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腰椎滑脱论文-汤雯中,陈宗雄

退行性腰椎滑脱论文-汤雯中,陈宗雄

导读:本文包含了退行性腰椎滑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中医药

退行性腰椎滑脱论文文献综述

汤雯中,陈宗雄[1](2019)在《中医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DS)即没有峡部裂的椎体滑脱,系由于椎间盘退变、关节突磨损、软组织病理性改变后,逐渐发生滑脱,又称假性滑脱[1]。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腰部疼痛或臀部和腿部疼痛,活动受限以及长期或疲倦后的恶化。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常发生在L4/5[1]。在腰背痛的病因、发病特点的分析研究中,发现年龄越大DS的发病率也就越高[2]。我国人口老龄化将会增加该病的发病率,大多数的DS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获得疗效,本文对DS患者的治疗进行了一次综述。(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6期)

许飞虎,袁峰,陆炜强,朱俊,陈加成[2](2019)在《退行性L_4椎体滑脱患者腰椎间盘退变指数、腰椎小关节角度、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退行性腰椎滑脱(DLS)患者的腰椎间盘退变指数、腰椎小关节角度及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分析叁者在DL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单节段L_4椎体DLS患者33例(DLS组),同期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行立位腰椎侧位X线检查,测量腰椎间盘高度指数(DHI),根据MR扫描图像计算腰椎间盘退变指数;行腰椎CT横断面扫描,测量腰椎小关节突头尾侧的小关节角度,计算双侧小关节不对称度;根据腰椎X线片测量脊柱-骨盆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尾倾斜角(SS)和腰椎前凸角(LL)。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在DLS发病中的作用,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小关节角度与DHI、椎间盘退变指数、PI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LS组DHI降低,椎间盘退变指数升高,小关节角度更偏矢状位,PI、PT、SS加大(P均<0.05),LL无明显变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HI(HR=0.00,95%CI为0.00~0.02)、PI(HR=1.16,95%CI为1.14~1.18)、小关节角度(HR=0.90,95%CI为0.88~0.91)是DLS发病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腰椎间盘退变指数与DHI、与小关节角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619、-0.614,P均<0.05),与PI呈正相关(r=0.561,P<0.05);DHI与小关节角度呈正相关(r=0.546,P<0.05),与PI呈负相关(r=-0.267,P<0.05);小关节角度与PI呈负相关(r=-0.298,P<0.05)。结论 DLS患者存在腰椎间盘退变,小关节角度更偏矢状位,骨盆后倾;DHI降低、PI增大、小关节角度偏矢状位者是发生DLS的危险因素,且叁者相互作用,PI增大,进一步加重DHI降低、小关节角度偏矢状位,引起DLS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29期)

王晟,吕立江,杨超,王玮娃,韩笑[3](2019)在《仰卧屈膝牵抖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骨科常见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仰卧屈膝牵抖法是中医正骨手法中的一种,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效果良好。本文分析了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解剖学因素和生物力学因素,对仰卧屈膝牵抖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9年09期)

刘秋杰[4](2019)在《选择性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退行性滑脱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选择性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退行性滑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62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退行性滑脱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多节段减压融合治疗,研究组予以选择性减压融合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融合节段占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结果:对照组融合节段占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大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VAS、JOA、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VAS、ODI及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上述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退行性滑脱对患者损伤较小,保留了更多的运动节段,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淮海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郭亮,谢辉,刘渝松[5](2019)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治疗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arative spondylolisthesis,DS)是由于腰椎退变引起损害节段的上位椎体向前或向后滑动,引起关节突关节紊乱、纤维环松弛、椎体失稳,导致椎体滑脱、椎间盘变窄,严重时压迫神经根,出现腰痛、下肢神经根痛或麻痹、间歇性跛行、下肢等表现的骨科常见病~([1])。严重者可致腰部凹陷、腹部前凸、走路摇摆、躯干缩短等~([2])。临床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综述如下。(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任涛,郑明辉,瞿东滨[6](2019)在《马尾神经冗余征与腰椎退行性滑脱关系的影像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马尾神经冗余征(RNRs)形态,了解RNRs与节段椎管狭窄和腰椎滑脱的关系,探讨RNRs的影像解剖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收治的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21例,行仰卧位MRI检(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9-08-18)

