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车削论文-司马中文,郑光明,房友飞

干车削论文-司马中文,郑光明,房友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干车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加工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涂层刀具,干车削

干车削论文文献综述

司马中文,郑光明,房友飞[1](2017)在《高速干车削300M钢表面粗糙度及残余应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强度钢300M在高速切削时加工质量不稳定的切削特点,对其进行高速干车削试验,研究切削参数对加工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进给量对加工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最大,且随着进给的增加,加工表面残留材料高度差变大,加工质量变差;加工表面进给和切削方向的残余应力均为压应力,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较大;在vc=300~400 m/min、f=0.15~0.20 mm/r、ap=0.10~0.15mm的切削条件加工时,可以获得较低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和较大的表面残余压应力。文中的研究对高强度钢类难加工材料的加工工艺优化及高可靠性起落架零部件的制造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杜国臣,宋新玉[2](2016)在《陶瓷刀具高效干车削冷轧辊的刀具磨损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陶瓷刀具干车削硬态条件下的冷轧辊,分析了不同切削条件下陶瓷刀具的寿命、刀具磨损形态,并分析了裂纹、剥落和崩刃过程。试验和理论分析证实:陶瓷刀具高效切削冷轧辊时,裂纹的生成和扩展是造成刀具失效的主要磨损机理。(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吴明明,李顺才,袁冠雷[3](2016)在《低速干车削条件下车刀温度的红外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数控车床和手持式红外测温仪,研究了干车削铝棒过程中车削参数对车刀刀尖温度的影响规律,通过试验得到了不同车削参数下车削温度的时间曲线以及温度均方根值随车削参数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同一走刀的车削过程中,刀尖温度具有时变特性。随着车削的进行,刀尖温度逐渐升高,至走刀结束时,温度达到最高值;刀具温度与车床主轴转速、进给速度、车削深度成正相关关系,车削参数越大,车削温度越高;刀尖温度均方根值随主轴转速按双线性规律变化,主轴转速超过一定值后,温度均方根值急剧升高;刀尖温度均方根值随进给速度、车削深度近似按线性规律变化,进给速度对刀尖温度的影响较大,车削深度对温度的影响最小。(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6年05期)

高胜利,孙富建,屈盛官[4](2015)在《带断屑槽的硬质合金刀具干车削40Cr钢的切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带断屑槽的硬质合金刀具干车削40Cr钢,研究了此种刀具车削40Cr钢,刀具前后刀面的磨损机理,分析了切削参数(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对刀具寿命和切削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种硬质合金刀具干车削40Cr钢的磨损机理为剥离磨损、粘结磨损、氧化磨损和微崩刃;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刀具磨损率降低;低速时切削速度的增加,提高了切削温度,当切削速度大于120m/min时切削温度随之降低;进给量的增加,能够提高刀具断屑槽的利用率,减小切屑对刀具主切削刃的正压力,降低切削温度,改善进给量的增加对刀具寿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唐林虎,黄建龙,高成秀,林小军,罗文翠[5](2014)在《精密干车削淬硬工具钢表面温度的试验与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PCBN刀具对不同淬硬状态工具钢Cr12MoV进行了精密干车削试验,利用正交回归法与响应曲面法,建立了以切削速度v、切削深度口a_p、走刀量f、工件淬火硬度H、刀尖半径r_ε为影响因素的已加工表面温度θ_W的指数与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同时,运用方差法,分析了切削速度v、切削深度a_p、走刀量f、工件淬火硬度日、刀尖半径r_ε的主效应及二次交互效应对已加工表面温度θ_W影响的显着性。结果表明:ORM指数模型的绝对误差为8.5%,二次RSM多项式模型的绝对误差为2.3%,二次RSM多项式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的吻合性比较好。(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4年09期)

何光春[6](2013)在《硬质合金刀具干车削AISIH13的切削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式和湿式(油基切削液)法用于YW2硬质合金刀具对AISIH13的变切削参数车削过程。测力仪(YDC-Ⅲ89B)及便携式粗糙度仪(TR100)分别测量切削力和零件表面粗糙度,工具显微镜(XGJ-1)及扫描电镜(S-3400N)用于刀具磨损分析。与湿式切削相比,干切削时的切削力较小,表面粗糙度值较低,刀具磨损程度稍低。粘结、崩刃分别为干、湿式切削时刀具磨损主要形式。(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3年06期)

杨昊,王西彬,解丽静,丁悦,蒙爱平[7](2012)在《难加工材料硬态干车削中切削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切削参数和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的进行研究。针对某型号高强高硬钢在硬态干车削过程,研究了各切削参数对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及残余应力层深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的切削参数条件下,工件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可以为拉应力也可以为压应力,残余应力作用层深度为300μm左右。对残余应力影响较大的切削因素为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切深对残余应力影响较小,切削参数选择低速低进给时,容易得到有利于提高工件疲劳寿命的表面残余压应力。(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2年10期)

