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六斑月瓢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瓢虫,蚜虫,生物防治,功能反应
六斑月瓢虫论文文献综述
Priya,PATEL,Bhupendra,KUMAR,Dinesh,KUMAR[1](2017)在《防御性被捕食者可利用量的波动可调节六斑月瓢虫的功能反应曲线(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评价了在被捕食者波动条件下,在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上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us(Fabricius)4龄幼虫的功能反应。萝卜蚜是一种含烯丙基异硫氰酸酯的防御性被捕食者。我们推测,在试验的被捕食者条件下,在最适量被捕食者或丰富的被捕食者条件下饲养的幼虫比在缺乏被捕食者条件下饲养的幼虫表现出更好的功能反应。而在萝卜蚜上六斑月瓢虫的功能反应曲线的斜率比在花生蚜上要低。【方法】将六斑月瓢虫4龄幼虫从饲养条件(缺乏被捕食者/最适乏被捕食者/丰富的被捕食者)突然转移到不同的试验条件(极为缺乏被捕食者/缺乏被捕食者/次适量被捕食者/最适量被捕食者/丰富的被捕食者)下,外推出其功能曲线。【结果】尽管被捕食资源发生了改变,但是六斑月瓢虫4龄幼虫在花生蚜上表现出Ⅱ型反应,而在萝卜蚜上表现出改变的Ⅱ型反应。此外,在5个试验条件下,不管是哪种被捕食者,在最适量被捕食者/丰富的被捕食者条件下饲养的4龄幼虫均表现出正常的捕食率。但是在缺乏被捕食者条件下饲养的4龄幼虫突然转变到最适量/丰富的被捕食者实验条件下时,它们通过取食比平时更多的被捕食者的生物量来补偿食物的短缺。不过,它们在丰富的被捕食者条件下的取食量最高,在极为缺乏被捕食者的试验条件下的取食量最低。而且,在花生蚜上记录到较高的攻击率和较低的猎物处理时间。【结论】结果说明,萝卜蚜可利用量的波动可改变六斑月瓢虫幼虫的功能反应。然而,对于六斑月瓢虫而言,花生蚜比萝卜蚜是更为合适的被捕食者。(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李超[2](2016)在《六斑月瓢虫人工饲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 (Fabricius)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瓢虫科Coccinellidae,宽柄月瓢虫属Menochilus,是一种广谱性的食蚜瓢虫,该种瓢虫分布广,寿命长,发生量和捕食量大,繁殖力强,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规模化繁殖六斑月瓢虫,对于加快捕食性天敌昆虫产业化进程,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六斑月瓢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生态学方面,适合其规模化饲养的实用饲料尚未见报道。本文首先确立了适宜的饲养条件,筛选出适宜的人工饲料剂型和防腐剂,之后通过分析其嗜食猎物—豆蚜营养成分,利用常见动物蛋白和昆虫蛋白针对性地设计六斑月瓢虫人工饲料配方,初步评价了人工饲料对六斑月瓢虫各龄幼虫发育历期、死亡率、初羽化成虫体重、产卵量等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六斑月瓢虫发育情况的比较,确定温度29℃、湿度65%RH和光周期L:D=18:6为六斑月瓢虫的适宜饲养条件。其中,温度是影响六斑月瓢虫幼虫发育速率的主要因子,光周期主要影响初羽化成虫体重,而湿度过高则会使部分幼虫死亡。2.通过观察,六斑月瓢虫产卵期为68.43 d,单雌产卵总量达2011.00粒,卵孵化率在产卵期的前40 d稳定在86%以上,而产卵后期则下降到60%左右。3.比较了乳酸链球菌素、山梨酸钾、尼泊金甲酯钠和尼泊金乙酯钠以不同配比组成的4种防腐剂对六斑月瓢虫幼虫发育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防腐剂为0.02%乳酸链球菌素+0.04%山梨酸钾;比较了液态和凝胶态两种剂型对幼虫发育及成虫获得率的影响,确定凝胶态为最适剂型。4.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初步明确了六斑月瓢虫的营养需求。测定结果表明,其体内含量最高的为水分,其次为蛋白质和脂肪,矿质元素以钾、磷和镁为主,而且各种氨基酸、脂肪酸和矿质元素的组成和含量也有其特异性。5.以豆蚜营养成分为参考,以昆虫蛋白和动物蛋白作为人工饲料外源蛋白源,以幼虫发育历期、幼虫死亡率、初羽化成虫体重、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及成虫寿命等生物学参数为评价指标,筛选出两种能使六斑月瓢虫初孵幼虫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人工饲料配方AD1和AD2,成虫获得率分别为29.32%和83.05%,单雌产卵量分别为24.53粒和142.46粒,成虫寿命分别为23.10 d和34.58d,但与捕食蚜虫(对照)相比,仍然存在着发育历期延长、体重减轻、繁殖力下降、寿命缩短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6-03-01)
