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复合作用论文-郭健

多因素复合作用论文-郭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因素复合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泥砂浆,冻融循环,干湿循环,风沙冲蚀

多因素复合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郭健[1](2017)在《复合盐—冻融—干湿循环多因素腐蚀作用下水泥砂浆受风沙冲蚀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沙尘暴频发,土地盐渍化严重,全年温差大,干湿类型丰富,这些区域特殊自然环境是引起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损伤失效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土壤盐碱化、风沙和严寒环境为研究背景,用水泥砂浆代替混凝土以研究其表面在恶劣服役环境下的劣化机理。根据实地采样分析结果配制复合盐溶液,进行复合盐-冻融-干湿循环多因素组合作用下的快速腐蚀试验。采用气流挟沙喷射法,利用模拟风沙环境侵蚀实验系统进行了冲蚀磨损试验研究,用冲蚀率评价材料冲蚀磨损程度分析了不同冲蚀力学参数下的侵蚀规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技术手段测定不同阶段试件微观形貌和化学成分,从微观角度解释水泥砂浆在不同劣化制度下冲蚀破坏机理,为该地区的混凝土基础设施防护和耐久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实地采样,分析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代表性区域土样易溶盐种类和含量,配制快速腐蚀试验所用的8%,10%和12%叁种不同浓度的NaCl和Na2SO4复合盐溶液,进行复合盐-冻融循环、复合盐-干湿循环和复合盐-冻融-干湿循环叁组快速腐蚀试验。2.叁组快速腐蚀试验后分别进行水泥砂浆受风沙冲蚀试验,结果如下:(1)冲蚀率随冲蚀角度的增加而增大,法向动能分量是造成脆性材料冲蚀破坏的主要原因;(2)冲蚀率随着冲蚀速度的增大而呈现类指数增长趋势,不同浓度和冻融循环次数下均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3)冲蚀率随着下沙量的增加而减小;(4)复合盐-冻融循环条件下,冲蚀率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试件的平均冲蚀率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不同溶液浓度下,冻融循环为10次时冲蚀率均达到最小;(5)复合盐-干湿循环条件下,冲蚀率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浓度越大冲蚀率变化趋势越平缓,冲蚀率处于“低谷期”的时间越长;(6)复合盐-冻融-干湿循环作用下,冲蚀率随着冻融-干湿循环的经历一个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浓度越高,上升段出现时间越晚。3.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试件表面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盐腐蚀后试件表面化学成分,分析其冲蚀损伤规律,从微观角度解释混凝土材料受风沙冲蚀破坏机理:(1)经过叁组快速腐蚀试验后,水泥砂浆试件棱角部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现象,上表面水泥浆剥落,侧表面有白色物质附着;(2)复合盐溶液中的SO2-4和Cl-会与水泥砂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钙矾石和石膏晶体,充斥在其内部起到密实填充的作用,提高了抗冲蚀能力;(3)冲蚀机理表现为水平方向的切削作用和垂直方向的冲击作用;(4)复合盐-冻融循环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晶体产物和低温过饱和结晶的膨胀力,以及渗透压和冻胀作用是影响其抗冲蚀磨损程度的主要因素;(5)复合盐-干湿循环条件下,试件冲蚀率主要受其内部的干缩、渗透和结晶膨胀等作用的影响;(6)复合盐-冻融-干湿循环条件下,盐离子迁移渗透,在材料内部发生化学反应,再加之干燥收缩和低温过饱和结晶等作用,水泥砂浆内部结构更容易变得酥松,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一系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聂俊坤[2](2016)在《多因素复合作用下水工混凝土材料劣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已逐渐成为国内外水工结构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西北寒旱地区水工混凝土结构因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均不同程度地处于冻融及盐离子腐蚀等侵蚀破坏过程中。本文依据我国西北寒旱灌区影响水工混凝土材料性能劣化的主导环境因素,即冻融循环循环、盐离子侵蚀及两者间的复合作用,依据相关试验规范设计制定了多因素复合作用下水工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试验方案及其实施办法。具体通过开展相关试验探究了单一因素及多因素复合作用下水工混凝土材料的抗冻耐久性及其劣化特征,揭示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复合作用机理与效用,同时构建了冻融环境侵蚀作用下水工混凝土材料承载寿命预测及可靠度分析模型。本文选取地处我国西北寒旱区的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灌区(下文简称为“景电灌区”)为研究区域,针对景电灌区水工混凝土构筑物材料出现的剥落、开裂等环境侵蚀破坏问题开展研究,同时结合河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基于多场耦合作用的灌区水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科研课题项目,相继开展实施了如下研究内容:本文重点实施了寒旱区水工混凝土材料在快速冻融循环以及硫酸盐侵蚀—冻融循环复合作用下材料的耐久性劣化规律研究,阐明了冻融循环以及硫酸盐侵蚀—冻融循环复合作用下水工混凝土动弹性模量、质量以及抗压强度的劣化过程。在分析试验数据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1)水胶比设计越小的混凝土材料具备越强的抗冻耐久性能,适当掺入不超过30%的粉煤灰可在降低材料成本的同时,保证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同时,适量掺加引气剂将会明显提升混凝土材料的抗冻性能。(2)在冻融循环与硫酸盐侵蚀复合作用下,水工混凝土质量损失及抗压强度损失均较单一冻融环境侵蚀作用更大,而水工混凝土材料相对动弹性模量则均小于单一冻融环境侵蚀作用下的试验结果。(3)在冻融环境中混凝土材料抗压强度F_(cu·k)与动弹性模量E_d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硫酸盐侵蚀对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材料劣化损伤发挥促进效应。同时,基于环境侵蚀作用下水工混凝土材料损伤劣化进程,探索了基于承载力准则的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结构服役寿命预估方法,并针对处于冻融循环环境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实施了可靠度计算分析并开展了服役寿命预估。本文研究内容对寒旱区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优化设计及材料修复技术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6-03-17)