戴晓勤,俞仲翔,徐盛明,匡勇,房雷[7](2019)在《腰椎管狭窄症伴或不伴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步态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伴或不伴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DS)的步态特征。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74例DLSS患者,观察伴DS和不伴DS患者的步态特征。结果伴DS和不伴DS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腰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S组腰椎前凸高于非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椎体尺寸、骶骨前倾角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跟接触(Heel contact,HC)时DS组和非DS组患者步速、步长、着陆距离(Touch distance,TD)、释放距离(Release distance,RD)、髋关节角度、膝关节角度、踝关节角度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步峰上COM至COM之间的距离(distance between upper COM and COM,U-COM)和下COM至COM之间的距离(distance between lower COM and COM,L-COM)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着力侧髋关节角度、膝关节角度、踝关节角度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脚趾离地(Toe off,TO)时,DS和非DS患者步侧髋关节角度、膝关节角度、踝关节角度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COM和L-COM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着力侧DS和非DS患者髋关节角度、膝关节角度、踝关节角度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SS伴DS患者上、下COM距人体重心距离较长,步态时重心在矢状面上向后倾斜,对其康复训练计划制定中需要考虑患者的步态特征。(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郑铁钢,蒋帅,刘宝平,徐文彦,高岩[8](2019)在《MIS-TLIF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分析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12诊治的141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78例行MIS-TLIF手术治疗(MIS-TLIF组),63例行PLIF手术治疗(PLIF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腰背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手术节段矢状面Cobb角、滑脱角、椎体滑移度、椎间隙高度。结果 14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4(13~37)个月。MIS-TLIF组手术时间较PLIF组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PLIF组少,术后1、3个月腰背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6、12个月腰背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以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Cobb角、滑脱角、椎体滑移度、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保留脊柱后方骨性稳定结构等优点,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周子玉,侯彩云,司建炜[9](2019)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与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骨盆半径(PR)技术分析退行性腰椎滑脱(DLS)与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SS)患者脊柱-骨盆参数的特点,并探讨其代偿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36例DLS和35例DS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矢状面平衡(SVA)、总腰椎骨盆前凸角(PR-T_(12))、骨盆形态(PR-S_1)、骨盆角(PA)、腰椎前凸(LL)和胸椎后凸(TK)。将2组所测参数分别与健康国人脊柱-骨盆参数进行比较,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各脊柱骨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LS组与DSS组中SVA、PA均明显大于正常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S组PR-T_(12)明显小于正常参考值,DLS组PR-S_1明显小于正常参考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LS组PR-T_(12)与PA的相关性强于与LL、TK的相关性,DSS组PR-T_(12)与LL、TK的相关性强于与PA的相关性。DLS组PR-S_1与PA呈负相关,DSS组PR-S_1与PA无相关性。结论 DLS患者可能主要通过骨盆后倾维持脊柱矢状位平衡,DSS患者可能主要通过改变胸腰椎曲度维持脊柱矢状位平衡。(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崔晓伟[10](2019)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多裂肌退行性变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多裂肌退行性变程度与腰椎前凸角、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等临床资料。通过腰椎X线片判断滑脱严重程度并测量腰椎前凸角,其中Ⅰ度滑脱30例(L_4/L_5 20例、L_5/S_1 10例),Ⅱ度滑脱21例(L_4/L_5 15例、L_5/S_1 6例)。通过腰椎MRI测量患者L_4/L_5、L_5/S_1水平双侧多裂肌平均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多裂肌横截面积、脂肪浸润率与腰椎前凸角、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滑脱程度患者腰椎前凸角、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节段,不同滑脱程度患者多裂肌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滑脱者多裂肌脂肪浸润率均低于Ⅱ度滑脱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裂肌横截面积、脂肪浸润率与腰椎前凸角、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均无相关性。结论不同严重程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多裂肌的退行性变程度存在差异,多裂肌退行性变可能参与了退行性腰椎滑脱的进程,但尚不能证明多裂肌退行性变程度与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退行性腰椎滑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退行性腰椎滑脱(DLS)患者的腰椎间盘退变指数、腰椎小关节角度及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分析叁者在DL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单节段L_4椎体DLS患者33例(DLS组),同期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行立位腰椎侧位X线检查,测量腰椎间盘高度指数(DHI),根据MR扫描图像计算腰椎间盘退变指数;行腰椎CT横断面扫描,测量腰椎小关节突头尾侧的小关节角度,计算双侧小关节不对称度;根据腰椎X线片测量脊柱-骨盆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尾倾斜角(SS)和腰椎前凸角(LL)。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在DLS发病中的作用,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小关节角度与DHI、椎间盘退变指数、PI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LS组DHI降低,椎间盘退变指数升高,小关节角度更偏矢状位,PI、PT、SS加大(P均<0.05),LL无明显变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HI(HR=0.00,95%CI为0.00~0.02)、PI(HR=1.16,95%CI为1.14~1.18)、小关节角度(HR=0.90,95%CI为0.88~0.91)是DLS发病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腰椎间盘退变指数与DHI、与小关节角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619、-0.614,P均<0.05),与PI呈正相关(r=0.561,P<0.05);DHI与小关节角度呈正相关(r=0.546,P<0.05),与PI呈负相关(r=-0.267,P<0.05);小关节角度与PI呈负相关(r=-0.298,P<0.05)。结论 DLS患者存在腰椎间盘退变,小关节角度更偏矢状位,骨盆后倾;DHI降低、PI增大、小关节角度偏矢状位者是发生DLS的危险因素,且叁者相互作用,PI增大,进一步加重DHI降低、小关节角度偏矢状位,引起DLS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退行性腰椎滑脱论文参考文献

[1].汤雯中,陈宗雄.中医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许飞虎,袁峰,陆炜强,朱俊,陈加成.退行性L_4椎体滑脱患者腰椎间盘退变指数、腰椎小关节角度、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9

[3].王晟,吕立江,杨超,王玮娃,韩笑.仰卧屈膝牵抖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J].中医正骨.2019

[4].刘秋杰.选择性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退行性滑脱的临床效果分析[J].淮海医药.2019

[5].郭亮,谢辉,刘渝松.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

[6].任涛,郑明辉,瞿东滨.马尾神经冗余征与腰椎退行性滑脱关系的影像解剖学研究[C].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9

[7].戴晓勤,俞仲翔,徐盛明,匡勇,房雷.腰椎管狭窄症伴或不伴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步态特征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9

[8].郑铁钢,蒋帅,刘宝平,徐文彦,高岩.MIS-TLIF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9].周子玉,侯彩云,司建炜.退行性腰椎滑脱与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差异[J].脊柱外科杂志.2019

[10].崔晓伟.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多裂肌退行性变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J].脊柱外科杂志.2019

标签:;  ;  

退行性腰椎滑脱论文-汤雯中,陈宗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