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方言论文-郝鹏飞

林州方言论文-郝鹏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林州方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晋语,林州方言,寡,多功能

林州方言论文文献综述

郝鹏飞[1](2019)在《河南林州方言“寡”的多功能用法及其语义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州方言中"寡"的多功能用法主要表现为作形容词表"单调/单一"相关义、限制范围副词"只/仅"义、总括范围副词"全/都"义、频率副词"总是/老是"义、转折连词"只是"义。文章基于林州方言"寡"多功能用法的事实描写,并结合汉语和世界其他语言中的平行实例,构拟其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演变路径。(本文来源于《方言》期刊2019年03期)

李美汝[2](2019)在《河南林州方言的“A/V+‘开’”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林州方言中,"开"具有非常广泛的用法:"开些儿"加在性质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的稍微增加或减少";"开"加在动词后有叁种用法,分别表示"动作的完成"、"动作的开始并持续"、作"动词补语,相当于‘起来’"。(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1期)

赵变亲,邢宵瑜[3](2019)在《中古入声韵在安泽境内河南林州移民方言中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林州移民方言中的入声韵,与晋东南晋语及现河南林州方言的入声韵相比有同有异。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咸摄、曾摄入声韵主元音与晋东南晋语入声韵保持一致;山摄、宕摄、江摄入声韵主元音则是延续源方言入声韵的特色;深摄、臻摄、梗摄和通摄入声韵主元音的演变既有对源方言的保留,同时也受晋东南晋语和普通话的辐射。这种同异现象是受源林州方言、晋东南晋语及普通话共同影响的结果。对安泽河南林州移民方言入声韵的研究可以为山西移民方言学提供语料。(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武晓平,郭庆玲[4](2019)在《林州方言“数+个”结构中的音变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林州方言"数+个"结构现时语音状况的考察发现,林州方言"数+个"结构中的音变读法已固化,其音变表现为基数词"一至十"与"个"的直接组合中,主要体现为合音和连说音变,其中又以合音为主。其现时的四种语音状态恰可证明音变历程并非突变形成,而是经历多个读法最终渐变而成,其演进过程为:完整音节读法>连说音变>合音。其中"个"音与前面数词音的语流音变既可以得到河南其他地区音变现象的验证,也可以从发音原理上进行解释。(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19年04期)

