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霉菌感染论文-徐瑞娥,李凤珍,邵建平,潘秋玉,董卫平

侵袭性霉菌感染论文-徐瑞娥,李凤珍,邵建平,潘秋玉,董卫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侵袭性霉菌感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1,3-β-D-葡聚糖试验,半乳甘露聚糖试验,胸部C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侵袭性霉菌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徐瑞娥,李凤珍,邵建平,潘秋玉,董卫平[1](2019)在《血清1,3-β-D-葡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联合胸部CT检查对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清l,3-β-D-葡聚糖(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CT检查和叁者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IP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室诊治COPD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IPA组(COPD合并IPA)患者49例,单纯COPD组(COPD不合并IPA)患者46例,对患者均行血清G试验、GM试验、胸部CT检查,分析3种方法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3种方法单独检测的敏感度均很低,特异度均较高。叁者中两两比较,GM试验的敏感度较好,特异度叁者相近(P>0.05);3种方法联合检测,较单独G试验、GM试验及CT检测的敏感度要高(χ~2=23.5、5.4、16.5,P均<0.05),但特异度略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试验、GM试验联合胸部CT检查能提高COPD患者中IPA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利于临床医生早期诊断COPD合并IPA。(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于宁,李静[2](2019)在《1例罕见的饲鸽者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病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1例临床药师在一线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饲鸽者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病例,着重介绍了饲养鸽子与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关联性,而此关联性在临床诊断中常常被忽略,因为国内尚无类似病例的报道。并且详尽介绍了目前各指南推荐的侵袭性肺曲霉病治疗方法以及疗程。该病例患者经医师和临床药师协作治疗,后情况好转,治疗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刊》期刊2019年09期)

张玉[3](2019)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临床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62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对其合并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合并糖尿病、近4周出现肺部感染、使用抗菌药物在3种以上均属于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由感染患者临床及CT表现进行分析可知,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和食欲减退,患者CT表现为斑片渗出影和晕轮征;感染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FEV_1/FVC、动脉氧分压均高于非感染患者(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近4周出现肺部感染、使用抗菌药物在3种以上,此类患者临床特征及CT表现未见明显特异性,临床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4期)

朱祥,郭依丹,王蓓娟[4](2019)在《声带曲霉菌感染伴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例资料患者李XX,女,48岁,因"咳嗽咳痰3月"入院。患者3月前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咳少量白痰,昼夜频率一致,感畏寒发热,自测体温最高38.0℃,有咽痛及声音嘶哑,无胸闷气短,无夜间盗汗,当地社区医院予输液(具体药物不详)治疗1周,效果不佳。01月26日至苏北人民医院就诊,查耳鼻喉镜提示:双侧声带全层见白色角化样突起(图1);胸部CT提示两肺炎症(图2);02月05日至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喉镜取声带肿物病理提示黏膜组织鳞状(本文来源于《临床肺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张小艳,赵红,郑穗生,祁闻,杨进[5](2019)在《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HRCT影像表现及其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肺炎(IPA)的HRCT影像表现及治疗前后的影像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痰培养或活组织病理学确诊的56例侵袭性肺曲霉菌患者临床资料,并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初诊HRCT表现及抗真菌治疗前后CT表现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本组42例(75.0%)表现为斑片影;33例(58.9%)表现为肺内结节,其中69.7%(23/33)表现为结节伴"晕圈征";15例(26.8%)出现"空气新月征",其中60.0%(9/15)出现在随访第3周左右;抗真菌治疗后第1~4周临床症状好转组与未好转组影像变化的P值分别为0.162、0.289、0.010、0.006。4组临床症状好转组中,有29例(29/38,76.3%)影像进展出现在抗真菌治疗后的第2周,其中有15例(15/29,51.7%)部分病灶内在抗真菌治疗后出现点状气体影,且后期会形成典型的空气半月征或病变范围进而缩小、消失。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肺炎典型HRCT影像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斑片结节影、曲菌球及"空气新月征",出现结节伴"晕圈征"和"空气新月征"时,则高度提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且"晕圈征"提示为IPA早期;"空气新月征"多出现在患病第3周左右,提示为IPA中晚期;建议抗真菌治疗后第3周及第4周复查CT,抗真菌治疗后的第2周左右,临床症状好转组会出现肺部病灶体积或数量暂时性增加及点状气体影,此时应结合临床客观评价抗真菌治疗效果,不能仅通过影像学评价抗真菌治疗是否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吴璐,姚谦,刘晓慧,张顺芝,何鸽飞[6](2019)在《伏立康唑治疗肿瘤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伏立康唑治疗肿瘤合并肺曲霉菌感染患者中实施药学监护与血药浓度监测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对2例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的肿瘤合并肺曲霉菌感染患者实施药学监护,查阅文献,分析导致患者血药浓度波动的原因。结果相同剂量伏立康唑在不同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与多种因素如伏立康唑的非线性药动学特征、药物间相互作用及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等有关。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治疗过程、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药物治疗有指导作用,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肿瘤药学》期刊2019年01期)