Ankita,DUBEY,OMKAR,Geetanjali,MISHRA[3](2016)在《成虫体型大小驱动六斑月瓢虫性间相互选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配偶选择是性选择的中心过程,当繁殖成本发生波动和配偶质量存在差异时,传统的性别作用也随之不同。为了验证在某些条件下雄性也可以像雌性一样进行选择,我们研究了雄性和雌性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us(Fabricius)的交配成功率与作为适合度指标的成虫体型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初始种群中随机选择体型小和体型大的两性成虫,进行雄性和雌性配偶选择试验。并对成功交配的各个配对组的后代也进行配偶选择试验,测试其交配成功率。【结果】配偶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在雄性和雌性交配试验中交配的成功取决于体型大小。雄性根据其品质即体型大小这一繁殖力指标对雌性进行区分。同样,在雌性交配试验中体型大的雄虫比体型小的雄虫交配成功率高。无论亲本体型如何,体型大的雌虫都比体型小的雌虫产卵量高;不过,体型大小不影响卵的存活力。体型大的亲本的后代比体型小的亲本的后代发育更快,寿命更长,但是将其与来自初始种群的后代进行配偶选择时,它们在性合意(sexual desirability)或竞争力方面没有表现任何优势。【结论】六斑月瓢虫中存在以体型大小为目的性状的相互配偶选择。(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唐良德,李飞,吴建辉,任顺祥[4](2015)在《六斑月瓢虫捕食不同猎物的功能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雌、雄成虫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豆蚜Aphis craccivora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成虫对3种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经χ2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差异不显着。捕食功能反应参数反映六斑月瓢虫雌、雄成虫对烟粉虱、玉米蚜和豆蚜的捕食量差异显着,其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86.21、217.39、303.03头和60.98、151.52、153.85头。六斑月瓢虫雌、雄成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的密度增加而降低,且以取食豆蚜和玉米蚜的搜寻效应大于烟粉虱。六斑月瓢虫成虫对3种猎物的控制能力大小依次为豆蚜>玉米蚜>烟粉虱,且雌成虫大于雄成虫。(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王庆森,鞠晓蕾,黄建[5](2014)在《六斑月瓢虫对茶蚜的捕食作用及生物农药的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了不同虫态的六斑月瓢虫对茶蚜的捕食作用以及测定了4种植物性生物农药对六斑月瓢虫成虫的毒力与安全系数.结果表明:不同虫态的六斑月瓢虫对茶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六斑月瓢虫1-4龄幼虫和雌成虫对茶蚜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8.7、32.2、158.7、434.8和357.1头.随着瓢虫幼虫龄期的增大,其对茶蚜的捕食量急骤上升,但瓢虫4龄幼虫对茶蚜的捕食量大于雌成虫.4种植物性生物农药对六斑月瓢虫成虫的LC50差异显着,表现为1.8%除虫菊素水乳剂>0.6%氧苦·内酯水剂>0.2%苦皮藤素水剂>0.3%苦参碱水剂;但是,在田间推荐使用剂量下,4种植物性生物农药对六斑月瓢虫的安全系数表现为0.6%氧苦·内酯水剂>0.3%苦参碱水剂>0.2%苦皮藤素水剂>1.8%除虫菊素水乳剂.(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于华利,王祥林,李奕震[6](2013)在《六斑月瓢虫对橄榄星室木虱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内对六斑月瓢虫成虫捕食橄榄星室木虱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六斑月瓢虫成虫捕食量与橄榄星室木虱虫口密度的关系可以用HollingⅡ型方程表达,其捕食量是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大而下降,最大捕食量为448头。六斑月瓢虫捕食星室木虱时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其自身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率也相应地降低,干扰系数m达到1.3236;随着捕食者和猎物密度均增加,平均捕食量和捕食率下降,干扰系数达到2.12025。