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诊空间论文-廖岳骏

候诊空间论文-廖岳骏

导读:本文包含了候诊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弹性设计

候诊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廖岳骏[1](2019)在《浅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候诊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医疗理念的转型和预约制度的推广,医院候诊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备受关注。该文基于人性化的视角,结合实地调研与物理环境测试,针对人们在候诊空间中对于停留等候、健康舒适等基本需求和其他更高层次的行为心理需求,从候诊空间的弹性设计、环境调节、个性化处理叁个方面来分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候诊空间的使用现状及其人性化设计策略,同时针对现状不足提出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的优化方法,为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和未来医院的候诊空间优化设计提供可参考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闻艺[2](2019)在《共享视角下医疗建筑候诊空间设计优化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共享视角下,将共享模块与云共享模式置入候诊空间,为改善候诊空间品质提供途径。(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28期)

吴金锋[3](2019)在《共享视角下医疗建筑候诊空间设计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候诊空间简单来说就是门诊楼中对其他医疗空间的辅助空间,是对所有的病人具有开放性的接待空间,相当于是一个公共场所。共享视角下的候诊空间,不仅对病人的接待更加周到,而且还提高了候诊空间的品质。(本文来源于《地产》期刊2019年15期)

张莉[4](2019)在《妇幼保健机构孕产保健部候诊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需要健康保健的妇女与儿童的数量将会增加。妇幼保健机构是专门为妇女和儿童提供保健和医疗的机构,为满足妇幼保健的需求,国家大力支持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改善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建筑空间品质。在妇幼保健机构中候诊空间是服务对象停留相对较久的空间,其品质能够反映出妇幼保健机构整体形象及服务水平。妇幼保健机构按服务对象设置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和计划生育保健部。其中孕产保健部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孕产妇,由于孕产妇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对空间环境的感知也比较敏感。选取孕产保健部中候诊空间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提出候诊空间优化设计方法,以满足孕产妇及陪诊家属的多重需求,创造优质、舒适的候诊空间是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中极为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国内外妇幼保健机构候诊空间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对孕产保健部候诊空间进行实地调研,针对孕产妇及陪诊家属的行为和空间环境现状,发现候诊空间中不足之处。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在满足孕产妇的多重使用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同时,兼顾陪诊家属的需求,提出候诊空间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对孕产保健部候诊空间尺度进行探讨,试图达到空间尺度的适宜,以满足孕产妇特殊形体的空间需求;其次,在尺度特定、满足经济性的情况下提升空间可达性,使孕产妇在候诊空间中能够安全、快捷地到达自己想去的空间;然后,在既有的候诊空间基础之上,营造特色候诊空间,满足不同候诊人群的需求;最后,强调妇幼特色,重点考虑妇幼候诊者的空间需求,提出通用化空间以及家庭空间设计,分析智能化设施应用对候诊空间带来的变化。在以上孕产保健部候诊空间优化设计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的项目设计与分析来验证孕产保健部候诊空间研究的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束羽嘉[5](2019)在《综合医院候诊空间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医疗建筑是人类治疗疾病与恢复健康的场所,近几年,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医疗行业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与城镇人口的日益增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中承担主要医疗功能的大型综合医院的日门诊量不断增长,医院将面临新的挑战。在医院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满足经济性、实用性的同时,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在建筑设计上考虑患者的身心需求,从而设计出舒适便捷、高效有序的医院空间是十分必要的。医院空间中的候诊空间是患者就诊过程中,停留时间最长、人流最为集中的空间,也是患者进入诊室之前短暂休憩、舒缓压力的重要空间。因此,候诊空间的空间质量会对患者的身心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环境良好、秩序稳定、功能丰富、灵活舒适的候诊空间不仅能够舒缓患者长时间等候产生的焦虑情绪,并且体现了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是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综合医院的候诊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学的视角,结合环境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基础性理论,分析建筑空间与行为、心理的关系;对大量医院设计的基础资料以及国内外优秀案例进行梳理分析,对医院的空间模式进行分类及优缺点的比较,分析不同候诊空间模式下对患者生理及心理所产生的影响;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医院进行实地调研,观察分析候诊空间中患者的不同行为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对候诊空间的身心需求,并对调研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发现综合医院候诊空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空间布局、空间尺度、空间品质叁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将理论与实际调研相结合,提出候诊空间优化设计策略,以期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从建筑设计的角度为患者创造良好舒适体验的候诊空间。总的来说,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实地调研、问卷发放、数据统计层层递进的思路得出设计策略,并结合实际项目进一步验证。试图在医院面临新的挑战的今天,以患者为中心,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对医院候诊空间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法,以期为今后更多的医院建筑设计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王珊,俞晓娜,王冰冰[6](2019)在《基于环境情感化的儿童医院候诊空间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儿童医院的候诊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候诊空间的环境情感化要素,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归纳出空间情感化的表达因子。结合儿童在候诊时的心理及相对应的行为,探讨儿童医院候诊空间情感化设计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候诊空间"第叁场所"的表述,构筑异质化候诊空间及提升候诊空间正向多余度的设计改善手法,以期为候诊患儿构建更良好的空间体验,使其情绪得到更积极的引导,从而达到提高医疗效率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王珊,俞晓娜[7](2019)在《基于SD法的候诊空间感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候诊空间是医疗建筑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开放空间的品质特征,对塑造良好就诊环境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尝试通过网络数据爬取,结合SD法探索候诊空间特质与空间感知的量化关系,阐述了人对不同候诊空间的认知差异,通过因子分析简要总结因子贡献累计度,整理出对空间感知影响较强的评价语素,提炼了评价候诊空间的叁个主要因子:本能行为感受因子、美感感知因子,及情感反思因子。(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朱晓玥,苏若男,刘懿瑶,艾嘉蓓,张恬[8](2018)在《医院候诊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基于环境行为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台湾嘉义市阳明医院和圣马尔定医院为例,通过观察、访谈及问卷的形式进行实地调查获取数据,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分析候诊空间环境对使用者行为产生的影响,并基于设计风格、座椅摆放、交流意愿、设施布置、空间色彩等方面的环境需求调查,提出候诊空间应"强化功能分区界限,降低干扰率;采用组合式排放形式,增加使用率;注重室内空间比例,缓解视觉压迫感;优化空间环境色彩,提升室内景观"等人性化设计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8年02期)