邢宵瑜[5](2019)在《中古阳声韵在安泽境内河南林州移民方言中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安泽境内移民中最多的是河南林州移民,而且有相对聚集的村落。调查发现,中古阳声韵在河南林州移民方言中发生的变化与晋东南晋语及现河南林州方言有同有异。咸山摄阳声韵保留[n]韵尾,既不同于源方言咸山摄鼻音韵尾脱落,与晋东南晋语咸山摄阳声韵鼻音化也不一致,显然是受普通话的影响;移民方言中宕江深臻曾梗通摄同源方言和晋东南晋语保持一致,韵尾保留[?]韵尾。这种同异现象是源林州方言、晋东南晋语及北京话共同影响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牛卉慧[6](2018)在《韵尾鼻音的消变实证——以林州和长垣方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为进一步探究韵尾鼻音在各方言中的消变现象,以长垣和林州方言为实验对象进行了探究。本次研究使用了Audacity和Praat软件进行语音采集和声学分析,并通过SPSS软件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观察受试方言中韵尾鼻音的声学表现,验证了受试方言中韵尾鼻音的消失方向;通过对各方言之间的数据对比,验证了方言中鼻尾的弱化现象的发生与前接元音位置的前后、高低以及声调型之间存在的关系,并且提出了可前接的鼻尾元音数量对韵尾鼻音的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安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海媚[7](2018)在《由林州方言量词“嘴”与“口”的区别说开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林州方言量词"嘴""口"的区别为引子,并结合42方言点中二者的使用差异,提出相关问题:为什么普通话乃至方言中都是量词"口多嘴少"?林州方言量词"嘴""口"何以存在修饰对象的不同?扬州方言中为什么只用量词"嘴"不用量词"口"?然后通过考察量词"嘴""口"的使用历史来试着回答。"口多嘴少"的原因有叁:(1)历史的积淀;(2)不同的语义;(3)词形的优势。林州方言量词"嘴""口"修饰对象的不同和"嘴"的原指义有关。扬州方言只用量词"嘴"不用"口"缘于两点:(1)其他量词对"口"的竞争;(2)常用词"嘴"对"口"替换得彻底。本文可为"普—方—古"的结合研究提供一个例证,说明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方言和普通话中的发展并非同步;就同一种语言系统而言,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之间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本文来源于《励耘语言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王萌萌[8](2018)在《类型学视野下的林州方言代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州方言属于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本文以林州方言代词为研究对象,在类型学视野下,对林州方言代词语法、语义特征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探究,力图将林州方言代词的全貌展示出来。除绪论和结语外,全文共分叁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称代词。分别对林州方言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及第叁人称的表达方式及句法表现进行描写、分析。其中,第一人称包括“我[uo~(44)]”、“俺[a~(44)]”、“□[au~(53)]”及包括式的“咱[?a~(42)]”和“咱都[?a~422 tou]”;第二人称包括“你[□i~(44)]”和“你都[□i~(44)tou]”;第叁人称包括“他/她/它[t~ha~(44)]”、“□[□i?~(53)]”、“他/她/它都[t~ha~444 tou]”、“□都[□i?~(53)tou]”;另外,对林州方言复数标记“都[tou]”进行概括、分析。第二部分是指示代词。林州方言的指示代词属于二分系统,分为近指和远指。本部分将指示代词分为方位处所、人或物、时间、性状或动作方式四大类分别进行描写、分析。其中方位处所类指示代词包括“这儿[t?a?~(42)]/那儿[na?~(42)]”;指人或物的指示词有“这个[t?uo~(42)]/个[nuo~(42)]”和“这个[t??~(42)]/那个[n?~(42)]”;表时间的有“正咱[t???~(53)?a~(31)]/能咱~([n??53?a31])”“正股儿[t???~(53)ku?]/能股儿[n??~(53)ku?]”等表达方式;表性状方式的有“正个儿[t???~(53)k?r~(53)]/能个儿[n??~(53)k?r~(53)]”、“正[t???~(53)]/能[n??~(53)]”等;并对“这个[t?uo~(42)]/个[nuo~(42)]”的语法化进行了描写。第叁部分是疑问代词。将林州方言疑问代词分为七个小类分别描写,其中问人的有“谁[?ei~(42)]”、“谁都[?ei~422 tou]”等;问事物的有“啥[??~(44)]”和“哪[n?~(53)]+数词+量词”构成的疑问代词;询问方位、处所的词“哪儿[n?r~(42)]”、“啥地占儿[??~444 ti~444 t??r~(31)]”等;问时间的“啥时候[??~(44)?u?.l~(42)]”、“多咱”等;问原因的有“为啥”;问性状方式的“咋个儿”、“咋样儿”等,以及问数量的代词“几个”、“多少”等。(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陈鹏飞,张雪平[9](2018)在《河南林州方言的相对时结构“X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河南林州方言(南区)"X动"的结构特点和语义功能。能进入"X动"结构的主要是谓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表示时点的名词性成分。"X动"为表示时点意义的短语,它只具有相对时功能,为另一活动提供时间参照点,表同时意义,不能表示绝对时意义。以往研究从绝对时角度探讨其表时功能未能触及其本质。"X动"与普通话"……的时候"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语法手段(粘着形式),后者是词汇手段(分析形式)。(本文来源于《殷都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谷少华,郭沈青[10](2018)在《河南林州方言入声字读音及其历史层次》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州方言属晋语邯新片,其入声字读音较为复杂,有促声、舒声和舒促两读叁种读音。本文使用参照析层法,参照移民史和周边内黄、邯郸和长治叁点方言,离析出林州方言中存在中原官话、晋语邯新片及上党片叁个不同的历史层次。林州方言入声字的复杂读音与林州历史上复杂的移民来源和方言接触有关,是方言接触层迭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殷都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林州方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林州方言中,"开"具有非常广泛的用法:"开些儿"加在性质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的稍微增加或减少";"开"加在动词后有叁种用法,分别表示"动作的完成"、"动作的开始并持续"、作"动词补语,相当于‘起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林州方言论文参考文献

[1].郝鹏飞.河南林州方言“寡”的多功能用法及其语义演变[J].方言.2019

[2].李美汝.河南林州方言的“A/V+‘开’”结构[J].北方文学.2019

[3].赵变亲,邢宵瑜.中古入声韵在安泽境内河南林州移民方言中的演变[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武晓平,郭庆玲.林州方言“数+个”结构中的音变现象[J].现代语文.2019

[5].邢宵瑜.中古阳声韵在安泽境内河南林州移民方言中的演变[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6].牛卉慧.韵尾鼻音的消变实证——以林州和长垣方言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

[7].张海媚.由林州方言量词“嘴”与“口”的区别说开去[J].励耘语言学刊.2018

[8].王萌萌.类型学视野下的林州方言代词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

[9].陈鹏飞,张雪平.河南林州方言的相对时结构“X动”[J].殷都学刊.2018

[10].谷少华,郭沈青.河南林州方言入声字读音及其历史层次[J].殷都学刊.2018

标签:;  ;  ;  ;  

林州方言论文-郝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