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梯度论文-石锐,张致荣,高惠,李俊乐,庞博

组成梯度论文-石锐,张致荣,高惠,李俊乐,庞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组成梯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贺兰山西坡,啮齿类,种类组成,海拔梯度

组成梯度论文文献综述

石锐,张致荣,高惠,李俊乐,庞博[1](2019)在《内蒙古贺兰山啮齿动物种类组成及海拔梯度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贺兰山独特的地势地貌和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为啮齿类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在2013年分春、夏、秋3个季节,采用铗日法对内蒙古贺兰山的啮齿动物种类组成和海拔梯度分布情况进行了细致研究。调查选取了8条典型沟道,共布设有效铗日18 748个,捕获啮齿动物235只,隶属2目5科11属13种。捕获种类最多的为哈拉乌沟(11种),最少的是雪岭子沟和甘树湾沟,各捕获2种。啮齿动物多样性垂直分布特点总体上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符合"驼峰形"格局。(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何盘星,张鲜花,朱进忠[2](2018)在《海拔梯度对塔尔巴哈台山地鸭茅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角度,在新疆塔尔巴哈台山海拔1 300-1 900 m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分布的集中区域,对鸭茅群落在天然草地不同海拔地段的数量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尔巴哈台山鸭茅群落数量特征随海拔升高存在一定差异,但未呈现出规律性变化;鸭茅种群始终为群落中的优势种,重要值均保持在35%以上;当海拔升高时,α多样性出现先减小再增加的变化,呈"V"字型;β多样性表现出较高的群落相似度,出现有较多的共有种;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整体上呈负相关关系,说明随海拔升高物种种类整体上趋于减少。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分布于塔尔巴哈台山地不同海拔地段鸭茅群落的数量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以及生境条件对物种组成特征与多样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何盘星,张鲜花,朱进忠[3](2017)在《海拔梯度对塔尔巴哈台山地鸭茅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角度,在新疆塔尔巴哈台山海拔1 300 m~1 900 m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分布的集中区域,对鸭茅群落在天然草地不同海拔地段的数量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塔尔巴哈台山的鸭茅群落在高度、密度、盖度以及地上生物量随海拔梯度升高存在一定差异,但未呈现出规律性变化;鸭茅种群始终为群落中的优势种,重要值均保持在35%以上;当海拔升高时,α多样性出现了先减小再增加的变化,呈"V"字型;β多样性表现出较高的群落相似度,出现有较多的共有种;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整体上呈负相关,说明随海拔升高物种种类整体上趋于减少。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分布于塔尔巴哈台山地不同海拔地段鸭茅群落的数量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以及生境条件对物种组成特征与多样性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5)

许文强,罗格平,陈曦,冯异星,李超凡[4](2016)在《天山北坡土壤有机碳δ~(13)C组成随海拔梯度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天山北坡叁工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土壤有机碳(SOC)δ~(13)C值随降雨量的变化,研究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剖面δ~(13)C值随采样深度的变化。结果显示,叁工河流域降雨量在300mm以下的采样点,SOCδ~(13)C值随降雨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R2=0.97),而降雨量在300mm~500mm的采样点,δ~(13)C值随降雨量变化不明显(R2=0.04);叁工河流域纯C3植物采样点土壤剖面δ~(13)C值随采样深度呈现明显的富集效应,即土壤剖面下层δ~(13)C值大于上层,其平均差值为1.01‰,与其他相关区域研究结果一致;而沙质荒漠和土质荒漠采样点剖面下层与上层SOCδ~(13)C平均差值为4.33‰,其变化趋势与纯C3植物采样点相反,且其表层δ~(13)C值接近C4植物来源,底层接近C3植物来源,推断其地上历史植被可能经历了由C3到C4的演替过程。(本文来源于《同位素》期刊2016年03期)

