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觉感知论文-王义斌

触觉感知论文-王义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触觉感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阳离子通道,叁维结构

触觉感知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我国科学家在触觉感知受体领域取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触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触觉异常与许多疾病相关,在组织损伤或炎症等病理情况下,触觉感知功能的异常可以导致严重的机械超敏痛。表达于初级感觉神经元上的机械力感知分子受体——机械门控阳离子通道在触觉感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机械门控阳离子通道可以对机械力刺激进行响应,从而引起细胞外的(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纵横》期刊2019年11期)

李博霞,杜锋,周继娟,杨飞,余春[2](2019)在《触觉感知刺激对孤独症儿童情绪与行为矫正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触觉感知刺激对孤独症儿童情绪与行为矫正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触觉感知刺激训练,持续训练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ABC量表各因子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6.25%,显着低于研究组的8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的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触觉感知刺激对孤独症患儿情绪与行为矫正有较好的疗效。(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6期)

王义斌[3](2019)在《基于触觉感知的气动机械手最优轨迹规划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气动机械手最优轨迹规划系统受到条件约束影响,导致轨迹规划效果较差,为了避免以往系统带来的弊端,提出了基于触觉感知的最优轨迹规划系统设计。分析机械手硬件结构,使用压阻式薄膜传感器安装在气动机械手内侧,根据传感器在各个节点之间的能源转换,设计压力采集电路,使传感器与机械手的主要工作模块接口相连接,进行压力信号采集。在TB6600型号驱动器的抗高频干扰步进电机支持下,完成规划录入与编辑模块设计。采用触觉感知技术,计算传感器阻值与压力值,在串口通信条件支持下,向STM32单片机内部发送指令,由此规划最优轨迹,通过关节轨迹位置运动条件,确定最优轨迹规划实现方案。通过实验对比结果可知,该系统最高规划效率可达到96%,为机械设备高效率运行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15期)

胡旭晖,石珂,祝佳航,宋爱国[4](2019)在《基于力触觉感知与电刺激反馈的灵巧假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生机电一体化灵巧操作假手这类典型共融机器人,开展结构优化、力触觉感知和临场感反馈功能重建的研究。为此,提出了一种用于欠驱动手指机构设计的交叉四连杆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实现了手指运动轨迹最优、近指关节(PIP)扭矩与掌指关节(MCP)扭矩之比最大;提出了义肢手指与柔性压力传感器的集成设计方法,实现假手对抓握物体的实时力触觉感知;提出了基于电刺激的指端力触觉临场感反馈方法,实现对义肢抓握情况和握力的再现,增加操作者的本体感。该假手手指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连杆参数优化方法能够提升手指的抓握能力。对9名肢体健全受试者与1名前臂截肢患者进行灵巧假手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指尖力触觉感知方法能够很好辅助受试者完成精细抓握控制;使用电刺激方式作为力触觉临场感反馈器具有更好的本体感知效果。同时,明显提升受试者在视觉受阻碍状况下使用假手完成抓取任务的成功率。(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龚子仪,吴琼,范红[5](2019)在《灰岛——触觉感知增强现实交互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说明:灰岛是一个增强现实交互装置。在这个装置中,用户通过增强现实的屏幕观看一个浮空岛。浮空岛的平面被迭加上虚拟的人物。虚拟人物被赋予重力,当用户控制虚拟人物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时,浮空岛会相应地发生角度的倾斜。观众进行游戏的目的是控制虚拟人物的位置和放置真实道具,引导浮空岛(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19年06期)