滕利军[8](2009)在《AZ91D干车削加工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工镁合金时由于切削力和切削功率很小,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镁合金看成是易加工材料(这种现象在我国尤为严重)。但生产实践表明,镁合金是一种难加工材料,主要表现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镁合金细屑极易燃烧,甚至发生爆炸,对加工的环境和方法有极严格的要求,切削时产生的切屑有粘结刀具形成积屑瘤的现象,影响已加工面的质量,并且对刀具的磨损也比较严重。本论文通过大量的理论与实践,首次全面系统地分析了AZ91D镁合金的切削机理及工艺。深入研究了AZ91D车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切屑形态,刀具磨损和表面粗糙度等有关车削机理的问题,为安全高效切削AZ91D时,确定合理的切削参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AZ91D镁合金进行动态车削力测量,基于正交试验建立切削力的经验公式,用单因素法分析切削参数对车削力的影响。2、对典型加工过程中的切屑进行收集,从切屑形态的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切削参数对切屑形态的影响规律,探讨与加工过程有关的断屑机理、切削力以及表面粗糙度等物理现象的本质。3、通过刀具的磨损试验,研究AZ91D车削过程中磨损和破损形态以及主要失效形式,分析其磨损机理,定量衡量刀具的切削性能。4、通过对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和表面二维微观形貌的测量,揭示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优化参数。结果表明:切削力经验公式的建立可以有效地预测实际加工过程中车削力的大小,为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保证,对刀具磨损、切屑形态和表面粗糙度的静态分析为AZ91D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9-05-01)

石文天,王西彬,辛民,刘志兵[9](2009)在《微细干车削硬铝合金LY12的表面粗糙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YG类细晶粒硬质合金刀具和PCD刀具对硬铝合金LY12进行了微细干切削试验,通过单因素切削试验研究了不同刀具材料、刀具前角、刀尖圆弧半径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细干切削条件(v=12.6m/min,αp=0.02mm,f=0.004~0.01mm/r)下,采用PCD刀具可获得Ra0.112~0.30μm的光洁表面;采用大前角、大刀尖圆弧半径的PCD刀具,可获得最好的加工表面粗糙度。(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09年01期)

王晓琴,艾兴,赵军,李甜甜[10](2008)在《硬质合金刀具高速干车削Ti6Al4V切削力及刀具寿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对硬质合金刀具在较高的速度范围内干车削Ti6Al4V进行了正交试验,获得了干切削状态下切削力与刀具寿命的经验公式,分析了切削力、刀具磨损与切削路程-试验时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了刀具的磨损形态和磨损机理,粘结、扩散、氧化是硬质合金刀具的主要磨损机理。最后,通过对刀具寿命-切削效率的分析,给出了硬质合金刀具在干切削状态下合理的切削参数。(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08年04期)

干车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陶瓷刀具干车削硬态条件下的冷轧辊,分析了不同切削条件下陶瓷刀具的寿命、刀具磨损形态,并分析了裂纹、剥落和崩刃过程。试验和理论分析证实:陶瓷刀具高效切削冷轧辊时,裂纹的生成和扩展是造成刀具失效的主要磨损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干车削论文参考文献

[1].司马中文,郑光明,房友飞.高速干车削300M钢表面粗糙度及残余应力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7

[2].杜国臣,宋新玉.陶瓷刀具高效干车削冷轧辊的刀具磨损机理[J].工具技术.2016

[3].吴明明,李顺才,袁冠雷.低速干车削条件下车刀温度的红外测试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6

[4].高胜利,孙富建,屈盛官.带断屑槽的硬质合金刀具干车削40Cr钢的切削性能[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唐林虎,黄建龙,高成秀,林小军,罗文翠.精密干车削淬硬工具钢表面温度的试验与预测模型[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4

[6].何光春.硬质合金刀具干车削AISIH13的切削性能试验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

[7].杨昊,王西彬,解丽静,丁悦,蒙爱平.难加工材料硬态干车削中切削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J].制造业自动化.2012

[8].滕利军.AZ91D干车削加工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9

[9].石文天,王西彬,辛民,刘志兵.微细干车削硬铝合金LY12的表面粗糙度研究[J].工具技术.2009

[10].王晓琴,艾兴,赵军,李甜甜.硬质合金刀具高速干车削Ti6Al4V切削力及刀具寿命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

标签:;  ;  ;  ;  

干车削论文-司马中文,郑光明,房友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