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轨确定论文-杨志涛

初轨确定论文-杨志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初轨确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初轨确定,误差分析,J2项摄动,最小二乘估计

初轨确定论文文献综述

杨志涛[1](2019)在《低地球轨道初轨确定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初轨确定是在无任何先验信息的情况下利用观测资料确定目标天体轨道的一种方法。在对非合作目标和空间碎片的搜索发现、航天器发射初期的轨道确定或者编目中断后的重新编目等工作中,初轨确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初轨确定的定轨误差与观测资料的时长、误差及采样密度等因素的关系均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改进的Laplace初轨确定方法,利用仿真观测数据对定轨误差与观测资料时长、资料误差及资料密度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得到一些有益的分析结论,期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空间碎片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雷祥旭,桑吉章,李振伟[2](2019)在《LEO空间目标地基甚短弧角度数据初轨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空间目标光电阵2017年9月12日观测得到3 766个观测弧段数据,利用距离搜索法进行了初始轨道确定,弧长的中位数约为41 s,初轨确定成功率约92.27%。用TLE(two-line element)评估了初轨参数误差,并分析了影响初轨误差的可能的因素。结果表明,距离搜索法可应用于实测角度数据,解算初轨成功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测绘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02期)

杨彪,李迎春,张廷华[3](2019)在《一种适用于相机阵列的空间目标初轨确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单位矢量法的优点,提出一种适用于相机阵列的空间目标初轨确定(IOD)方法,并给出新的条件方程和具体流程。使用实验室搭建的相机阵列系统对某空间目标进行跟踪,并对帧频为25Hz、时长为5min的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该空间目标在不同观测时长下的IOD结果,并以轨道半长轴的测定精度为主要指标进行精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观测时长下,所提方法能有效减小IOD误差,提高IOD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彪,李迎春,张廷华[4](2019)在《相机阵列在空间目标初轨确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由商业相机组成的相机阵列应用于空间目标的初轨确定。介绍了相机阵列的系统概况,结合相机阵列的技术特点,从空间目标探测能力、定位精度、初轨确定算法改进叁方面分析了将相机阵列应用于空间目标初轨确定的可行性,提供了主要流程,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初步展示了相机阵列系统在提高极限探测星等和初轨确定精度方面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茅永兴,马静远,掌静,宋叶志[5](2014)在《一种可实现星箭分离前后测轨数据联合定轨的初轨确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弹簧分离方式的卫星发射任务中,在星箭分离瞬间卫星获得弹簧分离力产生的速度增量,使星箭分离前后的两段外测数据不能同时参与定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同时求解一个位置矢量和两个速度矢量的定轨新方法——改进的有摄初轨计算的单位矢量法,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构造了条件方程组的解算方法。仿真计算和任务实测数据验算表明,该方法首次实现了利用星箭分离前后处于两条不同轨道的测轨数据的联合定轨。由于延长了定轨数据弧段,有效地提高了入轨段初轨确定精度。(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李振华,鲜勇,刘炳琪,张大巧[6](2014)在《单站单圈卫星初轨确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低轨卫星轨道的快速确定和预报,基于单站单圈雷达站测量数据采用遗传算法和最小二乘法对卫星初轨确定及轨道预测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观测误差下两种方法的仿真结果,验证了初轨确定过程中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为不同观测条件下卫星最优初轨确定的方法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4年12期)