宿晓萍,王清[3](2015)在《复合盐浸-冻融-干湿多因素作用下的混凝土腐蚀破坏》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复合盐浸-冻融-干湿循环试验,探析了混凝土的腐蚀破坏特征、质量损失与动弹性模量衰减的规律,对破坏后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进行电镜扫描、EDX能谱分析与化学成分测定,进而揭示混凝土腐蚀破坏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种环境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的质量与动弹性模量的损失率均随试验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混凝土的腐蚀破坏以盐类结晶膨胀作用为主,加之盐类的化学侵蚀作用,混凝土的破坏更迅速、更严重。混凝土破坏是多种有害因素作用造成的损伤累积所致。(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何颖,沈先荣,蒋定文,刘玉明,侯登勇[4](2014)在《方格星虫多糖对环境因素复合作用大鼠生物效应及代谢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方格星虫多糖对低剂量γ/中子辐射、一氧化碳、苯和噪声等有害环境因素复合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分析方格星虫多糖干预后大鼠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和脂类代谢物的变化,探讨方格星虫多糖保护多种环境因素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方格星虫多糖低、中、高剂量组(70 mg/kg.d、140 mg/kg.d、280 mg/kg·d)。每天于γ照射前经口给予受试药,连续7天。试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外周血细胞计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骨髓DNA含量,试剂盒检测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并计算主要脏器(肝脏、脾脏、胸腺)指数,采用NMR技术对大鼠血清进行检测,对所得NMR数据经傅立叶变换得到谱图,然后调整相位并进行基线校正。对样品进行分段积分,将积分数据归一化后构成数据矩阵,利用PCA(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和OSC-PLS(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OSC)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环境因素复合损伤模型组肝指数、脾指数、胸腺指数、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骨髓DNA含量、血清SOD活性显着下降,血清中脂类、甘氨酸/葡萄糖、N-乙酰糖蛋白1、N-乙酰糖蛋白2、磷脂酰胆碱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乳酸、高密度脂蛋白、苏氨酸/脂质、丙氨酸、肌酸、甘磷酸胆碱/氧化叁甲胺、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方格星虫多糖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显着升高(P<0.05),红细胞、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非常显着升高(P<0.01),SOD活力、骨髓DNA含量均升高,MDA含量均下降,血清中乳酸、高密度脂蛋白、甘磷酸胆碱/氧化叁甲胺、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加,脂类、甘氨酸/葡萄糖、N-乙酰糖蛋白1、磷脂酰胆碱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结论:低剂量γ/中子辐射、一氧化碳、苯和噪声等有害环境因素复合作用于大鼠,导致其造血、免疫及抗氧化功能受损,糖代谢、脂代谢异常。方格星虫多糖对有害环境因素复合损伤大鼠具有升高白细胞、血小板,提高抗氧化能力,促进骨髓损伤修复,改善免疫功能,调节糖脂代谢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全国第九届海洋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8-06)

