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罪案件论文-熊秋红

重罪案件论文-熊秋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罪案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检察,司法公信力,法律文书,自由裁量权,案例指导制度,恢复性司法,从宽处理,量刑建议,刑事案件,刑事政策

重罪案件论文文献综述

熊秋红[1](2019)在《重罪案件强化释法说理具有五重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可以将犯罪分为不同的层次。尽管在我国重罪与轻罪的法律标准较为模糊,但是犯罪分层的观念一直存在。如根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重罪实行严打的方针,对于轻罪则实行宽大政策;建立刑事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对于重罪案件,适用较为复杂的程序处理;对(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9-12-02)

元明[2](2019)在《重罪案件法律文书释法说理特点、问题与改进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检察法律文书释法说理,是落实司法责任制的有效途径,对增强检察工作透明度,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重罪案件而言,加强释法说理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9-12-02)

陈光旭[3](2019)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涉未成年人重罪案件中的适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为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配套措施之一,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价值取向。2018年10月26日,第十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将该制度在刑事诉讼法中正式确立。本文拟从涉未成(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9-09-05)

王丹[4](2019)在《重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亟待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部署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讨论大多聚焦于速裁程序、简易案件,而对以普通程序为程序样态的重大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研究鲜有论及,对重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价值定位、适用范围和证据制度等问题的研究尚显滞后。根据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本文来源于《江苏法制报》期刊2019-07-08)

王琳[5](2019)在《落实重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方能使正义阳光普照》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意对重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的焦虑,实则是对正义能否及时和有效实现的焦虑。2019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将全面推开。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厅副厅长侯亚辉近日在一场网络访谈中表示,“重罪案件中如何落实认罪认罚从宽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将对此问题开展(本文来源于《深圳特区报》期刊2019-02-25)

左卫民[6](2019)在《反思过度客观化的重罪案件证据裁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证据裁判已然成为中国刑事诉讼尤其是重罪案件裁判的关键话语之一。晚近十余年来,重罪案件证据裁判的规范表达与实践面相与普通案件的证据裁判逻辑逐渐分离。重罪案件证据裁判开始走向高度客观主义,不可否认这一趋势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理想化、绝对化的色彩既与诉讼制度和纠纷解决的实践逻辑存在诸多悖离,也可能导致证据收集、运用与评价的一些问题。因此,应当审视中国当下重罪案件证据裁判的取向,反思高度乃至过度客观化的刑事证明理念、立法与实践,在重罪案件裁判中重构一种既注重客观证明,又兼容合理推断的平衡型事实认定模式。(本文来源于《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颜柳[7](2018)在《未成年人重罪案件中认罪认罚从宽的适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现阶段刑案数量逐年上升、司法员额配比有限的情况下,对未成年人重罪案件探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简化司法程序,减少庭审压力,有一定的社会现实基础。但就我国司法现状而言,在未成年人重罪案件中适用认罪认罚从宽的比率大大低于轻罪案件。这里面有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能否适用于重罪案件的疑虑,也有对刑罚把握不当导致从宽过度的担忧。因此,(本文来源于《检察调研与指导》期刊2018年05期)

苗生明,卢楠[8](2018)在《重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在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适应时代需求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也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贯彻。试点工作推进以来,各试点城市对制度适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多将轻罪案件作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重要实践对象,对于重罪案件,尤其是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案件适用该制度仍采取保守态度。结合司法实践,建议从分步骤、统筹推进重罪案件适用范围,确立更加合理的"从宽幅度"和评价标准,完善法律援助律师的法律帮助工作机制,完善诉讼程序的多元化设计等方面完善重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本文来源于《人民检察》期刊2018年17期)

胡保钢[9](2018)在《重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结合试点工作经验,在轻刑案件进行认罪认罚从宽实践基础上,应当将重罪案件(包括可能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也纳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范围。对重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既有法律依据,又有理论支撑,更有迫切的现实需要。一、中国特色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我国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发源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植根于当代刑事法律制度,参考于域外诉(本文来源于《人民检察》期刊2018年17期)

胡波[10](2018)在《重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障碍及破解》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试点在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及部分简易程序适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同时也面临着向纵深发展的问题。在重罪案件中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主要存在被害人制约、适用条件限制以及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双重压力等方面的障碍;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本身存在的控辩协商机制缺乏、从宽处理方式不足以及辩护律师未能全覆盖等制度供给不足问题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需要从从宽处理的明确化、控辩协商的全程化以及辩护律师的全覆盖等方面加以完善。(本文来源于《人民检察》期刊2018年17期)

重罪案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开展检察法律文书释法说理,是落实司法责任制的有效途径,对增强检察工作透明度,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重罪案件而言,加强释法说理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罪案件论文参考文献

[1].熊秋红.重罪案件强化释法说理具有五重价值[N].检察日报.2019

[2].元明.重罪案件法律文书释法说理特点、问题与改进措施[N].检察日报.2019

[3].陈光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涉未成年人重罪案件中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19

[4].王丹.重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亟待探索[N].江苏法制报.2019

[5].王琳.落实重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方能使正义阳光普照[N].深圳特区报.2019

[6].左卫民.反思过度客观化的重罪案件证据裁判[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9

[7].颜柳.未成年人重罪案件中认罪认罚从宽的适用[J].检察调研与指导.2018

[8].苗生明,卢楠.重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检察.2018

[9].胡保钢.重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基础[J].人民检察.2018

[10].胡波.重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障碍及破解[J].人民检察.2018

标签:;  ;  ;  ;  ;  ;  ;  ;  ;  ;  

重罪案件论文-熊秋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