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探测论文-孟治国,李翠,平劲松,黄倩,蔡占川

撞击探测论文-孟治国,李翠,平劲松,黄倩,蔡占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撞击探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嫦娥4号,冯·,卡门撞击坑,着陆区选择,科学重要性

撞击探测论文文献综述

孟治国,李翠,平劲松,黄倩,蔡占川[1](2018)在《月面冯·卡门撞击坑的着陆选址和科学探测目标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冯·卡门(Von Kármán)撞击坑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肯(South Pole-Aitken,SPA)盆地中部,是中国"嫦娥4号"计划的优先级较高的探测目标。对该撞击坑的着陆和探测,有助于揭示月球形成和演化的一些关键问题,在月球科学研究中具有重大的意义。论文概要总结了冯·卡门撞击坑的研究意义和科学价值:结合LRO卫星LOLA数据、Clementine UV-VIS数据、GRAIL数据、"嫦娥2号"卫星CELMS等数据,简要分析了冯·卡门撞击坑的地形、成分、深部结构和亮温分布等特征及其科学意义:结合这些研究成果和前人对冯·卡门撞击坑的研究期望,提出了3个预选着陆区和可能的科学发现。(本文来源于《深空探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孙灵芝,凌宗成,张江,李勃,陈剑[2](2016)在《月表镁尖晶石矿物的光谱特征与遥感探测:以第谷撞击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月球镁尖晶石矿物隶属于深成岩,可以通过撞击作用被带到月表,它蕴含月壳深部甚至月幔的成分信息,对于研究月壳岩石成因与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从实验室和遥感研究两方面系统回顾月球镁尖晶石矿物的研究进展,以辐射传输模型为基础,作出了镁尖晶石与辉石、橄榄石和斜长石等矿物的一系列定量混合光谱.我们发现辉石与镁尖晶石矿物的相对含量与光谱波段比值之间存在对数关系,由此利用二次方程来拟合这种关系,建立了镁尖晶石矿物定量反演模型.以第谷(Tycho)撞击坑为例,我们利用遥感成像光谱数据(M~3)发现其中央峰主要矿物有辉石、斜长石和镁尖晶石等,尤其是发现了辉石与镁尖晶石的混合分布,但并未发现橄榄石矿物.利用上述矿物反演模型获得的混合矿物中镁尖晶石比例约为5.4vol%–6.4vol%,这与实验室月球样品的研究结果相符.我们推测这种辉石与镁尖晶石的混合矿物可能属于深成岩,被撞击作用抬升到月表,其中橄榄石只在坑壁附近发现有小范围的分布,可能属于浅层侵入岩.(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6年02期)

蒋先刚,丘赟立,冯大一,蒋兆峰[3](2015)在《基于规范化特征的月球撞击坑探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用多阀值分类和属性形态学对月球图像进行层次性和选择性预处理,使高对比阴阳月牙对和低灰度弱边界椭圆形撞击坑具备基本规范和稳定的Haar和PHOG特征。文中探讨了这些预处理方法对局部区域的小波Haar特征和塔式梯度方向直方图PHOG特征的稳定性的影响与作用,然后研究了AdaBoost和SVM这两种分类算法在月球撞击坑探测中的作用,并研究了将Haar和PHOG特征与AdaBoost和SVM相结合对撞击坑候选区域进行精确和高效定位的集成方法。结果表明利用属性形态学的柔性结构滤波和分类方法的集成应用能够使撞击坑的识别率较传统方法提高2%~5%。(本文来源于《数据采集与处理》期刊2015年06期)