朱胤[6](2019)在《基于仿生微结构的触觉感知方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触觉作为人类重要的感觉之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对于机器人来说,触觉具有着视觉、听觉等无法替代重要感知功能。常见的触觉感知方式按照工作原理分类有电阻式、电容式、光电式等等,基于这些感知方式的触觉传感器在不同的场景下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与优势。本课题围绕仿生柔性触觉感知这个问题,从自然界的仿生微结构中获得灵感,对基于仿生微结构的柔性触觉感知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证、设计、测试及理论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基于仿生表面微结构的触觉感知方式的设计与制作工艺研究。从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结构为出发点,研究生物表面结构色的形成机理;探索在弹性硅胶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表面制作微结构,并且形成可见光结构色的工艺;分别从理论模型与仿真角度对弹性材料表面结构色受到外部接触力的变化进行分析;基于弹性材料表面的结构色变化特点,讨论了其作为触觉感知的信号来源的可行性与稳定性,设计并且制作一款机器人触觉感知模块。2、仿生触觉感知方式的信息采集与处理方法研究。对基于仿生微结构的机器人感知方式的信号特征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数据处理主要基于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两种方式;基于图像处理的方法,对单点的接触位置进行检测,对连续的位置进行跟踪;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首先,通过大量的对触觉图像信号的采集与标记,制作了深度学习网络所需的训练样本;其次,基于ResNet深度残差网络学习框架,对感知模块的图像信号进行学习;最后,利用学习所获得的的模型对测试样本进行触觉的感知和预测。3、基于仿生微结构触觉感知方式的误差分析。对仿生微结构触觉感知模块的标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触觉感知模块的结构特点与信号生成原理,设计了标定平台;讨论了在离散位置的标定后,对于连续任意位置的位置感知插值计算方法;分析了插值计算方法的误差及其误差产生的原因。利用本触觉感知方式,研究对于具有微小外形结构、复杂紧凑结构、光滑弧面结构外形的不同的感知方式,并且对这些方法的应用场景及误差进行了初步分析。4、基于仿生微结构的触觉感知模块的集成化设计与测试。研究在基于原理样机的基础上,研究触觉感知模块的小型化与集成化设计;首先,针对小型化模块的结构方案,重新设计了具有表面微结构的弹性薄膜的结构尺寸,改进了浇筑模具及制作工艺,研究了通用化的标定方法;其次,基于深度学习模型,测量小型化的触觉感知模块的精度;最后,对于小型化的触觉感知的误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与原理性样机进行对比和讨论。此外,为了研究了本课题设计的触觉感知方式的实用性,将感知模块集成到UR-5双臂机器人操作手末端,进行了触觉感知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测试;研究了基于欧拉视频信号放大技术的微小接触力信号提取方法,从触觉感知模块的图像信号中获得了接触状态的微小变化值。最后,在本文的研究基础上,对基于表面仿生微结构的触觉感知方式前景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进一步的展望,提出了进一步挖掘和研究该类型触觉感知方式的方向、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9)

刘方全[7](2019)在《基于虚拟现实与触觉感知的多功能上肢康复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心脑血管或神经系统等疾病引起的偏瘫人数正在逐年递增,脑卒中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此背景下,以康复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型康复治疗方法已成为国内外科研机构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实验室自主设计的6自由度上肢康复机器人为基础,通过将虚拟现实技术、触觉感知技术与其相结合,设计了一套基于虚拟现实与触觉感知的多功能上肢康复训练系统。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本文对基于虚拟现实的被动康复训练子系统展开研究。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虚拟人体和虚拟康复机器人的叁维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了能够实时模拟患者康复训练状态的虚拟康复训练场景。本文还以Unity 3D作为虚拟康复训练场景的驱动引擎,研究了基于此引擎的虚拟康复机器人实时运动控制方法,并通过PNF疗法中的“上肢D1屈曲”模式进行被动康复训练实验,有效地验证了虚拟康复训练场景与患者实际康复训练的同步性。其次,本文对基于虚拟现实与触觉感知的主动康复训练子系统展开研究。为获取患者的运动意图,设计了用于获取人机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柔性阵列压力传感器信号采集器。并借助此信号采集器对弯曲状态下的柔性阵列式压力传感器各力采集点进行了重新标定,以此来保证采集到的力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了2款用于主动康复训练的虚拟康复游戏,并将其与采集到的力信息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患者与虚拟康复游戏之间的交互性。最后,在已完成的上述两子系统的基础上,考虑到该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应具有康复训练数据保存和医师管理等其他辅助功能。因此,本文借助MFC和Microsoft SQL Server对上述功能进行系统整合,研发了一套包含系统登录、医师管理、患者管理、被动康复训练、主动康复训练、康复评估和患者信息查询在内的多功能上肢康复训练系统。(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3-16)

