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类降解菌论文-廖洋,李华昌

烃类降解菌论文-廖洋,李华昌

导读:本文包含了烃类降解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降解菌,中国海洋大学,微生物,垂直成层,烷烃,水体,沉积物样品,海沟,张晓华,深海

烃类降解菌论文文献综述

廖洋,李华昌[1](2019)在《中国海洋大学 发现烃类降解菌在马里亚纳海沟勃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廖洋 通讯员李华昌)日前,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张晓华、田纪伟的团队进行合作,揭开了世界海底最深处水体生命的神秘面纱,指出烷烃可能是万米水体微生物的重要“燃料”,为深入理解深渊海沟的生命过程与机制奠定重要基础。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微生物学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6-25)

李平,卓凤萍,高立洪,蔡鸣[2](2012)在《烃类污染物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生长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烃类污染物降解菌,研究其生长条件。[方法]以石化厂附近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微生物为菌源,煤油作为唯一碳源,经过驯化筛选、分离出对煤油降解效果较好的菌种,并对影响菌种生长的条件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煤油降解菌的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30℃,pH 7,盐度2.5%,恒温摇床转速190 r/min。在此条件下,将菌种培养3 d后,煤油降解率达42.6%。[结论]该研究为烃类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21期)

张云澍[3](2012)在《烃类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效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尤其是以我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之快世人难以想象。快速发展导致能源物质尤其是石油的大量开采加工,化工行业的工业废水大量排放,在这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烃类污染,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范围。如今烃类污染物具有产生速度快、存在范围广泛、存在形式多样、自然修复需要的时间长、对人类和生物毒性大等特点,故烃类污染的目前形式非常严峻。本课题针对当今烃类污染严重的社会现象,从烃类污染环境中筛选、分离、鉴定出烃类降解微生物,并对其降解特性以及降解效率进行评估,希望获得高效、广谱的烃类降解微生物。本研究中从大庆石油污染土壤中采集土样,以正己烷、萘为唯一碳源进行烃类降解菌的富集和筛选,分离出叁株高效烃类降解菌分别为PD-5、PD-6和PD-7;对这3株烃类降解菌进行16srDNA鉴定和生理生化鉴定,经过初步鉴定将PD-5、PD-6、PD-7归类为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chlororaphis)、布雷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braakii)和无花果沙雷氏菌(Serratiaficaria)。通过叁株菌在LB以及烃类无机盐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以及脱氢酶活性分析发现PD-6的烃类降解效率要高于PD-5和PD-7;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和响应面实验分析获得菌株在烃类培养基的最适生长环境即温度29.91℃,pH7.81,接种量(OD_(600)=0.5)1.83%。利用GC-MS分析降解前后原油烃类组成的变化,发现PD-6对于碳链长度在12~50的烃类都有良好的降解及去除效果,尤其是碳链长度在20~30之间的烃类物质,PD-6的降解效率达到了49.6%。使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单因素影响的油量变化分析试验,得到在单因素水平下PD-6的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0~32℃、pH8.0、N/P=5、原油浓度为200~600mg/L。(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2-07-01)

包木太,柳泽岳,王海峰,郭省学,李希明[4](2009)在《高效烃类降解菌在稠油污水生化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稠油污水中筛选出四株高效烃类降解菌株,经初步鉴定HD-1、HD-2、HD-4为假单胞菌属,HD-3为芽孢杆菌属。研究了菌株对高温高盐环境的耐受性,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最佳降解效果时各菌的投加量。同时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探索了高温环境下所筛选菌株对稠油污水的处理效果,重点研究菌株对含油量和COD的去除能力。通过逐渐缩短停留时间,最终将停留时间缩短为8h,发现这种条件下,出水的含油量<1mg/L,达到了高压注汽锅炉用水的标准,对COD的去除率达到70%,去除效果也非常显着。(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09年08期)

张秀霞,王基成,耿春香,鲁军[5](2008)在《含油污泥生物处理的烃类降解菌发酵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pH值、接种量、葡萄糖浓度、盐浓度、转速以及温度等因素对烃类降解菌HJ-1的发酵过程中细菌密度的影响,得到了该细菌发酵的适宜条件,然后将优化条件下发酵的菌液添加到炼厂含油污泥中进行一次发酵处理。结果表明,菌株HJ-1对原油中的油降解率由78.6%提高到82.0%,对含油污泥中的油降解率由69.4%提高到77.4%。(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赫荣乔[6](2008)在《一种低温石油烃降解菌产生的烃类乳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生物乳化剂在化工、环境、食品、农业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外同行就对生物乳化剂展开了研究,发现降解烃类的微生物能产生乳化剂。尽管国内对生物乳化剂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但是我们关注到一些研究小组在相关领域取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08年05期)

