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淋巴细胞论文-邵瑶健,孟立娜

浸润淋巴细胞论文-邵瑶健,孟立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浸润淋巴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胃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分型,免疫疗法

浸润淋巴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邵瑶健,孟立娜[1](2019)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疗法主要是诱导自身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的治疗方法,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作为宿主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主要体现,有着预测癌症预后的能力。对于高发病率及病死率的胃癌来说,针对TIL的免疫疗法是研究的新方向,其在胃癌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本文针对近期TIL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22期)

王清海,纪建磊,李红,贺平丽,宋丽霞[2](2019)在《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评估T1期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预后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在评估T1期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NMIBC)患者术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T1期NMIBC患者215例,收集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情况。作术前LMR与患者预后关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LMR的最佳分界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LMR<3.86,n=77)和高LMR组(LMR≥3.86,n=138);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LMR水平患者的累积DFS率和OS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DFS和OS的因素。结果 215例T1期NMIBC患者随访2~92个月,DFS率为59.07%,OS率为65.12%。Kaplan-Meier曲线示,低LMR组患者累积DFS率(χ~2=4.784,P=0.029)与累积OS率(χ~2=7.146,P=0.008)均明显低于高LMR组。肿瘤大小≥3 cm(HR=1.398,95%CI:1.042~1.875,P=0.025)、病理G3级(HR=1.266,95%CI:1.026~1.563,P=0.028)、LMR≥3.86(HR=2.347,95%CI:1.080~5.101,P=0.031)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DFS的独立因素;肿瘤大小≥3 cm(HR=1.228,95%CI:1.015~1.484,P=0.034)、病理G3级(HR=1.366,95%CI:1.017~1.834,P=0.038)、LMR<3.86(HR=2.008,95%CI:1.052~3.832,P=0.035)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OS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LMR水平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低水平LMR患者术后的NMIBC进展风险与死亡风险更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夏振坤,刘嘉苗,卿蓓,王巍,陈名久[3](2019)在《肺腺癌恶性胸水中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成分及其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恶性胸水中的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T lymphocyte,TIL)的细胞成分,探究其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收集17例肺腺癌患者的胸水,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恶性胸水中的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检测仪分析TIL细胞成分,贴壁培养法分离肿瘤细胞和TIL,裸鼠成瘤实验明确贴壁细胞为肿瘤细胞,MTT法检测培养的TIL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恶性胸水TIL中T细胞占60.6%~79.3%,辅助性T细胞占比显着高于细胞毒性T细胞(36.63%±1.90%vs 24.64%±2.32%,P<0.001),同时还含有少量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和NKT细胞;采用贴壁培养法成功分离培养肿瘤细胞,体外培养增殖的TIL对自体肿瘤细胞杀伤活性为39.14%±12.04%,且体外高增殖组的TIL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低增殖组(50.51%±3.80%vs 29.04%±5.77%,P<0.001)。结论:肺腺癌恶性胸水中TIL主要以T细胞为主,辅助性T细胞多于细胞毒性T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强的TIL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增殖能力弱者,恶性胸水可能为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提供细胞来源。(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葛爱敏,郝婷,韩方征,董唯一[4](2019)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不同情况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情况。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患者58例,根据是否伴有微小浸润分为A组(乳腺导管原位癌组,26例)和B组(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小浸润组,3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ER、PR、Her-2、Ki67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情况。结果两组ER、PR及Ki67比较,P均>0.05;两组Her-2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情况比较,P均<0.05。结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分布密度与乳腺导管原位癌微浸润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卫利民,谷变利,原翔[5](2019)在《具核梭杆菌感染对结肠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感染对结肠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的影响。方法 qPCR和IHC检测结肠癌组织Fn表达和TGF-β1与FoxP3表达;ELISA、qPCR、流式细胞术检测Fn感染对结肠癌细胞TGF-β1表达、TIL、及FoxP3 mRNA的影响。结果 25例癌组织表达Fn,其Fn丰度高于癌旁组织,且TGF-β1与FoxP3表达正相关(P <0.05)。Fn感染使结肠癌细胞TGF-β1分泌升高及mRNA上调。活化CD4+T细胞与Fn感染的HCT116细胞共培养,CD4+T细胞增殖较对照组降低,加入TGF-β1抗体结果逆转;初始CD4+T细胞与Fn感染的HCT116共培养,FoxP3+Treg增加,FoxP3 mRNA上调,加入TGF-β1抗体结果逆转(P <0.05)。结论具核梭杆菌可能通过上调结肠癌细胞TGF-β1表达,产生局部免疫抑制效应,介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杜雪梅,李鑫宝,马玲,高颖,孙萍萍[6](2019)在《腹膜恶性间皮瘤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腹膜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探讨TILs和Ki-67对MPM预后的影响。方法光镜下观察并计数MPM中TILs数量,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8例MPM中Ki-67增殖指数。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MPM的预后因素。结果 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MPM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亚型均无关(P> 0. 05)。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TILs中密度、高密度患者的总生存期高于低密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 4个月vs11. 1个月,P=0. 012);肿瘤细胞Ki-67高增殖指数患者总生存期低于Ki-67低增殖指数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 2个月vs11. 1个月,P=0. 049)。多因素分析显示,TILs是MPM的独立预后因素(OR=3. 666,95%CI=1. 1~11. 8,P=0. 024)。结论MPM中Ki-67增殖指数水平和TILs密度与患者总生存期显着相关。TILs是MPM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何少忠,张冬冬,王群,朱胜楠,毛亚婷[7](2019)在《乳腺癌T淋巴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的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T淋巴细胞和CD68+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浸润与乳腺癌增殖指数Ki-67表达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初治乳腺癌术后组织标本T淋巴细胞和CD68+TAM的浸润及增殖指数Ki-67蛋白的表达,光学显微镜下对T淋巴细胞和CD68+TAM计数及Ki-67表达进行分析,并分析T淋巴细胞和CD68+TAM的浸润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T淋巴细胞浸润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14%、20%、30%Ki-67增值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浸润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50%Ki-67增殖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8+TAM浸润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14%、20%、30%、50%Ki-67增值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浸润数量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和HER2表达无关(P>0.05),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ER和PR有关(P<0.05);CD68+TAM浸润数量与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ER和PR无关(P>0.05),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和HER2表达有关(P<0.05)。结论乳腺癌浸润的CD68+TAM与乳腺癌的进展密切相关,可用来预测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以及乳腺癌免疫治疗的潜在干预靶点。(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5期)