赵成彬,刘明军,樊计昌,姬计法,郭新景[4](2011)在《岫岩陨石撞击坑结构高精度地震探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岫岩陨石撞击坑位于辽东半岛北部低山丘陵地区,直径1.8 km,保存完好,已被多方面的证据证实为陨石撞击坑.陨石的撞击和此后的沉积作用在坑内形成了特殊的地球物理场,使坑内与坑外的介质在速度、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次通过采用反射和折射地震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利用陨石撞击所形成的岩石的地震波速度和波阻抗差异,获得了陨石坑的速度结构、地层结构和整体形态.根据地层反射特征,直接撞击形成的区域为直径约1.8 km、深度800 m左右的坑体;受撞击影响的深度约1.4 km.撞击坑的结构分为慢速沉积区、快速沉积区和影响区叁部分.根据撞击坑的地震波速度特征,在撞击坑的中心约800 m深度地震波的速度已达到7.0 km/s,且速度7.0 km/s的等值线与坑体形态一致,坑的边缘在500~600 m深度地震波的速度已达到7.0 km/s.坑体的结构和岩石的这些物性参数都进一步证实了岫岩陨石坑的陨石撞击起源.(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赵羲[5](2010)在《小天体撞击探测光学成像仿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空探测对人类认识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人类对深空探测脚步的迈进,世界各国都相继开展了对小行星的探测,利用可视化仿真手段探测任务进行地面验证是其中一项关键技术,本文对小天体撞击探测中的光学成像仿真等相关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系统论述了几何光学理论、辐射理论以及光电理论基本原理,结合摄影测量原理和光学原理,建立并简化了小天体光学成像几何模型与辐射模型。2.深入研究并分析了光学成像的仿真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全透镜物理模型的摄像机仿真方法。利用OpenGL图形界面库仿真光学相机的相关参数,并结合渲染到纹理技术与图形硬件编程技术,根据数字图像处理与光学系统的相关原理,实现了相机的一些物理效果,简化并加速了传统的基于CPU的图像处理编程算法,有效地提高了绘制效率;综合运用凸凹映射与多重纹理映射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小天体表面凸凹不平形貌与小范围精细形貌的建模,提高了仿真成像质量与真实感。3.进行了基于物理模型的撞击产物仿真算法的深入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化的圆环波面模型,实现了冲击波传播的模拟;在流体力学方程解算及简化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GPU的叁维烟雾仿真的加速算法,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物理计算实时性差的难题,提高了渲染效率;针对基于纹理映射的粒子系统缺乏真实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叁维粒子模型的粒子系统方法,实现了飞溅物的实时模拟。4.设计并开发了一个功能较强、性能稳定、实时性较好的小天体光学成像仿真原型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0-04-06)

周卫文,崔平远,崔祜涛[6](2009)在《基于改进预测制导的深空撞击探测末制导律》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机动时机的选取和最终撞击的精度,针对小天体高速撞击任务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改进的末段预测制导律。该制导律引入点位误差椭圆来描述导航精度,并基于撞击器与目标的矢量计算出零控脱靶量,以此作为确定机动时机的指标来驱动预测制导律的执行与误差的校正。通过蒙特卡洛仿真分析表明:使用该制导律的GNC系统在节省燃料的同时,可以提高最终的撞击精度。(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09年02期)

赵羲,马东洋,陈景伟,徐青[7](2008)在《小天体撞击探测过程中的可视化仿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小天体探测为背景,提出一种基于图形硬件优化的深空目标叁维建模与可视化方法,借助STK提供的恒星数据库模拟星空背景,利用基于GPU通用计算的大规模粒子系统技术对小天体撞击过程进行模拟,最终基于VC++平台利用OpenGL图形库实现小天体撞击可视化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8-10-01)

周卫文[8](2008)在《深空撞击探测末制导律的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精度自主末段制导是深空撞击探测任务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系统总结小天体探测任务中的末制导律基础之上,针对小天体撞击的特点,设计了几种满足精度和燃料消耗要求的末段导引律。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建立了深空撞击探测末段制导律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坐标系以及各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给出了接近段的动力学方程,为末制导律的设计提供基础。利用导航系统提供的撞击器与目标天体的状态以及相互之间的状态参数,在定义与构建了零控脱靶量的基础之上,基于撞击时刻脱靶量为零的要求设计了基于零脱靶量的深空撞击探测末段制导律;利用了接近段的导航误差逐渐减小及其在B平面坐标系中可以直观的表示等特点,设计了以导航误差的大小作为开机阀值的轨控发动机开关机曲线,从而解决了探测器轨控发动机离散脉冲控制力的问题。通过仿真分析,此制导律满足深空撞击探测末制导的要求。针对小天体直接撞击的特点,利用比例导引法控制视线转率的方法,兼顾了控制脱靶量以提高最终的撞击精度,考虑到发动机脉冲控制力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比例导引的小天体撞击末制导律。仿真结果表明,撞击精度良好,满足要求。研究了预测撞击点的末制导方法及其在小天体探测末制导中的应用。针对小天体撞击探测任务的特点,通过撞击器的动力学方程可以预测出末端撞击时刻撞击器的状态,由末端状态可以反馈计算出满足直接撞击所需要的制导推力。给出了两种预测制导律方案:一种是固定开机时间的普通预测制导方案;另一种是由脱靶量决定开机时刻的改进预测制导方案。最终仿真结果显示,改进的预测制导律制导结果优于固定时间开机的预测制导律。最后,考虑到实际任务设计的需要,分析各误差源对制导律制导精度影响。以固定开机时间预测制导律为例,分析了姿态机动误差、导航误差以及机动执行误差等误差源对制导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8-06-01)