胡红[5](2016)在《温带草原AM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沿温度梯度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处中高纬度的温带草原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脆弱生态系统之一,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系统功能退化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特别是欧亚温带草原东缘,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已经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生态问题,并正在加剧。迄今为止,在区域尺度上对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探究大多集中在地上植被,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al,简称AM真菌)作为与植物关系最密切的地下微生物关注较少。AM真菌是地上植物与地下土壤联系的重要介质,其群落结构的改变不仅会影响地上植被的组成,也会影响地下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养分动态循环,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因此,研究AM真菌在欧亚温带草原的多样性及变化,揭示以AM真菌为代表的土壤微生物在植被-土壤相互关系中的作用,对探索气候变化条件下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变化和驱动因素,具有深远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生态样带(国内段)为依托,沿从北至南的温度梯度选择3块样地,以我国温带典型草原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植物—大针茅(Stipa grand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羊草(Leymus chinensis)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45个根系样品。采用“台盼蓝(曲利苯蓝)染色法”制片观察统计羊草植株根系中AM真菌的侵染率以反映AM真菌在植株根系内的状况。利用分子分析方法,通过提取根内AM真菌的DNA,巢式PCR (NS1-NS4和AML1-AML2为引物)扩增反应、电泳检测PCR产物、建立克隆文库及测序等一系列步骤,分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AM真菌的分子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主要结果如下:(1)在97%的相似水平上,应用Mothur软件对本研究得到的683条AM真菌DNA序列进行分子种划分,并用Mega6.06构建AM真菌18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从45个样品的683条序列中共鉴定出24个分子种,分布于球囊霉门的4科5属,包括Glomus, Paraglomus, Rhizophagus, Redeckera和Claroideoglomus五个属。其中Glomous有20种,为优势属;Rhizophagus有1种,Claroideoglomus有1种,Paraglomus有1种,Redeckera有1种,均为稀有属。(2)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正蓝旗(ZQ),锡林浩特(XL),阿巴嘎旗(AQ)叁个采样点中,宿主植物种类、温度和两者的交互作用对AM真菌的分子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均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3)采用ANOSIM, MRPP和ADONIS叁种不同的分析方法检验采样点间AM真菌的群落组成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采样点(温度)对AM真菌的群落组成有显着影响。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温度对根系AM真菌的群落组成变化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采用ANOSIM分析方法检验同一采样点不同植物之间AM真菌群落组成的差异性和不同采样点同种植物间的AM真菌群落组成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仅在XL样地内,羊草和糙隐子草的AM真菌群落组成有显着性的差异,仅糙隐子草在XL和ZQ样地内的AM真菌群落组成存在显着差异,其它同一采样点不同植物之间AM真菌群落组成和不同采样点同种植物间的AM真菌群落组成均无显着差异。(4)在200×显微镜下采用十字交叉法进行羊草根系侵染率测定,结果表明,ZQ样地和XL样地羊草根系AM真菌侵染率显着高于AQ样地羊草根系的侵染率(P>0.05)。ZQ样地和XL样地羊草根系AM真菌侵染率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6-04-01)

梁国付,卢训令,贾振宇,丁圣彦[6](2016)在《林地面积比例梯度下景观组成和构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河中下游郑州地区为研究区域,根据林地面积比例高低,把确定的260块景观区域划分为林地面积比例高(>50%)、中等(50%—30%)、低(30%—10%)和非常低(<10%)共4个不同类型;采用概率连接度指数(PC)表征林地栖息地可用性程度。利用R软件里的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了10、50、100、250、500、1000、2000 m和3000 m物种不同扩散能力下,反映林地景观组成和构型特征的林地面积比例(PA),以及林地面积比例(PA)与林地斑块数量(NP)、林地平均斑块大小(PS)、林地斑块隔离度(PI)组合作用对栖息地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林地面积比例高的区域,林地面积比例是决定栖息地可用性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林地面积比例中等的区域,除林地面积比例外,林地斑块隔离度和平均斑块大小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林地面积比例低和较低时,依据物种扩散能力的不同,需要考虑平均斑块大小和林地斑块数量的影响。景观中不同林地面积比例情况下,生物保护措施和管理要依据林地面积比例、林地斑块数量、林地平均斑块大小、以及林地斑块隔离度。(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阮得孟,孙勇,程嘉伟,刘大伟,鲁长虎[7](2015)在《盐城自然保护区新洋港河口不同生境冬季鸟类群落组成及其梯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沿海湿地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地,人类活动导致的湿地生境变化对鸟类群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盐城自然保护区新洋港河口内,人类活动大体上导致了由陆向海方向,形成芦苇沼泽、农田、鱼塘和滩涂4种不同干扰程度的生境。分别在不同生境中设置3条长3 km的样线,对越冬鸟类的种类、数量进行了调查,运用多响应置换过程测试、指示种分析、双向聚类分析和除趋势对应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不同生境中冬季鸟类的指示物种、群落结构及梯度变化,结果表明:1)4种生境共记录鸟类67种,其中鱼塘生境的鸟类种类最多,为37种;滩涂生境的D'多样性指数在各生境不同时段中为最高,芦苇沼泽生境的H'多样性指数在各生境不同时段中为最高。与其余生境比较,芦苇沼泽、滩涂的均匀度也更高。生境间的差异性与鸟类群落的组成有关。2)MRPP分析表明,芦苇沼泽、农田生境的鸟类组成差异不显着(P>0.05);其余组合各生境间的鸟类组成具有显着差异。灰鹤等9种鸟类可分别作为4种不同生境的指示种。3)双向聚类分析法把12种观测条件分为4大类,与生境划分非常吻合。在剩余信息40%水平上,鸟类可聚为7类。利用12种观测条件作为变量进行DCA排序的结果表明,鸟类类群在轴1上可以分为3个集群,分别为适应开阔水域环境的鸟类、依赖水生植被环境的鸟类和依赖陆地植被环境的鸟类。根据结果分析,生境异质性、干扰程度及潮水涨落等与鸟类多样性组成有密切关系;不同生境具有明显的指示种;鸟类群落结构为适应生境变化而出现一定的梯度变化。应加强芦苇沼泽的保护,在开垦农田、鱼塘和在光滩引入互花米草时应考虑到人类活动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5年16期)

