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响应时间论文-张婧颖

最好响应时间论文-张婧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最好响应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实时系统,最好响应时间,最佳完成时刻,i-级繁忙周期

最好响应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张婧颖[1](2009)在《实时任务的最好响应时间精确分析与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实时系统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任务调度技术在实时系统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针对实时系统的多任务、多处理器和复杂优先约束性等特点,需要对实时任务的可调度性分析方法进行扩展和补充。实时任务响应时间分析是经典实时调度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对实时任务最坏响应时间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对最好响应时间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在多处理器环境下端到端任务中,后继子任务的最坏响应时间受到其释放抖动的影响,而任务的最大释放抖动由其前驱子任务的最坏响应时间和最好响应时间决定。如果对最好响应时间估算过低,会导致过高估计后继任务的最坏响应时间,将本来能在截止期内完成的任务判断成不能在截止期内完成。因此,对实时任务最好响应时间的精确分析与计算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本文采用固定优先级可抢占调度策略,模拟具有任意相位的周期任务执行情况,在精确分析截止期小于或等于周期的任务最好响应时间的基础上,引入i-级繁忙周期,通过构造i-级繁忙周期中的扩展作业,得到扩展作业的最佳完成时刻,从而提出计算截止期大于周期的任务最好响应时间的迭代公式,并在推导过程中证明该公式的正确性。然后,对任务的最好响应时间进行扩展分析,针对现有方法中忽略了释放抖动对最好响应时间的影响,推导出具有释放抖动的周期任务最好响应时间的迭代公式,根据迭代公式提出optB-WCRT算法。该算法弥补了现有方法的不足,即由于多处理器系统中前驱子任务的最好响应时间假设为任意小或者比实际值小很多,从而导致后继任务的最坏响应时间估计过高,使得本来能在截止期限内完成的任务判定为不可调度。提出的optB-WCRT算法能够精确计算出多处理器系统中后继子任务的最大释放抖动,从而得到端到端任务的最坏响应时间,准确判断任务的可调度性。最后,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对optB-WCRT算法与传统的设置方法、Trivial方法进行性能比较,仿真结果证明optB-WCRT算法更加精确与有效,对多处理器系统中实时任务的可调度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9-04-01)

晏立,张婧颖[2](2008)在《实时调度中的最好响应时间精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了抖动分析依赖的最好响应时间和最坏响应时间,计算最好响应时间时假定了任务的截止期小于或等于其周期.在实时调度研究中,引入i级繁忙周期,精确分析任意相位固定优先级抢占调度的最好响应时间,分析中证明存在一个任务的最佳完成时刻.通过构造i级繁忙周期中的扩展作业,推导扩展作业的最佳完成时刻,得到截止期大于其周期的实时任务最好响应时间算法,并在推导过程中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3](2004)在《最快不一定最好响应时间不是LCD的全部》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的消费者在购买液晶显示器的时候,不管是专家还是菜鸟,几乎都会询问响应时间是多少,并把这作为选购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尺度之一。与之对应,商家在宣传的时候,也习惯性的把响应时间作为产品的卖点,大炒特炒。从25ms到16ms、12ms,甚至到更低的8ms的响应时间,每当更低的纪录诞生,市场上就会掀起新一轮热点,备受媒体和消费者的追逐。一时间,响应时间俨然成为液晶显示器新一代技术创新的标志。面对越来越快的响应时间,我们不禁要问,究竟多快的响应时间才够用?这里,我们将深入的探讨一下液晶显示器响应时间的问题,让消费者对响应时间有个清晰的了解,以在暑期购买液晶显示器时有个参照。(本文来源于《电脑采购周刊》期刊2004年31期)

最好响应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计算了抖动分析依赖的最好响应时间和最坏响应时间,计算最好响应时间时假定了任务的截止期小于或等于其周期.在实时调度研究中,引入i级繁忙周期,精确分析任意相位固定优先级抢占调度的最好响应时间,分析中证明存在一个任务的最佳完成时刻.通过构造i级繁忙周期中的扩展作业,推导扩展作业的最佳完成时刻,得到截止期大于其周期的实时任务最好响应时间算法,并在推导过程中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好响应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1].张婧颖.实时任务的最好响应时间精确分析与计算[D].江苏大学.2009

[2].晏立,张婧颖.实时调度中的最好响应时间精确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最快不一定最好响应时间不是LCD的全部[J].电脑采购周刊.2004

标签:;  ;  ;  ;  

最好响应时间论文-张婧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