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特点论文-臧明实

流行病学特点论文-臧明实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行病学特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肉牛,传染性口炎,水疱性口炎,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臧明实[1](2019)在《肉牛传染性口炎与水疱性口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与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牛口炎也称为口膜炎,中兽医称为口疮,主要是指牛的口腔黏膜发炎,主要包括水疱性、卡他性以及溃疡性等类型。病牛主要临床症状是采食困难,咀嚼障碍,流涎,且口腔内温度升高,黏膜潮红、肿胀,舌苔厚腻,散发恶臭味,大部分具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少数会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以秋冬季节交替时更易发生。现介绍肉牛传染性口炎和水疱性口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王军宏[2](2019)在《肉牛放线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肉牛放线菌病是由于感染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传染病,家畜中牛、猪、羊等都能够感染,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牛,在其换牙以及口腔黏膜或者皮肤出现损伤后最易感染发病,病菌通常是侵害舌部、上下颌、头部以及颈部等。该病特征为面颈部及胸腹部先出现病变,之后蔓延至周围组织,且排出的脓液中存在硫磺样颗粒。由于发病初期较难被发现,而后期已经影响采食,导致食欲减退以及缺乏营养,造成较大损失。(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王书峰,邱伟[3](2019)在《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实验室诊断与防控》一文中研究指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当前养鹅业常见的一种传染病,是由于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而引起,通常是雏鹅易发,尤其是10~45日龄多见。该病的特点是发病日龄小、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死率高。雏鹅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0%~40%、30%~50%。即使患病雏鹅没有死亡,经过治疗完全康复,也会导致生长发育速度减缓,饲料报酬下降,给养鹅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概述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郭淑娟,史利卿,季坤,王梁敏,宋欢[4](2019)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16—2017年于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患者,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总结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比、呼吸系统疾病分布情况、证候分布特点;同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肺气虚患者分为穴位贴敷组与内外合治组,穴位贴敷组予常规穴位贴敷治疗,内外合治组予穴位贴敷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自拟养肺方,1袋/d,2次/d,疗程为每剂服用3 d,累计9 d,评估内外合治临床疗效。结果: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49;年龄分布从19岁到99岁,其中60~74岁患者比例最高,占总人数的34.73%;呼吸系统疾病中居前叁位的依次为慢性支气管炎(22.42%)、支气管哮喘(20.57%)、慢性咳嗽(18.72%);常见证候中居前叁位的依次为肺气虚证(20.71%)、肺脾阳虚证(15.47%)、湿热内蕴证(13.72%);肺气虚贴敷者中内外合治组患者75例,有效率为61.33%,穴位贴敷组患者233例,有效率为46.78%,内外合治组有效率高于穴位贴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合治组患者神疲乏力、自汗、畏风、易感冒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穴位贴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肺气虚、肺脾阳虚、湿热内蕴证患者,采用内外合治的方法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患者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李治,吕梁,黄莹,王武[5](2019)在《回顾性分析云南地区烟雾病流行病学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总结云南地区120例MMD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以提高对于MMD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收集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烟雾病患者资料,比较分析发病率、性别、年龄、籍贯、分型、分期、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1)云南地区MM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MMD患者中女性63例(52.5%),男性患者57例(47.5%),女性与男性的比例约为1.105:1。(3)患者平均年龄(43.89±12.18)岁,发病高峰在40-49岁区间。(4)地域分布中以昆明、普洱、曲靖、保山、玉溪较多,红河、文山、楚雄、昭通次之,临沧、大理、德宏见散发病例。靠近滇东北的贵州六盘水地区病例数亦较多。(5)缺血型患者77例(64.2%),出血型患者43例(35.8%)。(6)患者均位于铃木(Suzuki)分期法Ⅲ期(85例,70.8%)及Ⅳ期(35例,29.2%)。(7)28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手术失败,27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2年,均预后良好。结论 (1)云南地区MMD发病率逐年升高,女性患者稍多,发病高峰在40-49岁, MMD患者分布有一定地域差异,滇东北、滇中、滇西南地区较多。(2)临床表现以缺血型为主,疾病分期中Ⅲ期患者较多。(3)在CTA及CTP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完备评估后,患者手术成功率较高,预后良好。(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4期)

