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争主题论文-吕玉铭

抗争主题论文-吕玉铭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争主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贾植芳,小说,抗争,主题

抗争主题论文文献综述

吕玉铭[1](2019)在《论贾植芳小说的“抗争”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贾植芳先生的青年时代正处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口,因此抗争成为了他在1949年之前所写文字的一个持久而深刻的主题。这既是其坚忍不拔精神的真实体现,也是其伟大人格的生动写照。(本文来源于《河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刚[2](2018)在《劳作·抗争·生态:英国原生态诗歌的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文学中的原生态是与18世纪以来的诗歌紧密相连的,由出身于乡村的农民诗人所创作的原生态诗歌以乡村生活为主题,反映了农民的真实生活和社会理想。18世纪30年代,达克、科利尔的诗歌把劳作作为主题,在18世纪的最后25年布罗姆菲尔德、克雷布、彭斯、伊尔斯利等通过诗歌捍卫文学权利的抗争,再到19世纪约翰·克莱尔对自然生态的关注,英国原生态诗歌的创作主题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8年08期)

范婧蓉[3](2018)在《《愤怒的葡萄》作品中的抗争主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现代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所创作的一部反映美国上个世纪30年代经济恐慌下的农民的抗争故事。本文主要以作品的抗争主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8年01期)

郎琴芳,郭利莹[4](2017)在《中希神话悲剧主题:抗争命运与渴望自由——以《俄狄浦斯王》与《牛郎织女》的比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与希腊的神话悲剧中,《俄狄浦斯王》和《牛郎织女》均反映了抗争命运与渴望自由的主题。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命运与生俱来,充满了不可抵抗的神谕色彩,但他仍然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凭借理性和智慧努力挣脱命运的束缚,体现出反抗命运的自由意志。牛郎织女的故事反映出人与神为了美好爱情与自由生活而勇敢反抗命运和伦理的深刻意义。俄狄浦斯王、牛郎织女的反抗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是神话人物在命运面前不屈服、勇于斗争、向往自由的高贵品质深入人心,这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丁夏林[5](2017)在《屈服,还是抗争?——沃特曼小说《屈服》的主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艾米·沃特曼的处女作小说《屈服》讲述了一个围绕2003年美国"9·11"纪念馆设计大赛中标者的穆斯林名字而展开的激烈争论及其严重后果的故事。它并没有对事件及其后果进正面书写,而是聚焦各类受害者的个体感受及其与不同群体、社会机构之间的文化和情感冲突。通过对这些迥异态度和观点的全方位扫描,使我们看到故事主人公如何跨越个人创伤,以艺术的方式建构一种"纪念文化",并以一个含混的主题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历史使命感。(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王雅慧[6](2017)在《中国式“哈姆雷特”:痴语中的抗争——鲁迅《狂人日记》蓝诗玲英译本中“疾病”主题隐喻的再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借"吃人"意象在作品《狂人日记》中构建中国病态的社会现实,引领中国进入五四新话语时代。对"疾病隐喻"的英语翻译处理是异域解读近代中国社会问题的一个重点,本文关注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的英译文,关注译文对原文概念隐喻的再呈现。对于译文所甄选词汇在英语在线词典Macmillandictionary中的词义,观察译文中隐喻再创作如何动态推进小说,完成第一人称"迫害狂人"的自我框定,到其他人物病态的映射,再推及普罗大众的内心,实现作品的主题隐喻预设的功能。(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杨会[7](2017)在《《摔跤吧! 爸爸》女性抗争主题的多重表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摔跤吧!爸爸》是尼特什·提瓦瑞执导、阿米尔·汗领衔主演的印度电影。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印度农村偏僻的山村里,摔跤冠军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将自己的4个女儿以及叔叔家的2个女儿均培养成了摔跤冠军。影片以印度北部哈里亚纳邦为故事的叙事背景,讲述怀揣世界冠军梦想的父亲在面对骁勇善战的女儿时,打破了世俗的禁忌,在未能够获得国家级体育官方资金支持的现实困境中,刻意训练女儿成为世界冠军的励志故事。影片的抗争(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7年17期)

