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程度评价论文-常德胜

课程实施程度评价论文-常德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课程实施程度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评价

课程实施程度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常德胜[1](2016)在《基于实施水平理论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评价工具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任何一种变革中,实施者们都将以自己不同的方式进行操作和实践。如何根据体育教师实施行为评价体育课程实施程度是当前改革过程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借鉴关注为本采纳模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进行了研究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师课程实施水平测量量表是由八个水平构成,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6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Business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Innovation(EBMEI 2016 V56)》期刊2016-05-10)

廉智轶[2](2015)在《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教育体系、教育制度也在飞速发展。同样,随着社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各中学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也随之加深,尤其是可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新课标教学模式。如何使中学学校体育教学顺应时代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并能有效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新课标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用程度研究也就成为了现在中学体育教育研究工作者们探讨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结合个人所学和个人实践经验,对目前中学学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中学体育教师新课标的实施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希望此文章可以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的实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5年36期)

常德胜[3](2014)在《体育课程实施程度评价的发展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课程实施程度评价是体育课程评价的新兴领域。为了全面提升体育课程实施品质,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课程实施程度评价的研究取向及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研究表明:目前的体育课程实施程度评价主要从认同与关注、认知、课程意识等维度展开,探讨了相关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但总体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评价内容与研究方法的单一化、评价工具重引进,轻消化,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吉林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常德胜[4](2014)在《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实施的关键要素,他们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将决定改革最终的成败。第八次基础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十余年,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如何?体育教师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新课程的建议转变了自己的角色与行为?有哪些因素促进或阻碍了体育教师实施新课程?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值得去研究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本文以闽、浙两省部分中学体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借鉴CBAM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从情感维度、行为维度、变革构造维度对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如下:结果一:研制出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评价量表与影响因素量表。评价量表包括《关心发展阶段量表》、《实施水平量表》、《变革构造量表》叁个分量表;《影响因素量表》是由体育教师的态度、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学生、课改方案、体育文化5因素共27题目构成。以上量表均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及信效度检验,各量表均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结果二:在闽、浙两省较大范围调查基础上,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现状与特征。在情感纬度上,处于信息/个人化阶段的教师最多(35.9%),处于结果/合作阶段的次之(30.1%),接下来的顺序是再聚焦阶段、操作阶段、意识阶段,且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体育教师在此纬度上存在差异。在行为维度上,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实施水平处于定向、更新阶段的体育教师人数比例最大,分别为22%、36.4%,值得注意的是不实施新课程的体育教师比例高达26.5%,且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上实施水平存在差异。在变革构造维度上,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变革构造四个主要成分得分均值都在3分以上,这表明十余年的新课程改革获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在课堂行为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上还是没有达到较理想的状态,且不同人口学特征对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的变革构造产生的影响不同。结果叁:利用自制影响因素量表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教师们认为在影响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主要五个因素对课程实施都产生重要影响,39.9%体育教师认为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是影响其课程实施的最大因素,32.4%的体育教师认为是教师的能力素质,20.4%的体育教师认为是课程方案、21.1%的体育教师认为是学生,19.2%人认为是体育文化。同时进一步对情感、行为和变革构造叁个不同纬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处于不同关心发展阶段、不同实施水平阶段的中学体育教师的主要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影响中学体育教师变革构造的主要因素是教师能力素质与学生两个因素。这表明要对体育教师的课程实施进行促进干预,应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结果四:提出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案。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学体育课程的实施水平,依据CBAM理论提出明晰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蓝图,完善体育新课程改革计划和资源供应、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课程意识、建立健全体育新课程实施督导制度、构建新型体育组织文化等若干干预对策。(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常德胜,杨毅谋[5](2014)在《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评价工具的研制——基于关心发展阶段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课程实施程度评价是体育课程实施改革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如何评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难题。霍尔根据关心发展阶段理论率先做出了探讨与研究,如何将其修订以适应我国体育课程评价领域是研究的重点。根据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与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数理统计方法,将霍尔模式修订为5阶段19题项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结构效度。(本文来源于《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姜荣华[6](2008)在《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课程实施程度评定作为选题,是结合我国当前的时代背景。2000年至今,我国新课程改革从启动到实施,历经六年历程,基本上完成了第一周期的启动、尝试,逐步走向新一轮的深化、推广阶段。了解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实施水平、推进状况及课改过程中学校的变化,诊断课改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探明改革的方向,能够为我们提供反馈和借鉴,能够明确我们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将向何处去,该怎样去。因此,看实际的课程实施到什么程度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但怎样更好地评价课程实施程度,在我国大陆除了基于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之外,所采用的量规相应的主要为问卷和访谈提纲,还没有更深入地在评价方法与模式上开展研究。霍尔模式是在富勒关心理论基础上经霍尔等人逐步发展起来形成“关注为本采纳模式”,简称CBAM,是迄今为止还比较有影响的课程实施方法与技术手段,这些方法与手段是对美、欧、亚叁洲长达叁十多年教育变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对不同的课程实施的总结和提升,具有一定的模式性。它包括关心发展阶段、课程实施水平和革新构造叁个部分,是以“每个个体的改变作为促进有效变革的前提”为假设,关注在课程实施中管理者、教师、学生等课程参与者情感、经历、行为与技术方法等的变化,如SoC由不关注到逐渐关注和LoU由0水平到VI水平的变化过程,而教师被研究最多。霍尔模式被广泛应用于课程实施之中,并在多学科及多个学段中被采用,用以评量或促进课程实施的效果,也源于它的假设。将霍尔模式进行拓展的研究很多,也逐渐发现霍尔模式的不足之处。有研究指出霍尔模式过于技术性和程序化,正是因为它提供了层层推进的技术与方法,也显现出它的技术性与程序化的特点。此外霍尔模式不适合用于横向比较,即处于同一“实施水平”的不同教师,他的“关注水平”未必一致,即教师情感等内隐行为与外显行为是不是可以分离着测量?也有学者作出不一致的验证,怀疑该模式的有效性。应该说霍尔模式是基于个体的,它源于富勒的教师职业发展,所以它更适合于个体的纵向比较,即每个教师与自身相比在课程实施之中进步了多少,这在SoC和LoU之间是可对应的,因此它是一种针对个体的评量指标或促进方法。尽管如此,基于霍尔模式为主要影响的评量模式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多个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得到本土化和重新修订,这不仅是对理论本身的创新和发展,也为推动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课改中课程实施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技术方法与手段,是一个值此改革之机值得我国研究的问题。霍尔模式的产生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与与之相适应的变革的土壤,将霍尔模式本土化是我国大陆学者还鲜有实际应用的,使这样一个模式在中国这样一个有自己特殊历史与背景的国家里本土化并应用,能够丰富该模式,并与世界各国的应用状况做一个对比,无论对于促进世界课程理论的发展,还是对我国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丰富都有作用。全文共分六章:导论部分介绍研究问题的价值和意义;第一章介绍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从研究的假设、目的、内容、方法和程序上做以说明;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目前主要的课程实施的评价方法与模式综述,指出霍尔模式的优点与不足,及目前被研究的状况;第叁章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修订,通过预研究,主要对霍尔模式中的关心发展阶段问卷进行检测修订,并验证其假设;第四章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试用,使用修订版关心发展阶段问卷测量我国课程改革中教师关注阶段,进一步验证假设,同时使用课程实施水平编制工具测量受访者课程实施水平,呈现出以上两个工具的测量结果;第五章为结论与建议,根据前面测量及调研的结果,给出关心发展阶段的补充解释,课程实施水平工具的适合,提出模式的优点与不足及未来研究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10-01)

