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床位论文-方芳

康复护理床位论文-方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康复护理床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预约挂号,远程会诊,一级医院,友谊医院

康复护理床位论文文献综述

方芳[1](2013)在《本市叁年内将建成50家医联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方芳) 市卫生局昨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到2016年底,本市将建成大约50个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将覆盖全市居民。为满足居民对康复、护理的需求,医联体内部分成员单位的床位将转为康复床位、老年护理床位。 一般一个医联(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3-12-06)

田梅梅,叶文琴[2](2012)在《肿瘤患者入住康复护理床位评价指标权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肿瘤患者入住康复护理床位评价指标权重。方法: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函询采集56位肿瘤专家意见,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5项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0.188、0.048、0.452、0.890、0.223,并分别得出18项二级指标权重数值。结论:改良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兼具科学性、简易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对安排肿瘤患者转诊的优先次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护理管理》期刊2012年01期)

杜萍,叶文琴,马强,高秋韵,刘翠[3](2009)在《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上海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区域性医疗资源纵向整合,上海市医政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床位分类管理措施。根据《上海市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将本市现有医疗机构床位按照服务功能分为治疗性床位、康复护理床位和其他床位,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互补,引导患者合理分流。本研究从治疗性床位和康复护理床位的转诊衔接处入手,以康复护理床位功能定位为框架,拟建立适用于判断康复护理床位入住及转出标准的评价模型。方法:采用立意取样法选择上海市8家含康复护理床位医疗机构进行现况调查及质性访谈,掌握康复护理床位的转诊标准现状及专家对患者入住转出原则的意见;在10家含治疗性床位医疗机构中进行质性访谈,收集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的原则及适宜入住的内科病种;在此基础上形成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专家咨询表;在上海市范围内遴选120名相关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确定内科患者入住康复护理床位原则条目7条,转出康复护理床位原则条目5条;适宜入住康复护理床位的内科病种46个;并分别确定46个内科病种的具体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最终通过专家评分法确定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原则条目权重及需满足条目数值。结果:研究建立了"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模型",模型包括叁部分: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原则条目及权重;适宜入住康复护理床位内科的46个内科病种;各病种的具体入住和转出评估标准。结论:床位分类管理制度的施行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模型"的建立将为卫生服务中患者的分流提供参考标准和科学依据,理顺医疗机构间患者流通的链条,规范有序转诊行为,优化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最终使广大患者和人民群众受益。(本文来源于《第一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集》期刊2009-11-17)

杜萍,刘翠,叶文琴,田梅梅[4](2009)在《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原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的总原则。方法:在上海市叁级和二级医院中选取内科病区临床专家120人,采用Delphi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专家积极性系数较高(100%),熟悉程度较高,咨询表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0,专家对研究的总体评价较好,入住、转出原则同意率较高。结论:专家对该研究持肯定态度,形成了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的总原则。(本文来源于《中国护理管理》期刊2009年10期)

杜萍,叶文琴,田梅梅,刘翠[5](2009)在《基于Delphi法的适宜入住康复护理床位内科病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适宜入住康复护理床位的内科病种。方法2007年10—11月成立研究小组,在上海15所综合医院选取120名临床内科专家,发放专家咨询表,采用Delphi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轮咨询专家积极性系数较高(100%),专业熟悉程度较高,咨询表Cronbachs′A lpha系数均大于0.70,Kendall协同系数P值均小于0.05,在内科8个专科中筛选出适宜入住康复护理床位的48个内科病种,主要为慢性病。结论通过筛选出适宜入住康复护理床位的病种,有利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引导患者合理分流,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卫生资源的效率。(本文来源于《上海护理》期刊2009年05期)

杜萍,叶文琴,田梅梅,刘翠[6](2009)在《基于Delphi法的康复护理床位内科入住病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适合入住康复护理床位的内科病种进行筛选。方法采用Delphi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轮咨询专家积极性系数较高(100%),熟悉程度较高,咨询表Cronbach’s Alpha系数均大于0.70,Kendall协同系数P值均小于0.05,筛选出48个病种。结论专家对本研究持肯定态度,适宜入住病种主要为慢性病。(本文来源于《护士进修杂志》期刊2009年16期)