宋锦苹,张洪玉,钟萍,熊江辉,曲丽娜[5](2013)在《尾吊、噪声及两因素复合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柘木多糖的防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尾吊、噪声及两因素复合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柘木多糖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MTS比色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观察7 d尾吊、2 h噪声及两因素迭加处理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产生以及腹腔巨噬细胞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结果 2 h噪声能提高Th1细胞免疫功能,但抑制巨噬细胞功能,7 d尾吊对Th1、Th2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但能刺激巨噬细胞功能;柘木多糖对尾吊、噪声迭加应激引起的T淋巴细胞增殖下降、IL-2分泌减少、巨噬细胞TNF-α产生下降有一定的提升作用。结论急慢性应激因素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具有细胞特异性;柘木多糖对尾吊和噪声这两种急慢性应激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13年06期)

韩娜,刚宝芝[6](2012)在《阿尔茨海默病退行性病变和血管因素复合损伤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临床和基础方面的各项研究均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存在血管病变,阿尔茨海默病不仅是神经元退行性病变,而且是以血管功能失调为特征的血管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除了具有血管生成作用外,还具有神经保护及营养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缺乏,导致低灌注和神经元变性,表明它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损伤相关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2年17期)

雷呈祥,范正平,马丽,王庆蓉[7](2009)在《多因素复合作用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水下航行时,潜艇舱室是一个密闭的微小环境。由于现行科技和制造技术的限制,这些微小环境与人们了解的一般环境相比,还存在相对较多的有害因素。本研究目的是调查和分析舱室内存在的有害因素现状及其对艇员健康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现场测量分析、回顾性分析、量表问卷、体检及实验室分析等。结果在舱室环境中存在多种有害因素。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振动与冲击、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照明与色彩、高温与高湿等。另外,次声、局部低温、盐雾等也是影响艇员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有害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有害气体,这些气体通常来自人体、食物、材料和设备等。比如人体呼吸道、皮肤及肠道等排出的气体;食物烹调产生的油雾、一氧化碳及酮醛等有机物;另外潜艇用非金属材料会释放出较多种类气体。动力运转,武备发射,蓄电池充放电等也释放有害气体。据不完全统计舱室内局部可监测到多达二百余种气体,其中脂肪烃所占比重最大,此类物质大多属于低毒或中等毒性,对舱室空气的污染程度最大;其余是芳香烃、卤代烃、含氧有机物、无机组分等。另外艇上昼夜不分,不见太阳,再加上轮岗值班,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长航时潜艇舱室除较早时段有新鲜水果、蔬菜可食外,主要是干货及罐头食品等。艇员工作压力较大,交往人群减少,又担心安全,且舱室内空间狭小,活动受限,更缺少适当的体育、娱乐设施等。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艇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通常会影响到艇员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感官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大多是表现为机能下降。另外,对艇员心理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结论舱室微小环境内存在较多有害因素,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容易导致艇员的体能和耐力等逐步下降,且随着出航时间的延长这种变化愈发明显。这可能是某种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研究还发现,多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并不是各自独立或简单迭加的,而是相互影响、彼此加重。多因素复合作用产生的效应对艇员机体的影响远远大于单因素分别作用的效应之和。(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09-08-10)

罗玲娟,哈木拉提·吾甫尔,阿地里江·阿布力米提[8](2009)在《多因素复合作用与维医异常黑胆质证候模型建立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多因素复合作用与维医异常黑胆质证侯模型建立的关系,并观察其免疫功能的变化,选用健康雄性ICR小鼠4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双因素组和叁因素组。双因素组采用间断足底电击作为应激源(输出电压40±5V,不定时改变电压,间隔0.2~0.5s,每天连续刺激20min),并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10±1℃,相对湿度36%~40%),干寒饲养环境(10h/d),普通饲料喂养,共21d,产生慢性应激;叁因素组采用与双因素组同样条件的间断足底电击及人工气候箱干寒饲养环境,只是给予的饲料为干寒属性饲料,共21d。第21天观察各组小鼠生物表征的变化并取实验动物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外周血。双因素组实验动物第21天出现舌有瘀苔滑;皮毛暗淡无光泽,蜷缩少动,扎堆眯眼,倦怠淡漠,对刺激敏感度降低,反应迟缓;争食饮水,大便成形而湿,小便色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百分比下降(P<0.01),CD8+细胞百分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CD4+/CD8+比值下降(P<0.01);血清中IL-2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IL-6的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血清中INF-γ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中IgM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IgG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叁因素组相比,双因素组实验动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百分比未见显着差异,CD8+细胞百分比上升(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5)。血清中IL-2含量升高(P<0.05);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IFN-γ与TNF-α的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IgM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IgG与IgA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由此得出结论:①双因素复合作用模型动物在相同时间段表现出的生物表征、免疫功能紊乱与叁因素复合作用组相比有程度上的差异,且尚不完全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叁因素复合作用后模型动物表现出的生物表征变化更加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叁因素复合作用组不仅有生物表征的改变,同时有免疫功能的紊乱;③结合干寒环境、不良精神刺激、干寒属性食物等多因素复合作用所建立的异常黑胆质证侯动物模型不仅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而且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09年12期)