李涛护,刘建胜,秦红磊,李锐[7](2012)在《单星导航HEO卫星初轨确定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HEO(Highly Elliptical Orbit)轨道卫星利用星载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进行自主定轨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就是解决在单颗导航卫星条件下的初轨确定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利用单颗导航卫星的观测量确定HEO卫星轨道初值的所需满足的条件,指出了利用F.G级数法求解初值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轨道根数约束的迭代批处理算法,该算法无需复杂的数学运算,避免了F.G级数法用短弧资料定初轨时系数矩阵秩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先验轨道根数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值时,在考虑轨道射入误差的情况下,初值的位置偏差在104m量级,速度偏差在100m/s量级,能够根据单颗导航卫星的短弧观测值可靠地完成轨道初值的确定.(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刘磊[8](2010)在《基于天基监视的空间目标测向初轨确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基空间目标监视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民用价值,天基可见光(Space-Based Visible, SBV)在当前并将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主要的天基监视手段。当前美国已有在轨运行的天基监视系统,而我国在此方面研究较为薄弱,为了未来建立相应系统,应开展天基轨道确定等相关关键技术研究。论文基于SBV监视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验证相结合研究了天基测向初轨确定,着重研究了初轨确定技术中的方法、模型和解算等相关问题,尤其是传统方法在天基测向定轨中的改进,并研究了地月转移轨道的天基测向初定轨问题与地月转移轨道和卫星编队构形设计等相关问题。主要内容与结论有:首先,研究了空间目标对单星和星座观测平台的可见性及观测数据的预处理。研究表明,星座平台可以适当降低各种约束对可见性的不利影响;近地空间目标比中高轨道目标的天基可见性差;平滑随机噪声需要根据平滑多项式阶数折衷考虑采样率和采样点数。其次,重点研究了双r迭代法、Gauss法和Laplace法在天基测向初定轨中的应用及相应改进,包括定轨误差、模型解算和初值问题等等,分析了观测误差对天基测向初定轨的影响,提出了消除误差定轨模型。通过该部分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传统地基定轨方法较适合于低轨平台确定中高轨空间目标,在天基测向初定轨上会出现平凡解和多值性问题,其本质在于缺乏距离观测信息,可以通过改进迭代算法和迭代初值等手段进行抑制,但是很难完全消除;2.论文提出的天基双ρ迭代法及初值求解和解算算法,基本解决了天基稀疏测向初定轨中的迭代发散与平凡解问题,仿真表明解算成功率在90%以上;3.定轨模型的截断误差对定轨结果影响不大,观测误差是主要的定轨误差因素;4.如果不进行观测数据的预处理或者预处理失效时,观测系统差的模型对于分析其影响并进行消除相当重要;在观测数据稀疏时,随机噪声有可能造成平凡解。再次,研究了星座对空间目标的测向初定轨,尤其从解算过程分析了天基测向初定轨模型奇异性和平凡解等问题。通过该部分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星座平台较好的观测几何可以消除平凡解,提高定轨成功率,其中星座同步定轨较优;星座定轨可以有效削弱或消除随机噪声的影响,减弱或者部分消除观测系统差的影响;同时,可以极大地缩短定轨所需弧段,但是对高轨目标成功定轨仍需一定长度的弧段;2.观测采样率对于成功定轨所需弧段影响有限;观测几何对单星定轨影响比对星座定轨影响大;增加弧段长度和采样率有利于克服观测几何的不利影响,提高定轨成功率;3.改善观测条件以及避开某些特定定轨时刻,均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平凡解概率;模型奇异性是定轨模型固有的问题,不能通过外界手段进行消除,只能在定轨时避免相应时刻。最后,作为对天基测向初定轨研究的进一步检验和拓展应用,开展了地月转移轨道的天基测向初定轨等研究,除利用单星和星座平台外,尤其研究了利用卫星编队作为观测平台的可行性,同时介绍了卫星编队设计等相关内容。该部分研究表明,模型误差使得月球探测器的单星定轨误差远大于一般应用卫星,且利用星座双星定轨并非弧段越长越好;编队同步定轨精度明显优于非同步定轨,后者定轨弧长和观测几何影响与单星定轨基本相同;编队构形较小时,构形尺寸对定轨结果影响不大。论文的研究可为我国建立天基监视系统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并为我国探月二叁期工程以及未来深空探测的天基测定轨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0-06-01)

刘磊,项军华[9](2010)在《地月转移轨道的天基测向初轨确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利用天基测向数据对地月转移轨道的初轨确定。天基平台分别考虑采用单颗卫星和星座卫星,研究了观测数据的噪声平滑,分析了观测弧段长度和观测几何对两种平台的定轨精度的影响,基于数值分析结果,研究了初定轨中系统差的消除。研究结果表明,星座双星同步定轨比较适用于地月转移轨道的天基测向初定轨。(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黄良伟,梁斌[10](2010)在《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高轨卫星自主初轨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X射线脉冲星轨道确定原理,在分析脉冲星相位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X射线脉冲星轨道确定算法,讨论了时间估计法在解模糊度问题中的应用,针对高轨卫星提出了利用其大致高度信息辅助解模糊度的方法。对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初轨确定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选用周期较大的脉冲星并采用时间估计与高度信息辅助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模糊度问题,并达到几十公里级的初轨确定精度。(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0年S1期)

初轨确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空间目标光电阵2017年9月12日观测得到3 766个观测弧段数据,利用距离搜索法进行了初始轨道确定,弧长的中位数约为41 s,初轨确定成功率约92.27%。用TLE(two-line element)评估了初轨参数误差,并分析了影响初轨误差的可能的因素。结果表明,距离搜索法可应用于实测角度数据,解算初轨成功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初轨确定论文参考文献

[1].杨志涛.低地球轨道初轨确定误差分析[J].空间碎片研究.2019

[2].雷祥旭,桑吉章,李振伟.LEO空间目标地基甚短弧角度数据初轨确定[J].测绘地理信息.2019

[3].杨彪,李迎春,张廷华.一种适用于相机阵列的空间目标初轨确定方法[J].光学学报.2019

[4].杨彪,李迎春,张廷华.相机阵列在空间目标初轨确定中的应用[J].光学学报.2019

[5].茅永兴,马静远,掌静,宋叶志.一种可实现星箭分离前后测轨数据联合定轨的初轨确定方法[J].宇航学报.2014

[6].李振华,鲜勇,刘炳琪,张大巧.单站单圈卫星初轨确定方法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4

[7].李涛护,刘建胜,秦红磊,李锐.单星导航HEO卫星初轨确定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

[8].刘磊.基于天基监视的空间目标测向初轨确定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

[9].刘磊,项军华.地月转移轨道的天基测向初轨确定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0

[10].黄良伟,梁斌.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高轨卫星自主初轨确定[J].系统仿真学报.2010

标签:;  ;  ;  ;  

初轨确定论文-杨志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