林间散放六斑月瓢虫成虫和幼虫后,橄榄星室木虱虫口密度分别降为6.98头/嫩叶和3.26头/嫩叶,控制效果分别高达78.97%和90.62%。(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王祥林,陈文静,苏达明[7](2012)在《温度对六斑月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人工饲养六斑月瓢虫的最适温度,研究温度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32℃下,六斑月瓢虫的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32℃以上的高温区,其发育速率有所减慢,发育历期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延长。用直线回归法求得六斑月瓢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29℃和294.12日度;而用直接最优法求得六斑月瓢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36℃和288.80日度。采用线性日度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卵期、各龄幼虫期和蛹期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2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出各虫期的生长发育速度。(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钟宝珠,吕朝军,李洪,孙晓东,马子龙[8](2011)在《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与六斑月瓢虫生物活性及选择毒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和六斑月瓢虫的选择毒力,提高螺旋粉虱的防治水平,采用浸渍法和药膜法测定了3种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及六斑月瓢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供试3种杀虫剂均对螺旋粉虱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在对螺旋粉虱成虫的活性中以高氯苯油毒力最高,其LC50值为4.1482mg/L,对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中,辛硫磷活性最高,其LC50值为6.7367mg/L。对六斑月瓢虫的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辛硫磷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毒力,其对螺旋粉虱成虫和3龄若虫对天敌六斑月瓢虫成虫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12.1869和15.1077。在螺旋粉虱成虫和3龄若虫盛发期可分别选用高氯苯油和辛硫磷作为防控药剂,但在天敌六斑月瓢虫数量较多时,可选择辛硫磷,以协调螺旋粉虱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1年05期)
吴红胜,韩诗畴,张宇宏,李志刚,郑基焕[9](2010)在《双带盘瓢虫与六斑月瓢虫成虫对螺旋粉虱幼虫的捕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双带盘瓢虫Lemniabiplagiata与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us Fabricius成虫对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并用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拟合。拟合的圆盘方程分别为Na=1.0776N/(1+0.0032N)和Na=0.8606/(1+0.0060N),双带盘瓢虫和六斑月瓢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33.333头和142.857头。结果表明,两种瓢虫对入侵害虫螺旋粉虱有良好的捕食作用和控制潜能。(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于华利,曾桂军,李奕震[10](2010)在《六斑月瓢虫的人工饲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猎物为食的六斑月瓢虫实验种群生命表显示,在30℃的条件下,用夹竹桃蚜喂养六斑月瓢虫,其实验种群数量以4.5637倍增长;而用橄榄星室木虱喂养六斑月瓢虫,其成虫不能产卵。在供试的4种人工饲料配方中,以啤酒酵母粉、桑蚕蛹粉、麦乳精、葡萄糖、胆固醇=3:4:1.5:1.5:0.1重量比配方饲养的瓢虫存活率和可产卵成虫比率最高,存活时间也最长。(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0年01期)
