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道德教育与不良心理的形成与疏导探究

中职生道德教育与不良心理的形成与疏导探究

□陈瑞兰

〔摘要〕目前的中职道德教育主要采取宣传、说服、奖惩等属于重要的他律式的手段,虽然效果明显,但由此带来的心理遗留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文章认为,掌握中职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从心理现象入手,进行分析综合,采取合适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进行引导和教育,让中职生真正发自内心地接受和认同道德观念,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将会更有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职生道德教育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3月,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2205.33万人,当代中职生道德品质状况的主流是健康乐观、蓬勃向上的。绝大多数中职生具有较强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普遍注重人生价值的实现,推崇开拓进取,成就事业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他们勇于自立自强,敢于探索创新,善于接受新知识;他们崇尚民主、平等、自由;他们渴望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依然信仰团结友爱、真诚互助的原则;诚实守信、服务至上等观念仍为中职生所推崇;信誉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职业责任感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也逐步成为中职生内在的自觉要求。从以上情况分析,当代中职生大多数具有较高的道德认知和较强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也基本符合社会规范。在我们欣喜地看到中职生道德品质健康主流的同时,也要正视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中职学校道德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道德教育依据发展的现状,从理论上看越来越系统化,主要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热爱劳动的教育、法制安全教育、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教育、仪容仪表教育,县情教育等等。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而学校层面采取的教育手段通常是开设德育课,由老师讲授一些道德性的知识,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包括老师自身的言行示范作用;除此以外,还要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和宣传活动,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等等。这些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都是从外部让学生对道德规范进行识记和模仿,强调德育外部环境的制约作用,注重的是他律。它的缺陷就是在培养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层面,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学生心理的健康咨询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现今的整个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得进入中职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普通教育的“失败者”,有一部分人是被逼无奈才上职教。其中一部分学生在人格和心理方面并不是很健全。中职生在道德认知和行为表现方面的失范现象往往高于普通教育的学生。上述的这种忽视学生心理年龄和心理特征,千篇一律的灌输式德育教育在当今的中职教育中收效有时并不尽如人意。这种教育的结果是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天天像消防队员一样,学生哪里出了问题就上哪里灭火,按下葫芦浮起瓢,几乎是疲于奔命。

2部分中职生的道德现状和心理成因

2.1认知偏差,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导致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薄弱。学生面对多元化社会中形形色色甚至完全不同的思想观念,由于没有一个清晰的道德价值取向,他们的道德判断往往处于举棋不定、茫然而无所适从的状态,有些事做完就后悔。根据对中职生的不良行为调查和统计,有些不良行为的实施就是因缺乏对道德行为的正确判断造成的。

2.2情感偏差,缺乏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认知的偏差必然带来道德情感的缺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集体荣誉感、责任感、正义感、美感、理智感等都是同道德评价相联系的情感,这些情感的缺失会导致学生狭隘偏私、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冲动、意气用事、美丑不分等不良行为的产生。

2.3习惯偏差,缺乏正确的行为观。现在许多中职生由于娇生惯养,家长无原则的溺爱、宠爱,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往往从小就养成了许多不合理的行为习惯。在家庭中通过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动方式满足自身的欲望后,渐渐成为习惯。这些不合理行为习惯一经形成,所产生的舒适的情绪体验又加强了类似的不良行为习惯。

3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采用适当的心理疏导方式

3.1用合理情绪疗法纠正认知偏差,培养正确的情绪情感。职教学生往往情绪容易激动,难以控制,让学生加强道德观念,首先就是要让学生认同社会道德观念,也就是要让学生具有理性地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态度。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主要是指采用一定的手段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解决情绪情感和行为上的问题。合理情绪疗法理论强调不良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都来源于个体的非理性观念。中职生因为心理不成熟,思考问题时常常会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绝对地认为某件事一定会或一定不会发生,从而造成不良的情绪情感;有时会以偏概全地看待事情,以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社会的整体价值,动辄就产生“己不如人”、“自暴自弃”的情绪,或者一味地指责别人甚至将责任转嫁于社会。在教育中结合合理情绪疗法,找出学生的不合理认知或是非理性观念,提高学生的情商,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合理地思维,拥有比较符合现实的、理性的、较宽容的人生哲学。埃利斯等人认为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达到以下几个目标:①自我关怀;②自我指导;③宽容;④接受不确定性;⑤变通性;⑤参与;⑦敢于尝试;⑧自我接受。这几个方面特点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合理情绪疗法可用于职教学生人际关系、早恋、自我意识、择业等方面的辅导。

3.2用阳性强化法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纠正不良行为习惯。“阳性强化法”属于行为治疗法,创始人为巴甫洛夫和霍尔。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后天习得,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过程和内容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些心理疏导方法作媒介,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找出其不良表现的深层原因并加以纠正,让学生在认同接受正念的前提下做到自律,然后加强教育,再从外部纪律层面加以强化,这样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瓜州冶金中专

标签:;  ;  ;  

中职生道德教育与不良心理的形成与疏导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