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影像论文-刘军希,张智鸿,萧钧毓,萧弘清,刘冠显

红外影像论文-刘军希,张智鸿,萧钧毓,萧弘清,刘冠显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外影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ED,FOV

红外影像论文文献综述

刘军希,张智鸿,萧钧毓,萧弘清,刘冠显[1](2019)在《红外照明应用于安防影像监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次光学元件应用于照明产业已行之有年,为提升监视摄影机之夜间影像辨识品质,本文导入光学设计以符合各类场域补光需求。红外安防照明光源主要采用850 nm IR LED,设计考量首重视野范围(Field of view, FOV)涵盖率、强度(Intensity)与均匀度(Uniformity),采用二次光学之安防产品确实可有效提升影像辨识率、光效利用率与现场安装效率,赋予功能规格差异化并提供可解决实际应用痛点之附加价值。(本文来源于《海峡两岸第二十六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期刊2019-11-15)

闫利,李青山,王嫣然,叶志云[2](2019)在《机载中波红外影像分类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中波红外谱段复杂的辐射特性以及红外探测技术的限制,目前学界对中波红外的遥感分类应用探索较少。该文是在国内首幅可见光-中波红外高分辨率(中波红外0.6m分辨率)多光谱影像的基础上,探索地物的中波红外辐射特性,挖掘中波红外谱段的潜在价值,进而融合地物的中波红外与可见光的特征,分析中波红外影像的地物分类性能,提高遥感地物分类的精度。中波红外谱段的光谱辐射特性不同于可见光与热红外谱段,既包含地面反射辐射,也包含地面物体的发射辐射能量。研究中基于多尺度分割算法与随机森林分类器分别对可见光影像和中红外+可见光四波段融合影像进行面向对象分类。该方法融合了地物的可见光与中波红外特征,并且评估了光谱、形状、纹理等特征在分类中的重要程度,定量分析了融合中波红外波段后的特征空间。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中红外特征,最有效特征为中红外与可见光其中两波段组合HIS空间各分量特征,其次为灰度共生矩阵纹理信息;中波红外波段的引入可以稳定地提高地物分类的总精度;中波红外波段对于人工地物的分类效果优于非人工地物类型,其中建筑物的分类精度提升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遥感信息》期刊2019年05期)

张蕴[3](2019)在《叁江源红外相机拍摄到雪豹影像》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西宁10月8日电(张蕴)据叁江源国家公园最新消息,在叁江源地区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境内,红外相机记录到两只雪豹在同一地点标记“领地”行为,这也是长江源头区域首次记录到该种雪豹活动影像。叁江源国家公园曲麻莱管理处生态环境和自然(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10-09)

王嫣然,赵展,夏旺[4](2019)在《WorldView-3短波红外影像分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WorldView-3卫星在8个可见光-近红外(VNIR)波段的基础上,新增了8个短波红外(SWIR)波段,大大提高了对地物信息的提取能力。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分别对可见光-近红外8个波段影像和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16个波段的影像进行实验验证;采用基于多尺度分割技术的面向对象方法对合理的特征空间进行实验与挑选。结果表明,引入SWIR波段后分类性能总体精度提升了3.78%,人工地物制图精度提升了5.65%,自然地物制图精度提升了2.88%;且允许识别特定类别(村镇中的红色低矮砖瓦房居民区),能保持地物较为完整的形状信息,可提高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本文来源于《地理空间信息》期刊2019年09期)