六斑月瓢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 (Fabricius)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瓢虫科Coccinellidae,宽柄月瓢虫属Menochilus,是一种广谱性的食蚜瓢虫,该种瓢虫分布广,寿命长,发生量和捕食量大,繁殖力强,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规模化繁殖六斑月瓢虫,对于加快捕食性天敌昆虫产业化进程,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六斑月瓢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生态学方面,适合其规模化饲养的实用饲料尚未见报道。本文首先确立了适宜的饲养条件,筛选出适宜的人工饲料剂型和防腐剂,之后通过分析其嗜食猎物—豆蚜营养成分,利用常见动物蛋白和昆虫蛋白针对性地设计六斑月瓢虫人工饲料配方,初步评价了人工饲料对六斑月瓢虫各龄幼虫发育历期、死亡率、初羽化成虫体重、产卵量等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六斑月瓢虫发育情况的比较,确定温度29℃、湿度65%RH和光周期L:D=18:6为六斑月瓢虫的适宜饲养条件。其中,温度是影响六斑月瓢虫幼虫发育速率的主要因子,光周期主要影响初羽化成虫体重,而湿度过高则会使部分幼虫死亡。2.通过观察,六斑月瓢虫产卵期为68.43 d,单雌产卵总量达2011.00粒,卵孵化率在产卵期的前40 d稳定在86%以上,而产卵后期则下降到60%左右。3.比较了乳酸链球菌素、山梨酸钾、尼泊金甲酯钠和尼泊金乙酯钠以不同配比组成的4种防腐剂对六斑月瓢虫幼虫发育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防腐剂为0.02%乳酸链球菌素+0.04%山梨酸钾;比较了液态和凝胶态两种剂型对幼虫发育及成虫获得率的影响,确定凝胶态为最适剂型。4.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初步明确了六斑月瓢虫的营养需求。测定结果表明,其体内含量最高的为水分,其次为蛋白质和脂肪,矿质元素以钾、磷和镁为主,而且各种氨基酸、脂肪酸和矿质元素的组成和含量也有其特异性。5.以豆蚜营养成分为参考,以昆虫蛋白和动物蛋白作为人工饲料外源蛋白源,以幼虫发育历期、幼虫死亡率、初羽化成虫体重、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及成虫寿命等生物学参数为评价指标,筛选出两种能使六斑月瓢虫初孵幼虫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人工饲料配方AD1和AD2,成虫获得率分别为29.32%和83.05%,单雌产卵量分别为24.53粒和142.46粒,成虫寿命分别为23.10 d和34.58d,但与捕食蚜虫(对照)相比,仍然存在着发育历期延长、体重减轻、繁殖力下降、寿命缩短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六斑月瓢虫论文参考文献
[1].Priya,PATEL,Bhupendra,KUMAR,Dinesh,KUMAR.防御性被捕食者可利用量的波动可调节六斑月瓢虫的功能反应曲线(英文)[J].昆虫学报.2017
[2].李超.六斑月瓢虫人工饲料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
[3].Ankita,DUBEY,OMKAR,Geetanjali,MISHRA.成虫体型大小驱动六斑月瓢虫性间相互选择(英文)[J].昆虫学报.2016
[4].唐良德,李飞,吴建辉,任顺祥.六斑月瓢虫捕食不同猎物的功能反应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
[5].王庆森,鞠晓蕾,黄建.六斑月瓢虫对茶蚜的捕食作用及生物农药的安全性评价[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于华利,王祥林,李奕震.六斑月瓢虫对橄榄星室木虱的控制作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
[7].王祥林,陈文静,苏达明.温度对六斑月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2
[8].钟宝珠,吕朝军,李洪,孙晓东,马子龙.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与六斑月瓢虫生物活性及选择毒力[J].中国农学通报.2011
[9].吴红胜,韩诗畴,张宇宏,李志刚,郑基焕.双带盘瓢虫与六斑月瓢虫成虫对螺旋粉虱幼虫的捕食作用[J].环境昆虫学报.2010
[10].于华利,曾桂军,李奕震.六斑月瓢虫的人工饲养技术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