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尊重;信任;理解;民主;快乐;激发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做法与体会。

1.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1.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某某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1.2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开展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学习;低年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插童话故事等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如:我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能巧妙而快速的分清钟面上的三根针,我把它们编成了儿歌:矮个子大哥叫—时针;高个子弟弟叫—分针;细腰妹妹叫—秒针。然后我请小朋友们边观察边领悟:老师为什么会这样编?先请一、三、五、七组的小朋友观察时针是怎么转的?请2,4,6,8组的小朋友观察分针是怎么转的?学生发现: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要走一圈,即:60分。再请他们交换观察。此时,有个小朋友已经忍不住了,说道:时针大哥平时不爱运动,所以长得又矮又胖。用同样的方法,请他们分别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转动情况:分钟走一小格,秒针要走一圈:分针走一大格,秒针要走5圈。学生徐静宣说道:“秒针平时最注意锻炼身体,而且最为勤快,所以她长得最苗条,我们可以叫她细腰妹妹。”通过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同学们一下子就把时针,分针,秒针给区分开来了。同时,因为儿歌很有趣,这种“民主、快乐”的教学气氛,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焕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2.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2.1利用教材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我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时,先安排了一个抢答,展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

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么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回答前三个小题,学生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到第4小题时,大部分同学闭而不答、只有少数同学说是1平方厘米,此时教室里很安静,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我继续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发现这个规律。”在我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一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2.2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不失时机的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来回答;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

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师给学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教学内容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改题,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奥秘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人们一但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寻求知识,探查真理的精神力量,甚至可以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恰当得进行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有所发现,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在学习过程中去,例如:在认识几何图形三角形时,老师从红领巾,小队旗的形状等引入新课后,请学生在本子上任意画出两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通过画一画,引导学生说三角形是怎样的图形,得出: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搭一搭,勾一勾,激发学生对三角形认识的兴趣和想象力,使他们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领会,感知、理解逐渐加深对三角形基本特征和认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我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收稿日期:2009-07-15

标签:;  ;  ;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