李小凤,喻华[7](2019)在《连续监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连续监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曲霉菌病(IA)的早期诊断价值和判断预后。方法:收集2017—2018年血液病患者150例559份血清。采用ELISA方法连续监测血清GM抗原浓度,分析阳性患者满足临床诊断标准情况,计算GM试验诊断I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连续监测GM判断抗真菌药是否有效。结果:559份血清中阳性血清62份,来自于34例患者,满足临床诊断标准有18例患者,GM试验诊断血液病I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6.00%,88.00%,55.88%,94.80%。确诊组和临床诊断组患者GM水平显着高于拟诊组和未确定组,且抗真菌药治疗有效,GM水平持续下降。结论:血清GM抗原检测是早期诊断IA的一种有效方法,GM阳性次数越多达到临床诊断标准比率越高。在恶性血液肿瘤伴粒细胞缺乏患者中以GM试验阳性为起点抢先抗曲霉菌治疗,可大幅降低IA患者死亡率。(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期刊2019年01期)

查卫琴,秦红群[8](2019)在《GM试验在侵袭性曲霉菌感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GM试验在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继发侵袭性曲霉菌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628例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的血清进行GM试验及统计分析。结果 628例检测者中,GM阳性率18.4%(116/628)。其中男性阳性率19.5%(87/446),女性阳性率15.9%(29/182),男性略高于女性(P<0.05),按照年龄分组统计分析,<20岁组阳性率9.1%(2/22),21~40岁组阳性率25.0%(26/104),41~60岁组阳性率16.9%(39/231),61~80岁组阳性率16.9%(38/224),>80岁组阳性率23.4%(11/47),<20岁组阳性率最低,各年龄段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季节分组统计分析,第一季度阳性率21.4%(69/322),第二季度阳性率18.5%(31/168),第叁季度阳性率12.1%(8/66),第四季度阳性率13.9%(10/72)。一、二季度GM阳性率高于叁、四季度(P<0.05)。结论在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患者中,GM阳性率为18.4%,阳性率与季节有关,一二季度高于叁四季度。与性别相关,男性高于女性;与年龄相关,<20岁组阳性率最低。在在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患者中进行GM指标检测,能及早发现继发性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感染,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高峰,彭荣华,黄永穗,沈小斌,谭传允[9](2018)在《高分辨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高分辨CT(HRCT)征象及显影情况,探讨HR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组织病理学或病原学检查确诊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患者的HRCT征象,观察病灶部位及形态,并将患者按照是否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RCT形态特征差异。结果 50例IPA患者中,病灶位于一侧肺部者34例,双肺多发者16例;病灶局限于上叶37例,累及中(下)叶13例;肺野外周带36例,肺野内中带14例。IPA的HRCT征象包括斑片影、实变影、团块影、空洞、结节、晕轮征、枝桠征等。35例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IPA患者,其HRCT征象中斑片影、实变影、团块影比例明显高于15例未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IPA患者(P<0.01);空洞、结节、晕轮征和枝桠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CT在IPA感染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IPA的HRCT影像学表现与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存在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白求恩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宫本法,林冬,魏辉,王迎,刘兵城[10](2018)在《伏立康唑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期间初级预防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伏立康唑初级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期间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IPA)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本中心就诊的102例初治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首次诱导化疗期间接受抗真菌预防治疗药物不同将102例患者分为2组:42例诱导化疗期间接受伏立康唑抗曲霉菌预防治疗,为治疗组; 60例接受泊沙康唑预防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之间诱导化疗期间IPA发生率及预防成功率。结果:伏立康唑组中3例发生IPA,发生率为7. 1%,其中临床诊断1例,拟诊2例;泊沙康唑组中4例发生IPA,发生率为6. 7%,均为拟诊病例。伏立康唑组IPA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 925)。除发生IPA外,伏立康唑组另有2例进行了抢先静脉抗曲霉菌治疗,预防成功率为88. 1%,而泊沙康唑组另有4例进行了抢先治疗,预防成功率为86. 7%,2组间无显着差异(P=0. 831)。伏立康唑组主要不良事件为视觉异常,其它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泊沙康唑组无显着差异。结论:伏立康唑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其疗效与泊沙康唑相当,可以作为初级预防的治疗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侵袭性霉菌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1例临床药师在一线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饲鸽者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病例,着重介绍了饲养鸽子与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关联性,而此关联性在临床诊断中常常被忽略,因为国内尚无类似病例的报道。并且详尽介绍了目前各指南推荐的侵袭性肺曲霉病治疗方法以及疗程。该病例患者经医师和临床药师协作治疗,后情况好转,治疗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侵袭性霉菌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1].徐瑞娥,李凤珍,邵建平,潘秋玉,董卫平.血清1,3-β-D-葡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联合胸部CT检查对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疑难病杂志.2019

[2].于宁,李静.1例罕见的饲鸽者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病例报告[J].中国医药导刊.2019

[3].张玉.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临床特征[J].中外医学研究.2019

[4].朱祥,郭依丹,王蓓娟.声带曲霉菌感染伴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1例[J].临床肺科杂志.2019

[5].张小艳,赵红,郑穗生,祁闻,杨进.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HRCT影像表现及其动态变化[J].中华全科医学.2019

[6].吴璐,姚谦,刘晓慧,张顺芝,何鸽飞.伏立康唑治疗肿瘤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与分析[J].肿瘤药学.2019

[7].李小凤,喻华.连续监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临床价值[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9

[8].查卫琴,秦红群.GM试验在侵袭性曲霉菌感染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9].高峰,彭荣华,黄永穗,沈小斌,谭传允.高分辨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8

[10].宫本法,林冬,魏辉,王迎,刘兵城.伏立康唑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期间初级预防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

标签:;  ;  ;  ;  ;  

侵袭性霉菌感染论文-徐瑞娥,李凤珍,邵建平,潘秋玉,董卫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