刘俊强[7](2007)在《烃类降解菌的筛选及油田污水室内生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主要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采出液含水量越来越高,水质也越来越复杂,现有的油田污水处理工艺不能满足油田持续开发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在2005年胜利油田回注水质调查报告中,水质对油藏的适应性仅为57%。现有的以物理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除油程度差,技术迫切需要改进。含油污水生化处理技术因具有不产生二次污染、出水水质好、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关注。经生化处理的污水含油量、污水SRB、腐蚀速率等主要指标均远远好于现工艺流程处理的水质。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高温烃类降解菌的筛选及性能评价;第叁部分是细菌对原油的降解作用研究;第四部分是室内模拟污水生化实验;第五部分是结论。本论文以胜利油田大芦湖油田含油污水为试验对象,筛选出适宜高温油田污水生化处理的烃类降解菌,利用气浮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污水进行处理,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对油田污水的处理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为油田污水处理后的回注提供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并确定运行参数。另外,还研究和探索了筛选的烃类降解菌对原油的作用过程和对原油中主要烃类化合物的降解程度。所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经过广泛取样、多次富集和驯化,筛选到多株烃类降解菌,其中有一组包含有叁株烃类降解菌的混合菌效果最好,经初步鉴定其中2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1株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通过实验室摇瓶试验测得该组混合菌的原油降解率在60%以上,其适宜生长和降解温度为45~60℃之间,pH值为5.0~8.0之间,矿化度为15000~27000mg/L之间,接种量为2%,原油初始浓度小于500mg/L,摇床转速为180rpm。对微生物作用前后原油组成分析表明:烃类降解菌对原油的降解作用主要集中在饱和烃的降解上,其中正构烷烃的降解率超过90%;对多环芳烃有所降解,但不十分明显;对萜烷、甾烷等生物标志物基本上没有降解;对原油的降解优先降解短、中链饱和烃。2、在进行室内模拟生化试验中,首先对油田污水进行气浮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气浮对油田污水中的原油、悬浮物和SRB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含油量降低到8mg/L左右,满足了生化处理的要求。采用优势菌挂膜法挂膜,待生物膜成熟后,出水水质除悬浮物含量偏高外,其余水质指标均达到油藏注水A2级标准,并且经过处理后的生化水进入密闭系统后SRB不再繁殖。实验最终确定该系统运行的最适宜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h。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为大芦湖油田污水生化精细处理示范工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目前已应用到该工程的现场试验方案设计,现场试验正在进行中。(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7-06-30)

刘庆新,易绍金,张敏,林晓红[8](2006)在《石油烃类降解菌生长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人们一直致力于对高效优质菌种的研究,而缺乏有关环境因素对菌种活性的影响研究。笔者试图从环境因素出发,对加油量、接种量、培养时间、pH值、表面活性剂等对石油烃降解菌数量的影响开展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量是影响石油烃降解菌数量的主要因素,加油量次之,培养时间对菌种活性亦有影响,偏碱性的环境对菌种比较有利,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降解菌的影响比较复杂。(本文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郑义平,易绍金[9](2005)在《石油烃类降解菌在不同矿化度下的生长规律及去油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盐浓度含油废水中石油烃类降解菌的生长情况以及对原油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盐浓度低于15%的石油烃废水中,降解菌生长旺盛,且数量大;在盐浓度为15%~25%的石油烃废水中有较多菌量,但数量已明显减少;在盐浓度为30%以上的石油烃废水中几乎无细菌生长。培养时间为13h时,去油率可达到5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原油去除率趋于平缓。高盐度石油烃废水中生存的微生物在处理含油废水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油气田环境保护》期刊2005年02期)

罗湘南,罗人明,陈天培,刘勤亚,赵江冰[10](2003)在《石油烃类降解菌分离筛选及其特性的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选择性培养从被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2株能够以机油为碳源和能源的菌株LL1和LL2,测定了温度、底物浓度和pH值对其降解能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生长条件,并试验了菌株对正己烷、苯和甲苯的降解能力。实验表明,2种菌株都对机油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在实验最适条件下分别达到53%和77%,其中LL2菌株还对苯和甲苯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03年04期)

烃类降解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筛选烃类污染物降解菌,研究其生长条件。[方法]以石化厂附近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微生物为菌源,煤油作为唯一碳源,经过驯化筛选、分离出对煤油降解效果较好的菌种,并对影响菌种生长的条件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煤油降解菌的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30℃,pH 7,盐度2.5%,恒温摇床转速190 r/min。在此条件下,将菌种培养3 d后,煤油降解率达42.6%。[结论]该研究为烃类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烃类降解菌论文参考文献

[1].廖洋,李华昌.中国海洋大学发现烃类降解菌在马里亚纳海沟勃发[N].中国科学报.2019

[2].李平,卓凤萍,高立洪,蔡鸣.烃类污染物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生长条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

[3].张云澍.烃类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效率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4].包木太,柳泽岳,王海峰,郭省学,李希明.高效烃类降解菌在稠油污水生化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

[5].张秀霞,王基成,耿春香,鲁军.含油污泥生物处理的烃类降解菌发酵条件的优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6].赫荣乔.一种低温石油烃降解菌产生的烃类乳化剂[J].微生物学通报.2008

[7].刘俊强.烃类降解菌的筛选及油田污水室内生化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

[8].刘庆新,易绍金,张敏,林晓红.石油烃类降解菌生长因素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

[9].郑义平,易绍金.石油烃类降解菌在不同矿化度下的生长规律及去油效果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5

[10].罗湘南,罗人明,陈天培,刘勤亚,赵江冰.石油烃类降解菌分离筛选及其特性的实验[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

标签:;  ;  ;  ;  ;  ;  ;  ;  ;  ;  

烃类降解菌论文-廖洋,李华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