胡于东[8](2015)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梯度强度组成型启动子的筛选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因其快速不完全氧化糖和醇等化合物的能力,被广泛用于5-酮基-D-葡萄糖酸、二羟基丙酮和2-酮基-L-古龙酸(维生素C前体)等的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启动子作为基因转录调控的重要元件,是代谢工程改造菌体提高生产性能的重要分子生物学工具。目前国内外在G.oxydans启动子的筛选方面的研究较少,使得适用于G.oxydans中代谢工程改造的启动子相对有限。本文基于新一代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high throughput RNA-Seq technology),通过在工业菌株G.oxydans WSH-003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筛选,得到一系列梯度强度组成型启动子。使用其中最强的启动子Pdnak过量表达基于RNA-Seq确定的D-山梨醇脱氢酶关键基因sld AB1,证明了筛选的Pdnak高强度起始转录效果,并显着缩短了发酵时间、提高了L-山梨糖的产量。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使用高通量RNA-Seq技术,获得G.oxydans发酵培养5个时期的基因表达(转录)水平。使用1-L发酵罐培养细胞,构建了4 h、8 h、12 h、20 h和40 h共5个时间点样品的发酵培养菌体的RNA-Seq转录组文库。5个样品经过高通量测序后得到高质量的测序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全基因组范围的基因转录水平值FPKM(Fragments Per Kilobase of exon model per Million mapped reads)。统计显示,每个样品中约50%基因的FPKM值在32-320之间,约25%的基因FPKM在320-10,000之间,约25%的基因FPKM在1-32之间,并存在少量异常高和低表达的基因。根据RNA-Seq测序结果,并结合G.oxydans WSH-003基因组序列信息,确定了菌株中D-山梨醇脱氢酶关键基因为sld AB1和sld SLC。(2)根据RNA-Seq的测序结果,使用加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为报告基因,筛选获得包括高强度启动子Pdnak在内的梯度强度组成型启动子。基于RNA-Seq获得的转录本FPKM值,在全基因组水平挑选得到dnak、tuf和mdh等分属高、中和低表达的组成型基因。并构建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启动子荧光检测重组菌,通过使用荧光定量PCR和荧光酶标仪检测egfp基因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以确定各启动子强度。最终筛选得到包括一个最强启动子Pdnak在内的高、中和低3组梯度强度的组成型启动子。以文献报道的强启动子Ptuf为参考,Pdnak和Phistone为高强度启动子,Ptuf、Poutmem和Psod为中等强度启动子,Pmdh和Phsp90为低强度启动子,各启动子的强度关系为,Pdnak:Phistone:Ptuf:Poutmem:Psod:Pmdh:Phsp90=10.0:2.5:1.0:0.9:0.8:0.2:0.1。(3)验证所筛选出最强启动子Pdnak的起始转录效果,并实现D-山梨醇脱氢酶关键基因sld AB1在G.oxydans WSH-003中的过量表达。本研究分别构建了高强度启动子Pdnak和对照启动子Ptuf的D-山梨醇脱氢酶关键基因sld AB1的过表达重组菌G.oxydans p BBR-Pdnak-sld AB1和G.oxydans p BBR-Ptuf-sld AB1。荧光定量PCR的结果表明,和对照菌相比,G.oxydans p BBR-Pdnak-sld AB1中sld AB1基因的转录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分别是G.oxydans p BBR-Ptuf-sld AB1和野生菌G.oxydans WSH-003的2.2倍和5.1倍。同时,摇瓶发酵结果表明,和野生菌相比,过表达菌株G.oxydans p BBR-Pdnak-sld AB1的D-山梨醇转化时间缩短了33.3%、L-山梨糖的产量提高了11.2%。(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5-06-01)

