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重点和监督方式周丽珠

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重点和监督方式周丽珠

江苏省标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当今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也带动着城市社会的现代化。在发展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其中工程质量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很多施工企业的致命关键。本文简单论述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监督重点和监督方式,以供更多的业内人士进行参考,也希望通过此文提高业内对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监督

前言

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乎使用人和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增加的高层、超高层、深基础、地铁、桥梁等项目中,新技术新要求层出不穷,相应的质量管理更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笔者认为工程监督重点应放在漏洞的监督上,而监督方式也要在排查漏洞的基础上进行考虑,只有堵住漏洞,才能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效果,更加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1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描述

1.1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质量体系是整体质量管理的大方向,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代表着承建单位的管理水平。质量体系可以分为施工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体系的不完善就表明该承建公司整体质量意识不强,没有严格完善的管理制度下,可能为了中标项目采取恶意竞争,导致价格偏离实际,在施工时就容易产生问题,比如无法正确的分析、处理和跟踪工作导致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等。

1.2设计单位素养不够

最为致命的当属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没有达到该项目的要求,导致图纸出差错,在实际建设中如果没有及时修正,那就会埋下安全隐患。设计图纸的定义是:按照构造性能而做成的图纸,根据基本设计,会在图纸上标明尺寸、构造、设备等相关要求的图纸。但是施工方所认为的图纸是包含必要的形状、材料、尺寸等尽可能详细的图纸。所以如果不是专业熟悉工程建设且素养足够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在施工中易出现无法预料的错误。

1.3只考虑利益忽视实际

原本工程建设就如同商品一样,工程承接方建设合格且符合工程依赖方的建筑方可进行交接。可是任何企业都是追求利益的集体,如果企业按照利益优先,那就有可能提供缺乏安全性的产品。承接企业实际验收标准达不到要求水平,就容易发生隐瞒实际参数,偷工减料的事情,此为重视利益而忽略实际的结果。

2监督重点及监督方式

2.1体系的监督重点和监督方式

2.1.1按照ISO9001梳理监督重点

明确承接企业品质管理机制的监督要点,可采用ISO9001的保证体系进行梳理。分为:

(1)承接工程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以及分包商的品质体系。工程项目中,不同的承包商对同一项目进行施工,但这些承包商各自的品质体系不尽相同,各个承包商的品质体系也不统一。所以,重点是承接工程单位明确承包商品质管理机制的监督要点,建立自己的品质管理体系;

(2)工程的衔接润滑度。作为ISO9001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承接工程单位不能仅仅在乎进度,在保证进度的前提下,需要对各个承包企业的效果进行充分的确认,不能省略化的检查;

(3)追溯体系。建筑工程中,会使用多种多样的材料,而对于材料的追溯则尤为重要。相应的记录文件,图纸、联络文件随着工程项目的推进肯定会有所增加,文件管理对追溯尤为重要。

2.1.2推进改革,明确监督方式

明确监督重点并不是目的,最终是通过有效的监督方式,推进企业明确权责,进行体制改革。体制改革的第一关是工程建设资料的整理,真实记录工程建设情况,强调整理和收集工作,做成监理单位所需的各项资料,如实上报。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监理单位需要对工程变更重点检查,对施工大事记、专业技术记录进行重点核查。

2.2实行动态质量监管,提高监管水平

2.2.1用数据充分理解合理的施工条件

建设满足规格且预算合理的工程,需要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1)建筑物的原始规格;(2)工程(比如,原材料,设备,施工人员,施工方法等,是品质管理的数据源);

随着对品质管理的推进,对采取的数据进行直方图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描绘出整体工程的红线基准,确认现在数据是否超出红线,如果有超出红线基准的工程项目,对此项目进行剖析,排查原因,采取对应措施,将数据维持在红线以内。

2.2.2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操作规范

由于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的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更好的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确认,承接企业需要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以便更好的进行质量管理。以下可以参考:

(1)确定需要管理的品质项目;(2)确定管理的品质基准;(3)根据基准制定标准施工指导书,按照指导书进行施工,收集数据;(4)确认数据是否符合品质标准,运用直方图确认工程是否稳定;(5)若出现有超过红线的项目或者有要超过红线趋势的项目时,此工程肯定是发生了异常,需要对此异常进行排查,确定原因,制定防止再次发生的对策等;(6)对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制定再次收集数据的期间,比如一个月。

2.2.3建立监督信息系统,实现透明化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监督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实现信息的透明化管理,有必要建立完整的工程质量监管系统。学会用现代网络进行质量监督,即需要实现监督的效率化,可视化。大力的发展监督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利于推进行业信息技术进步,促进承接工程企业的现代化建设。

2.3政府监督重点和方式

2.3.1全面监管

政府作为调控市场的“大手”,需要对行业进行保驾护航。其体现在不单纯的作为结果管控,而是从质量监督、质量保证、质量评价上着手。作为监督体系最高层次的政府监督,应该直接参与承接企业审核、设计等活动,以达到对整个过程的全面监管;按照国际化的ISO9001标准体系进行细化措施和规定,提高准入制度。

2.3.2运用创新体制实施监督

以体制为根本,从思想和法制进行改革,坚持三个建立,两个许可,两个重点的方针。即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建立开放统一,有序竞争的行业市场,建立发展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组织专业人才注册许可和工程项目管理的许可制度,狠抓公共住宅和政府投资的公共项目。要达到人才有所依,规定有所靠,市场才可保证。体制需要和国际接轨,保证其完整性,科学性,国际性。

2.3.3发挥监督人员的能动性

政府监督人员的素养是监督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挑选熟知专业技术和管理标准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注重现场而非汇报。监督人员的思想素质尤为重要,如何恪尽职守,坚持原则的完成监督工作,那就要求该监督人员本着对人民对国家负责的态度进行工作。相关单位需要建立奖罚制度,对积极客观完成工作的人员给予奖励,对敷衍完成工作的人员给予处罚。

2.3.4坚持原则,质量优先

政府人员要摒弃利益优先的想法,从对人民负责的角度,坚持质量优先。在政府全面监管,改革创新的推进下,务必保持“护本”思想不能动摇。政府部门应该树立质量在工程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作用,督促企业将质量放在首位,同时严格实行质量否决权。

结束语

质量监督是没有尽头的,承接商不能否认问题,包庇问题,敢于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政府需要为其提供切实可行的体制,运用高专业度的人员,尊重事实,坚持原则的进行监督。对接国际放眼全球,积极学习,努力消化,才能更好的为工程施工提供质量保证,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国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几点实践[J/OL].中国战略新兴产业:1-3[2018-01-11].

[2]吴向聪.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重点和监督方式[J].建材与装饰,2017(50):181-182.

[3]刘光明.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几点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6(24):140-141.

[4]程祎杰.浅谈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监督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6):63-64.

[5]何运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现状分析与改革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标签:;  ;  ;  

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重点和监督方式周丽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