杜宁[9](2008)在《小天体撞击探测导航与制导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天体撞击探测任务具有很大的科学意义和价值。在撞击器接近目标天体过程中,自主导航精度与撞击制导律的选取将直接决定撞击探测任务的成功与否以及最终的撞击性能。本课题进行了高精度小天体撞击探测自主导航与制导方法研究。首先,为避免星历误差的影响,采用对目标天体的直接观测方案,建立了简化的相对轨道动力学模型和以目标天体图像信息为观测量的观测模型。根据小天体撞击任务的特殊条件,采用B平面参数描述撞击器导航系统的方法,避免了撞击器与目标天体径向距离不可观测带来的问题。在对导航系统可观测性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自主导航算法。其次,在自主导航基础上,基于预测制导思想,进行了小天体撞击探测的精确制导律设计。引入动力学模型预测末端状态,通过优化机动脉冲使预测与期望的撞击点偏差最小。结合任务周期设计了时刻固定的叁次点火机动方案,并给出了小推力发动机点火控制的修正方法。最后,设计了小天体撞击探测导航制导数学仿真平台,对影响导航与制导系统精度的各误差源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蒙特卡罗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导航制导方法是可行的,撞击精度达到了148.8m。(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8-06-01)

吴立新,吴育华,钟声,王川婴,李国华[10](2006)在《岩石撞击的热红外成像探测研究进展与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撞击的热红外成像探测是遥感技术的一项新颖而颇具潜力的应用,亦是遥感-岩石力学交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分析岩石撞击热红外成像探测的试验技术原理与特点,介绍前期试验探索成果及新近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热红外技术用于固体撞击瞬态过程监测的试验探索、Hopkinson压杆撞击(包括不同角度、含水岩石靶元的撞击)、岩石与岩石之间的撞击、不同类型岩石的落球撞击、基于红外辐射特征的撞击参数反演研究以及矿山诱灾分析的应用基础研究。讨论岩石撞击辐射升温的物理机制,包括岩石破裂作用机制、岩石热弹效应以及岩石物理学机制。指出岩石撞击热红外成像探测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辐射规律与物理机制、定量分析与遥感模型、谱段优选与实用技术。(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11期)

撞击探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月球镁尖晶石矿物隶属于深成岩,可以通过撞击作用被带到月表,它蕴含月壳深部甚至月幔的成分信息,对于研究月壳岩石成因与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从实验室和遥感研究两方面系统回顾月球镁尖晶石矿物的研究进展,以辐射传输模型为基础,作出了镁尖晶石与辉石、橄榄石和斜长石等矿物的一系列定量混合光谱.我们发现辉石与镁尖晶石矿物的相对含量与光谱波段比值之间存在对数关系,由此利用二次方程来拟合这种关系,建立了镁尖晶石矿物定量反演模型.以第谷(Tycho)撞击坑为例,我们利用遥感成像光谱数据(M~3)发现其中央峰主要矿物有辉石、斜长石和镁尖晶石等,尤其是发现了辉石与镁尖晶石的混合分布,但并未发现橄榄石矿物.利用上述矿物反演模型获得的混合矿物中镁尖晶石比例约为5.4vol%–6.4vol%,这与实验室月球样品的研究结果相符.我们推测这种辉石与镁尖晶石的混合矿物可能属于深成岩,被撞击作用抬升到月表,其中橄榄石只在坑壁附近发现有小范围的分布,可能属于浅层侵入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撞击探测论文参考文献

[1].孟治国,李翠,平劲松,黄倩,蔡占川.月面冯·卡门撞击坑的着陆选址和科学探测目标浅析[J].深空探测学报.2018

[2].孙灵芝,凌宗成,张江,李勃,陈剑.月表镁尖晶石矿物的光谱特征与遥感探测:以第谷撞击坑为例[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6

[3].蒋先刚,丘赟立,冯大一,蒋兆峰.基于规范化特征的月球撞击坑探测方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5

[4].赵成彬,刘明军,樊计昌,姬计法,郭新景.岫岩陨石撞击坑结构高精度地震探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1

[5].赵羲.小天体撞击探测光学成像仿真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

[6].周卫文,崔平远,崔祜涛.基于改进预测制导的深空撞击探测末制导律[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

[7].赵羲,马东洋,陈景伟,徐青.小天体撞击探测过程中的可视化仿真技术研究[C].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8].周卫文.深空撞击探测末制导律的设计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9].杜宁.小天体撞击探测导航与制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10].吴立新,吴育华,钟声,王川婴,李国华.岩石撞击的热红外成像探测研究进展与方向[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

标签:;  ;  ;  ;  ;  

撞击探测论文-孟治国,李翠,平劲松,黄倩,蔡占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