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集热论文-吴跃

太阳能集热论文-吴跃

导读:本文包含了太阳能集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太阳能热利用,集热系统,中国节能协会,热水系统,可再生能源,力诺瑞特,能源结构,顾问组,节能减排,平方米

太阳能集热论文文献综述

吴跃[1](2019)在《我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发展稳中有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吴跃报道2019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日前在山东济南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中国节能协会太阳能专业委员会主办,桑夏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桑乐太阳能有限公司、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德州金(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报》期刊2019-12-13)

张亚峰[2](2019)在《太阳能炕与空气集热器复合采暖的施工与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农村冬季使用清洁能源取暖,改善居住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生活条件,利用太阳能炕和空气集热器复合采暖技术,可满足农村住宅建筑冬季供暖的需要。白天利用空气集热器自然循环加热室内空气,同时利用太阳能热水器进行蓄热,晚间对室内炕面进行加热采暖,提高室内舒适度。该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居住舒适、节约成本、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的效果,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34期)

张东,张建军,张跃智,李金平,王林军[3](2019)在《平板型双流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扰流板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了平板型双流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提出了安装开孔型扰流板的结构优化方案,将该方案与安装平面无孔式扰流板及无扰流板集热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安装平面无孔式扰流板后,集热器背部区域会形成局部空气流动死区,而安装开孔型扰流板可以破坏和抑制流动死区的形成,从而提高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和热性能.相比未安装扰流板的原始模型,安装扰流板后集热效率由53.4%增加到67.9%.(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陆一,王国伟,瑚先桥[4](2019)在《新型太阳能集热器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分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开发的新型太阳能集热器为例,在选取整个15年使用周期的边界条件下,根据收集各项生命周期环境指标数据,得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分析清单,结果显示新型太阳能集热器环境友好型号,叁废排放少,整体资源回收率高。(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9年11期)

冯晨,杨谋存,朱跃钊[5](2019)在《微型抛物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集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将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结合,提高集热品位,满足中温热能需求,设计了一款聚光比为3.4、高度仅为120 mm的微型抛物槽式集热器,建立了该集热器的热力学理论模型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模型,研究了集热特性,并从太阳辐照度、入口工质温度、进口工质流速、环境温度等方面探讨相关操作参数对集热温度和集热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太阳辐照度以及进口工质温度是影响热效率的主要因素,而工质流速、环境温度对该集热器热效率影响较小,集热器瞬时热效率可达67.23%,循环加热的工质温度在200℃以内,平均热效率较高。且在辐照度较弱的天气仍能良好运行,既能提供中温热能,克服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实现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佟锴,杨立军,宋记锋,杜小泽,杨勇平[6](2019)在《聚光太阳能集热场先进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因其稳定性、可控性,以及高装机容量成为太阳能热利用方式的重要形式。太阳能集热场的集热效率是影响聚光太阳能热电站发电容量和光电效率的重要因素。针对近期太阳能集热场提高光热转化性能的关键技术,从光学结构、集热器结构以及流体工质3个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先进的集热器优化策略和性能提升技术,并指出相应优化方法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集热场技术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发电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朱川生,李靖,李华山,王令宝,马伟斌[7](2019)在《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损失计算模型适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精确预测太阳能槽式集热器(parabolic trough collector, PTC)的传热损失,基于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y, SNL)、西班牙太阳能热发电站(Plataforma Solar de Almería, PSA)以及美国安柏瑞德航空航天大学(Embry-Riddle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ERAU)的实测数据,对16个既有的PTC热损失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WANG等模型与SNL的实测数据吻合度最高,DICKES模型与ERAU的实测数据吻合度最高,PATNODE模型与PSA的实测数据吻合度最高。整体而言,在30~450℃PTC载热介质工作温度范围内,PATNODE模型计算精度最高,适用性最好;直射辐射强度、入射角以及载热介质温度对集热器热损失的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新能源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姜海洋,程晓舫[8](2019)在《太阳能集热及用于提升低品位热能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运用集总热容法对太阳能集热以及太阳能在提升低品位热能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分析得出了太阳能集热过程中集热器的集热度B与集热工质温度T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于集热方式的选择。在太阳能热利用中选择性涂层的设计影响着集热的效率,通过分析给出选择性涂层设计的截止波长应位于曲线交叉点处的波长。在提升低品位热能时发现存在集热时间缩短的问题,通过加热容积热容量ρc较小的新工质,形成温差对低品位热能间接加热,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本文来源于《新能源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孙炜钰,朱琳,杨金钢[9](2019)在《太阳能集热器研究近况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系统的核心部分。重点回顾了太阳能集热器近年来在热利用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主要包括平板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和热管集热器等方面。通过综述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大型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合理设计和运行也是提高集热的关键。最后笔者提出应在我国北方地区针对大型太阳能集热系统方面继续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9年10期)

袁喜鹏[10](2019)在《太阳能集热器在西藏寒冷地区的应用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寒冷地区的适用性和成本等方面考虑,对太阳能集热器在西藏寒冷地区的应用进行优选,选择适用于寒冷天气的太阳能集热器,为西藏寒冷地区太阳能集热器的应用优选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30期)

太阳能集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改善农村冬季使用清洁能源取暖,改善居住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生活条件,利用太阳能炕和空气集热器复合采暖技术,可满足农村住宅建筑冬季供暖的需要。白天利用空气集热器自然循环加热室内空气,同时利用太阳能热水器进行蓄热,晚间对室内炕面进行加热采暖,提高室内舒适度。该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居住舒适、节约成本、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的效果,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阳能集热论文参考文献

[1].吴跃.我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发展稳中有进[N].中国建材报.2019

[2].张亚峰.太阳能炕与空气集热器复合采暖的施工与效果[J].建材与装饰.2019

[3].张东,张建军,张跃智,李金平,王林军.平板型双流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扰流板结构优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

[4].陆一,王国伟,瑚先桥.新型太阳能集热器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分析评价[J].节能.2019

[5].冯晨,杨谋存,朱跃钊.微型抛物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集热特性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佟锴,杨立军,宋记锋,杜小泽,杨勇平.聚光太阳能集热场先进技术综述[J].发电技术.2019

[7].朱川生,李靖,李华山,王令宝,马伟斌.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损失计算模型适用性分析[J].新能源进展.2019

[8].姜海洋,程晓舫.太阳能集热及用于提升低品位热能的理论分析[J].新能源进展.2019

[9].孙炜钰,朱琳,杨金钢.太阳能集热器研究近况与展望[J].绿色环保建材.2019

[10].袁喜鹏.太阳能集热器在西藏寒冷地区的应用优选[J].科学技术创新.2019

标签:;  ;  ;  ;  ;  ;  ;  ;  ;  ;  

太阳能集热论文-吴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