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改善肿瘤患者乏力症状的临床应用

艾灸改善肿瘤患者乏力症状的临床应用

袁璐娇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内五;上海200000)

【关键词】乏力;艾灸;足三里;关元;气海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0-0062-01

艾灸疗法起源于西周之前,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毛茛传释:“艾所以疗疾”。《孟子·离娄篇》载:“今之欲王音,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从而可见艾灸历史源远流长,对改善疾病有着很大的作用。

纵观艾灸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里程,第一个是传统艾灸,第二个是现代艾灸,不论是传统艾灸还是现代艾灸都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之处。传统艾灸有效,但有烟,有火(不安全),操作不方便(需要专业人士);现代艾灸,虽无传统艾灸之弊病,但疗法单一,有时好转反应太强烈,使有些客人难以承受,这正是其单一疗法的局限性所造成。而电子艾灸是根据传统的中医艾灸原理,结合现代超临界提取、微电子、磁疗、远红外理疗等技术。电子艾灸实现了智能操作、控温控时、无烟无火、定向导入、透皮吸收、多穴同灸等功能,完全具备传统艾壮灸、艾条灸的功能,并可实施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等一系列灸法,使用针对不同疾病的特色灸片效果更佳,还弥补了传统艾灸烟熏火燎、灰烬烫伤、操作不便、效率低下等不足,是传统灸法革命性的创新。因此我科采用的正是电子艾灸方法,以温阳通络,改善肿瘤患者乏力的症状。

临床上晚期肿瘤病人大多出现乏力的临床症状,原因有:(1)出现的恶液质(亦称恶病质,是肿瘤通过各种途径使机体代谢发生改变,使机体不能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疼痛、贫血、营养及能量代谢异常,供给不足易产生疲劳乏力等症状。(2)神经内分泌异常,例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调节能量和物质代谢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能量供给不足,出现乏力。(3)炎症调节因子失调,过多的释放炎性因子作用于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抗压系统激素稳态改变,产生慢性炎症反应,从而导致乏力的发生。(4)病人心理因素的变化,如抑郁、紧张、悲伤等,消极情绪使得感情上疲惫不堪。(5)褪黑激素分泌以及睡眠节律紊乱,褪黑激素可改善睡眠质量,若分泌紊乱,则会引起睡眠节律失常,导致乏力产生。(6)几乎所有的抗癌治疗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乏力。例如:治疗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或治疗引起其的他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造成食欲不振等因素,均可引起乏力。(7)抗癌治疗所致的乏力常与接受抗癌治疗的种类及强度密切相关。例如,密集化疗及高强度化疗病人的乏力症状常常较严重。(8)镇静、镇痛药物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传递到各器官或组织的兴奋信号减少,导致乏力症状加重。而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首先,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疗哮喘的化脓灸,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局部化脓灸、隔物灸)、经络腧穴(特定选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其二,治疗的作用是综合的。灸疗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刺激配合药物,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其三,人体反应性与治疗作用是综合的。治疗手段(灸疗)——外因只能通过内因(人体反应性)起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相同的灸疗对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传不一样,疗效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体的反应性各有差异。以上诸因素,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临证进行合理选择,灵活运用,方能发挥灸疗最大的效能。

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临床上,我科为肿瘤患者选择艾灸的三个穴位为: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从而改善肿瘤患者乏力的临床症状。

引用文献:GB/T7714

[1]陈雄,江志扬,陈秀玲.艾灸内关、足三里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

[2]医学,李洁毅,冯桂芳-《按摩与康复医学》马财芝,符云,于春鹏-《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标签:;  ;  ;  

艾灸改善肿瘤患者乏力症状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