罗玲娟[9](2009)在《多因素复合作用与维医异常黑胆质证候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多因素复合作用与维医异常黑胆质证侯模型及其免疫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的关系。方法:选用健康雄性ICR小鼠4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双因素组和叁因素组。双因素组采用间断足底电击作为应激源,输出电压40±5V,不定时改变电压,间隔0.2~0.5s,每天连续刺激20min,并置于人工气候箱干寒(温度10±1℃,相对湿度36~40%)的饲养环境10小时/天,予以正常的普通饲料喂养,产生慢性应激共21天。叁因素组采用间断足底电击作为应激源,置于人工气候箱干寒(温度10±1℃,相对湿度36~40%)的饲养环境10小时/天,并给予干寒属性饲料(按每公斤普通小鼠饲料中加入大麦150mg和芫荽籽150mg,然后制成颗粒状干饲料)喂养,共21天。观察各组小鼠生物表征的变化,第21天并取实验动物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外周血CD4+、CD8+细胞百分比含量,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IL-2、IL-6、IFN-γ、TNF-α、IgM、IgG和IgA含量以及血清中CRH、ACTH、CORT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叁因素组实验动物第21天出现舌干暗紫,有瘀斑,少苔,皮毛黯淡无光泽,蜷缩少动,对刺激敏感度降低,反应迟缓,倦怠嗜睡,易惊,争食饮水,大便成形,小便色浅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百分比与CD8+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5);血清中IL-2的含量与INF-γ含量明显降低(P<0.01),IL-6的含量与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中IgM的含量与IgG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中IgA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CRH含量、ACTH含量、CORT含量明显升高(P<0.01)。双因素组实验动物第21天出现舌有瘀斑苔滑;皮毛暗淡无光泽、蜷缩少动,扎堆眯眼,倦怠淡漠,对刺激敏感度降低,反应迟缓,争食饮水,大便成形而湿,小便色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百分比下降(P<0.01),CD8+细胞百分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CD4+/CD8+比值下降(P<0.01);血清中IL-2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中IL-6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血清中INF-γ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TNF-α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中IgM的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IgG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中CRH含量、ACTH含量、CORT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叁因素组相比,双因素组实验动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百分比未见显着差异,CD8+细胞百分比上升(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5)。血清中IL-2含量升高(P<0.05);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IFN-γ含量与TNF-α的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IgM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IgG的含量与IgA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其血清中CRH含量、ACTH含量、CORT含量明显低于叁因素组(P<0.01)。结论: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叁因素复合作用后模型动物表现出的生物表征变化更加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叁因素复合作用组不仅有生物表征的改变,同时有免疫指标的改变,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紊乱。⑵双因素复合作用模型动物在相同时间段表现出的生物表征与叁因素复合作用组相比有程度上的差异,且尚不完全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以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程度明显低于叁因素组。⑶以往研究和有关文献可知干寒环境、不良精神刺激、干寒属性食物等多因素复合作用所建立的异常黑胆质证侯动物模型不仅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而且具有稳定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09-04-01)