姜荣华,马云鹏[7](2008)在《关注为本采纳模式:课程实施程度评价的一种工具》一文中研究指出关注为本采纳模式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测量与促进的工具之一,它具有评价的功能,同时能较好地反映课程实施的水平与阶段。本文试图对关注为本采纳模式的本体内容、拓展研究及发展方向进行探析,以期为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提供启示。(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08年Z2期)

课程实施程度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教育体系、教育制度也在飞速发展。同样,随着社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各中学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也随之加深,尤其是可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新课标教学模式。如何使中学学校体育教学顺应时代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并能有效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新课标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用程度研究也就成为了现在中学体育教育研究工作者们探讨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结合个人所学和个人实践经验,对目前中学学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中学体育教师新课标的实施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希望此文章可以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的实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课程实施程度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常德胜.基于实施水平理论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评价工具的研制[C].Proceedingsof2016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conomic,BusinessManagementandEducationInnovation(EBMEI2016V56).2016

[2].廉智轶.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评价研究[J].才智.2015

[3].常德胜.体育课程实施程度评价的发展动态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

[4].常德胜.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5].常德胜,杨毅谋.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评价工具的研制——基于关心发展阶段理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

[6].姜荣华.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7].姜荣华,马云鹏.关注为本采纳模式:课程实施程度评价的一种工具[J].教育发展研究.2008

标签:;  ;  ;  ;  

课程实施程度评价论文-常德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