田梅梅,杜萍,叶文琴[7](2009)在《肿瘤内科患者入住康复护理床位标准总原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定肿瘤患者入住康复护理床位标准的总原则,确定肿瘤患者转诊分流的优先顺序。方法在文献回顾和对15名专家质性访谈及预试验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专家函询问卷,应用Delphi技术对上海市20名肿瘤内科专家进行3轮问卷函询。结果肿瘤内科患者入住康复护理床位标准总原则的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161,第叁轮函询专家对一级条目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6975、0.8637,二级条目变异系数0.0523~0.2934。二级条目中,"营养不良患者"、"疼痛患者"和"最佳支持治疗作为推荐治疗的患者"的入住必要程度评分最高。结论专家对入住总原则的认可度高,意见相对集中,且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其中"营养不良,需要营养支持治疗"者、"疼痛,VAS评分≥7分,需要叁级综合镇痛治疗"者和"最佳支持治疗作为推荐治疗的患者"应优先转诊。(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09年15期)

刘翠,周小平,叶文琴[8](2009)在《上海神经外科康复护理床位入住病种及入住转出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神经外科康复护理床位的入住病种,并制定各病种入住、转出评估标准。方法采用质性访谈的方法对6名神经外科专家、1名康复学专家和2名护理学专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Delphi法对15名神经外科专家就神经外科康复护理床位的入住病种及入住、转出标准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果经过质性访谈,初步选定神经外科康复护理床位的入住病种,并制定各病种的入住、转出标准;经过专家函询,最终确定病种及评估标准。结论神经外科康复护理床位的入住病种及入住转出标准的制定为神经外科患者顺利转诊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田梅梅[9](2009)在《肿瘤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入,各种慢性非治愈性疾病(如恶性肿瘤)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中心问题。在我国现有的医疗体系下,“看病难、住院难”问题日益突出。上海市卫生局“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对政府所办各级医疗机构的床位进行分类管理,将住院床位科学划分为治疗、康复、护理等不同职能类别,旨在引导患者合理分流,缓解“看病难,住院难”的局面。为突破各级床位间的转诊瓶颈,合理分流治疗床位病源,制定康复护理床位患者入住、转出评估标准成为首要任务。课题来源:本课题是上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康复护理床位患者入住、转出评估标准研究”的子课题,获上海市卫生局资助。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定上海市肿瘤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进一步明确治疗床位、康复护理床位在肿瘤患者层面上的功能定位,从而理顺各级床位间肿瘤患者的转诊链条,充分利用有限的床位资源,缓解肿瘤患者“看病难,住院难”的现状。研究方法:在对核心概念多方位、分层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查阅,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结合目的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含治疗床位和含康复护理床位医疗机构的肿瘤学内、外科专家13名、上海市某医科大学伦理学专家1名、上海市某叁级甲等教学医院康复医学专家1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采集目前肿瘤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的现存标准,以确定标准研制方向和内部维度。结合前期文献分析和访谈结果,运用系统论初步构建评估标准的内容架构,并分别形成了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的2份专家函询问卷。在上海市范围内,于含治疗床位和康复护理床位医疗机构中分别遴选20名肿瘤内科专家和36名肿瘤外科专家,运用Delphi技术进行2轮问卷函询。采用定性分析法、综合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目前上海市尚无肿瘤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的规范化评估标准。(2)确定了康复护理床位在肿瘤患者层面的功能定位:①诊治恶性肿瘤患者难以自行处理的症状及不良反应;②诊治携带有效抗肿瘤治疗方案的恶性肿瘤患者;③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姑息性治疗和临终关怀;④肿瘤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康复治疗。(3)形成一套分别含有6个一级条目、18个二级条目的肿瘤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的总原则和涵盖10个肿瘤内科病种和8个肿瘤外科病种的具体评估标准。(5)形成讨论意见。(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09-06-01)