曾洪波[10](2007)在《多因素复合作用下高性能混凝土体积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性能混凝土复杂的早期体积变化是导致其易发生早期开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水灰比、养护温度和干燥开始龄期等为参数,对多因素复合作用下高性能混凝土的体积变化特性进行了实验分析。并就一种新型复合减缩剂(CARS)对早期体积变化的改善作用的性能进行了实验评价。在本研究范围内可得出以下结论:(1)水灰比越低,养护温度越高,自收缩的发展速度越快,自收缩应变也越大。水灰比越低,水化温升越快,峰值温升出现也越早,温度应变越大。(2)成熟度理论并不能统一描述不同养护温度下的自收缩特性。(3)干燥收缩与干燥开始后发生的自收缩大致呈线性关系,与试件的重量损失也有良好的相关性。(4)养护温度越高,水灰比越低的混凝土,早龄期总收缩的发展越快,其值也越大。但对养护温度相同而水灰比不同的混凝土而言,28天龄期的总收缩应变差别并不显着。(5)随着水灰比的降低,干燥条件下混凝土自收缩占总收缩的比例明显增大。干燥开始的龄期越早,水灰比越低,自收缩的占有率下降越快,即干燥收缩越大。(6)CARS对减少混凝土的自收缩和干燥收缩非常有效,但对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7-04-13)

多因素复合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已逐渐成为国内外水工结构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西北寒旱地区水工混凝土结构因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均不同程度地处于冻融及盐离子腐蚀等侵蚀破坏过程中。本文依据我国西北寒旱灌区影响水工混凝土材料性能劣化的主导环境因素,即冻融循环循环、盐离子侵蚀及两者间的复合作用,依据相关试验规范设计制定了多因素复合作用下水工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试验方案及其实施办法。具体通过开展相关试验探究了单一因素及多因素复合作用下水工混凝土材料的抗冻耐久性及其劣化特征,揭示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复合作用机理与效用,同时构建了冻融环境侵蚀作用下水工混凝土材料承载寿命预测及可靠度分析模型。本文选取地处我国西北寒旱区的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灌区(下文简称为“景电灌区”)为研究区域,针对景电灌区水工混凝土构筑物材料出现的剥落、开裂等环境侵蚀破坏问题开展研究,同时结合河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基于多场耦合作用的灌区水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科研课题项目,相继开展实施了如下研究内容:本文重点实施了寒旱区水工混凝土材料在快速冻融循环以及硫酸盐侵蚀—冻融循环复合作用下材料的耐久性劣化规律研究,阐明了冻融循环以及硫酸盐侵蚀—冻融循环复合作用下水工混凝土动弹性模量、质量以及抗压强度的劣化过程。在分析试验数据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1)水胶比设计越小的混凝土材料具备越强的抗冻耐久性能,适当掺入不超过30%的粉煤灰可在降低材料成本的同时,保证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同时,适量掺加引气剂将会明显提升混凝土材料的抗冻性能。(2)在冻融循环与硫酸盐侵蚀复合作用下,水工混凝土质量损失及抗压强度损失均较单一冻融环境侵蚀作用更大,而水工混凝土材料相对动弹性模量则均小于单一冻融环境侵蚀作用下的试验结果。(3)在冻融环境中混凝土材料抗压强度F_(cu·k)与动弹性模量E_d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硫酸盐侵蚀对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材料劣化损伤发挥促进效应。同时,基于环境侵蚀作用下水工混凝土材料损伤劣化进程,探索了基于承载力准则的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结构服役寿命预估方法,并针对处于冻融循环环境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实施了可靠度计算分析并开展了服役寿命预估。本文研究内容对寒旱区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优化设计及材料修复技术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因素复合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郭健.复合盐—冻融—干湿循环多因素腐蚀作用下水泥砂浆受风沙冲蚀试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7

[2].聂俊坤.多因素复合作用下水工混凝土材料劣化规律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6

[3].宿晓萍,王清.复合盐浸-冻融-干湿多因素作用下的混凝土腐蚀破坏[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

[4].何颖,沈先荣,蒋定文,刘玉明,侯登勇.方格星虫多糖对环境因素复合作用大鼠生物效应及代谢物的影响[C].全国第九届海洋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5].宋锦苹,张洪玉,钟萍,熊江辉,曲丽娜.尾吊、噪声及两因素复合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柘木多糖的防护作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3

[6].韩娜,刚宝芝.阿尔茨海默病退行性病变和血管因素复合损伤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J].医学综述.2012

[7].雷呈祥,范正平,马丽,王庆蓉.多因素复合作用对机体健康的影响[C].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

[8].罗玲娟,哈木拉提·吾甫尔,阿地里江·阿布力米提.多因素复合作用与维医异常黑胆质证候模型建立的关系研究[J].科技导报.2009

[9].罗玲娟.多因素复合作用与维医异常黑胆质证候模型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

[10].曾洪波.多因素复合作用下高性能混凝土体积变化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

标签:;  ;  ;  ;  

多因素复合作用论文-郭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