刘兴良,贾程,何飞,蔡小虎,潘红丽[9](2015)在《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科组成的海拔梯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川滇高山栎林是中国植被非常特殊的亚高山硬叶栎林类型,广泛分布在横断山地区。为了阐明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科组成对海拔梯度的响应,用群落学调查方法研究了组成群落的植物科沿海拔梯度(15个海拔梯度,海拔2 200 m~3 600 m)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有世界分布31科、热带分布21科和温带分布21科,分别为占42.47%、28.77%和28.77%。川滇高山栎群落的植物科数具有低海拔比高海拔多的特点,在海拔3 100 m以上,分布的植物科数没有变化。在各个海拔梯度以世界分布科占主要地位,其次为热带分布科和温带分布科。热带分布科随海拔的升高具有递减的趋势,温带分布科随海拔的升高出现2个峰值。在海拔2 200 m~2 800 m范围,热带分布科和温带分布科相当,海拔2 900 m以上,温带分布科明显增多。(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5年02期)

黄宜,刘靖,王海洋[10](2015)在《重庆主城市区至郊区植被组成特点梯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查了重庆市主城区东、西、南、北4条贯穿城市中心区、近郊、远郊的样带,分析比较了每条样带的城市中心区、近郊、远郊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以及乡土树种占木本植物物种的比例等.结果表明:1 4条样带城市中心区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都明显高于郊区.2"渝中区-南山-明月山脉"样带和"沙坪坝-歌乐山-虎峰山"样带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城市中心区,远郊,近郊;"江北区-复兴镇"样带和"九龙坡区-桥口坝风景区"样带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城市中心区、近郊、远郊.34条样带乡土树种占木本植物物种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远郊、近郊、城市中心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市主城区在城市绿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应注意的一些群落学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组成梯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角度,在新疆塔尔巴哈台山海拔1 300-1 900 m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分布的集中区域,对鸭茅群落在天然草地不同海拔地段的数量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尔巴哈台山鸭茅群落数量特征随海拔升高存在一定差异,但未呈现出规律性变化;鸭茅种群始终为群落中的优势种,重要值均保持在35%以上;当海拔升高时,α多样性出现先减小再增加的变化,呈"V"字型;β多样性表现出较高的群落相似度,出现有较多的共有种;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整体上呈负相关关系,说明随海拔升高物种种类整体上趋于减少。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分布于塔尔巴哈台山地不同海拔地段鸭茅群落的数量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以及生境条件对物种组成特征与多样性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成梯度论文参考文献

[1].石锐,张致荣,高惠,李俊乐,庞博.内蒙古贺兰山啮齿动物种类组成及海拔梯度分布研究[J].野生动物学报.2019

[2].何盘星,张鲜花,朱进忠.海拔梯度对塔尔巴哈台山地鸭茅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影响[J].草业科学.2018

[3].何盘星,张鲜花,朱进忠.海拔梯度对塔尔巴哈台山地鸭茅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影响[C].2017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2017

[4].许文强,罗格平,陈曦,冯异星,李超凡.天山北坡土壤有机碳δ~(13)C组成随海拔梯度的变化[J].同位素.2016

[5].胡红.温带草原AM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沿温度梯度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6].梁国付,卢训令,贾振宇,丁圣彦.林地面积比例梯度下景观组成和构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6

[7].阮得孟,孙勇,程嘉伟,刘大伟,鲁长虎.盐城自然保护区新洋港河口不同生境冬季鸟类群落组成及其梯度变化[J].生态学报.2015

[8].胡于东.氧化葡萄糖酸杆菌梯度强度组成型启动子的筛选与应用[D].江南大学.2015

[9].刘兴良,贾程,何飞,蔡小虎,潘红丽.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科组成的海拔梯度特征[J].四川林业科技.2015

[10].黄宜,刘靖,王海洋.重庆主城市区至郊区植被组成特点梯度变化[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标签:;  ;  ;  ;  

组成梯度论文-石锐,张致荣,高惠,李俊乐,庞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