杜萍[10](2009)在《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上海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区域性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提高利用效率,缓解“住院难、住院贵”的现状,2006年上海市医政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床位分类管理措施。根据2007年《上海市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将本市现有医疗机构床位按照服务功能分为治疗性床位、康复护理床位和其他床位,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互补,引导患者合理分流,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研究从治疗性床位和康复护理床位的转诊衔接处入手,以康复护理床位功能定位为框架,采用文献回顾、理论研究、横断面研究、质性访谈,专家咨询等方法,建立了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模型。评估标准包括叁部分,分别为: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原则条目及权重;适宜入住康复护理床位内科病种;各病种的具体入住和转出评估标准。在此基础上,收集少量单病种患者进行入住与非入住康复护理床位实例对比研究,以及内科患者入住康复护理床位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概况。介绍了研究背景;定义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标准、康复、康复护理床位、治疗性床位等概念;阐述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卫生服务现状;解释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及评估标准构建的维度和原则;说明了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专家咨询前的研究及专家咨询表的形成。采用立意取样法选择上海市8家含康复护理床位医疗机构进行现况调查以了解其服务现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服务现状评价;同时在8家机构中进行质性访谈,掌握康复护理床位的转诊标准现状及专家对患者入住转出原则的意见;在含治疗性床位医疗机构中选择专家进行质性访谈,收集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的原则及适宜入住的内科病种;对初步筛选的46个适宜入住的内科病种进行ICD-10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标准对照,规范名称,并拟定初选病种的具体入住转出原则。在此基础上形成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专家咨询表,在上海市范围内遴选120名专家进行专家咨询。第叁部分:两轮专家咨询及结果统计分析。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内科患者入住康复护理床位原则条目7条,转出康复护理床位原则条目5条;从风湿免疫科等8个专科筛选适宜入住康复护理床位的46个内科病种;确定46个病种的具体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第四部分:构建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模型。召开专家会议,使用综合评价中的专家评分法确定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原则条目权重及需满足条目数值,结合专家咨询确定的适宜入住病种和具体病种标准,构建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模型。第五部分:脑卒中(梗死)患者入住康复护理床位实例研究。选择治疗性床位中9位达到入住康复护理床位标准的脑卒中(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入住组和非入住组。对比两组患者数据,结果显示入住组患者医药总费用、日均费用均较非入住组低,出院前ADL评分较后者高,住院天数较后者稍长。第六部分:内科患者入住康复护理床位影响因素分析。在内科8类病区选择符合入住康复护理床位标准的37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其意愿将患者分为愿意入住和不愿入住两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内科患者是否入住康复护理床位的3个主要因素为患者年龄,入院时疾病程度和付费者经济条件。第七部分:讨论。对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建立过程的思考、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强卫生资源纵向整合,重视初级卫生保健作用;②提高康复护理床位机构服务水平,增加患者信任;③重视全科医师及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培养;④充分发挥医保监管作用,规范有序转诊行为;⑤扩大社区卫生宣传力度,引导就诊患者合理分流。第八部分: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研究的不足、创新点和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09-05-01)

康复护理床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确定肿瘤患者入住康复护理床位评价指标权重。方法: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函询采集56位肿瘤专家意见,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5项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0.188、0.048、0.452、0.890、0.223,并分别得出18项二级指标权重数值。结论:改良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兼具科学性、简易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对安排肿瘤患者转诊的优先次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康复护理床位论文参考文献

[1].方芳.本市叁年内将建成50家医联体[N].北京日报.2013

[2].田梅梅,叶文琴.肿瘤患者入住康复护理床位评价指标权重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

[3].杜萍,叶文琴,马强,高秋韵,刘翠.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研究[C].第一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集.2009

[4].杜萍,刘翠,叶文琴,田梅梅.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原则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9

[5].杜萍,叶文琴,田梅梅,刘翠.基于Delphi法的适宜入住康复护理床位内科病种研究[J].上海护理.2009

[6].杜萍,叶文琴,田梅梅,刘翠.基于Delphi法的康复护理床位内科入住病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

[7].田梅梅,杜萍,叶文琴.肿瘤内科患者入住康复护理床位标准总原则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

[8].刘翠,周小平,叶文琴.上海神经外科康复护理床位入住病种及入住转出标准研究[J].护理学报.2009

[9].田梅梅.肿瘤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

[10].杜萍.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

标签:;  ;  ;  ;  

康复护理床位论文-方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