曲,向声腔化演进,之后形成盛行南北的"种子"曲牌,形成高腔系中[驻云飞]类曲牌的基础,对高腔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弦索腔中的[驻云飞]系弋阳腔北上后与中原声腔再次融合的产物。(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晓环[5](2019)在《浅析弋阳腔存在发展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弋阳腔是宋元南戏流传至江西弋阳后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相结合,吸收了北曲的部分优点演变而成的,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弋阳腔能够存活并流传至今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0期)

喻琴[6](2019)在《清代戏曲理论批评视野中的“弋阳腔”》一文中研究指出发源于浙江东南沿海一带的南戏,在流播过程中衍生形成了许多带有浓郁地方文化风情、演出风格各异的声腔剧种,发展到明中叶,昆山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四大声腔",受到了民众广泛欢迎,打破了北曲杂剧的舞台独尊格局。"四大声腔"中,昆山腔、弋(本文来源于《戏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周蕾[7](2019)在《革命现代戏弋阳腔《方志敏》:以千古腔咏赞英雄万年长》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19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于2019年6月18日在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开幕,在弋阳腔传统曲牌《驻云飞》深沉、浓厚、昂扬、好听的序曲音乐中,演出缓缓拉开序幕。序曲在该剧的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方志敏》音乐主题的首次呈现,也决定了该剧的整体风格和审美品相,既体现了方志敏作为中国共产党高级将领的赤胆豪情,又具有典型的弋阳腔曲调特征。随后,一段独具特色(本文来源于《文化月刊》期刊2019年07期)

张佳翔[8](2019)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出路——以弋阳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最伟大的结晶,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具有的文化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但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于我国而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导致一些老艺术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本文将以戈阳腔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1期)

宋婷,陈绍鹏[9](2019)在《弋阳保护传承好弋阳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宋婷 陈绍鹏报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弋阳腔演出不仅活跃在弋阳当地的乡村舞台上,更是走进了南昌、深圳等大城市,在校区、景区等地大放光彩。这是弋阳县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激活传统文化传承“一池春水”所取得的喜人成绩。弋阳腔是(本文来源于《上饶日报》期刊2019-06-11)

尚娜[10](2019)在《弋阳腔传承人口述史》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弋阳腔传承人口述回忆的整理,及对弋阳腔传承人"文本"中百年来呈现的一些变化,探讨弋阳腔及其传承人的生存、嬗变、发展轨迹与历程,寻求地方戏曲在新时期如何持续发展并继续传承的有效途径。口述历史的表述方式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弋阳腔的延续原因和存在状态,并且可以将口述人的个案放置于历史过程中重新加以验证。同时,还应从多学科的角度,利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在地方戏曲的保存和继承方面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14期)

弋阳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昨日,由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创排的弋阳腔《方志敏》,作为本届中国戏剧节的展演剧目,亮相福州市工人文化宫,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也让榕城市民在家门口首次领略到了“高腔鼻祖”弋阳腔的风采。这是弋阳腔首次声动中国戏剧节。昨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弋阳腔论文参考文献

[1].张柳.江西地方戏剧弋阳腔的发展现状与音乐研究[J].艺术品鉴.2019

[2].,吴晖.“高腔鼻祖”弋阳腔首次声动戏剧节[N].福州日报.2019

[3].李秀伟.“弋阳腔”传播与江西会馆演剧的再探讨[J].民族艺术.2019

[4].张英华.弦索腔曲牌[驻云飞]与弋阳腔渊源关系考[J].中国音乐学.2019

[5].李晓环.浅析弋阳腔存在发展的原因[J].戏剧之家.2019

[6].喻琴.清代戏曲理论批评视野中的“弋阳腔”[J].戏曲研究.2019

[7].周蕾.革命现代戏弋阳腔《方志敏》:以千古腔咏赞英雄万年长[J].文化月刊.2019

[8].张佳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出路——以弋阳腔为例[J].大众文艺.2019

[9].宋婷,陈绍鹏.弋阳保护传承好弋阳腔[N].上饶日报.2019

[10].尚娜.弋阳腔传承人口述史[J].艺术品鉴.2019

标签:;  ;  ;  ;  

弋阳腔论文-张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