严丹丽,朱玲玲,周清华[8](2019)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预后极差的肺癌亚型,虽前期对放化疗敏感,但多数患者会在短期内因肿瘤复发、转移而死亡。探寻有效的、能指导预后及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以达到SCLC患者治疗的个体化和最优化是肿瘤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目前有大量文献报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与较多类型癌种的(包括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等)预后及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本文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SCLC预后及疗效预测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19年15期)

龙萃,龙金华,金风,吴伟莉[9](2019)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功能及对头颈鳞癌预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90%头颈部肿瘤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需要稳定且有效的生物学指标来预测患者预后、指导治疗。本研究探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对头颈部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HNSCC)的预后价值。方法以"头颈鳞癌、肿瘤微环境、TILs、免疫细胞和预后价值"为关键词,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主要检索2015-01-2018-12的相关文献及注册临床研究。纳入标准:(1)HNSCC;(2)TILs;(3)TILs与预后的相关临床研究。共纳入30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微环境是独特、复杂的环境,存在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主要是T淋巴细胞,其亚型包括了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等。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在HNSCC中具有显着的预后价值,与较好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等是显着相关的。同时TILs每个亚群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导致了TILs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明确。除了与淋巴细胞亚群有关外,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人类疱疹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生物学因素和评估方法都可作为影响TILs评估HNSCC预后价值的相关因素。结论 TILs在HNSCC中具有较高的预后价值,但肿瘤微环境仍有很多机制不明。(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韩元元,董丽儒,张爽,吴晨阳,熊艳杰[10](2019)在《CTLA-4在肺腺癌细胞及其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中表达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①目的 检测CTLA-4蛋白在肺腺癌细胞及其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②方法 选取肺腺癌患者57例(观察组),良性肺病变患者20例(对照组)。采用新鲜标本冰冻切片后行免疫组化检测CTLA-4蛋白表达。③结果 观察组肺腺癌细胞及其TILs中CTLA-4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CTLA-4蛋白在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中-低分化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组(P<0.05),而与性别、年龄、吸烟史、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CTLA-4蛋白在TILs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Ⅲ-Ⅳ期组阳性率高于Ⅰ-Ⅱ组(P<0.05),而与性别、年龄、吸烟史、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④结论 CTLA-4蛋白在肺腺癌细胞及其TILs中的过表达可能参与肺腺癌的疾病进展。(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浸润淋巴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估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在评估T1期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NMIBC)患者术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T1期NMIBC患者215例,收集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情况。作术前LMR与患者预后关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LMR的最佳分界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LMR<3.86,n=77)和高LMR组(LMR≥3.86,n=138);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LMR水平患者的累积DFS率和OS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DFS和OS的因素。结果 215例T1期NMIBC患者随访2~92个月,DFS率为59.07%,OS率为65.12%。Kaplan-Meier曲线示,低LMR组患者累积DFS率(χ~2=4.784,P=0.029)与累积OS率(χ~2=7.146,P=0.008)均明显低于高LMR组。肿瘤大小≥3 cm(HR=1.398,95%CI:1.042~1.875,P=0.025)、病理G3级(HR=1.266,95%CI:1.026~1.563,P=0.028)、LMR≥3.86(HR=2.347,95%CI:1.080~5.101,P=0.031)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DFS的独立因素;肿瘤大小≥3 cm(HR=1.228,95%CI:1.015~1.484,P=0.034)、病理G3级(HR=1.366,95%CI:1.017~1.834,P=0.038)、LMR<3.86(HR=2.008,95%CI:1.052~3.832,P=0.035)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OS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LMR水平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低水平LMR患者术后的NMIBC进展风险与死亡风险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浸润淋巴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邵瑶健,孟立娜.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J].浙江医学.2019

[2].王清海,纪建磊,李红,贺平丽,宋丽霞.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评估T1期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预后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9

[3].夏振坤,刘嘉苗,卿蓓,王巍,陈名久.肺腺癌恶性胸水中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成分及其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4].葛爱敏,郝婷,韩方征,董唯一.乳腺导管原位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情况分析[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9

[5].卫利民,谷变利,原翔.具核梭杆菌感染对结肠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9

[6].杜雪梅,李鑫宝,马玲,高颖,孙萍萍.腹膜恶性间皮瘤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7].何少忠,张冬冬,王群,朱胜楠,毛亚婷.乳腺癌T淋巴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的临床病理分析[J].医疗装备.2019

[8].严丹丽,朱玲玲,周清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9

[9].龙萃,龙金华,金风,吴伟莉.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功能及对头颈鳞癌预后价值[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

[10].韩元元,董丽儒,张爽,吴晨阳,熊艳杰.CTLA-4在肺腺癌细胞及其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中表达的意义[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标签:;  ;  ;  ;  

浸润淋巴细胞论文-邵瑶健,孟立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