余梦林[8](2017)在《畸形抗争下的女性命运--《玫瑰门》主题新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是一部女性意识极强的作品。它通过对司猗纹、姑爸等女性的命运书写,表现她们的畸形抗争及悲剧命运,揭示了女性困窘的生存状态及传统封建文化和社会性别秩序对女性的压迫。她们以自己的方式来反抗着这一处境下的自身命运:或企图通过性别越界进入男性世界,或想通过家庭、社会的认可来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然而,她们最终不过是遭受着家庭、政治及性压抑而畸形、变态地生活着。她们的抗争虽然最终以失败收尾,但她们却引导着女性逐渐觉醒。(本文来源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胡彩霞[9](2017)在《英雄情结与人性的抗争——《小人物大英雄》的主题及人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人物大英雄》是美国着名作家莱昂纳·弗莱彻的小说,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揭示了小人物和大英雄直接的内在联系。通过对该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分析,探索其艺术魅力和带给人们的启示,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是小人物,而内心的人性与善良一旦被激发起来,都可以成为大英雄。小说的艺术特色是通过人物英雄情结展开的,描写一个小人物与大英雄的交替转变过程,让人感怀深刻而又以笑声告慰人类本真的那份善良与爱。(本文来源于《邢台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李晓燕[10](2017)在《空间视域下《天下骏马》的抗争主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科马克·麦卡锡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天下骏马》(1992)作为麦卡锡最为着名的“边境叁部曲”中的第一部,在1992年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它一出版便成为麦卡锡最畅销的小说,奠定了麦卡锡在当代美国文学的地位。《天下骏马》呈现了二战后,以约翰·格雷迪为代表的青年牛仔在美墨边界经历的冲突与抗争。小说跨越美国和墨西哥两大空间。作品中,时间点被模糊化,整个故事情节随着空间的转变而推进。但是,目前国内外对于小说中空间的研究仍是一个空缺。本文以法国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为基础,探索小说中的空间形式,进而挖掘空间蕴含的主题意义。列斐伏尔将人类的空间分为叁个层次,并提出了空间的中心性理论,论述空间的压迫与抗争,指引人们建立一个开放的、平等的差异性空间。本文依据他的空间理论,分别从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探讨小说中不同类型的抗争,并进一步揭示抗争对空间的重塑。通过分析空间与抗争的关系,本文试图为麦卡锡的作品研究,开辟一个新视角。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包括引言、正文叁章论述以及结论。引言部分含盖对科马克·麦卡锡及其《天下骏马》的简介,前人对小说的研究综述,本论文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意义。第一章围绕小说的物理空间,探究空间蕴含的文化抗争。文化受到空间的影响,具有地域性。本章分别从美国和墨西哥两大地域,剖析不同空间作用下的文化冲突与抗争。在美国,约翰·格雷迪成长于西部的自然空间。他深受牛仔文化的熏陶,期待在牧场上续写牛仔的传说。但工业化不断掠夺自然空间,瓦解了牧场经济的根基。为了守护牛仔文化,约翰走入建筑空间,向藏于其中的工业化发起了反抗。在墨西哥,约翰和他的同伴受美帝国主义的影响,想要重建美国开拓西部的历史。他们对发源于墨西哥自然空间的饮食、商业、牛仔文化不屑一顾,甚至公然挑战墨西哥的法律。这种偏见和无知,使他们抵达墨西哥的建筑空间时,受到了墨西哥的社会制度、思维方式和历史文化的反击。第二章转向小说的心理空间,探索青年牛仔们在集体心理空间和个人心理空间的抗争。在集体心理空间,拜金主义膨胀,它用金钱控制大众评价成功的标准,文化活动的目的,以及对宗教和法律的态度。它用现实施压,使坚持理想的约翰和他的伙伴们被边缘化,强迫他们向金钱低头。在个人心理空间,约翰作为牛仔的代表,经受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怀疑和自我识别的过程,最终认清自己的牛仔梦。他坚持牛仔原则,拒绝标准化的人生,挑战了传统的成长模式,彰显了实现自我认识的哲学价值。第叁章聚焦小说中社会空间的抗争,分别揭示女性为权利的抗争和男性争取自由的抗争。一方面,揭露了女性对父权制的反抗。论文主要分析了小说中约翰的墨西哥恋人以及在美国的约翰的母亲。通过探析她们在不同国家的社会空间,对自己在生存、爱情、财产以及理想实现等方面权利的维护,将她们在社会空间的抗争分为两种类型:消极抗争型和积极反抗型,进而发掘女性取得抗争成功的原因。另一方面,从男性的视角,探寻了经济形式改革后,男性在社会空间所面临的危机。他们不仅在同性的社会空间受到外表的束缚,能力的对比,以及权利的压迫,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面临女性地位的改善,逐步在异性的社会空间失去了在家庭、恋爱和工作上的自由。男性不得不在困境中抗争。结语部分指出,本文改变了以往对《天下骏马》研究的悲观主义的论调,表明小说中的抗争不是一种徒劳,而是对空间的改造与重塑。小说通过抗争对美国梦进行重新阐释,揭示了麦卡锡给予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奋斗与希望。此外,依据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人们最终将建立差异性空间。小说中,麦卡锡在牛仔们的一次抗争之旅中融入不同的文化交流,不同精神世界的碰撞,不同社会关系之间的相处,体现了他主张社会多元化,倡导空间里的包容与爱。(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5-01)

抗争主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国文学中的原生态是与18世纪以来的诗歌紧密相连的,由出身于乡村的农民诗人所创作的原生态诗歌以乡村生活为主题,反映了农民的真实生活和社会理想。18世纪30年代,达克、科利尔的诗歌把劳作作为主题,在18世纪的最后25年布罗姆菲尔德、克雷布、彭斯、伊尔斯利等通过诗歌捍卫文学权利的抗争,再到19世纪约翰·克莱尔对自然生态的关注,英国原生态诗歌的创作主题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争主题论文参考文献

[1].吕玉铭.论贾植芳小说的“抗争”主题[J].河西学院学报.2019

[2].王刚.劳作·抗争·生态:英国原生态诗歌的主题[J].海外英语.2018

[3].范婧蓉.《愤怒的葡萄》作品中的抗争主题分析[J].现代交际.2018

[4].郎琴芳,郭利莹.中希神话悲剧主题:抗争命运与渴望自由——以《俄狄浦斯王》与《牛郎织女》的比较为例[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

[5].丁夏林.屈服,还是抗争?——沃特曼小说《屈服》的主题探析[J].外国语文研究.2017

[6].王雅慧.中国式“哈姆雷特”:痴语中的抗争——鲁迅《狂人日记》蓝诗玲英译本中“疾病”主题隐喻的再呈现[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7].杨会.《摔跤吧!爸爸》女性抗争主题的多重表述[J].电影评介.2017

[8].余梦林.畸形抗争下的女性命运--《玫瑰门》主题新解[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9].胡彩霞.英雄情结与人性的抗争——《小人物大英雄》的主题及人物分析[J].邢台学院学报.2017

[10].李晓燕.空间视域下《天下骏马》的抗争主题分析[D].河南大学.2017

标签:;  ;  ;  ;  

抗争主题论文-吕玉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