王瑞荣,李晓红,陈瞳[8](2018)在《基于触觉感知的盲人助行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实现了一套基于双目视觉与触觉感知的盲人助行车系统。采用Kinect传感器感知前方道路中的环境信息,主要包括RGB彩色信息和深度信息。安装在车体底部的红外摄像头用于检测路面的凹凸情况,以避开微小障碍物等危险信息;振动触觉表达腰带通过不同的振动编码模式驱动振动电机实现多种振动信息的表达,帮助视觉障碍者感知外界环境信息。实验表明,研究的盲人助行车系统可以有效的辅助视觉障碍者感知外界环境并进行独立的行走。(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徐海彤[9](2018)在《触觉感知在盲人手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盲人作为特殊人群在社会构成中占了一定比重,他们往往会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在掌握时间信息中受到阻碍,如:只能通过询问或是时钟的整点报时的方式来获取时间。与外界缺少交流,这也造成盲人群体封闭、自卑、缺乏安全感等生理特点。在产品设计的不断推陈出新中,需要站在人文关怀的角度,从心理及生理的方面考虑,设计出满足特殊人群正常生活的产品。因此,本文提出了触觉感知在盲人手表造型中的应用研究。盲人群体在视觉缺失的情况下,在与外界接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触觉来接收和感知外部世界。文章从盲人的生理缺陷入手分析,通过对盲人群体感知行为的研究,从触觉的形成、主被动关系、摩擦触觉感知几个方面提出了触觉感知为主的理论观点,通过对盲人触觉感知特点的研究,提出触觉感知在盲人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在盲人手表造型的设计实践中,通过触觉感知理论的引导,提出以双圈数字键凸起代替时间指针,通过触摸获取时间的盲人手表造型的设计观点;并对盲人手表造型的内部结构做了深入分析,提出使用同轴双圆盘带有凸起的装置来满足盲人手表外观设计的基础结构;并找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并一一找出解决方案,如:为使结构运转顺畅,在数字键底端加装滚轮,并对应的在圆盘上加装轨道;为避免因长时间手指触摸产生压力所引发的形变,在受力的结构处加装支撑装置,使结构不易损坏等。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盲人产品的设计打开新的方向,增加触觉在盲人产品设计中的更多应用,提高更多的对于盲人手表的关注点。并最终希望对于盲人群体的设计活动能够在考虑生理因素的基础上,同时兼顾盲人群体的心理特征,做真正具有人文关怀的产品设计。(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张艳丽[10](2018)在《集成触觉感知和可视化受伤报警的双模电子皮肤》一文中研究指出仿生电子皮肤在人造假肢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一直受到很大的关注。生物皮肤不仅具有强大的触觉感知功能,还具有疼痛反馈功能。而传统的触觉传感器大多只基于单一的响应模式,在压力增加时其灵敏度急剧下降,因此其高灵敏度的传感区间仅限于很窄的压力范围,对具有伤害性的高压力响应很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受警报水母在遭受伤害时迸发强光现象的启发,开发了一种双模传感电子皮肤。该电子皮肤集成电学和光学两种模式来量化和映射静态和动态压力,能够模仿生物皮肤中机械感受器和伤害感受器的功能,实现了对大范围压力水平的可靠感知。加上具备拉伸性和机械稳定性等属性,有望在人工智能和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如下:(1)首次引入液氮辅助转移法,成功制作了基于银纳米线的可拉伸透明电极。银纳米线网络在弹性体表面十分稳固,这种复合电极同时具有低电阻和高透光率,可承受较大的弯曲和拉伸变形。相比于其他可拉伸电极,具备制作简单、稳定性好等优势。(2)创新性制作了一个叁明治结构的电子皮肤,其集成了电容传感和电致发光两种模式。由于两者具备互补的高灵敏传感范围,电子皮肤具备很宽的压力检测范围,还具备低的检测限、快的响应速率和优良的稳定性。尤其是高压力下的发光特性,赋予电子皮肤“光学报警”的功能,显示了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潜力。(3)结合激光刻蚀法和液氮辅助转移法制作了图案式的可拉伸电极,进而制作了6×6像素阵列的双模电子皮肤。这样一个大面积可拉伸电子皮肤,同时实现了电容寻址功能和可视化映射功能,在智能机器人、人造假肢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触觉感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触觉感知刺激对孤独症儿童情绪与行为矫正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触觉感知刺激训练,持续训练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ABC量表各因子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6.25%,显着低于研究组的8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的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触觉感知刺激对孤独症患儿情绪与行为矫正有较好的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触觉感知论文参考文献

[1]..我国科学家在触觉感知受体领域取得新进展[J].甘肃科技纵横.2019

[2].李博霞,杜锋,周继娟,杨飞,余春.触觉感知刺激对孤独症儿童情绪与行为矫正的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3].王义斌.基于触觉感知的气动机械手最优轨迹规划系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9

[4].胡旭晖,石珂,祝佳航,宋爱国.基于力触觉感知与电刺激反馈的灵巧假手[J].机械工程学报.2019

[5].龚子仪,吴琼,范红.灰岛——触觉感知增强现实交互装置[J].装饰.2019

[6].朱胤.基于仿生微结构的触觉感知方式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7].刘方全.基于虚拟现实与触觉感知的多功能上肢康复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19

[8].王瑞荣,李晓红,陈瞳.基于触觉感知的盲人助行系统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徐海彤.触觉感知在盲人手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

[10].张艳丽.集成触觉感知和可视化受伤报警的双模电子皮肤[D].华中科技大学.2018

标签:;  ;  

触觉感知论文-王义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