王珊,吴越,王冰冰[9](2017)在《基于环境认知的儿科候诊空间材质设计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候诊空间是医疗建筑室内环境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营造人性化的愈疗环境,本文以儿科候诊空间材质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国内外案例,结合环境认知理论分析儿童在候诊空间的行为心理,从视觉和触觉双方面归纳室内环境材质设计要素。根据使用者对材质设计需求,总结儿科候诊空间材质设计特征,探究材质设计中视觉、触觉的相互配合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色调——景观交互——虚实对比"的设计策略,以期为儿科候诊空间材质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7年26期)

姚舜禹[10](2017)在《基于行为心理的儿童医院候诊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门急诊楼作为当今儿童医院重要的构成区域,是陪护人员与病人主要集中的区域。候诊空间又是门急诊楼整体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位置上来说属于公共空间,功能上连接了诊室与交通空间,是家属与患者沟通互动最主要的场所。其空间设计与组织对门急诊楼的秩序有着重大的影响。当人们对心理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高的时候,空间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精心设计的候诊空间能减少使用者的不良情绪。针对功能及使用人群特殊化的儿童医院,其候诊空间被视作可以用来合理减弱患儿及其陪护人员的负面情绪一种重要的空间,这已是儿童医院设计的重要趋势。本文在实地调研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分析了儿童医院候诊空间主要使用人群的不同行为心理需求、儿童医院候诊空间设计的要素,并总结了近年来儿童医学与建筑设计的新观念和新趋势,对其中适用于候诊空间设计的要素进行提炼和总结,综合归纳分析出基于使用者行为心理的儿童医院候诊空间设计策略。期待能够为今后儿童医院候诊空间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照与建议。(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候诊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共享视角下,将共享模块与云共享模式置入候诊空间,为改善候诊空间品质提供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候诊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廖岳骏.浅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候诊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华中建筑.2019

[2].闻艺.共享视角下医疗建筑候诊空间设计优化初探[J].居舍.2019

[3].吴金锋.共享视角下医疗建筑候诊空间设计优化分析[J].地产.2019

[4].张莉.妇幼保健机构孕产保健部候诊空间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5].束羽嘉.综合医院候诊空间优化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6].王珊,俞晓娜,王冰冰.基于环境情感化的儿童医院候诊空间设计[J].建筑技术.2019

[7].王珊,俞晓娜.基于SD法的候诊空间感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

[8].朱晓玥,苏若男,刘懿瑶,艾嘉蓓,张恬.医院候诊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基于环境行为学[J].福建建筑.2018

[9].王珊,吴越,王冰冰.基于环境认知的儿科候诊空间材质设计策略[J].城市建筑.2017

[10].姚舜禹.基于行为心理的儿童医院候诊空间设计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

标签:;  ;  ;  ;  

候诊空间论文-廖岳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