袁娇,汪际英,朱冬庆[6](2019)在《2016-2018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内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疾病治疗及预防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6-2018年入住NICU病人7 082例粪便标本,使用ELISA法检测大便RV抗原,分为阳性感染者及正常者,应用SPSS 19.0对影响其感染RV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 082例新生儿患者中检出RV感染419例,检出率5.91%,其中2016年检出率为3.90%(91/2 330);2017年检出率6.36%(152/2 391);2018年检出率7.45%(176/2 361)。男性患儿RV阳性率为6.6%,女性为5.2%,二者RV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6-2018年晚期新生儿的轮状病毒感染率高于早期新生儿(■=39.19,P<0.05;■=50.72,P<0.001;■=47.71,P<0.001)。2016-2018年的春、夏、秋、冬四季轮状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0%(70/1 734),6.0%(99/1 647),8.3%(150/1 815),5.3%(100/1 886)。不同民族(■=16.94,P<0.01)、出生时体重(■=76.47,P<0.01)的新生儿RV阳性率不同。结论新生儿RV感染是多种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从源头上抑制RV感染的暴发和流行,在流行季节要注意隔离患儿,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张忠湛,穆国冬,王晋[7](2019)在《鸭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防控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鸭大肠杆菌病是由于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导致的一种原发性或者继发性传染病,各个日龄的鸭都能够感染发病,其中幼龄鸭的易感性最高,且不同日龄患病后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近几年,随着养殖业朝规模化发展,养鸭场中容易出现发病。由于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较大等特点,对我国养鸭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威胁。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对鸭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陈建江,任玉华[8](2019)在《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乙型肝炎的防治策略。方法分析2015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累计报告的40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乙肝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减趋势,且2015年与2018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虽传染率极高,但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其发病率会出现下降的趋势,随着人们卫生习惯及保健意识的提高,对于疾病的预防能力及警惕性也在不断增强,但针对此种传染疾病,各年龄段的人群都需要提高警惕,从根本上抑制疾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0期)

宁玲,金坤,刘磊,李磊[9](2019)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和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确诊SFTS住院患者98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SFTS流行特征、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98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1例患者因密切接触其他感染者后发病,患者病死率为11. 22%(11/98)。农民或无业为发病主要职业人群,79. 59%(78/98)患者发病前14 d内有野外作业史,发病均在每年的4~11月份,高峰在5~6月份。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心肌损伤(OR=13. 905,95%CI:3. 278~58. 975)、肝功能损害(OR=9. 524,95%CI:2. 311~39. 248)、肾功能受损(OR=3. 698,95%CI:1. 003~13. 635)、APTT延长10 s(OR=5. 926,95%CI:1. 458~24. 091)、脓毒血症(OR=6. 417,95%CI:1. 651~24. 936)患者死亡风险更高,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心肌损伤(OR=8. 730,95%CI:1. 659~45. 929)、肝功能损害(OR=6. 360,95%CI:1. 034~39. 106)是SFT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SFTS呈季节性发病,临床中应尽早对SFTS患者各脏器功能进行综合性评估,血清CKMB及ALT明显升高者预后较差,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来源于《安徽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余刚,刘自逵,张运强,刘辉旺[10](2019)在《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特点、病理过程与解决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1非洲猪瘟(ASF)的流行病学特点与病理过程临床上可观察到患非洲猪瘟的猪会发生特大的败血脾、肝脏的脂肪变性、大叶性肺炎,胸腔与腹腔积液、红染,淋巴结特别是颈部淋巴结变黑、出血,全身广泛性出血与炎症等。ASF是直接接触性、恶性传染病,不接触无传染。非洲猪瘟病毒(ASFV)为非洲猪瘟属的唯一成员、唯一的虫媒DNA双股螺旋病(本文来源于《猪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流行病学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肉牛放线菌病是由于感染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传染病,家畜中牛、猪、羊等都能够感染,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牛,在其换牙以及口腔黏膜或者皮肤出现损伤后最易感染发病,病菌通常是侵害舌部、上下颌、头部以及颈部等。该病特征为面颈部及胸腹部先出现病变,之后蔓延至周围组织,且排出的脓液中存在硫磺样颗粒。由于发病初期较难被发现,而后期已经影响采食,导致食欲减退以及缺乏营养,造成较大损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行病学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1].臧明实.肉牛传染性口炎与水疱性口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与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

[2].王军宏.肉牛放线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9

[3].王书峰,邱伟.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实验室诊断与防控[J].现代畜牧科技.2019

[4].郭淑娟,史利卿,季坤,王梁敏,宋欢.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调查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5].李治,吕梁,黄莹,王武.回顾性分析云南地区烟雾病流行病学特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6].袁娇,汪际英,朱冬庆.2016-2018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

[7].张忠湛,穆国冬,王晋.鸭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

[8].陈建江,任玉华.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9].宁玲,金坤,刘磊,李磊.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9

[10].余刚,刘自逵,张运强,刘辉旺.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特点、病理过程与解决思路[J].猪业科学.2019

标签:;  ;  ;  ;  

流行病学特点论文-臧明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