宫一男,谭孟雨,王震,赵国静,蒋沛林[5](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相机动物影像人工智能识别: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大量红外相机监测影像数据量庞大、亟待快速和自动识别的问题,本研究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例,应用卷积神经网络,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红外相机影像实现物种自动识别。本研究选择8个物种的红外相机视频影像,以50帧率均匀采集成图片格式,每个物种筛选不同角度、不同环境条件的图片,建立图片数据集,包括训练集2 074张,测试集519张。对图片进行目标打框、类别标注,选用darknet框架下的YOLO v3模型进行训练。首先不区分昼(RGB)夜(灰度)图像进行训练,再区分昼夜进行训练,最后分别对昼夜图像利用微调(fine-tune)进行训练。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基于YOLO v3模型对自然条件下拍摄的红外相机图像进行物种自动识别能够一定程度减轻人力负担,但其效果还需通过完善数据集进行提升。fine-tune在小数据集时或可作为辅助。模型对8个物种识别的平均精确率达到84.9%~96.0%,且模型收敛。(本文来源于《兽类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孙杰,沈义凯,陈雨佳,杜青青,吴艺舟[6](2019)在《近红外荧光材料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构建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红外荧光材料包括传统分子染料和新型量子点。近红外光谱属于分子振动光谱的倍频和主频吸收光谱,主要由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具有较强的人体组织穿透能力。近年来通过生物分子修饰的近红外荧光材料成为医学影像诊断的研究热点,其具有组织穿透性强、背景荧光干扰低、荧光信号灵敏度高、光谱稳定抗淬灭、分子靶向识别、生物安全性良好等特点。文章分析近红外荧光材料的构建方法以及在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等临床影像检验中的应用,探讨多模态造影策略的诊断优势和关键技术,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张文奇,巩彩兰,胡勇,宋文韬,匡定波[7](2019)在《改进的叁层分解模型热红外影像空间降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是地-气相互作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获取高空间分辨率地表温度数据,研究改进了一种热红外遥感数据降尺度方法,并以上海市Landsat8 OLI/TIRS影像为数据源进行了实验验证,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被分解为低频层、边缘层和细节层,其中边缘层和细节层按比例增加到热红外数据中.并与经典的热红外降尺度方法 Dis Trad算法和Ts HARP算法作为对比,将模拟的地表温度(270 m)作为降尺度数据源实现LST降尺度(90 m).实验结果表明,叁种降尺度方法都保留原有的地表温度的空间特征,但Dis Trad算法和Ts HARP算法增加了真实数据中并不存在的温度差异;改进的叁层分解模型地表温度的均方根误差为0. 913 K,与Dis Trad方法和Ts HARP算法相比精度分别提高了0. 937 K和0. 832K.(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青山[8](2019)在《融合中红外波段的航空影像去雾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感技术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极大得提高了遥感影像的获取数量。得益于更高的分辨率所表达的更优的地表特征,许多遥感应用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然而,在遥感成像中,传感器与目标通常距离间隔很远,所以在可见光光学仪器遥感成像时,由于大气中烟雾、灰尘、水气以及其它微粒的存在,电磁波从物体表面通过大气传播到接收传感器的过程中会发生散射和吸收等相互作用,容易造成图像对比度低、模糊不清、色彩灰暗及目标识别错误等情况,尤其是在城镇重工业区域,雾霾天气易发,使得光学遥感成像数据可利用率降低。广泛存在的雾霾严重得影响了遥感影像的解译与使用,是航空摄影的一大障碍。航空影像去雾算法不仅可以增强航空遥感数据的有效性和可用性,而且可以降低气象条件对航空光学遥感的限制。所以,很有必要研究去除雾霾并利用雾霾相关信息的体系以提高遥感影像的适用性。本文的创新点及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目前国内尚未开展中波红外对地观测相关领域研究的现状,本文使用自主研发的机载中波红外成像系统,生成可见光及中波红外正射影像作为研究数据,在深入分析中波红外谱段辐射特性的基础之上,基于随机森林分类器进行中红外波段分类性能分析,探究中波红外谱段在对地观测领域的潜在价值。2.本文分析了现有的计算机视觉去雾算法及其在遥感影像去雾领域迁移使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回归网络与雾天图像退化模型的航空单影像去雾方法,首先采用白平衡算法归一化待去雾影像大气辐射值,保证训练模型的稳定性,同时恢复白色目标,得到真实无雾影像色彩;然后结合引导滤波优化透射率估计图,消除光晕效应;最后根据雾天图像退化模型反演无雾影像亮度值,实现航空正射影像的去雾。3.基于可见光波段与中红外波段在雾霾天气下成像的不同特性(中波红外因其波长更长可视为不受雾霾影响),本文结合中红外图像模拟方法,提出了融合中红外波段的大尺度机载可见光影像去雾方法。(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9-04-01)

彭向阳,梁福逊,钱金菊,杨必胜,陈驰[9](2019)在《基于机载红外影像纹理特征的输电线路绝缘子自动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成像法是一种重要的绝缘子缺陷检测方法,但传统的人工诊断方式效率较低,难以满足无人机巡检的数据处理需求。为此提出一种从无人机红外影像中自动识别绝缘子的方法,首先对影像进行拉普拉斯边缘提取,然后遍历穿过影像的直线集,根据沿线的强度直方图探测影像中的周期纹理特征,再通过角度内特征聚类与角度间特征聚类,自动识别红外影像中的绝缘子中心线。选取包含不同背景(植被、农田、杆塔)的无人机红外影像数据集进行实验,该方法识别率在85%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从复杂地面背景的无人机红外影像中自动识别并定位绝缘子,为实现机巡作业红外诊断智能化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张宏鸣,王佳佳,韩文霆,李书琴,王红艳[10](2019)在《基于热红外遥感影像的作物冠层温度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红外影像较难直接提取作物冠层区域,因而无法获得较精准的作物冠层温度。本文以拔节期的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六旋翼无人机搭载热红外成像仪和大疆精灵四Pro无人机,获得热红外影像及正射影像。基于高分辨率正射影像,采用改进的Canny边缘检测算子、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小波变换3种方法提取玉米冠层区域,将提取结果进行二值化处理后,在热红外影像中以此生成掩膜并提取玉米冠层温度。应用提取的矢量面分析提取效果并对3种提取算法的精度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Canny边缘检测算子提取效果最优、SVM算法次之、小波变换最差,提取精度分别为87. 3%、74. 5%、68. 2%。同时,将手持测温仪测得的玉米冠层温度与提取的冠层温度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Canny边缘检测算子提取的玉米冠层温度与地面实测值相关性最高,决定系数R~2=0. 929 5,SVM算法决定系数R~2=0. 895 7,小波变换决定系数R2=0. 876 0。改进的Canny边缘检测算子能够更好地提取玉米冠层区域,获取更加精确的玉米冠层温度,从而能够更有效地监测玉米生理状况,进行旱情预测,制定合理的灌溉、施肥措施以提高玉米产量。(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红外影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中波红外谱段复杂的辐射特性以及红外探测技术的限制,目前学界对中波红外的遥感分类应用探索较少。该文是在国内首幅可见光-中波红外高分辨率(中波红外0.6m分辨率)多光谱影像的基础上,探索地物的中波红外辐射特性,挖掘中波红外谱段的潜在价值,进而融合地物的中波红外与可见光的特征,分析中波红外影像的地物分类性能,提高遥感地物分类的精度。中波红外谱段的光谱辐射特性不同于可见光与热红外谱段,既包含地面反射辐射,也包含地面物体的发射辐射能量。研究中基于多尺度分割算法与随机森林分类器分别对可见光影像和中红外+可见光四波段融合影像进行面向对象分类。该方法融合了地物的可见光与中波红外特征,并且评估了光谱、形状、纹理等特征在分类中的重要程度,定量分析了融合中波红外波段后的特征空间。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中红外特征,最有效特征为中红外与可见光其中两波段组合HIS空间各分量特征,其次为灰度共生矩阵纹理信息;中波红外波段的引入可以稳定地提高地物分类的总精度;中波红外波段对于人工地物的分类效果优于非人工地物类型,其中建筑物的分类精度提升最为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外影像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军希,张智鸿,萧钧毓,萧弘清,刘冠显.红外照明应用于安防影像监控[C].海峡两岸第二十六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2019

[2].闫利,李青山,王嫣然,叶志云.机载中波红外影像分类性能分析[J].遥感信息.2019

[3].张蕴.叁江源红外相机拍摄到雪豹影像[N].科技日报.2019

[4].王嫣然,赵展,夏旺.WorldView-3短波红外影像分类性能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9

[5].宫一男,谭孟雨,王震,赵国静,蒋沛林.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相机动物影像人工智能识别: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例[J].兽类学报.2019

[6].孙杰,沈义凯,陈雨佳,杜青青,吴艺舟.近红外荧光材料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构建与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张文奇,巩彩兰,胡勇,宋文韬,匡定波.改进的叁层分解模型热红外影像空间降尺度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9

[8].李青山.融合中红外波段的航空影像去雾算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9

[9].彭向阳,梁福逊,钱金菊,杨必胜,陈驰.基于机载红外影像纹理特征的输电线路绝缘子自动定位[J].高电压技术.2019

[10].张宏鸣,王佳佳,韩文霆,李书琴,王红艳.基于热红外遥感影像的作物冠层温度提取[J].农业机械学报.2019

标签:;  ;  

红外影像论文-刘军希,张智鸿,萧钧毓,萧弘清,刘冠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